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大自然探索》2009,(8):5-5
飓风是地球上最具毁灭性的恶劣天气之一。最新研究认为.闪电大作可行作是飓风的前兆.甚至可能成为预测飓风强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
宇宙动态     
《科学之友》2008,(1):12-15
金星上也有闪电,印度加入“火星竞争”,中国科学家赴南极参与“暗物质探测”,从月球上看“地落”,控制飓风.  相似文献   

3.
恐怖飓风     
飓风资料 历史上曾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地区造成严重破坏的飓风有: "伊万"是自1979年飓风"戴维"横扫多米尼加以来袭击加勒比海地区的第一个5级风暴。而此前美国曾经遭受过3次5级风暴的袭击,其中最近的一次是在1992年,"安德鲁"飓风袭击了佛罗里达州南部.造成43人死亡,损失超过3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探索》2006,(1):5-5
1978年,德国超级油轮“慕尼黑号”在海上神秘失踪。当时这一事件震惊了整个航海界,人们把“慕尼黑号”的失踪原因归结为海上风暴。科学家最近指出,人们一直低估了海浪的威力。2004年9月, 当“伊万”飓风横扫墨西哥湾时,掀起的水墙高达30米,足以淹没10层大楼,这也是迄今为止在美国被记录到的最大海浪。电脑模拟结果显示,每当发生超级飓风时,如此规模的水墙在海上可谓司空见惯。而全球变暖导致飓风出现的频率更高,所以近年来轮船在海上失踪的事件也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5.
<正>你是否想过全球变暖的种种后果?冰山融化、海平面升高、部分物种消失……现在又多了一大影响:闪电频率明显增加。美国科学家对近十年的全球气温和闪电频率的关系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全球气温每上升1℃,闪电频率就会增加12%。我们绝不能仅仅将闪电视为大自然中的一种普通现象,它不仅会引发野火,还会引发大气中的化学反应,产生一种氮氧化合物的温室气体,从而进一步改变大气成分。  相似文献   

6.
六十年代以来,美国自得克萨斯至佛罗里达的滨海地区人口显著增多.但是,这些地区也是经常遭受大西洋飓风(相当于太平洋的台风)袭击的地带.为了防止飓风造成的灾害,美国气象局除照旧发布飓风警报以外,从1983年起又开始发布飓风的概率预报.关于概率预报,由于日本也每天发布降雨(雪)的发生率(%),所以其意义已广泛地为人们所了解.概率预报的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大概可以说,就是“内含误差的预报”.在天气预报中,目前还难免带有误差.因此,在利用天气预报时,  相似文献   

7.
自然信息     
球状闪电的新模式球状闪电是一种罕见的自然景观,但它至今仍是一个谜. 1965年夏天,苏联大气物理学家德米特列耶夫在奥涅加湖畔渡假.有一天,在强烈的线状闪电过后一两分钟,出现了球状闪电,只见红色球团气雾缓慢地向站在大楼门前的德米特列耶夫的方向移动.火焰的球团在离地面一公尺半的高处浮飘,喷发出黄色、绿色和紫色的火星.当球团临近目睹者时,就上升了.在空中原地飞旋几秒钟,然后向远处的树林飘去.在树枝上“降落”后,球团开始剧烈地发射出火星,但很快就熄灭了,并渐渐地消失在潮湿的空气中.凡在火球经过的地方,使人感到空气中有股少有的清新气味. 德米特列耶夫快速取出随身所带的烧瓶,放下背包跑到球状闪电  相似文献   

8.
郄秀书  R.Toumi  周筠 《科学通报》2003,48(1):87-90
利用卫星上携带的闪电成像系统, 1998年1月至2002年7月获取的全球闪电定位资料对青藏高原中部地区的闪电活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高原上的闪电活动呈现出明显的日变化, 峰值出现在下午17︰00左右, 比临近同纬度带上的湖北荆州地区早3个小时, 说明高原对太阳的加热比同纬度带的邻近地区反应敏感. 青藏高原地区的闪电放电较荆州地区和其他低海拔高度地区的闪电放电要弱, 其原因可归结为高原上较低的对流最大不稳定能量. 青藏高原上的对流最大不稳定能量平均值为荆州地区的1/12左右, 为广州地区的1/20左右, 但是闪电活动频数对对流最大不稳定能量变化的敏感性却比显著低海拔地区高30多倍.  相似文献   

