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出现或发生的,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必须把他们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横向、纵向比较,考察他们的背景、过程、结果,最终去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当时和以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去评价其历史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以及比较这种进步性和局限性谁占主流,让学生自己去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定位.  相似文献   

2.
李建文 《科技信息》2009,(18):362-363
本文是针对农村县城(山区小县)职业中专学校写作教学的实际来谈的。有许多此类学校的学生因不会而害怕、应付甚至拒绝写作。拿写人来说吧,他们中的许多人对于刻画人物是茫然一片,始终处在一种懵懂和混沌之中。有的甚至是完全没有概念的。既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会写人,自己为什么要写这么一个人,也不知道写人要写人的什么,至于那种能把人物置于一定的事件和环境中,进行一面或多方面细致刻画和展现的学生及佳作就更是风毛麟角,难得一见了。因此,本文认为:既要跟学生讲清一般性的写作理论,从写人这个角度说,更要跟他们讲清楚如下三点东西:第一,为什么要学会写人(包括你为什么要写这个人)。第二,写人要写人的什么。第三,对人物语言、外貌、动作、心理的描写不能离开具体的事件和环境。概括成一句话:教他们以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思想为指导,写出人物在具体的事件和环境中的外表神态、动作行为,话语言论,思想心态的某一或某几方面,以此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世界。我认为,只有长期这样教学、训练,才能较快地提高农村中职学校学生写人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写作的兴趣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明初南戏《四贤记》剧中人物的考评,指出此剧系由元入明文人依托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采用移花接木、牵合虚构手法敷演成剧,在对正反两方面人物的刻划中透露了作者仰慕前贤、眷恋前朝之情及对政敌的梗梗私愤。本文并对此剧的创作主脑、人物描写、关目构思、艺术价值做了辨析。并判断此剧作者可能是生活在齐鲁一带的文人,推测此剧可能作为作者所写四本《四贤记》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4.
使真实人物在真实环境里活动──左拉自然主义及其“真实论”之我见项晓敏文学应该如何表现人?如何反映现实生活?在这个问题上,自然主义是主张“真实论”的。左拉说;“使真实的人物在真实环境里活动,给读者提供人类生活的一个片断,这便是自然主义小说的一切。”①他...  相似文献   

5.
任何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出现或发生的,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必须把他们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横向、纵向比较,考察他们的背景、过程、结果,最终去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当时和以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去评价其历史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以及比较这种进步性和局限性谁占主流,让学生自己去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定位。当然,评价者不同的学术观点、不同的政治见解、不同的时代背景,所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但作为中学生来说,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就是要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前提下,通过阅读、理解、思考、交流、探讨,并在教师引导下,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形成初步的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21,(2):78-79
日本导演拍摄的纪录片《后疫情时代》引发热议日本导演竹内亮拍摄的《后疫情时代》纪录片于近日上线,该片将中国"一边控制疫情,一边发展经济"的真实状态呈现在世人面前,在中曰两国引发网友热议。竹内亮是一名定居南京的纪录片导演,此前因拍摄中国抗疫题材的纪录片而走红网络,粉丝亲切地称他为"亮叔"。  相似文献   

7.
对于三维动画的人来说,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写实角色是每个人的梦想。即能够把角色制作的十分真实,就像真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一样,这类角色的结构一般都极为准确,准确到每一块肌肉、每一条血管、甚至每一条衣服上的褶皱。本文以实现一个真实的人物建模为项目,完整的讲解了人物建模的整个流程。整个流程分为五个步骤:搭建基本几何人体,细化几何人体,基本四肢的制作,头部的制作,手脚的制作,最终完成了整个人体的建模。本文重点研究了在进行多边形建模的过程中怎么根据人体骨骼,肌肉的走向来进行合理的布线。  相似文献   

8.
吴建隆 《科技资讯》2011,(13):237-237
《牛津词典》:纪录片是人性记录(说明人性的事实或事件),强调了词根document的记录性和实证性。纪录片所关注纪录的主要是"人",这里包括人的生存状态、人与环境、命运变化等等。纪录片自诞生以来便承载着人类对美、对艺术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9.
马福霞 《科技资讯》2008,21(13):148-148
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都与人密切相关。所以历史人物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就不言而喻。在历史基础知识教学中,可以将历史事件和人物联系起来讲解,做到事中有人,以人带事。在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高尚品德和情感教育;追求真理,建立远大理想教育;刻苦学习,严谨治学教育;以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对他们进行启迪和借鉴教育;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陈卫东 《科技信息》2011,(34):349-349
一、引言 电视纪录片是电视片类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故事片之外最重要的一大类影片。纪录片的表现内容和范畴比较广泛,纪录片可以纪录当前的现实,也可以重现过去的历史,可以再现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挖掘题材,反映生活中的现象、问题及某个侧面。一般来说,纪录片包括新闻纪录片、历史纪录片、传记纪录片、政论纪录片、人文地理纪录片等。纪录片的特点是高度忠实于生活和现实,将真人真事不加虚构地直接反映出来,以启迪人们的灵魂、陶冶人们的情操、激发人们的斗志。  相似文献   

