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EM菌液对降低猪舍有害气体含量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EM菌液是英文Effective Microorganisms(有效微生物)的简称,它是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研制出来的新型复合微生物菌剂,是由乳酸菌群、光合细菌群、酵母菌群、芽孢杆菌等10个属80多种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的高效活性菌剂。EM菌液是一种微生物制剂,不含任  相似文献   

2.
EM是目前我国大力推广应用的一种新型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可广泛用于饲喂畜禽鱼,具有防病治病、助长催膘、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清除粪便恶臭等独特优点。 EM是由乳酸菌、光合菌、放线菌和酵母菌等10属80多种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的有效微生物群,是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发明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已在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60多个国家广泛应用,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我国江西省天意生  相似文献   

3.
利用乳酸菌、EM菌、黑曲霉、白腐菌、草酸青霉及木霉组成的复合微生物菌剂CM-2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试验与厌氧发酵产气试验.将复合微生物菌剂按比例加入玉米秸秆中处理30d,试验结果测得纤维素降解率达52.94%、半纤维素降解率为33.33%、木质素降解率为2.67%.经过复合微生物菌剂CM-2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与牛粪按照...  相似文献   

4.
有效微生物是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等于20世纪80年代初研制出来的一种新型复合微生物菌剂。它是由光合细菌、放线细菌、酵母菌、乳酸菌等10个属80多种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应用于种植业、养殖业和环保等方面。为了探讨有效微生物对花卉的促生作用,我们选择了以串红为例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EM是英文有效微生物群的缩写,系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发明的复合微生物制剂。EM技术可使畜禽处于有益微生物控制之下,从而减少畜禽发病,促进增重,消除粪尿恶臭,提高肉蛋品质,达到降低成本,提高饲养畜禽经济效益之目的。EM技术已在日本、美国、泰国等70多个国家应用。我国1991年引进该  相似文献   

6.
红霉素菌渣生物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地霉、地衣芽胞杆菌、假丝酵母、乳酸菌、光合菌制备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以红霉素菌渣为主要原料,进行固态发酵.结果表明,红霉素菌渣:棉籽饼粉为8∶2、硫酸铵0.4%、尿素0.2%、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1%,原料∶水1∶1,接种量10%,32℃,培养周期为4 d.经发酵后的红霉素菌渣去除了特殊异味和药分残留,改变了红霉素菌渣的生物化学特性,其蛋白质含量达到39.43%.经改性的红霉素菌渣可代替部分黄豆饼粉用于红霉素的发酵生产,是优质的蛋白饲料资源.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实验研究不同生物有机肥对老压砂地(种植时间超过50a)西瓜生长、产量、品质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生物有机肥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的西瓜产量提高了19%~44%,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7%~58%.在EM发酵堆肥、酵素菌发酵堆肥、EM发酵堆肥-枯草芽孢杆菌、EM发酵堆肥-三色源菌剂和EM发酵堆肥-5406菌5种生物有机肥中,EM发酵堆肥-三色源菌剂和EM发酵堆肥-5406菌处理能显著促进西瓜的生长发育,同时EM发酵堆肥-三色源菌剂处理还提高西瓜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从而提高西瓜的品质.EM发酵堆肥-枯草杆菌处理提高西瓜植株叶片的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EM发酵堆肥-三色源菌剂是一种适宜老压砂地上施用的生物有机肥.  相似文献   

8.
当今国内外一种新的研究成果正在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就是饲用活菌剂的研究和开发。在家禽家畜上应用的菌剂在欧美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但是配到饲料中作为饲用菌剂则是日本最早实现商品化。菌剂饲料最初始于以菌代乳解决仔猪以及仔牛的代用乳汁问题,后来再逐步发展成现今的一个新领域。目前一些欧美发达国家为了促进禽畜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生长,普遍地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以及一些化学合成药物。所以抗生素与化学物质的残留及抗药性等问题普遍引起  相似文献   

9.
<正>有效微生物,英文名Effective Microorganisms,常缩写为EM,是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研究成功的一种由5科10属80种微生物复合而成的多功能微生态制剂[1]。EM菌可在使用处形成良好的微生态环境,在种植[2]、畜牧[3,4]、水产[5]、饲料[6]以及人体保健[7]等方面,尤其是环境修复方面有重要的应用[8~12]。  相似文献   

10.
1 酵素菌技术 这是日本微生物专家岛本觉也在本世纪40年代发明的一种生物技术,目前已在16个国家推广。酵素菌是由细菌、酵母菌、放线菌3大类21种有益微生物组成的群体,含有几十种酶,具有极强的好气性发酵分解能力,可制成酵素菌肥料和酵素菌浓缩饲料,不仅能提高产量,改良品质,还能间接增强人体免疫力。 2 EM技术 这是80年代初日本琉球大学发明的一种生物技术,眼下已在63个国家推广。它是由10届80种微生  相似文献   