9.
卡特里娜飓风及其引发的风暴潮给路易斯安那州周围的海岸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对海岸线进行连续观测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用于定量评估飓风对海岸的破坏,另一方面有助于理解飓风对海岸的破坏过程.本文选取新奥尔良西侧一段约180 km的海岸线为研究区,综合使用美国陆地卫星时间序列和验潮站的水位数据得到飓风前后的海岸线变化率.提取不同时期的海岸线,然后进行速率估算和变化检测.结果表明,飓风登陆前后,海岸线位置和变化速率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卡特里娜飓风之前,研究区有39.42%的海岸线向海洋推进,60.58%的海岸线向陆地后退,海岸线平均变化速率为?2.53 m/a;而之后有26.73%的海岸线向海洋推进,73.27%的海岸线向陆地后退,海岸线平均变化速率为?3.58 m/a.卡特里娜飓风给海岸造成了很大破坏,86.57%的海岸在卡特里娜飓风中受到严重侵蚀,研究区海岸线向陆地平均移动14.91 m.计算结果表明遥感技术确实能够有效估算出飓风前后的海岸线变化.其结果可用于评估飓风对海岸的影响,为灾后重建提供基础信息,也可以用于研究飓风对海岸的破坏机理.本文显示了对地观测技术在灾害评估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认识闪电     
对于球形闪电的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常规闪电的认识.事实上,我们对闪电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因天气原因造成的伤亡不在少数,其中闪电是祸首之一.  相似文献   

11.
超级单体雷暴中闪电VHF辐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闪电VHF辐射源高时空分辨率的三维观测资料, 对3个超级单体雷暴的闪电VHF辐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对流风暴中的闪电洞(即闪电空白区)或闪电环(即环状闪电空白区)与强上升气流密切相关, 闪电洞的直径可达5~6 km, 持续时间长短不等. 在产生龙卷风的灾害性风暴中, 闪电洞的持续时间有时长达20多分钟, 且闪电洞出现在龙卷风发生之前. 在龙卷风发生期间, 闪电洞最为明显, 并在闪电洞上方15~16 km高度有独立于其他闪电的辐射发生. 在闪电洞周围, 闪电通道呈顺时针方向的旋转状, 且没有明显的双层结构, 闪电洞对应于雷暴中的强上升气流区, 闪电辐射源时空分布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雷暴的对流结构. 同时, 在这些雷暴中主要以大量正极性地闪为主, 正地闪的发生频数最大可达6次/min, 正地闪峰值有时出现在龙卷风发生之前, 有时在之后.  相似文献   

12.
焦公 《科学之友》2006,(5):26-26
2005年,美国受到频繁的飓风袭击,于是有美国气象学家说,袭击美国的飓风是俄罗斯的秘密武器制造出来的,还预言将来会有“天气战争”。真是如此吗?什么秘密武器这么厉害?俄罗斯《真理报》对此进行了披露。美科学家谴责俄罗斯造飓风2005年,丽塔和卡特里娜飓风疯狂袭击美国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3.
神秘现象 人类早就对球形闪电感到困惑.我国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1031-1095年)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一次球形闪电发生的过程:球形闪电自天空进入"堂之西室"后,又从窗间檐下而出,雷鸣电闪过后,房屋安然无恙,只是墙壁窗纸被熏黑了.  相似文献   

