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基频和时长等声学参数凸显阳平音节的重音的作用有限,因此该文具体考察了双音节阳平词的词重音的声学关联物。通过对6 000句语料中的1 282个双音节阳平词进行重音标注和声学分析,发现双音节阳平词的词重音表现出特殊的声学关联物:两音节的音高升幅差、音高上升部分时长差和斜率差这3个斜率相关参数。主要体现在:3个斜率相关参数与双音节阳平词的重音类别有较高的相关性,它们均能够为区分前重词和后重词提供线索;在不同的韵律边界下,斜率相关参数对词重音的影响不同;3个参数与重音类别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以汉语、壮语和韩语动物类名物词为例,说明反映具体而特定之物的词即名物词是有得名之理据可寻的。这三种语言动物类名物词的词源义或者说构词理据可以从词音与意义的联系中探明。其联系有四个方面:(一)词音模拟动物的叫声;(二)词音描绘动物的形态;(三)词音反映动物具有的内在属性;(四)词音体现动物所处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3.
苗瑶语的多音节词在单音节化过程中,有些方言、土语中没有变成单音节的词,其前音节要么变化为跟其他词的前缀一样(“前缀化”,preffixalize),要么“词汇化”(lexecalize)。由于它们位于多音节词的前面,反而变得好像“没有虚化的词汇”一样,其实它们是由没有意义的音节变化的词汇。  相似文献   

4.
汉魏六朝碑刻中保存了大量的坟墓义词语。这些坟墓义词语少数是单音节词,绝大多数是双音节词。从文化上来考察,它们反映了汉魏六朝时期的葬俗和人们对阴间的认识。它们的产生,也是人们对坟墓结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等认知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汉语词汇中,自古以来就有合音词。如古代汉语词汇中的“诸”为“之乎”的合音词,“叵”为“不可”的合音词。现代汉语普通话词汇中也有“您”(你们)、“甭”(不用)等合音词。合音词的特点是,以单音节词的形式,表现双音节词或短语的意义,读音上以原词或短语前一个语素或词音节的声母,跟后一个语素或短语后一个音节的韵母(或某一部分)拼合而成为单音节词,很像传统的“反切”法。因此,合音词语音形式小而词义容量大,是语言交流交际中唯一的一种一个言节两个语素的简练形式,可谓既经济又实用的浓缩语言形式。无疑,合音词是口头…  相似文献   

6.
双音节定中式复合词主要是名词、形容词,它们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不一样。双音节定中式复合词的语法化使得其构词方式发生变化;其它非词成分向复合词的转化(即词汇化)是定中式复合词产生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词汇的对比研究属于对比语言学的一项具体内容。对两种非亲属语言进行对比,其目的是深入认识两种语言的异同,尤其是认识它们不同的一面.从而找出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对两种语言的词汇进行对比,目的是为了认识这两种语言在词汇方面的特点。本文主要根据词汇对比学的原理.对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和现代维吾尔语的复合词进行对比,深入探究各自的特点,并归纳两种语言中双音节词和复合词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民国云阳方言41个植物类名物词命名取象的依据以及命名取象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植物类名物词的命名取象是有规律的,在形体、性态、颜色、功用、气味、质地、滋味等八大类取象名素中,往往是视觉感知优先,在视觉感知中又以形体为先,在形体感知中以形状为优;而性态以空间为先,习性次之;颜色和功用在这八大类取象名素中同样具有重要地位。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绝大部分是来源于视觉。  相似文献   

9.
同义词最难辨析之处就是它们概念义的细微差别,按照表名物的词的“词义成分-词义构成模式”把表名物的同义词的词义分成相对应的几个部分对比分析,则能够看出它们概念义的异同。这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韵律构词学原理认为,最小韵律词是一个至少由两个韵素构成的合格音步。分析表明:武呜壮语的最小韵律词也符合这一标准。从韵律构词角度来看,其音节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CV型音节;武鸣壮语区分重音节和超重音节。同时在韵律的作用下,其中的VC型音节和非典型VVC型中的音节尾辅音C都具有韵素地位,与V组成两个韵素构成一个最小韵律词。  相似文献   

