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主要探讨了医学英语术语中音译、形象翻译和类化翻译的存在形式,研究其规律,以便更好地表达医学英语的科学内涵。列举了若干典型的例子,并作了简要的译释。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医学翻译属于科技翻译,通常以“忠实、通顺”为翻译标准,但实际上,伦理问题同样是其中不容忽视的因素。在传达医学信息的同时,医学术语翻译也应遵循主流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章立足于医学俄语文本资料,结合具体实例,探讨医学俄语术语特点及翻译策略。旨在促进医学俄语术语翻译的准确性和社会约定性,使译名符合行业惯例,实现语义对等,提高医学俄语文本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4.
术语的音译法及其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音译法是常用的术语翻译方法之一。术语音译法主要应用于4种范畴:1)新型材料和化学品名称;2)新发现的自然现象或物质;3)计量单位;4)首字母缩略词构成的术语。术语音译法的创新模式主要有7种:1)零翻译;2)纯音译;3)谐音译;4)音义结合法;5)形译法;6)省音译;7)创造新词。人们应该大胆地创造新的音译法。  相似文献   

5.
在术语学视域下,文章对《科学思想史》中的哲学术语翻译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哲学术语翻译方法具有多样性,音译和意译两大主要翻译方法分别有9种和7种;并发现向原文靠拢的音译翻译方法受到李约瑟的重视,尊重中国文化和为科学思想发展服务的目的是其主要考量。  相似文献   

6.
音译法是常用的术语翻译方法之一。术语音译法主要应用于4种范畴:1)新型材料和化学品名称;2)新发现的自然现象或物质;3)计量单位;4)首字母缩略词构成的术语。术语音译法的创新模式主要有7种:1)零翻译;2)纯音译;3)谐音译;4)音义结合法;5)形译法;6)省音译;7)创造新词。人们应该大胆地创造新的音译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专业翻译角度讨论了翻译和术语的关系,分析译者面临的术语问题以及解决这类问题最合适的策略和资源。在此基础上,提出译者在术语工作上不同程度的参与方式。  相似文献   

8.
形象思维在医学英语术语的命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借助植物、动物、自然现象、物品、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对医学英语术语进行命名,可以增加医学英语术语的美感、趣味性和准确性,利于理解和记忆。  相似文献   

9.
文章旨在探究科技术语翻译中的理据构建问题,依据形义联想关系的差异,将术语划分为直接理据术语、间接理据术语和无理据术语三类。针对不同类别的术语,主张译者应该秉持译之有据的原则,在把握源语术语理据的基础上,结合目的语读者的认知习惯,综合使用直译、增译以及喻体部分保留、舍弃、置换等策略,增强所译科技术语的理据性。  相似文献   

10.
术语翻译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研究内容包含多层次,其研究方面呈现多维度。如何把握术语翻译的特殊性,从众多维度和层次挖掘术语翻译研究的价值,总结术语翻译的普遍规律,从而推动术语教育、术语意识的培养等,这些都是术语翻译教材编写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的语言环境下,非同质术语做同质化翻译的现象并不鲜见。作者以地理术语南极一词的翻译为例展开讨论,阐明具有不同内涵概念的术语在翻译过程中会被简化为同形异义词,从而违反了术语学一词一义的原则。作者主张,对于非同质术语应力避同质化翻译;概念相近、内涵不同的同类词应有明显区别,专词专译,使它们的中文译名的区别如同英文原名那样鲜明。同时指出,社会文化导向对于非同质术语的正确翻译也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在这一方面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的语言环境下,非同质术语做同质化翻译的现象并不鲜见。作者以地理术语“南极”一词的翻译为例展开讨论,阐明具有不同内涵概念的术语在翻译过程中会被简化为同形异义词,从而违反了术语学“一词一义”的原则。作者主张,对于非同质术语应力避同质化翻译;概念相近、内涵不同的同类词应有明显区别,专词专译,使它们的中文译名的区别如同英文原名那样鲜明。