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种产品的质量如何,关系着其能否畅销,乃至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办证质量的如何,直接关系着公证处的形象、公证书的效力,这一点在涉外公证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着重从以下两方面谈起: 一、涉外公证的作用 涉外公证是指公证机关办理的含有涉外因素的公证事项。即公证当事人、证明对象或公证书使用地诸因素中至少含有一个以上涉外因素的公证事项。主要是指公证书将发往域外使用的公证事项。涉外公证是国际间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法律武器。对促进对外开放政策的落实、引进外资、发展对外民事、经济交往、保护国家利益和公民、法人的合法权  相似文献   

2.
涉外公证书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育生 《广东科技》2006,(10):40-40
涉外公证是指“我国公证机关依法办理的公证事项,发往域外使用所出具的证明文书”。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增强,我国公民,尤其是大、中学生出国势头一浪高过一浪,因此,涉外公证的涉及面也可谓愈来愈广,这类公证文书设计面广,难度高,具有特殊的效力。为了使用方便,大多数发往国外的公证书均要附英译文,有的国家还要求对涉外公证文书应出具“中文与译文相符”的证明文件,以证明其内容的真实和可靠。所以能否准确地英译涉外公证书,直接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落实和我国公民、法人在域外的合法权益。这样的公证书,如果让没有法律常识的人进行翻译,就完全失去了代表一个国家的公证机关所出具的法律文书的严肃性。外国文字证明材料的审查及公证文书的翻译,对绝大多数的公证处来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本文就公证翻译的常见问题谈谈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公证的证明标准问题是解决证据材料需达到何种程度才足以出具公证书的重要问题。本文介绍了客观真实标准、法律真实标准以及高度盖然性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确定公证证明标准时,应将公证活动划分为对过去事实的公证和对见证事实的公证。对过去事实的认定,采法律真实的标准;而对那些由公证员参与或见证的事实,采法律真实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公证书是在诉讼活动中是作为一份书面证据的,它是用已知的事实对需要证明的事实进行的归结,它的效力来自于公证材料的归结。现阶段,通过公证的方式来保全证据成为当事人收集证据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主要从保全的方式、作用、效力等方面对公证证据保全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可接受性是衡量涉外民商事司法裁判效果的重要标准。涉外民商事司法裁判的裁判受众还包括外国的裁判受众;接受对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考量更加复杂。涉外民商事案件的复杂性、国际和谐秩序观念、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兼顾等决定了裁判的可接受性追求在涉外民商事司法中有着特殊意义。法律规定是否完善、管辖权是否合理、司法程序是否公正、判决书说理是否严谨透彻等,是影响涉外民商事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实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作为证明公证事项真实性,合法性的公证证据,是整个公证活动的基础与生命线。本文从公证证据的概念与法律特征入手,对公证证据的作用及公证证据制度的现状、存在的弊端做了初步的探讨;指明了公证证据收集、审查的性质、内容、要求。同时,就公证证据收集、审查中应注意的问题做了研究阐释。  相似文献   

7.
周鹏 《科技信息》2013,(19):491-491
在公证活动中存在着两个主体,一为公证机构,一为当事人,同时,公证书所公证的法律行为或事实可能会对相关的第三人产生利害关系。在实践中,公证行为可能会造成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利益的损害,此时,公证机构就存在一个是否承担责任,承担何种责任,承担多大责任的问题,也就是本文将要探讨的公证人的法律责任问题,即公证机构或公证员因公证活动所产生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颁布实施为选择适用涉外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民事关系的准据法提供了较为系统完整的规范,但其中有关涉外侵权法律适用规则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之处,本文将尝试以《法律适用法》中侵权法律适用规则的体系和内容为视角,分析该法的不足以及完善。  相似文献   

9.
论法定公证     
《公证法(草案)》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然而,公证理论界和实践界对法定公证问题的争议仍在继续。法定公证的涵义有三种不同观点:一是成立要件说;二是生效要件说;三是成立生效要件说。且对于必须公证的具体事项不能规定在《公证法》中,而应规定在民商实体立法中。  相似文献   

