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春三月,正是花开好时节。北京郊外几乎随处可见的野生山杏,已然开始打扮春天。本期“博物”《杏花:春来自得风流伴》,于诗情画意中展现了这种柔弱而美丽的蔷薇科植物,邀您一同欣赏、见识“红芳紫萼怯春寒,蓓蕾粘枝密作团”。  相似文献   

2.
(一)当代习俗赋予“风流”一语以“不正经”甚至近乎“淫荡”之意义;现在,我们给爱国词人辛弃疾冠以“风流”,首先就得为“风流”正义,并考察其含义的历史演变过程。“风流”一词,早在汉代便已出现。《汉书·刑法志》云:“及孝文即位……风流笃厚,禁网疏阔。”这里的“风流”便是泛指民风时尚,与“笃厚”结合,再配上”禁网疏阔”,颇倾向于自由、真淳之褒义。到了魏晋,“风流”便在士大夫官僚及知识分子中广泛传播开来,形成了所谓“魏晋风流”的时代潮流。如袁宏《三国名臣序赞》云;“堂堂孔明,基宇宏邈。器同生民,独秉先觉…  相似文献   

3.
王晓君 《科技信息》2009,(29):I0224-I0224,I0226
从“风流”的历史演变、“风流”的人性品格以及“风流”的诗文词赋三方面去探寻“风流”的审美特征与审美价值。彰显其在历史演变中的跌宕,其审美特征的不断充盈,以及由此而及的人性品格的美学追求。展示其作为执着追求理想化身,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审美心理机制的图式化授射。  相似文献   

4.
王维《相思》是“秋来发几枝”还是“春来发几枝”历来颇有争议。本文试图通过这首诗版本演变过程的探究,说明应该是“秋来发几枝”。  相似文献   

5.
我国文学作品中的春秋笔法是对人物的行为细节、语言等方面进行富褒于贬或寓贬于褒的描写,只有对人物进行仔细分析、反复琢磨,才能品味出作者对人物性格入木三分的深刻描划,以及作者在人物中的深邃寓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整部作品的主旨。贾探春在(红楼梦》“十二钗”中名列第三,是仅次于林黛玉、薛宝钗的重要人物,“红学”评论界一直对探春持以肯定的态度,对其姿容,才略及性格都加以褒扬。但是,经过对原著关于描写探春的所有章节加以细致严谨的推敲,我对夙论不敢苟同。我觉得曹雪芹在塑造探春的人物形象中运用了传统的寓贬于褒的春…  相似文献   

6.
风流“风流”这一概念最早是用来品评人物的,如《后汉书·樊英传》:“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世说新语·赏誉》:“范豫章(宁)谓王荆州(忱)”:“卿风流(?)望,真后来之秀。”又《品藻》:“韩康伯门庭萧寂,居然有名士风流。”意指其有才能而不拘礼法的气度。《晋书·王羲之传》附王献之:“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风流  相似文献   

7.
文琦 《科技智囊》2007,(2):82-83
在《红楼梦》所描述的众多女眷当中,我最喜欢两个人,一个是薛宝钗,另一个就是贾探春。说起来,在贾府的姑娘、媳妇中,真正姓贾的也就四位姑娘: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而探春则是这贾府姑娘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8.
陈柠 《世界博览》2010,(8):83-84
洋和尚照空在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滩曾名噪一时,他既是“国际间谍”、“冒险家”、又是“风流和尚”,他的一生迷雾重重。  相似文献   

9.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一枝黄”是外来生物,菊科,一枝黄花属,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所开的小黄花状如满天星。当初,人们将“一枝黄”作为观赏花卉引进国内,给它起名“黄莺”。由于所开的小黄花很不起眼,它始终没有引起  相似文献   

11.
石榴石磁泡膜中枝状畴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直流偏场法”是一种以枝状畴为出发点来形成硬磁畴的新方法;使用它能够在“脉冲偏场法”无法 产生硬磁畴的磁泡薄膜上很容易地产生三类硬磁畴。  相似文献   