同时指出,社会文化导向对于非同质术语的正确翻译也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在这一方面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略谈术语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术语学的定义和体系提出了建议,推荐了需要开展的重要研究课题,如:术语命名的理论、方法和原则,术语的表示,汉语术语的精简和缩写规则,术语生存周期,术语更新原则,专有名词的命名,术语的自动提取,术语乱用与术语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术语学的定义和体系提出了建议,推荐了需要开展的重要研究课题,如:术语命名的理论、方法和原则,术语的表示,汉语术语的精简和缩写规则,术语生存周期,术语更新原则,专有名词的命名,术语的自动提取,术语乱用与术语法。一、加强术语学研究刻不容缓我从1985年被聘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委员起,便与术语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到如今,已经有19个年头了。我先后参加了第一批和第二批《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的审定工作,以及计算机术语标准的审定工作。在名词审定工作中我学到了有关术语学的许多知识,但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难解问题,其中绝大多数是属于术语学的基础理论、方法和原则的问题。从实践中我亲身感受到,加强术语学的研究非常重要,应该说是,刻不容缓。1.术语学研究是术语工作的重要环节近二十年,全国科技名词委按学科组建了60个分委员会,开展了名词审定工作,公布了63种名词,对于术语的规范化,促进国内外科技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国科技名词委领导几千名学科专家在术语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扎实的实际工作。最近,全国科技名词委提出术语学建设的研究,这是非常适时的,非常必要的。它必将对于创建完整的术语工作体系,对于进一步提高名词审定工作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过去,我在接受名词审定任务后,可以说是仓促上马,立刻聘请学科专家,组织队伍,开始收选名词,接着就是初审、一审、二审、三审直至定稿。因时间紧,任务重,根本顾不上,也无时间系统学习术语学的有关问题。担任名词审定的专家全部是兼职,而且大多数是初次做名词审定,只能是遇到什么,学什么,摸索前进。我认为术语工作应包含术语学研究、名词审定、批准颁布和推广应用四个主要环节,如图1所示。过去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在虚线框内,而对术语学这个环节重视不够,研究工作非常薄弱,未能起到对名词审定的指导作用,也可以说影响了名词审定工作开展。图1 术语工作主要环节2.术语学研究位于术语工作的顶层从图1看出,术语学研究应是术语工作的起始部分。整个术语工作又好比是一座金字塔,术语学研究位于最顶层。对于术语学的定义,国内外学者有多种说法或描述。在为术语学下定义之前,我们看看相关学科的定义,例如:动物学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生理、生态、分类、分布和怎样控制动物的科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构造、生长和生活技能的规律、植物的分类、进化、传播以及怎样利用植物的科学。动物学的研究对象是动物,植物学的研究对象是植物。那么术语学的研究对象自然是术语。我愿借鉴相关学科的定义来为术语学的定义提出个人的建议:术语学是研究术语的生存、表示、释义、命名和应用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从现代科学技术角度来理解,术语学可分为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研究三个方面,参见图2。理论研究侧重研究现象与揭示规律,创建理论、思想,应用研究侧重研究术语命名的方法和原则,用于指导名词审定工作。技术研究则侧重于研究术语管理和应用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用于创建术语工作的数字平台。可见,术语学研究的进展和成果直接影响名词审定工作,反过来说,名词审定工作又是多么急需术语学的研究成果。图2 术语学体系二、急需的课题优先研究我认为对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研究应做出系统的安排,制定全面的计划。一部分人侧重术语学的体系和架构的研究,为创建我国术语学做出贡献,而更多的人应重点开展当前急需的应用课题研究。全国科技名词委提出加强术语学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和非常及时的。我愿从名词审定的角度或者从个人的实际体会出发,就术语学研究的迫切课题发表个人建议。也就是说,针对名词审定工作选择一些急需课题,列入首批研究计划。1.术语命名的理论、方法和原则全国科技名词委制定的《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的原则及方法》,规定了名词定名的原则和方法、名词审定步骤,对于指导名词审定工作起了重要作用。