10.
我国领海外海域涉外民事管辖权包括立法管辖权和司法管辖权。国内立法对领海外海域涉外民事管辖权有相关规定,但还不够完善,司法实践中也存在属人管辖与属地管辖、专属管辖以及平行管辖的冲突。为了解决立法和司法中的问题,需要采取海洋权益入宪、制定海洋基本法和完善海洋法律体系等立法措施,同时可以引入属地管辖优先、相互尊重国家主权和"不方便法院"原则等解决冲突的机制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1.
2015年2月4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对于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进行了规范和完善。结合该《解释》中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特别规定的内容,本文对于民事诉讼中涉外民事案件的界定、不方便法院管辖的适用、协议管辖和管辖权异议存在的问题及调解书与判决书的转换等内容进行归纳评析,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涉外婚姻家庭关系是涉外民事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涉外结婚条件的法律适用正占着整个体系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于2011年4月1日正式施行,其中第二十一和第二十二条对民法通则等法律对涉外结婚条件的法律适用的规定作了改变.本文以该法条为基础.从涉外结婚条件法律适用的概述、各国相关的立法规定出发.简单介绍新规定的情况。并作出浅要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3.
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的冲突,本质上是当事人之间、不同国家法院之间的利益冲突。各国解决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冲突的方式是不同的。为了进一步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中国应对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冲突的协调方式作相应的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14.
石建婷 《科技资讯》2006,(15):233-233
会计监督是指会计工作人员依据《会计法》赋予的职权,将《会计法》规定的各项内容适用于具体的人和事,对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检察、监督,落实法律规定应依法办理的业务内容,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会计工作又经常面临一些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不仅需要健全的法律保障,更需要加强对会计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保全证据公证与现场监督公证是两种不同的公证行为,但是,在公证办理过程中,有的业内人士因现场监督公证具有一定的证据作用,就将其随意定性为保全证据公证;而保全证据公证因均是在公证员现场监督下进行,就将其简单归入现场监督公证的范畴,以致"公证事项定性不准"常被专业法律人所诟病。为此,非常有必要对这两类公证行为进行细致区分。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应然的角度着手研究涉外遗嘱继承法律规定的一般规定,再次基础之上结合《涉外民事法律关系法》分析了我国涉外遗嘱继.承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商事仲裁中,仲裁庭和法院对争议事项可仲裁性问题进行审查时,通常适用仲裁地法或法院地法.其实,各国关于争议事项可仲裁性的立法意在划分本国法院和仲裁庭之间对特定争议的管辖权,立法规定不可仲裁的事项是各国立法为本国法院保留的一块自留地.只有当法院对争议的专属管辖权受到威胁时,才有适用仲裁地法或法院地法的必要.从支持仲裁的角度出发,仲裁庭和法院应适用使争议事项具有可仲裁性的法律.  相似文献   

18.
董军  郭淼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11):70-73
涉外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是国际私法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在确定涉外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既存在着一些传统原则,如侵权行为地法原则、法院地法原则、双重可诉原则,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原则,如最密切联系原则、意思自治原则等。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不断深入研究我国司法实践问题,逐步完善我国一般涉外侵权行为立法,特别是《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通过,标志着我国涉外法律适用领域的重大突破和进步。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1982年4月颁布实施以来,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中为严明法纪、预防纠纷、减少诉讼、制止犯罪、保障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促进国际间交流和两岸和平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制订的《条例》已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民群众生活各方面的需要。社会对公证立法的呼吁之声日盛一日。笔者认为,公证是“依法证明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这种行为特有的社会职责本身就决定了它理应是一种法律行为。公证立法的确迫在眉睫。15年前的《条例》面对当前新异的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状况,已显得捉襟见肘了。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密切,人口和财产的流动性日益增大,跨国继承问题不断涌现。由于各国法律对法定继承内容的规定不同,导致在涉外继承中的法律冲突经常发生,这就需要解决涉外法定继承的准据法确定问题。2010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其中对法定继承法律适用的规定也与以往有所不同.新的规定是否较以往更完备.更灵活?是否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