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权力腐败是指公共权力拥有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以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它具有多样性、扩散性的特征。从历史、国际教训和现实环境方面看,遏制权力腐败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紧迫性。从遏制权力腐败的基本思路看,当前应着力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把预防权力腐败置于首位,从源头上遏制权力腐败的蔓延。  相似文献   

2.
柯笈 《科技信息》2007,(25):185-185
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这种经济社会转型中,腐败这种国家公职人员以权谋私的行为,伴随着一系列改革一时难以到位的条件下滋长和蔓延,其危害性具有四个"恣意":恣意践踏了社会公共权力;恣意损害和侵占了人民的利益;恣意强化权力的非责任化和权力化;恣意强化了利己主义的价值取向。要有效地遏制其危害性,必须建立构建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制的权力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权力运用与权力制约从公共权力出现时就一同产生。在我国的监督体制中,权力制约存在着严重的不力、乏力现象,主要原因是监督机构的双重领导体制,预防监督薄弱,权力运用规范不完备等,为此本文提出的对策思路是加强监督体制建设,实现以权力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4.
目前 ,公共权力腐败现象的蔓延已成为困扰我国改革进一步深化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巨大障碍。从掌权者、公共权力的对象、公共权力所处的环境三方面进行成因分析 ,认为只有从不同角度提高掌权者腐败的私人成本 ,降低其私人收益 ,提高查处腐败的概率 ,增强惩治腐败的严厉程度 ,完善监督环境 ,才能使反腐败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蔡宁 《科技资讯》2006,(33):255-255
由于我国转轨阶段的特殊性,政治.经济、法律制度尚不完善,从而使制度性腐败成为当前权力寻租和腐败行为的主要形态。要从根本上寻租性腐败,应从制度创新方面进行努力由于寻租是以租金的存在为前提的,只有减少自至消除租金的供给,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寻租性腐败,而要消除母金供给,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问题出现的新特点腐败通常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利的行为,即以权谋私,公权私用。从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分工出现专职的公共权力行使者后,腐败现象就产生了。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伴随着巨大的辉煌,腐败现象的黑影也在不断伸展,而且呈蔓延之势。目前腐败现象的特点主要是:(l)在行为的严重性上,大案要案急剧增多。过去贪污受贿数万元的可称为大案,而现在违法金额在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甚至几千万元的屡屡出现;(2)在行为的主体上,…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古今中外有关腐败的论述中概括出腐败的涵义,并从定性的角度分析了腐败应包括三大要素:腐败的主体是国家公共权力主体;腐败现象违反或背弃公共权力规范和规则;腐败的目的是谋取不正当的私利。  相似文献   