但我们在开展名词审定工作时,常常感到条款过于原则,缺少具体的实施细则,因此常常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建议以理论为指导,研究名词审定的原则、方法及实施细则,使之既有宏观的原则又有具体的执行办法。《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的原则及方法》要求,确保名词定名的科学性,使名词完全符合其概念,或者说准确地表明内涵。但在具体工作中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例如,menu在饮食业中称为菜单,而且用得非常普遍。在引入计算机名词后,人们觉得很形象,很自然地用了菜单,并且很快推广开来。在我们审定第一批计算机名词过程中,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和联络计算机名词的同志从整个科学技术术语体系及名词的科学性出发多次提出,计算机里有没有蔬菜,既然没有蔬菜,为什么不能定一个符合计算机的术语。经过多次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我们认为将menu定为“选单”是比较科学的,而且符合其概念。但是因为“菜单”用得非常普遍,很难纠正。在第二批计算机名词审定时,我们只好将menu定为“选单”,将菜单列为又称,结果是一个术语两个名词。显然,这违反了术语惟一性的基本原则,没有做到一词一义,一个概念只对应一个名词。因此,建议从术语学的角度研究和探讨术语命名的理论、方法和原则,以指导名词审定工作。2.术语的表示目前,汉语术语的表示存在不少问题,很多术语不符合汉语规范。在从国外引进术语时,有很多术语是按当时的语境直接翻译过来,有不少术语是逐字翻译而成,因此汉语术语显得牵强或过长。在名词审定过程中对这类名词本应做必要的修订,但由于没有可遵循的规范化方法和指导原则,而未能做到精益求精,或者说做的还很不够。从汉字的构成来讲,汉语术语可用字、词、词组或短语等多种方式表示。短语又有主谓、动宾等多种形式。在为术语命名时,究竟采用哪种方式为好,时常是不知所措,例如:裁剪或剪裁,两者都在使用,应有个原则,才好做出取舍。从语言角度来讲术语表示有3种形式:(1)纯汉字表示,包含汉字选择、构词方法、表达方式。(2)汉字、数字、字母和符号混合表示,如:XY绘图机,电子CAD。(3)纯外语字母表示:CD-ROM、VCD、DVD、LSI、ADSL、3G。在名词审定过程中,我们虽然尽可能采用汉语表示形式,但是由于缺少明文规定和原则,还是出现了少数混合表示和字母词。建议对汉语术语的表示做深入研究,制定汉语术语表示的原则、方法和规定。3.汉语术语的精简和缩写规则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汉语术语中吸收了很多经过汉化的外来术语,丰富了我国的术语体系。在引进外国术语时,很多汉语术语是直接翻译过来,有些是逐字翻译过来,汉语的表示相当长,多达一二十个汉字,例如: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随机存取存储器(MOSRAM—metal-oxide-semiconductor random access memory),有15个汉字,电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有11个汉字。因术语表示很长,读起来麻烦,写起来费时间,所以就常常直接使用英语缩略语MOSRAM、EPROM,出现了大量字母词。若把“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随机存取存储器”简称为“金氧半导体随机存”,汉字就减少了7个字。为了便于推广较长的汉语术语,以及尽可能减少字母词,很有必要尽快研究和制定汉语术语缩写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术语生存周期术语与生物一样,也有出生、发育、成长、成熟、衰老和死亡的周期,有自己的生长规律。用计算机的术语来说,术语的生存周期系指其诞生、投入使用到被淘汰的全过程。有些术语的生存周期很短,诞生时看似健壮,名字叫得也响,但发育不良,没有多长时间便衰老和消亡了。例如,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微波计算机,延迟线存储器,60年代初出现的多孔磁心存储器、磁泡存储器等。有些术语却有很长的生存周期,例如,电子计算机,操作系统,磁盘等等。我们只有了解和掌握术语的生长规律,才能做到及时选择新词和定名,以及对变化了的术语进行修订。5.术语更新原则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术语的内涵或表示发生了变化,例如:optical disk和optical disc过去一直被看作是等同的,不加区分的,国内通常称为光盘。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美、英等国出版的一些权威性的计算机及相关学科词典、科技期刊及专著,以及普通英语词典,已开始把disk和disc明显地区分开来,用disk专门表示磁盘及其复合词,用disc专门表示光碟及其复合词。特别是,光碟上全部印着disc,而不使用disk。