11.
19A菌目前在我国已开始用作饲料添加剂,可用于添喂畜。禽、鱼类,具有防病治病、助长、催膘、降低饲料消耗、清除粪便恶臭等独特优点。IDA是由乳酸菌、光合菌、放线菌和酵母菌等10属80多种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的有效微生物群,是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发明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已在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觎多个国家广泛应用,效益显著。我国江西省无意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与日本19A机构合作,已研制开发出“曰M原露”,并投入批量生产。据国内应用表明,该产品添加在饲料中饲喂母猪可提高繁殖率30%,育肥可增重10%~15%,饲喂鸡、…  相似文献   

12.
日本比嘉照夫教授在对冈田茂吉1953年所倡导的“自然农业”原理的研究过程中,于1983年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微生物菌剂,即有效微生物群(Effective Microorganisms),简称EM。它采用合适的比例和独特的发酵工艺将优选出的好气性和厌气性微生物混合在一起,经过培养产生出多种多样的微生物群落,通过相互间的共生增殖关系,形成一个复杂而稳定的微生物系统。  相似文献   

13.
对已封场的简易堆场垃圾,为加快其达到稳定化,采用不同梯度复合高效微生物制剂(EM菌种)加速垃圾稳定化来研究,EM菌添加快速提高了垃圾堆体内温度,72 h后堆内温度达到最高,在每吨垃圾添加5 kg以上EM菌时,堆内高温可达38℃;在实验进行到第12天时,垃圾的BDM由原来的30%降低至约5%、有机质从25%降至6%,垃圾基本达到稳定化.研究结果表明,简易堆场垃圾经过EM菌的高效降解作用,可以快速提高了其稳定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复合菌剂在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应用潜力在不断扩大,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问题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文章中采用八株降油菌制成混合菌剂,通过动物试验和陆生植物生长试验,对微生物复合菌剂进行生物安全评价.结果表明,试验用微生物复合菌剂对动物皮肤无刺激性,对植物生长无毒害作用,具有相对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EM技术是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发明的一种微生物工程技术 ,谷壳是大米加工厂的废弃物 ,它的处理历来是困扰大米加工企业的难题之一。介绍了一种利用EM技术发酵谷壳生产出较高饲喂价值饲料的加工方法并讨论了其结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有效微生物EM处理人工配制污水的条件实验,初步确定了以EM作为生物强化剂^[1]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好氧处理使用EM浓度在1/1000~1/10000之间,厌氧处理使用EM浓度在1/2000~l/5000之间,废水pH值调节在6.0~7.5之间,环境温度控制在25~35℃之间,可达到较好的污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种复合菌剂对3种氮杂环芳烃化合物的降解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由焦化活性污泥中提取的1株吡啶降解菌BC026、1株喹啉降解菌BW004及2株咔唑降解菌BC039和BC046,按一定比例配制成复合菌剂M19,应用于吡啶、喹啉和咔唑的同步降解,探讨3种氮杂环芳烃化合物的降解机理.实验结果表明:M19的同步降解效率比单菌株降解效率高,其中喹啉降解中间产物与单菌降解结果相同;4株菌在复合条件下生长良好,且喹啉降解基因和咔唑降解基因得到保持.M19对3种污染物的同步降解过程是各株降解菌作用的加合,但由于消除了各污染物对非其降解菌的抑制作用,菌株之间表现为一种互利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光合菌在国同内外的开发应用已有十年的历史。以前,其应用方向主要集中在食品、保健品、饲料、医药及处理废水等几个领域。近年它在蚕桑、果蔬栽培和水产养殖三方面的应用上有所突破,并迅速进入生产实用阶段,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EM 算法是一种求参数极大似然估计的迭代算法,在处理不完全数据中有重要应用.EM 算法实现简单,数值计算稳定,存储量小,具有良好的全局收敛性,但EM 算法收敛速度慢只是次线性的收敛速度,妨碍了EM 算法的应用.现已提出了多种加速EM 算法收敛的方法.本文是在EM算法的拟Newton加速算法的基础上,使用非线性规划中对称秩2校正公式(BFGS公式)给出了一种新的加速EM 算法收敛的方法.它是针对EM的M步的,在共享 EM算法单调增加似然函数值和稳定收敛的基础上提高EM算法的收敛速度.最后用数值试验结果验证了该加速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将蚯蚓接种至不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菌)添加量的污染土壤中, 28 d后对蚯蚓体质量、 产茧量以及土壤中的有机质、 氮和磷的质量比进行对比, 考察EM菌对蚯蚓在污染土壤中活动的影响及对土壤元素转化的作用. 结果表明: 将蚯蚓接种到污染土壤后, 其体质量减轻, 日增质量倍数为负值; 添加EM菌的污染土壤中蚯蚓的体质量减少量、 日增质量倍数和产茧量低于未加EM菌的对照组; 添加不同EM菌的土壤中有机质、 全氮、 全磷的质量比以及pH值低于未添加EM菌仅蚯蚓作用的土壤; 土壤中的铵态氮、 硝态氮和速效磷质量比的变化规律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