14.
闪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它蕴含着非常可观的天然电能源.闪电的长度从数百米到数千米不等.普通闪电产生的电能约为10 亿W,超级闪电产生的电能则至少有1 000亿W,甚至可能达到105亿W,相当于一座核电站.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探索》2005,(10):8-9
飓风过处,满目疮痍,天堂变地狱; 美国人哀叹:“卡特里娜”飓风带来的损失不亚于60年前在广岛的那场核爆灾难! 下在是一组从空中拍摄的飓风图片,飓风全貌一览无余。  相似文献   

16.
钟小族 《世界科学》2005,(10):29-30
现年75岁的气象学家威廉·格雷(WilliamGray)是世界著名的飓风预报专家。20多年前,作为气象学教授和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热带气象学课题负责人,他创立了飓风预报学。每年的12月,也就是飓风季节到来前的6个月,格雷和他的研究组就会发布预报,预测将在大西洋盆地产生的主要热带风暴,同时还有飓风(风速74英里/小时以上)和强飓风(风速至少111英里/小时)的数量。今年,格雷预计会有更多的飓风活动,至少有15次可被命名的风暴,包括8次飓风,其中4次是强飓风。本文是《发现》杂志记者不久前对格雷进行的采访。记者:你为什么会想到进行飓风预报?格雷:这是…  相似文献   

17.
奇云 《科学之友》2005,(21):18-22
飓风"卡特里娜"横扫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各州,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这场飓风带来的洪水,几乎完全淹没了新奥尔良,造成惨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据估计,最终死亡人数可能数以千计,飓风和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达到创纪录的千亿美元.  相似文献   

18.
在“闪电族”中,“球状闪电”、“连珠闪电”和“黑色闪电”都不常见。对球状闪电科普文章多有介绍。值得注意的是,球状闪电在像飞碟那样具有观赏性的同时,也具有极大的破坏性。1986年8月19日,湖南古丈县岩托村出现过一次球状闪电,闪电劈开了一家房间的立柱。霎时,一个碗大的红色火球在房间内四处乱窜,造成火花四溅.触到它的人无不纷纷倒地。球状闪电在空中爆炸后,会留下一大团对人体特别有害的气体,所以它的危害也有一定的隐蔽性。  相似文献   

19.
1999年初和2000年初,科学家对球形闪电之谜提出了新的解释,这为最终彻底解释球形闪电提供了可能。1752年,还是美国一个普通印刷工人的富兰克林,在雷雨交加的荒野上做了一个著名的“风筝实验”。他把一只大风筝放飞到天空,从风筝上引下一根很细的铜丝。风筝乘风不断上升,当它钻入云里以后不久,在铜丝末端就出现了电火花。富兰克林把闪电引到了地上,并且点着了酒精,这就破除了闪电是“上帝点火”的迷信。然而,人类迄今未能彻底解开闪电之谜,尤其是球形闪电之谜。1990年9月17日晚7时40分,一个球形闪电从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先锋乡伍…  相似文献   

20.
全球闪电活动对气温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明  陶善昌  祝宝友  吕伟涛  谭涌波 《科学通报》2005,50(15):1643-1647
在一个更暖的地球上雷电活动是增多还是减少? 这是一个备受人们关注、但还不十分清楚的问题. Reeve和Toumi指出: 全球陆地和北半球陆地闪电活动对1000 hPa湿球温度增加有灵敏的正响应(简称Reeve99). 是不是这种响应仅仅限于陆地或者仅仅对于湿球温度呢? 全球(包括陆地和海洋)闪电活动对全球地面气温变化的响应情况如何? 基于5年或8年星载OTD/LIS闪电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 对全球和区域闪电活动对温度改变的响应进行了再分析, 结果表明: 在年际时间尺度上, 全球总闪率对全球地面气温的变化是正响应的, 灵敏度为17±7% K-1; 全球陆地和北半球陆地季平均的闪电频次对地面气温和湿球温度增加也有灵敏的正响应, 灵敏度约为13±5% K-1, 响应灵敏度比Reeve99的估计值40% K-1要低; 但在南半球、热带等其他区域, 季平均的闪电频次与地面温度年际变化之间无明显 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