国外,在用disk和disc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物质或概念后,对于语言表述,复合术语构成和简化,技术交流,都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发现后,觉得光盘已经约定俗成,多年未做改变。直到2002年,我们才下决心,把光盘正式定名为光碟,做到与国际接轨。对于已经变化了的术语要不要做修订,应如何进行修订,应该研究并制定术语的更新原则,以指导术语工作。6.专有名词的命名特别是对于外国人名的定名,现在的问题还不少,例如:一个外国人的姓名在不同领域出现不同译名;有些外国人的译名过于汉化,使用百家姓中常用的姓氏,分不清是华人还是外国人;有些外国人的译名采用福禄寿喜等吉利的汉字,译音很不准确;不能完全做到名从主人,未能按其出生国家文字发音规则译名;有的外国人姓名辗转几次写法或音译,因此译名不准确等等。为了使外国人的姓名翻译得准确无误,真正做到一人一名,建议研究并制定专有名词的定名原则和方法。7.生活用语术语化在科学技术中借用生活用语的术语越来越多,对这类术语的命名理应根据其概念或内涵予以定名,做到一词一意,但执行起来很不容易。这里涉及的问题较多,诸如术语的个性与共性,使用原名还是重新命名等等。如果每个学科都根据其概念重新命名,那么新术语将不断产生,术语数量就会暴涨。如果借用原名,术语可能不完全符合学科的特点。在计算机领域,这类术语为数不少,例如garbage,在环保业称为垃圾或废料,直接用作计算机术语不合适,因此定名为“无用信息”或“无用单元”。又如firewall,在建筑业定为防火墙。在计算机网络中firewall不是防火而是防毒,因此有人建议从概念出发定为“网盾”或“防毒墙”。但也有人认为这样定名与英语原意不符,不能回译到英语。结果是沿用了“防火墙”。对于这样定名,迄今仍有不同意见。因此建议对借用生活用语的术语进行分析,研究和制定命名的指导原则、方法和实施细则。8.术语的自动提取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信息科学技术、生物科学技术、航天科学技术等许多新兴学科的迅猛发展,新术语不断涌现,数量与日俱增,且分布非常广泛。要想跟上术语的发展速度,及时选全、选准新名词,是一件很难的工作。为了能及时发现新词,很多专家开展了术语自动提取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效果,但距实用还有相当距离。我建议增加人力和经费的投入,尽快在提取理论、提取方法、提取策略、提取技术和系统开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9.术语乱用与术语法全国科技名词委每次颁布名词时都说明:“根据国务院授权,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名词术语,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各部门均应遵照使用。”但是,术语乱用的现象仍十分严重,有的不使用公布的术语,而仍然沿用被淘汰的术语。有的新术语一公布,立刻变成时髦用语,不分场合随便乱用。例如,纳米技术的“纳米”使用频率可能最高,用得最乱,什么“纳米跑道”、“纳米保暖内衣”、“纳米防晒霜”、“纳米油漆”、“纳米衣料”,简直是铺天盖地。似乎是,商品挂上个纳米,身价就可倍增。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铺设一条纳米跑道”,那么这里的纳米是表示长度、材料还是技术呢,显然用得很不严肃。为了保证公布的术语规范应用,建议在对术语乱用的现状及危害做些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和制定术语法。三、多学科通力合作,创建我国术语学体系术语学是一门交叉甚广的科学,是一门几乎涉及人类知识各个领域的科学,也就是说,术语学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门学科都有密切关系,因此,发展术语学不单是术语学专家、语言学家的责任,而且也是几乎所有学科专家的共同责任。术语学本身的性质决定必须多学科专家通力合作才能创建我国术语学体系,开创术语工作新局面。各方面的专家可借助本专业的特长,从各自的角度开展术语学的研究,例如,从语言学角度侧重研究基本原理和方法,从学科角度侧重研究术语的命名和释义,从计算机角度侧重研究计算机辅助术语工作,如术语数据库的建立、管理和服务。举办术语学学术会议,开办术语学讨论班,经常交流经验,逐渐形成一支由术语学专家及其他学科专家(如语言学专家、计算机专家)参加的高水平专业队伍。还应充分利用媒体,特别是《科技术语研究》大力宣传术语工作的社会意义和重要作用,以提高术语工作者、术语创造者和术语引进者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在研究课题的组织和管理方面,建议参照国家基金委员会的管理办法,由全国科技名词委编写课题指南,号召全国各地专家申请,经专家评审和立项,开展专题研究,最后组织成果验收。争取国家基金委员会的资金支持,若能在那里设立术语学专项资金,对术语学的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张伟研究员是计算机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15.
