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泥湖矽卡岩~斑岩型超大型钼(钨)矿田位于栾川县南部,栾川县城北西20km左右的冷水镇境内,处于东秦岭钼多金属成矿带的东端,华北地台西南边缘的坳陷带内,三川-栾川断陷带NE向构造由NWW向NW弧形转折部位。包括南泥湖斑岩型钼(钨)矿床、三道庄矽卡岩型钼(钨)矿床、上房沟斑岩型钼(铁)矿床等3个超大型矿床,外围尚有马圈、石宝沟、鱼库、黄背岭等斑岩型、矽卡岩型中~小型钼矿床(点),面积约20km2。  相似文献   

2.
金盆钨矿床位于大西沟-黄金美钨(钼)矿化带内,通过矿床地质特征研究指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矽卡岩-石英脉型钨矿床。根据成矿地质条件,结合典型钨矿床特征及区域对比研究,初步建立了金盆一带矽卡岩型-石英脉型钨矿的成矿模式。依据金盆钨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明确了金盆钨矿床的找矿地质条件、信息准则与标志,对于金盆矿床深部及边部、以及江口-太白庙一带的矽卡岩型、石英脉型钨(钼)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金盆钨矿床位于大西沟-黄金美钨(钼)矿化带内,通过矿床地质特征研究指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矽卡岩-石英脉型钨矿床。根据成矿地质条件,结合典型钨矿床特征及区域对比研究,初步建立了金盆一带矽卡岩型-石英脉型钨矿的成矿模式。依据金盆钨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明确了金盆钨矿床的找矿地质条件、信息准则与标志,对于金盆矿床深部及边部、以及江口-太白庙一带的矽卡岩型、石英脉型钨(钼)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痕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研究,探讨东秦岭黄水庵碳酸岩的岩浆源区、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对三叠纪时期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和钼多金属成矿作用研究提供指示.黄水庵钼矿床位于东秦岭钼矿带内,是一种独特的碳酸岩脉型钼矿床,辉钼矿主要呈放射状集合体和细脉状产于碳酸岩脉中.黄水庵碳酸岩主要由淡粉红色方解石(>70%)和石英...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新县风响山银、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响山银钼矿区位于秦岭褶皱系的南秦岭变形带中,其成矿作用与构造和热液活动有密切关系.通过对其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认为其成因类型属于以充填为主兼交代的高温斑岩型热液矿床叠加中低温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矿床.通过对该区找矿前景的初步分析,认为该区区域成矿条件优越,找矿前景良好,寻找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银矿及斑岩型钼矿是今后找矿工作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西藏当雄县拉屋铜锌矿处于冈底斯成矿带上.冈底斯成矿带上各矿床按其所处的地质环境不同可分为斑岩型、矽卡岩型和构造热液型等成矿类型.介绍冈底斯成矿带的成矿模式,从矿区地质情况着手,结合矿区化探成果及矿体地质情况,时矿区成矿类型进行了探讨,预测了矿区成矿远景.认为矿区的成矿类型有斑岩与矽卡岩复合型矿床及矽卡岩与热液复合型矿床...  相似文献   

7.
探讨河南省栾川钼钨铅锌银多金属矿集区内不同矿床类型、不同成矿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S、Pb、C、H、O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研究区内不同类型矿床具有统一的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是由斑岩体中心向外不断演化的岩浆热液流体体系。区内不同类型矿床均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62~131Ma B.P.)岩浆热液活动的产物,钼钨铅锌银多金属成矿系统以晚侏罗世花岗斑岩体为中心,由中心向外分为中心成矿带(斑岩-矽卡岩型钼钨矿床)、过渡带(矽卡岩型硫锌多金属矿床)和边缘成矿带(热液型铅锌银矿床)。由中心向外,成矿时代具有由老到新的变化趋势,矿物组合和蚀变类型具有由高温到低温变化的特征,成矿流体具有由高温-高盐度岩浆热液流体向中低温-低盐度流体演化的趋势,晚期大气降水加入特征明显。由于不同成矿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差异和成矿流体运移路径上物理化学条件的不同,富含成矿物质的深源岩浆热液流体在斑岩岩浆热动力驱动下,形成了一个以燕山期花岗斑岩岩浆侵入活动为中心,时空密切关联的钼钨铅锌银多金属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8.
世界钨矿床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钨矿床进行了分类介绍。其中开采出钨矿石多的矿床有:脉/网脉型、矽卡岩型、斑岩型、层控型,开采出钨矿石较少的矿床有浸染型、冲积砂矿型、角砾岩型、岩筒型、砂积型、冲积砂矿型矿床,开采出钨矿石极少的有伟晶岩型,卤水/蒸发型及热泉型矿床。  相似文献   

