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陆卓宁主编的《20世纪台湾文学史略》2006年5月在民族出版社出版。20世纪的台湾由于特殊的社会背景,其文学的发展始终贯穿着对抗强权、文化坚守、民族回归的文学精神,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家及其优秀作品,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用通俗的文笔系统而客观、全面而简约地介绍了20世纪(从五四时期到20世纪末期)的台湾文学的历史发展和多元的风貌以及与祖国大陆文学的渊源关系。内容丰富、脉络清楚,呈现出一幅20世纪台湾文学发展的全景式图案。定价:20元。(唐海琴,巴音)《20世纪台湾文学史略》出版@唐海琴 @巴音…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建设,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在"红色30年代"诉求五四"新文学"的合法性,它通过编纂《文学论争集》否定"旧文学"流派等方式来确证自身的"新文学"观念,但将学衡派这样的现代性矛盾统一体贬为"复古派",暴露了这种二元对立模式的排他性和策略性。《大系》在强化"新文学"观念的同时,割裂了自己和传统的联系,也窄化了"现代文学"观念,遮蔽、重构了现代文学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方勺《泊宅编》是一部重要的宋代史料笔记。是书记录了许多北宋末、南宋初朝野事实,其中对方腊起义始末、熙丰间财政状况等记载,尤为后世史家所重视。但是,关于方勺是什么地方人的问题,历史就有两种不同的说法,至今莫衷一是。所以,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的《泊宅编》,许沛藻、杨立扬两同志在《点校说明》中说:“方勺字仁声(一○六六——?),婺州金华(浙江金华县)人,一说亚漱(在浙江桐庐县)人。”这两种说法孰是孰非呢?笔者认为,应该以婺州金华人为是。查万历《金华府志》、《宋史翼·方勺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近人余嘉锡《四  相似文献   

4.
被誉为“台湾新文学之父”的赖和 ,他不仅是台湾白话散文的开拓者 ,同时也是台湾新诗的开拓者之一 ,而且他还捷足先登地正式揭开了台湾白话小说创作的序幕。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反对奴役、反对压迫、反对榨取的反抗精神 ,为台湾新文学树立了第一面反帝反封建的旗帜 ,并启示了台湾新文学社会写实的方向 ,奠定了台湾新文学的基石。作为中国新文学一部分的台湾新文学是在“五四”新文学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 ,赖和的创作十分明显地受到鲁迅的影响。在写实方法、创作主题、文体形式、讽刺笔调诸方面 ,都可窥见鲁迅作品对赖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被誉为“台湾新文学之父”的赖和,他不仅是台湾白话散文的开拓者,同时也是台湾新诗的开拓者之一,而且他还捷足先登地正式揭开了台湾白话小说创伤的序幕,他的伤口充分体现了反对奴役、反对压迫、反对榨取的反抗精神,为台湾新文学树立了第一面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并启示了台湾文学社会定实的方向,奠定了台湾新文学的基石。作为中国新文学一部分的台湾新文学是在“五四”新文学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赖和的创作十分明显地受到鲁迅的影响,在写实方法、创作主题、文体形式、讽刺笔调诸方面,都可窥见鲁迅作品对赖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版权声明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扩展广大作者的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人编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思博网(CEPS),并成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等全文收录期刊:  相似文献   

7.
以《百姓记事》、《城市笔记》、《每日闲情》为蓝本,分析了近年来兴起的一批广东新文学副刊的特点,比较它们与传统文学副刊的区别,指出其背后的经济动因、社会心理动因和文化动因,为新世纪报纸文学副刊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以“五四”为肇端的中国新文学运动中,先驱者们广泛介绍与借鉴文艺复兴至20世纪出现的各种外来文化,包括西方现代派哲学、文化思潮与理论。新文学就在外国文化和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的撞击与融合中发展壮大。因此,要真正认识中国新文学运动与新文学作家作品,就必须以外国文化,文学作参照系。十多年来,中国比较文学界把中国文学放在世界整体文学的框架中来审视和研究,注重研究20世纪中外文学的影响。顾国柱教授的新著《新文学作家与外国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5月版)就是这方面的新收获。  相似文献   