首先阐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术语与语言资源标准化研究领域中的专家及历史上语言哲学家们对专名的讨论,其后陈述通名/专名的实质差异和形式差异及实践中区辨的必要性。最后从术语工作中对待专名的现状,向名词审定机构提出专名审定中有关译名原则和公布方法的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首先阐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术语与语言资源标准化研究领域中的专家及历史上语言哲学家们对专名的讨论,其后陈述通名/专名的实质差异和形式差异及实践中区辨的必要性。最后从术语工作中对待专名的现状,向名词审定机构提出专名审定中有关译名原则和公布方法的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摘要 为了解医学名词的使用现状,查阅了部分医学期刊目次页,发现仍有一些期刊在使用旧名。分析了医学名词难以规范的原因。认为应充分重视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并提出了改变这一现状的对策。统一科技名词术语是一个国家发展科学技术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之一,世界经济发达国家都十分关心和重视科技名词术语的统一[1]。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新学科、新理论、新概念、新技术不断出现,新名词也不断产生;加之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些惯用的医学术语,使用上比较混乱;特别是计算机的推广使用,对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因此,医学名词的统一和规范化已成为当务之急。自1985年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以来,《医学名词》及《微生物学名词》、《生理学名词》、《人体解剖学名词》、《细胞生物学名词》、《组织学名词胚胎学名词》等逐年分批公布。国务院[国函(1987)]142号文指出,经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新闻出版单位应遵照执行[2]。因此,医学名词的规范化可谓有据可查,有法可依。一、医学名词使用现状为了解医学名词规范使用的情况,笔者以《医学名词》中明确规定不再使用的旧名(曾用名)及相应的规范名词(现用名)为参照标准,随机查阅了36种医学期刊1999年第1~2期的目次页(中华牌、中国牌期刊及医学院校学报各1/3),发现问题不少,有些情况是令人吃惊的:36种期刊中,未查见旧名的期刊有7种(中华牌3种,中国牌2种,学报2种),仅占查阅期刊的19.4%,也就是说,多数期刊(81.6%)均不同程度地使用了旧名。本文共查见旧名145处:中华牌39处,中国牌60处,学报46处,分别占查出旧名的26.9%、41.3%和31.7%(详见表1)。其中出现频次较高的旧名有:心肌梗塞(心肌梗死,括号内为规范名词,下同)、脑梗塞(脑梗死)、法乐四联症(法洛四联症)、血液动力学(血流动力学)、老年前期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枯否细胞(库普弗细胞)、周期性麻痹(周期性瘫痪)、人工晶体(人工晶状体)、眼底镜(检眼镜)、眼内压(眼压)等。其中,某心血管病杂志及心脏病学杂志的目次页中,分别有8处及10处反复出现旧名“心肌梗塞”(前者第1期2处,第2期6处;后者第1期9处,第2期1处)。在某神经疾病杂志的目次页中有13处反复出现旧名“脑梗塞”(第1期11处,第2期2处)。笔者认为,这一现象应引起重视并认真研究。本文虽然仅以不再使用的旧名及相应的规范名词为参照标准,而且仅限于目次页,有一定局限性,然而,落一叶而知秋,可想而知,若以业已公布的医学名词为参照,并查阅期刊全文,其结果不容乐观。二、医学名词难以规范的原因医学名词难以规范,究其原因,不外乎两方面,即客观与主观方面。客观原因 医学名词的规范化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任务。仅就《医学名词》的审定工作而言,经医学各学科专家的艰苦劳动,历时十余载,成熟一批公布一批,至今尚未完全审定,可见这项工作的艰辛。由于医学名词是逐年公布的,不少编辑部未能及时得到新公布出版的《医学名词》。就期刊本身而言,尤其是综合性医学期刊,如医学院校学报等,其涵盖面广,分支学科多;而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新名词不断产生,旧名词在不断淘汰。作为期刊编辑,要做到全面了解及规范使用,的确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主观原因 有些作者抑或编辑,尤其是一些资深作者,往往坚持采用多年的习惯表达方式,不愿意接受规范化的医学名词。