9.
大宝山多金属矿床是南岭中段粤北中部多金属成矿区带上的重要矿床,对其次英安斑岩体和花岗闪长斑岩体及地层围岩中矿化元素进行研究,并研究其微量和稀土元素、硫同位素、铅同位素、O和H和同位素、大宝山多金属矿床可能的形成过程,建立该矿床的成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次英安斑岩体和花岗闪长斑岩体及地层围岩中矿化元素均为矿化元素的来源;矽卡岩矿体的形成受花岗闪长斑岩体岩浆作用的影响较大,似层状铜铅锌矿体主要源于当时的海底喷流热液,薄层状菱铁矿体与东岗岭组地层有成因上的联系,亦受斑岩体岩浆活动改造的影响;似层状铜铅锌矿体的形成与海底火山-热液活动有关;斑岩型和矽卡岩型矿体的硫主要来自与斑岩体相关的深部岩浆;铅的来源较复杂,但主要源于上地壳,少量铅具深源特性;斑岩型钨钼矿体和矽卡岩型钨钼矿体的成矿流体来自岩浆水与少量大气降水混合源;似层状铜矿体与铅锌矿体的成矿流体来源不同,薄层状菱铁矿体的成矿流体以海底喷气作用形成的热卤水为主。  相似文献   

10.
和龙地区是吉林省重要的多金属勘查区,近年来发现了众多铁、钼、金、银矿床(点),显示出该区良好的找矿潜力.根据目前已发现矿床(点)的地质特征,划分出6类主要矿床类型.该区矿产勘查主攻矿种应以铁、钼为主,兼顾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金、银矿;主攻矿床类型为太古代沉积变质铁矿、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金矿、斑岩型钼矿.区内找矿应在重点围绕已发现矿床的攻深找盲基础上,沿古洞河北北西向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不同岩性接触面进行区域性的追索找矿,尤其应注意东西向断裂构造与北东及北西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强硅化蚀变岩或石英脉出露部位、二长花岗岩或花岗闪长斑岩或花岗斑岩侵入地段或多金属异常发育地段的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鹿鸣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鸣钼矿床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中南部.钼矿体产于二长花岗岩与花岗斑岩的接触带内,钼矿化主要载体为石英脉,呈脉状、网脉状分布于矿体的内部.研究了主要含矿石英脉体中流体包裹体的特征,结果表明:包裹体相态类型主要为气液两相,矿床的成矿温度峰值分别为400,220℃,盐度为19%~144%,成矿压力平均为18MPa,成矿深度为09~28km,成矿流体成分富含CO2,H2O,CH4等多种气态组分,以及Na+,Ca2+,SO2-4,Cl-液态组分;矿床初始流体来源于岩浆热液,成矿后期受大气降水的混入.矿床成因类型应划归为与中酸性侵入岩浆活动有关的中高温斑岩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12.
松树台隐伏钼钨矿位于著名的南泥湖钼矿田黄背岭钼成矿带内,区内小型酸性侵入体广泛分布,断裂构造发育,成矿背景好。矿体产于三川组大理岩与花岗斑岩的接触带,矿石类型包括大理岩型钼矿石、矽卡岩型钼矿石和花岗斑岩型钼矿石。钼、钨资源储量达到中型规模,矿石品位较高,钼平均品位0.12%,伴生钨平均品位0.08%。黄背岭似斑状花岗岩与成矿关系最密切,该岩体为高硅—富钾的钙碱性岩石,SiO2平均含量73.83%,Na2O+K2O平均含量8.97%,σ=2.01~3.283.3;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Ce、Eu负异常明显,δEu平均0.40,δCe为0.56~0.78;Sr、Ba亏损较大,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这些特征与南泥湖及上房岩体相似。综合认为松树台钼钨矿床与南泥湖及上房钼矿类型一样为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矿体深部未封底,有较大的找矿增储潜力。  相似文献   

13.
福建沿海一些钼矿床中辉钼矿多型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区一些有代表性钼矿床(点)的辉钼矿据X光衍射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等方法,查明的化学成份、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多型类型以及不同多型辉钼矿的显微硬度、比重、反射率及成矿温度等,初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本区辉钼矿以2H1型为主,2H1+3R型少数。 2)2H1和2H1+3R型辉钼矿在物理性质、形态和微量元素(Re、Se、Te)的含量等方面都有较明显的差别。 3)2H1型辉钼矿形成温度较高,集中地分布在斑岩型钼矿床中,2H1+R型辉钼矿则多见于成矿温度相对低的热液石英脉型钼矿床中或经过蚀变及后期构造变动的地段。  相似文献   

