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增加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拓展与延伸,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对高分子化学基础实验“苯乙烯悬浮聚合实验”进行了实验内容的扩充与调整,着重进行了悬浮聚合的粒径控制研究。通过悬浮剂用量,调整搅拌速度等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先思考实验条件的改变对产物的影响,然后分小组进行实验,最后对聚合产物进行准确筛分并表征。通过结果分析,加深了学生对高分子悬浮聚合机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为了验证在醋酸乙烯种子乳液聚合中,自由基的脱附是向单体转移为主要方式,利用γ——核辐射聚合法进行乳液聚合。该法的特点是能控制自由基的产生与消灭。应用该法成功地验证了动力学的假定和结论,并求出了链转移常数与链增长常数的比k_(tx)/k_p。  相似文献   

3.
采用可聚合乳化剂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DNS-86),通过种子预乳化半连续法合成丙烯酸酯乳液.考察了不同乳化剂体系、可聚合乳化剂DNS-86用量、引发剂(APS)用量、反应温度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并用FT-IR、TEM等对产物结构、形态进行了表征,获得了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使用可聚合乳化剂DNS-86能提高单体转化率,改善乳液的稳定性;随着DNS-86用量增加,涂膜的耐水性增加,力学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4.
浅谈微型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化学实验是绿色化学新理念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微型化学实验的研究与应用是化学教育的新课题.本文从微型化学实验的意义、设计、仪器研制、开展实验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几个方向发表一些看法,用以引发对微型化学实验的新思考及新探索.  相似文献   

5.
6.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采用微型化学实验进行化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同时微型化学实验对降低实验经费,减少环境污染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微型化学实验是在创新教育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理念、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微型高分子化学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国内微型高分子化学实验研究与应用的发展情况及所取得的成果 ,表明作为我国ML 的一项特色 ,已得到国际同行的瞩目 ,存在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自制微型实验仪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还大力地宣传了环保理念。同时,利用废旧的生活、医用物品自制微型实验仪器,具有取材简单、经济等优点,对于贫困地区的化学实验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通过微型实验在新法合成高柠蒙酸内酯和在水热合成中的应用实例 ,说明微型实验在化学科研中同常规方法一样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化学科研方法的重要发展和补充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微型实验虽然具有一些缺陷,但其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 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常规实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它在新课标下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占 有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为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对经典的悬浮聚合实验进行改进。选用溶有七色颜料的苯乙烯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聚乙烯醇为分散剂,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通过悬浮聚合合成彩色聚苯乙烯微球,从产物外观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改进后的实验与经典悬浮聚合实验相比不会改变反应时间和实验成功率,改进的悬浮聚合作为高校实验教学的课程内容,适合本科教学。这种改进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聚丙烯酰胺反相悬浮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丙烯酰胺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环己烷为分散介质、Span—80为分散稳定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后期滴加单体和共沸脱水法合成了平均粒径大约为110μm的聚丙烯酰胺(PAM)吸水微球,并系统地研究了分散稳定剂、引发剂的用量及搅拌转速对聚合产物(PAM)稳定性和粒径大小的影响.所得产物采用红外和扫描电镜进行了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3.
采用悬浮聚合法将豆油与苯乙烯进行自由基共聚,制备支化和部分交联的聚合材料。结果表明,豆油与苯乙烯发生了共聚,聚合物中甘油酯基最高摩尔分数达到0.81%,豆油单元的质量分数达到6.50%。聚合温度85.0℃,反应时间4.0h,反应物中悬浮剂(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0.15%,反应物中豆油的质量分数在10%时,共聚物的分子量达到最大值。共聚物中甘油酯基的含量随着反应物豆油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反应物豆油的质量分数为10%时,凝胶的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3.70%。  相似文献   

14.
利用系统辨识方法,建立苯乙烯悬浮聚合反应过程的动态数学模型。在满足产品质量条件下,采用二级优化算法,求出反应时间最短的最优操作条件。计算结果经部分实验数据验证。探讨了该反应器的质量优化控制问题,提出两种优化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5.
反相悬浮法碱水解合成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加碱水解,共沸脱水的方法合成了分子量达107数量级的粉状、速溶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确定最佳引发体系为K2S2O8-DM- NaHSO3,适宜的反应温度为35℃ ;研究了水解度与水解时间、水解温度、水解剂加量之间的关系,确定最佳水解时间为40min,水解温度为50℃, 碱与丙烯酰胺的摩尔比为0.2。实验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有机溶剂可解决反应后期体系粘度大、易交联产生不溶物、不易成粉等问题。初步探讨了聚丙烯酰胺分子量的测定方法,认为采用乌氏粘度计一点法,在25℃,0.2mol/L NaCl水溶液中测定样品的[η],使ηr=1.2~1.5 ,试样质量浓度≤ 0.5g/L较好。[η]=kMα 中,k取3.684×10-2,α取0.646。  相似文献   

16.
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丙烯酸钠和丙烯酰胺为单体,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超高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钠(NaPA).研究了引发剂浓度、抗交联剂及其他助剂对合成产物聚丙烯酸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H4)2S2O8的最佳用量是0.15%(质量分数);随着CO(NH2)2用量的增加分子量提高明显;在聚合体系中加入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可提高分子量但用量应控制在9.4×10-4%~15.6×10-4%之间.同时用抗交联剂防止交联反应,结合使用醋酸钠和异丙醇这两种分子量调节剂不仅能提高分子量而且溶解性也得到改善.最终得到了分子量高达3.0×107的产物,其分子量和溶解性能较前人研究成果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首先利用异丙基硫杂蒽酮/N,N-二甲基氨基对苯甲酸乙酯(ITX/EDAB)光引发体系制备两种末端带有ITX残留基团的大分子引发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ITXH)和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共聚物(PMV-ITXH),然后借助ITX基团的可逆偶合与断裂机理分别以PMMA-ITXH引发苯乙烯单体常规乳液聚合,以PMV-ITXH引发MMA单体无皂乳液聚合。对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形貌等进行了考察,并与本体聚合产物进行比较,发现:末端带有ITX基团的大分子引发剂可以很好的引发单体(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乳液聚合;常规乳液聚合相对于本体聚合具有聚合速率快及产物分子量大的特点;无皂乳液聚合获得产物粒子粒径均匀、胶乳稳定。  相似文献   

18.
用硅溶胶、丙烯酸酯类单体,KPS为引发剂,以反应型乳化剂与十二烷基磺酸钠(SLS)为复合型乳化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制成了硅溶胶/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了反应型乳化剂的加入方式、与SLS配比、乳化剂总用量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在滴加单体前加入反应型乳化剂,二者(反应型乳化剂与SLS)质量比为2∶1,乳化剂总量为0.5%时,可以得到稳定性、耐水性和光泽较好的乳液。动态激光散射仪测试表明,该乳液复合粒子的平均粒径为50.1nm,分布宽度为0.075。  相似文献   

19.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苯丙-硅溶胶纳米复合乳液,系统研究了乳化剂种类和用量对乳液稳定性、乳胶膜吸水率以及乳胶粒子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单独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壬基酚聚氧化乙烯基醚(OP-10)按质量比为2∶1复配时制备的乳液稳定性最好;当乳化剂用量为0.75%~1.5%时,所制复合乳液稳定性好,乳胶膜的吸水率为3.64%~5.72%.与共混乳液(硅溶胶和苯丙乳液的共混物)和苯丙乳液的乳胶膜相比,复合乳胶膜的吸水率显著降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检测结果表明:与共混乳液相比,复合乳液中游离的纳米SiO2粒子数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