8.
公共权力萌芽于维护共同利益的需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出现,氏族公共权力被国家公共权力所取代.前国家社会原初公共权力的工具性、民主自治性和道德性慢慢嬗变为统治性、阶级性和强制性的国家公共权力.公共权力出现了异化,公共权力从社会中产生,但是却反过来却凌驾于社会之上.马克思主义公共权力发展理论认为防止公共权力的异化要建立新型政权体制,这个新型政权体制要具有人民执掌公共权力、普选制、罢免制、低薪制以及有效监督机制等特征.但是,纯粹公共权力的回归必须要使国家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代表以及消灭私有制.马克思主义公共权力发展理论无疑对我们今天公共权力的行使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南京国民政府监察权力运作低效,导致无法遏止国民政府官员腐败、腐败又加速了国民政府的崩溃,监察权力运作失控的原因主要有:传统的人治体制对监察权力运作的挑战;国民政府训政体制抑制了监察院的独立性;监察体制自身弊端,即弹劾权与惩戒权分离,使监察院权威性资源丧失。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依法治国”的口号响遍神州大地,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对法治的重视和需求。然而,口号并不等于实际,法治口号与法治实践之间尚存较大差距,尽管法治口号震天响.公共权力腐败问题仍十分严重,如何防止滥用公共权力和遏制权力腐败,成为当代民主与法治的重大课题,因此要着重从权力制约的价值基础,权力制约在依法治国中的意义及完善我国法治的权力制约机制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集体腐败是指公共权力机构、社团组织、经济实体等具有独立利益的群体中部分或者全体在观念和行为上的堕落。和一般腐败相比,它具有组织化、多样化甚至制度化的特征,如不及时遏制,将会阻碍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进程。治理集体腐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求我们提高认识,而且要做好建立监督机制、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行为、改革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公共权力是腐败生成的生态基础。公共权力一旦失衡,便会蜕化为个人谋取私利的手段。本文论述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权力失衡的原因和表现,进而阐述权力失衡导致腐败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赵金东 《科技信息》2007,(5):217-217,210
权力容易导致腐败,实践证明,失去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所谓腐败,就是权力行使者违背公有权力的应有界限和目标,将公有权力变为个人或小集团的私有资源,并谋取私利的堕落行为。对此,权力行使必须受到相应权力的制约,这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如何强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反腐的功能分析和制度安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腐败是公共权力的滥用。如何制约公共权力,防范腐败的滋生蔓延?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中央纪委强调,要“努力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科技含量,加快纪检监察信息化建设。”但在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中,如何把反腐倡廉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在政治架构中,行政检举作为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抑制公共权力组织和上级官员的腐败、将公共权力纳入到法治框架内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但是现实情况检举面临很大的困境。检举的本质是公利与私利之间的冲突,而要走出困境,完善我国的行政检举体制,对我国古代政治体制带来的启示与不同学派提出的政策建议进行有益的理论思考则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卜小燕 《科技资讯》2007,(10):184-185
在我国转轨时期,公共权力异化现象严重,为了保证公共权力的公共性的价值取向,必须加强公共权力的监督。本文就以加强公共权力的监督的必要性为切入点,提出政府信息公开建设是实现对公共权力有效监督的前提,是抑制公共权力腐败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我国目前政府信息公开建设的现状,简要阐述了政府信息公开建设的原则和加强法制建设的内容,希望政府通过采取公开化和透明化的方式保证公共权力的有效运作。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公共权力的内部监督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高校系统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主要原因在于制度建设缺陷.因而,加强对高校公共权力监督、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根本途径之一就是完善内部监督制度建设.要构建严密、合理、有效的公共权力监督制度体系,必须基于经济人的行为特征,坚持系统、制衡、可操作、法治、民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根治腐败必须创新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部腐败问题现己成为我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导致腐败的主要原因,既有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但最主要是权力监督机制的虚弱。要根治腐败,除了要清除封建思想漉毒和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外,关键是要构建强有力的权力监督和制衡的新机制。这种新机制内容主要有:限权与制衡、监督与公开、教育与惩处等。  相似文献   

19.
强理娴 《科技资讯》2010,(1):155-155
行政权是一种最广泛,最经常和最直接涉及公民权益的公共权力,行政权通常具有较强的渗透性、扩张性和膨胀性。而公共权力的扩大容易产生乱用、滥用,极易滋生腐败。因此,建立一个强有力,行之有效的行政监督体制对于预防、纠正、惩戒错误的行政行为,制约违法违纪、滥用权力或可能滥用权力的行为以及支持和保护依法行政行为、严肃政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阐述我国行政监督的分类和分析目前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强理娴 《科技资讯》2010,(7):225-225
行政权是一种最广泛,最经常和最直接涉及公民权益的公共权力,行政权通常具有较强的渗透性、扩张性和膨胀性。而公共权力的扩大容易产生乱用、滥用,极易滋生腐败。因此,建立一个强有力,行之有效的行政监督体制对于预防、纠正、惩戒错误的行政行为,制约违法违纪、滥用权力或可能滥用权力的行为以及支持和保护依法行政行为、严肃政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阐述我国行政监督的分类和分析目前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