11.
现代景颇语句尾词具有两大特点,即表示代词化的语法形式与动词分离,演变为独立的虚词,代词化的语法形式与表示语气的语法形式结合在一起,这是景颇语自身的语法类型由粘着型向分析型演变的产物,是动词形态脱落、双音节化和合音等形态韵律变化的结果。现代景颇语句尾词出现简化的趋势,是由景颇语分析特点的进一步加强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长音、拔音、促音对声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重音位置产生影响。单词声调的重音多出现在长音、拨音、促音所依附的音节上或者位于词尾第三或第四个音节上。二是具有平衡声调的作用。词中如果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的长音、拨音、促音,因为它们在词中均衡分布,所以声调多发平板音。  相似文献   

13.
我们知道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这样的语言单位是怎样构成的呢?按音节来分有单音词和多音词。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叫单音词,例如“天、地、走、跑、大、小、一、二”。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词叫多音词,例如“问题,蝌斗、实际、定义、马克思、生产力、共产主义、物理学家”。在现代汉语里多音词占大多数。随着社会的发展,将来多音词还会更多。我们也知道,构成词的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叫词素。要是按词素来分,则有单纯词和合成词。  相似文献   

14.
湘乡方言属于湘方言娄邵片,方言中有丰富的子尾词,与普通话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子尾词的结构特点和语法功能表明了“子”尾本身有很强的构词能力,由子尾构成的双音节子尾词作词干,前面再加修饰成分,是湘乡方言中子尾词的来源。  相似文献   

15.
词的音乐曲调谓之词调.据统计,约三分之一的词调为多名词调,即有两个以上甚至十几个别名,谓之一调多名(同调异名).一调多名现象产生有很多途径,其中与词调命名方式如以词中之字句为调名,以词中所咏之事物或情意为调名,以人名、地名作调名,以篇之字数为调名等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构词法一直是词汇学研究的重点。《现代汉语词典》(5版)中双音节比喻词的构词规则主要是:内部结构为名+名的联合式双音节名词,内部结构为动+名的定中式双音节名词,内部结构为名+动的双音节动词,内部结构为名+形的状态形容词。  相似文献   

17.
音节时长的研究是韵律模型和语音合成系统的基础,本文基于词汇层面,随机挑选了单音节词、双音节词、三音节词、四音节词(成语)各200个,录制了1男1女藏语拉萨话发音人的语音,提取有效时长。研究了男女发音人不同长度词汇的时长分布,并对不同长度词汇的音节平均时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男女声的词汇时长总体分布比较集中;2)随着词汇长度的增加,音节平均时长逐渐变小,减小幅度成递减趋势;3)整体上来看,女声时长要大于男声时长。  相似文献   

18.
石相玉 《科技信息》2009,(12):91-92
关于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大家讨论得很多,本文仅对双音节形容词AABB式及ABAB式作一简单的对比探讨,并尝试将其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本文认为少数双音节词既可重叠作AABB式又可重叠作ABAB式主要是因为其基本式AB既可看作是偏正式复合词,又可看作是并列式复合词。  相似文献   

19.
邓明 《晋中学院学报》2007,24(4):15-16,39
自释性状貌词成语是在语言运用的经济原则和语言表达的明晰要求的矛盾运动中通过词形扩张而形成的,扩张后增加的语意明晰的双音节释语对状貌词的意义有诠释作用。这对认识汉语四音节词语的形成和自释性状貌词成语的释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藏文命名实体识别是藏语自然语言处理的基础任务,是完成机器翻译、网络舆情检测和知识图谱构建等任务的前提.传统的基于深度学习的藏文命名实体识别将藏文音节(字嵌入)作为模型输入的方法容易忽略藏文音节的局部特征.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构成藏文音节部件特征和藏文音节特征的藏文命名实体识别神经网络模型SL-BiLSTM-CRF(syllable level long short-term memory conditional random field).其中,SL模块对构成音节的部件信息和藏文的单个音节进行特征编码,将两种不同模态的特征融合之后送入BiLSTM模型进行特征提取并预测实体标签,再通过CRF对BiLSTM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矫正,最终输出藏文实体识别结果.实验证明,该方法在藏文命名实体识别任务中相比基于单个藏文音节(字嵌入)的BiLSTM-CRF模型的F1值提高了1.58个百分点,验证了该方法在藏文命名实体识别任务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