11.
真实是一切艺术的生命.一篇文学作品只有具备了真实性,才谈得上艺术感染力.那么什么是文学的真实性呢?“文学的真实性是对生活真实的提炼、加工、变形,是处在一定文化背景下的创作主体根据他的个性、气质、审美观念以及艺术媒介的特性,按照可然体和必然体进行艺术虚构和艺术想象的结果,”(《文学概论》)文学真实的外在表象可能近似于生活真实.但它却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或表现人生的真谛、意趣,或揭示生活本质和底蕴、体现美的规律和思想.如果说,文学真实是艺术虚构和艺术想象的结果,那么,就产生了文学真实和生活真实的比较.  相似文献   

12.
散文须写真人真事。众多书章如是说: “散文所描写的一般是真实人物,或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之上,进行某些剪裁和加工”;“它可追忆一件年代久远的事,也可记述一件刚刚发生的新事”;“而作品所描写的景物,都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中山大学出版社《写作大要》)  相似文献   

13.
文学需要虚构,《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当然也需要虚构。就全书来说,很多人都赞同“七实三虚”的说法,而其对关羽形象的描写却不是“七实三虚”,更不是历史人物的真实再现,就关羽一生的主要事迹对照《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可知大部分是虚构的。而这个虚构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已经取代了历史上真实的关羽形象,他的影响也不再仅限于文学范围,在宗教、民间崇拜里都有他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人物与景物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8页)记叙性的文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通过这联接整个社会生活焦点的人,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因此,人物描写,在记叙文中就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不仅是记人的文章离不开写人,就是叙事写景的文章,也总要写到人,因为事情是人做的,山川壮丽,也离不开人物风流。要写好人物,让各条战线的各样人物帮助群众推动历史前进,就必须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充分地揭示人物的精神境界,让人物的形象去感染人。教育人。揭示人物的精神境界,突  相似文献   

15.
文学创作是一个漫长的旅程,而文学创作的真实与虚构早已成为一个中心话题,文学中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似乎还没有人将它分得清楚。而在这里,文学创造中真实与虚构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不能分离。  相似文献   

16.
所谓形象,即指具体、生动、可感的生活图画,它包括人物、景物、场面、环境等。形象是文学创作的生命,没有形象,就不称其为文学。因此,文学就是用语言塑造形象来再现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新闻不同于文学,虽然它们都要运用文学描写的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都必须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但文学是用塑造典型形象的方法来再现生活,它可以并且需要虚构、夸张,而新闻则必须老老实实地以事实本身来反映生活,不能有丁点虚构和夸张。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新闻就不能以形象来反映生活。相反,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那种抽象性、公式化、概念化的新闻报道,巳远远满足不了读者求新、求知、求乐的欲望。从读者阅报的心理来讲:一方面他们希望更多地了解五彩缤纷的世界,但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八股式的、陈旧性的、介绍式的宣传报道则感觉倒味口。他们希冀我们笔下报道的人物有血有肉,呼之欲出,宛然若现。  相似文献   

17.
徐婉 《科技信息》2013,(18):317-317
电视新闻人物报道是推荐典型人物事迹的一种手段,本文从电视声画合一;捕捉人物典型细节、情节;写人写事有机结合三个方面诠释电视新闻如何用镜头做好人物报道。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不仅小说的虚构观念开始明确出现,而且方术之士在编撰志怪小说时也开始了有意的虚构。但是,虚构不是作为一个积极的概念问世的,而是在一片批评和谴责声中出现的。虚构作为小说的一种艺术手段在魏晋南北朝并没有得到确立和认同,六朝人反对虚构,崇尚真实。小说记事真实与否,几乎成了评价其成败优劣的唯一标准。此外,关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虚构与真实问题,还存在极为复杂的关系,我们难以分清小说的故事何者为虚,何者为实;也难以分清小说是在原初的故事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中有了虚构,还是小说家在整理加工时进行了虚构,小说家是进行了无意的虚构还是进行了有意的虚构。  相似文献   

19.
张佳坤 《科技信息》2010,(30):I0170-I0170
多克特罗是美国后现代文学坛杰出代表。在他的成名作之一《拉格泰姆时代》中,多克特罗将虚构人物和真实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将其眼中最真实的美国后现代社会呈现于笔下,《拉格泰姆时代》打破了之前的历史和文学作品剥离的模式,走出了传统小说写作方式的桎梏,诠释了历史与文学融会贯通的关系,对后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是后现代文学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0.
历史剧应该写出历史的真实与复杂。求真,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能否写出历史的真实是历史剧成败的关键。历史剧可以虚构,甚至可以戏说,但虚构和戏说不应以损害历史的真实为代价。写出历史的复杂性,关键是要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写出历史事件、历史进程与历史规律的复杂性,写出历史的多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