以“心肌梗塞”为例,根据疾病的病理情况及临床服从基础的原则,《医学名词》中将“myocardial infarction”定名为心肌梗死,并规定不再使用旧名“心肌梗塞”。笔者遵循这一规定,在改稿中将“心肌梗塞”改为“心肌梗死”。然而,有些作者难以接受,认为临床上习惯用“心肌梗塞”,因而在修改稿及校对时,一而再、再而三地改回为“心肌梗塞”。习惯势力,可见一斑。在查阅的医学期刊中,旧名出现频次较高的并非都是生疏冷僻之词,而是常见常用的一些名词;尤其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医学期刊,反复出现某些与本专业有关的旧名,可见不仅是作者,与编辑的习惯思维也不无关系。尤为重要的是,某些期刊的编辑对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重视不够。例如,某循环杂志本年度第1期目次页上涉及“心肌梗死”的条目较多(有8处),但无一处出现旧名“心肌梗塞”;始料未及的是,第2期凡涉及此名词的条目(4条)统统用的是旧名,可谓大起大伏。此外,在某些杂志的同一期同一页的目次表上,甚至是上下行,出现了旧名与规范名词混用的情况。如:某康复医学杂志第1期目次页出现“脑卒中”及其旧名“中风”混用;某神经疾病杂志第2期目次页的上下行条目中出现“脑梗死”及其旧名“脑梗塞”混用;某眼科杂志目次页出现“检眼镜”及其旧名“眼底镜”混用等。凡此种种,难免使读者感到迷惑,不能不说与期刊编辑对医学名词规范使用的重视程度有关。众所周知,目次页是期刊的窗口,内容的指南,也是编辑最为重视,为之斟字酌句之处。目次页尚且如此,遑论其他。期刊天天与广大读者见面,读者、作者也无时无刻不在阅读及引用这些科技信息。作为编辑,如果在我们所编辑的期刊中仍有为数不少的不规范,甚至是已废弃的旧名,其后果是不良的。三、对策编辑要充分重视,加强学习医学 期刊是医学信息的重要传播媒体,医学期刊编辑要把宣传使用规范化医学名词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有关我国医学科学发展的一件大事。要通过我们编撰的医学期刊,使医学名词规范化的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到覆盖面尽可能的大[2]。要用好医学名词,就必须先学习和掌握规范名词。在医学名词规范化尚未得到广泛推广的今天,作者来稿中难免夹杂一些不规范用词,编辑只有在熟悉并掌握了大量规范名词的基础上,才能更多地发现和屏弃之,否则,很容易造成熟视无睹。“发现不规范名词→借助工具书查找、核实→使用规范名词”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只有多次地重复这一过程,才有可能得到提高。编辑部可以组织有关《医学名词》的业务学习,统一认识。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尽管医学名词量大难记,但只要充分重视,就可以积少成多,逐步熟悉。特别是《医学名词》中明确规定废弃不用的旧名,要重点了解,尽快记熟。只有通过认真学习,编辑自身熟悉了有关专业的医学名词,才有可能得心应手地修改作者稿件中的不规范名词;也只有编辑自身充分认识到医学名词必须规范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更好地与作者沟通,使之心悦诚服地弃“旧”从“新”。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应作为期刊质量评审指标之一 期刊的生命在于质量。“一本科技期刊运用多少规范化的科技名词成为衡量编刊质量的标志之一”[2]。因此,在评价医学期刊的质量时,要像执行国家公布的各项国家标准一样,将其使用的规范化医学名词作为该刊的一项重要质量指标,并正式列入期刊审读、评比的标准,以激励、督促医学期刊质量的提高。在审读评比活动中,建议组成科技名词术语专家小组,将资深专家按各自专长组成专家小组,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医学期刊可按不同学科专门进行某一专项的审读。如果能得到编撰《医学名词》的各学科医学专家指导,当然是最理想的,这也是专家们所期盼的,使得经过他们呕心沥血才审定公布的规范名词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点带面,从中华医学期刊及专业性医学期刊开始 中华医学期刊是国内具权威性的医学期刊,其质量高,影响大;而且在专业上分门别类比较细,可能,也应该成为推行规范名词的表率。从本文查阅结果来看,中华牌医学期刊也好于其他两类期刊。笔者在与作者的交往中,了解到有作者对某些中华医学期刊未规范使用医学名词感到疑惑,进而怀疑《医学名词》规范化的必要性。由于中华医学杂志具有影响力,因此,在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方面,中华牌若做得好,可以起推动作用;反之,则产生负面效应,阻碍这一规范的实施。