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要“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已成为德育理论界的共识和实践的指导思想,是新世纪德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从德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等方面着手来研究,勾画出德育向生活世界回归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前德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立足美学视域研究德育实效性问题,分析美学精神与生活德育的内在联系,确立美学切入德育有效性的视角和依据。应立足现实生活,追求至真至善的德育目标;摈弃教育的功利性,倡导个性张扬的施教原则;关怀道德幸福,提升自由至境的寻美内容;强化情感的助推效应,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从而构建生活德育新的审美模式。  相似文献   

3.
道德源于人们日常的社会交往活动,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其价值体现于服务人们的基本生活。在知识中心主义影响下,教育者往往把德育等同于知识教育,采用灌输方式,把受教育者置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无视其主体性,无视其情感和生活要求,导致学生知行脱节。我们应抛弃传统的主客二分的教育模式,使师生成为平等的道德教育的主体,互相影响、互相学习,同时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社会交往,使德育向生活世界回归,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德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基于人的道德品质的一种改造关系,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视野观之,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改造关系衍生出的是主体与主体的互动,而不是主客体关系的对立.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主体在德育交往的时代变迁中,却呈现出曲折复杂的发展状况.以此反观当前我国德育交往与德育主体发展的特殊性,为德育未来走向的价值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语法隐喻是科技语篇中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它能够把事物的动态过程和特征通过名词化的方式转化为相对静态的实体。本文主要介绍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语法隐喻的功能。本文认为语法隐喻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是一种新的认知方式,是人类认知能力的进化和提高,它为人类提供了全新的认知世界的方式和途径,能加强和凸显科技文本作者的权势,同时增强科技文体的客观性,蕴含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德育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探索了新时期大学德育教育的新思想:转变德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更新德育内容,提高针对性与时效性;创新德育方法,增强德育实效。从实施上要提倡自我教育。本文从大学生德育自我教育的心理过程分析了自我教育切实可行。受教育者可以通过自我教育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成为社会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文学创作中的修辞现象,更是一种思维认知方式,在人们进行思维和表述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隐喻是目标概念域和始源概念域中两个意象相互映射的结果。在小说文本中,个体认知世界的不同方式体现在思维风格的差异之上。阐述从隐喻角度研究小说《飞越疯人院》方法,重点从概念隐喻表达,分析概念隐喻的变化与其叙述者的思维风格之间关系,从认知的角度解读文本中传达出的深刻隐喻含义。  相似文献   

8.
商务英语中隐喻语言广泛存在,如何恰当的翻译好这些隐喻自然地影响到在理解商务文本过程中掌握中心大意及说明中心大意的事实和细节,并能就商务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概括.本篇从语境理论角度出发来分析商务英语中隐喻的翻译,并说明语境和翻译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9.
概念隐喻是始发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基于人们经验的共现。文章认为,隐喻的教学功能体现在外语教学中隐喻能够利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共有的经验基础,在教师的理性知识与学生的知识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从而提高学习者对一些关键概念、模式和问题的认知自觉性,同时也能提高教师使用的隐喻意识,促使他们调整思维模式,反思教学中出现的偏差。  相似文献   

10.
许迎军  王晓娜 《科技信息》2011,(29):276-276,311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文化反应和思维方式。隐喻是用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用一种事物或经验理解另一种事物。隐喻是思维的基础,有助于学生语言的概念隐喻的创新应用;隐喻是篇章的框架,有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深化,隐喻是一种人类赖以生存的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1.
德育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表现为德育源于生活的需要、德育反映着生活、生活具有德育的作用、德育理论须植根于生活。但是当前学校德育与生活世界相隔离,使德育失去了生活的根基,致使发展人的德性的道德教育成为道德知识、道德形式上的教育。因此德育应该回归生活世界。由此学校德育要以生活为根基,改革德育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培养道德生活主体,加强德育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施韬 《科技资讯》2009,(26):224-224,226
大众媒体的快速发展给当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的德育教育,在媒体技术的冲击下,很难再维系其传统的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从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大要素入手:剖析传统德育的缺陷及媒体技术对传统德育的冲击;展示媒体技术为当今德育教育所提供的帮助;在德育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利用大众媒体这一有效工具,并展望了大众媒体技术将会给未来的德育教育带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由于特定的环境和特殊的受教育者,德育成为了农村教育链条中的最薄弱环节。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无论是从观念、内容上,还是从方法、管理上都存在弊端。若要发挥德育的育人功能,必须调整德育主题目标和内容;加强培训,切实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促使德育走近学生,走人家庭,走向社会;优化德育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既是语言的使用形式,也是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由此,在认知观照下隐喻既是语言形式,也是思维方式;同时隐喻本身反映了文化,因而隐喻成为了语言、思维和文化统一的三维有机体。借助隐喻的三维关系图式来解读英汉隐喻的异同是一种可行的尝试。英汉隐喻的相似性表现于隐喻的产生机理和语言结构类同,英汉隐喻的差异性表现于英汉民族的文化迥异。  相似文献   

15.
王娟 《科技咨询导报》2010,(21):171-171
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两种修辞格,而且是人类重要的两种思维方式;同时也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研究者经常从语义,语用和认知途径来研究隐喻,但是,和隐喻相比,转喻是语言和认知中最根本的东西.因此,本文因此本为拟从认知方向对隐喻和转喻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隐喻既是一种认知机制,也是一种识解文本的手段。本文以英语文本为素材,探讨如何识别和理解英语文本中的隐喻,挖掘隐喻蕴涵有助于提高阅读英语文本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语言学认为隐喻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人类总会用熟悉的经验,按照由近及远,由熟悉到陌生的顺序来理解周围的事物特别是抽象事物和新事物。因此天气现象这一人类基本经验便常被应用在构造概念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本文以现代隐喻理论为基础。基于大量汉语语料的分析,探讨了风、雨、雷、闪电等天气现象的三种隐喻化方式和特点从而进一步证明了隐喻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8.
苏冰 《泰山学院学报》2009,31(4):107-111
隐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是把有关原域/模型的某些特征或者知识结构转移到目标域/模型之上。因而,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不但构建了人类的思想和行为,进而构建了人类的语言。成语作为语言表达方式,是概念隐喻的特例。成语可以用概念隐喻来分析,是隐喻性的语言表达式,成语的语义规律符合概念隐喻理论的系统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陈曦 《科技信息》2010,(26):291-291
初高中学生在英语词汇的记忆学习中存在很大问题,这直接导致他们英语的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及翻译等各个方面受到影响,所以要帮助他们提高词汇的掌握和记忆,需从隐喻式认知着手。隐喻不仅是语言的装饰,更是人们思维,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因此,隐喻式认知在人们认识客观世界中起着主要的和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主要讨论利用隐喻式认知来提高初高中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包括1.利用隐喻认知掌握词性的转换。2.利用隐喻认知掌握新词。3.利用隐喻认知掌握一词多义现象。4.利用隐喻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希望通过隐喻式认知的引进,可以使得初高中学生词汇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生动有趣,具体形象,使得学习效果事半功倍,从而有效提高初高中学生的英语词汇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隐喻既是一种认知机制,也是一种识解文本的手段.本文以英语文本为素材,探讨如何识别和理解英语文本中的隐喻,挖掘隐喻蕴涵有助于提高阅读英语文本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