12.
“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宋代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的诗句。它告诉我们:一切富有生命力的事物都是关不住的,它总要把自己的勃勃生机展示给人们看。不信,让我们来做个实验。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文坛,号称“痞子英雄”的小说作者王朔,曾经以《我是流氓我怕谁》与正统文化公然叫板。2002年7月,王朔又以25万字的妹妹篇《我不风流谁风流》在世人面前亮相。作者试图以“把责任扔到九霄云外”的写作态度,涂抹掉文学的神圣光彩,还作品以生活的本来面目;用“能摸到生活的质感”的语言风格让读者感受北京方言以及平民文化的特色;以“自然界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艺术审美,表明白己的创作个性。王朔追求“有缺陷的”艺术来表达现实的生活,妄想获得学者专家们的正眼,也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你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经历过近二十年的文坛纷争和社会关注,王朔及其作品必将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无法抹去的一笔。  相似文献   

14.
“浪漫三峡风流宜昌”作为宜昌城市文化品牌的学理依据是,南骚原生带在宜昌,浪漫主义的源头在宜昌。“屈宋”并提的整体效应,是历史赋予宜昌的一种高蹈的文化现象。自宋玉到欧阳修到苏轼到毛泽东,有关“风流”千古的不断被阐释,不断增值生辉的文化链,是宜昌人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内驱力,也是宜昌与世界接轨的形象大使和城市名片。其本质特征为:灵性、超迈,丰富的想象力,卓绝的创造精神。文章还从文化反思与两难抉择的思考中,对“新理念新宜昌”作了若干论列与透析。  相似文献   

15.
欧李基生枝生长势显著强于一级枝,45cm以下株高有利于保持植株的旺盛生长,枝位低新梢生长量较大,枝位高枝条密度较大,枝条具有较高的萌芽率和成枝力。新梢生长呈连续状态,8月上、中旬基本停止生长。单叶面积增长呈一次高峰,并持续15d左右。总叶面积增长呈现“单S型”曲线。果实生长呈“双S”曲线,果实生育期一般在80~100d左右。欧李枝条在冬春有抽条现象。  相似文献   

16.
李丹 《菏泽学院学报》2010,32(1):100-103
《牡丹亭》是我国古典戏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根据《牡丹亭》改编的作品为数不少。本文以汤显祖原本《牡丹亭》和冯梦龙的改本《风流梦》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二人不同的创作思想、作品风格,从更定题目、角色、宾白、曲词等方面具体分析。冯梦龙对《牡丹亭》的改编,受到了“汤沈之争”的影响,也受到他自己的编剧理论的支配,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牡丹亭》原本不利于搬演。《风流梦》让《牡丹亭》这部具有无限才情的“案头之书”变成了“当场之谱”,更适合舞台演出。  相似文献   

17.
易勇 《科技信息》2009,(13):209-209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这里出现过的许多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苏轼对古代英雄的向往。词中那洒脱的情怀、自由的音律,豪壮的情调、奔放的感情,严整的章法、独特的技巧,给人一种气势、一种力量、一种鼓舞、一种“奔放美”。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煤矿井下独头巷道中的瓦斯排放几种方法的分析,通过对风流混合处瓦斯浓度与风量的关系的分析,揭示了独头巷道排放瓦斯全风压风流混合处瓦斯超限的成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于避免局部通风机独头巷道违章排放瓦斯,防止“一风吹”,及其有效的进行日常的“一通三防”的瓦斯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天上人间诸景备”、“即作一赋一赞,也不能形容得尽其妙”(注一)的富丽豪华的大观园,原是贾府为大小姐元春修建的“省亲别墅”。元妃游幸后不久,家中几个“能诗会赋的姊妹和“自幼在姊妹丛中长大”的宝玉,便奉命搬进园中居住,“登时园内花招绣带,柳拂香风”。“史太君两宴大观园”,“老祖宗”贾母曾多次率领贾府内眷在园中尽情地饮宴游乐,说不尽种种“太平气象,富贵风流”。  相似文献   

20.
用于指称植物的量词“科”最晚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齐民要术》用例很多。“科”主要指称二类草本植物:一是从地下分蘖,长出许多枝茎,即一蔸由若干枝茎组成的草本植物,如禾、麦、蒜、麻等;二是从根部分出若干枝条,呈丛生状态的草本植物,如蓝、瓜、苜蓿等。后世虽然偶尔用于指称茶树、石榴之类的低矮灌木,但仍以草本植物为主。这种量词“科”今天已经消失,但不是被“棵”所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