专业性较强的医学期刊在推广使用规范名词方面也有其优势:(1)涉及该专业方向的医学名词相对于综合性医学期刊而言,数量较少,期刊编辑对本专业医学术语比较熟悉,实施起来,难度相对小些;(2)专业性期刊由于针对性强,更受医务人员青睐,一般来说,发行量比较大,影响也大。值得称道的是,有些期刊在规范使用医学名词方面为我们作出了表率。《中华内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华神经科杂志》等已开辟专栏,分期分批介绍该学科各专业方向的医学名词,为广大读者、作者以至编辑打开了一扇了解和熟悉医学名词的窗口。《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涉及糖尿病方面的名词较多,但笔者在查阅中未发现旧名,如“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等均为规范名词。《北京医科大学学报》、《上海医科大学学报》等虽为综合性期刊,覆盖面较大,但在笔者查阅范围内,未发现使用旧名。难能可贵的是,《北京医科大学学报》对一些非常见常用的名词也注意了规范使用,如“克罗恩病”(旧名为“克隆病”)等;《上海医科大学学报》甚至对推荐用名“癫”(非推荐用名为“癫痫”)也做到了用词严谨,这在查阅期刊中(即使是神经科专业期刊)尚不多见。多途径,多渠道,广为宣传,扩大影响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和作者尽快掌握国家颁布的医学名词,期刊编辑一方面要身体力行,不折不扣地严格使用规范名词;另一方面,要开拓各种渠道,广泛宣传,扩大影响。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方式是可行的:(1)期刊开辟《医学名词》介绍专栏,分期分批地介绍与本专业期刊有关的医学名词。此举对于作者与读者,是宣传;对于编辑本身,则是一个学习和熟悉过程。(2)在《稿约》中,像其他各项国标及规范一样,要求作者使用规范名词,以便于作者投稿时引起注意,充分重视。(3)在正文末标出该篇论文使用的新名词并作新旧对照;或在正文中有关的名词后用括号注明该名词的旧名。(4)利用补白作有关的医学名词介绍。和其他国家标准规范一样,医学名词的规范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首先是要重视,要开始,要从我们每个编辑做起,使之在我们编撰的杂志中有所体现,从而为这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尽一个编辑的绵薄之力。囿于笔者自身水平及所掌握的医学名词数量,查阅时难免有疏漏,议论恐有失偏颇,仅以此作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8.
摘要 文中从医学术语的专业性、科学性及准确性三个方面阐述了医学期刊中医学术语规范化使用的重要性和如何使之规范化。医学术语的规范化是衡量医学科技期刊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编辑素质的标志。
医学科技期刊是医学专业性期刊,它所涉及的语言符号是具有科学概念的医学术语,要办好医学科技期刊,使之成为发展医学、进行科技交流的园地,就必须在医学术语的使用上力求规范化。一、医学术语的专业性医学术语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的,与其他专业术语一样,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它是同行间的共同语言,以利于本学科间的沟通。如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的“中风”、“半身不遂”,在医学上则统一以术语“脑卒中”代之。虽然这二者意思一样,但作为医学期刊来说,中风、半身不遂就属于通俗语言、非专业性的不规范用词。而“脑卒中”作为医学术语是有其特定含意的。首先它体现了此病是脑血管(血栓或溢血)病变;其次它说明了此病来得突然,猝不及防的特征。可见,医学术语的规范化首先体现在它的专业性和概念内涵。术语不规范,会造成认识上的混乱,在同行间就没有统一的语言。医学术语的统一和规范化,对医学知识的传播,文献的编纂、检索,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都有重要意义。是否运用规范化的科技名词术语是衡量科技期刊质量的标志之一。一篇科技论文的学术价值再高,若文中的科技名词不规范,就不能汇入计算机控制的信息网,面对大量的信息资料无法检索。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是目前最规范的医学术语,作为编辑要勤查勤阅,以免因医学术语的不规范而降低期刊质量。