14.
吉水县芦溪岭钼铜矿床属斑岩型矿床,矿床(体)受岩体内外接触带控制明显,裂隙带是控矿主要构造,也是矿化体的储矿构造.矿化体大致呈平行多层雁行式排列.矿石类型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型辉钼矿(黄铜矿)矿石、次为千枚岩型辉钼矿(黄铜矿)矿石.通过控矿因素分析,斑岩体内外接触带、断裂破碎带还具备寻找钼、铜、金、钨等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块状硫化物矿床可分为VMS和SEDEX矿床两大类.这类矿床是一类重要的金属矿床,通常产于海相火山岩系和沉积岩系中,主要由Fe、Cu、Zn和pb的硫化物组成,伴有Au、Ag、Co等多种有益元素,多表现为块状矿体和网脉状矿体,其铜的工业意义仅次于斑岩型铜矿.本文通过对块状硫化物的成矿背景、成矿物质来源以及成矿流体详细描述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形成环境、矿床类型及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16.
根据清水河东沟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矿体蚀变分带特征,研究认为清水河东沟铜钼矿床成因类型属于斑岩型铜钼矿床,其成矿围岩为中元古界小庙组变质岩,成矿原岩为浅成—超浅成云英闪长斑岩体。沿斑岩体垂直分布4个规模较大的矿体。矿体形态单一,大多产于岩体内和围岩接触带。矿体延伸稳定,品位相对富集。岩体和围岩蚀变强烈,明显受区域变质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与碱性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床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矿床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以位于澳大利亚拉克兰造山带东带内的与碱性岩有关的卡迪亚里奇韦斑岩型铜金矿床为例,通过研究该矿床的地质特征,总结出该矿床的成矿岩体为富碱富钾的钾玄质中性侵入岩,矿床矿化类型以石英脉型为主,钾化蚀变发育且与主矿化期的关系密切。对比认为该矿床在构造背景、矿化蚀变、成矿元素、矿化类型等方面与典型的斑岩型铜金矿床有显著差别。通过区域对比,总结该类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认为该类铜、金矿床在我国东部地区也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皖南大坞尖钨(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坞尖钨(钼)矿床是皖南地区新发现的小型钨(钼)矿床.该矿床的矿体主要呈似层状,主要赋存于蓝田组下段白云质灰岩和钙质泥岩中.赋矿围岩以强烈的绢云母化、硅化和碳酸盐化为特征,矿石矿物为白钨矿和辉钼矿,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和绢云母.矿床的形成可划分4个成矿阶段,即无水矽卡岩阶段、含水矽卡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大坞尖钨(钼)矿床属矽卡岩-云英岩复合型热液矿床,研究区具有重要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9.
聚源钨矿矿床类型较为特殊,是赣中地区已经发现的仅有的大型石英脉型白钨矿床。本文为探讨该矿床的矿床成因,对其地质背景、矿体特征进行研究。矿区内广泛发育二长花岗斑岩,且构造活动强烈。本文通过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研究,探讨矿体特征以及矿床成因,以期对日后寻找和研究这种类型的矿床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下游燕山期热液铜—金矿床成矿流体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分别以安徽东狮子山隐爆角砾岩型、西狮子山矽卡岩型、沙溪斑岩型和铜牛井石英大脉型矿石作为实例,对长江中、下游燕山期热液铜-金矿床的主要类型作了成矿流体对比研究。这四类矿床的成矿作用早期均以高温(>450℃)高盐度(>45wt%NaCl equiv.)流体为特征,晚期流体温度和盐度均降低。这些矿床的流体来源均以岩浆热液为主,但在斑岩铜矿床成矿作用的晚阶段有一定数量的雨水加入。流体的沸腾对于各类矿床的形成均起过重要作用,尤其在狮子山矿床中存在着隐爆角砾岩阶段、矽卜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硫化物阶段的多次沸腾;长江中、下游燕山期热液矿床的大量产出,其原因之一是该区地壳富含流体,而流体的富集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与扬子大陆板块在中生代向华北板块下方俯冲的过程中,俯冲带流体向前陆方向的回流有关。下冲板块前峰拆沉所造成的板块后方撕裂,为深部流体的回流提供了良好的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