日常生活中常说的“结石”、“食指”、“钙离子”、“血色素”、“红血球”、“白血球”、“发烧”、“抗菌素”、“早搏”等都属于“不宜用”的非学术语言,要分别以“凝结物”、“示指”、“凝血因子Ⅳ”、“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发热”、“抗生素”、“期前收缩”等规范词代之。二、医学术语的科学性医学术语均以科学概念为依据,严格地体现出科学内涵、所指事物的科学特征[1]。现代汉语词典中以“噪音”和“噪声”都用来说明嘈杂、刺耳的声音。而“医学名词”中规定统一以“噪声”说明之,这是根据中国辞书记载的“成调之声即有规律的声才叫音”而正确定名的。“噪声”不成调又无规律,所以根本不是“音”,而只能是“声”。过去为解除患者顾虑,避免有所忌讳的“死”字,曾将“心肌梗死”更名为“心肌梗塞”。现在根据疾病的病理情况——因冠状动脉闭塞,供应心肌的血流中断引起心肌的缺血性坏死,而恢复为“心肌梗死”。可见,每个术语在一定范围内都有明确的概念、特定的内涵。有时我们不理解医学名词改来改去的原因,常抱怨这样使我们在工作中无所适从,但仔细琢磨,细加研究后就会懂得,医学名词的不断统一、规范是纠正名词使用混乱的需要,是符合科学技术的发展的需要。医学术语的发展与医学科学发展是紧密相连的,概念的更新,新词的出现促进了学科的发展。作为编辑要不断学习,不断适应,首先自己要弄明白哪些为“宜用”词,哪些为“不宜用”词。三、医学术语的准确性医学术语作为医学论文和学术活动中的表达工具一定要准确无误,切不可含义模糊、概念不清。编辑、作者在运用医学术语时要精心辨析词义,特别要区别近义词在用法上的细微差别,否则就会造成误解,如:1.漏诊、误诊从广义上讲,漏诊、误诊均指对疾病的错误诊断,但概念上有所差别,不可混用为误诊。医生未能将就诊者客观存在的疾病诊断出来,即将有病看成无病为漏诊;医生将正常情况误认为某种疾病,即将无病看成有病或将甲种病判断成为乙种病则为误诊。若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心肌梗死的金标准(即诊断某疾病的最高准则),就是以下这种情况:可见a、d为确诊,b为漏诊,c为误诊。若某文中称医生将左房黏液瘤脑栓塞患者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那么对左房黏液瘤脑栓塞疾病来说应属漏诊,而对风湿性心脏病来说应为误诊。若文章将此情况报道为“风湿性心脏病误诊1例”就不够全面,而应写“左房黏液瘤脑栓塞误诊为风湿性心脏病1例”。2.患病率与发病率,病死率与死亡率在医学论文中,这两对不同概念的术语常常被混用的情况屡见不鲜。患病率是指某一人群在某一时间点上平均每百人中存在的病例数。通常是通过体检或其他医学检查得出,凡未愈的新、老病例都入列。发病率是指一段时间内每百人发生新病例数。这两者是有区别的,病程也不同。冠心病患病率很高,但并不等于每年发病率高;而感冒发病率很高,但患病率很低。患病率、发病率的计算公式分别为:许多作者常将死亡率与病死率混为一谈,虽然两者都与死亡有关,但各有不同的意义,计算时分母完全不同。死亡率是以某地一年内平均人口数作分母,而病死率是以患病人数作分母。临床上是不可能计算出发病率、死亡率的,除非是流行病学调查。例如,有一篇文章的文题是“比索洛尔显著降低心力衰竭的总死亡率”,这显然是错误的。医学上还有一些易于混淆的术语,如高血压病、高血压。前者是指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高血压,后者则指某些疾病的血压升高的表现,又称为继发性高血压。心肌疾病与心肌病也不能混用,心肌疾病指除心肌瓣膜病、冠心病外以心肌病变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它包括心肌病、心肌炎等;心肌病仅指病因未明的原发性心肌病,它不包括心肌本身的炎性病变[2]。医学术语中还有一些易混淆的字也应区别,如证、征、症,要准确使用适应证、禁忌证、综合征、并发症等。还有“啰音”也不能再用“罗音”代替。总之,要认识到医学术语使用规范化的重要性,医学术语统一、规范化是衡量医学科技期刊质量的重要标志,科学思想的交流依赖于统一的科技语言和所使用的名词的概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工作中,处理专名英文的大写问题非常棘手。确定哪些名称是专名,可以参照石立坚、粟武宾、董琨等专家的观点。术语在线中,专名英文大写比较混乱。文章分析了产生混乱的原因,探讨了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工作中专名英文大写的规则。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翻译硕士教育理念出发,分析国际上18所高校翻译硕士项目共有的术语课程内容及校企合作情况,提出将术语教学加入中国翻译硕士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可行性和课程设置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