9.
吴晓明同志的《胡风笔名杂录》(《上海师大学报》1985年第1期)系统整理了胡风的笔名资料,这里再作几点补充:一、《杂录》遗漏了“孟林”、“秋明”两个笔名。笔者所见,胡风曾在《文学》月刊第5卷第5号上,用“孟林”一名发表了《錶》(书评)、《田园交响乐》、《诅咒翻译声中的译文》三篇作品。近读黄源的《左联与〈文学〉》(载《新文学史料》1980年第1期)一文,写有“谷非化名为胡风、孟林、马荒继续为《文学》撰稿”一语。可见,“孟林”是胡风曾在一段时间内署用的笔名。《文学季刊》第2卷第3期(1935年)刊登的《“七年忌”读后》,胡风署名“秋明”,此文后收入《文艺笔谈》。  相似文献   

10.
陈 益源 ,男 ,196 3年生 ,台湾省彰化县人 ,文学博士 ,台湾中正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兼任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台北县县政顾问、嘉义县文化艺术发展咨询委员 ,现兼任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会长、彰化县文化局文学咨询委员 ,以及《彰化县民间文学集》、《云林县民间文学集》总编辑等职。长期投入台湾各县市民间文学的采录与研究工作 ,并在中国大陆、越南等地从事田野调查 ,且多次参与海峡两岸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的规划与执行。在台湾、香港、大陆、越南出版有《剪灯新话与传奇漫录之比较研究》(中、越文本 )、《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土族文学史》的编写、分期及其文学观、文学史观等问题。《土族文学史》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土族文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对土族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论述,特别是对土族民间文学的《格赛尔》以及史诗、神话、传说等民间文学经典作品进行了全面分析。体现出编者的整体文学观和文学史观,填补了土族文学历史研究中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
晋中师专中文系开设的中国古典文学课程,所采用的教材是游国恩等五人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在上列《文学史》的“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公元581——978年)”之“第三章盛唐边塞诗人”中,专辟了“第二节岑参”.在上列《作品选》的“中编第一册隋唐五代部分”之“一、诗歌”中,选录了“岑参诗(四首)”,即;《逢入京使》、《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参照清代彭定求、杨中纳等十人所编《全唐诗》,计收唐五代诗作者二千二百余人,作品四万八千九百余首的情况来看,足见上列《史》和《选》的编者,对于岑参及其作品的重视.而在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地理学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堡(A.Humboldt1769─—1859)的《宇宙》和李特尔(C·Ritterl779——1859)的《地球学》两部划时代的巨著的出版标志着近代地理学的诞生。中国的近代地理学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的张相文及其领导的中国地学会,其标志为张相文《地文学》一书的出版。文章还对邹代钧、张相文和竺可桢对地理学的贡献作了比较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新文学比较研究》是一部见解深思熟虑、行文老到、耐人寻味的现代文学研究成果汇集。作者着眼于鲁迅、茅盾、老舍、丁玲、赵树理等文学大家,从新的视角深入开掘,显示出新的理论色彩。作者善于攻克难点,公正、客观地对待有争议的人物与作品。翔实的资料,严谨的学风,是本书所体现出的突出特色。作者采用比较研究方法研究新文学,这部论著堪称新文学比较研究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李健吾的文学批评很善于从比较的视野来评价作品的渊源与得失,表达他对影响与创造问题的建设性意见。他认为外来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是必须的,作家要正视这些影响,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相对而言李健吾在审度西方文学时更关注新文学本身的发展。在比较的视野中他所提及的丰盈的人性、艺术的自觉等都是以西方的文学规范来导引、匡正新文学的发展,使新文学的发展尽可能地接近世界文学的水平,进入世界文学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开拓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而五四文学革命,则开创了中国文学历史的新纪元。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以鲁迅为伟大旗手和主将的五四新文学,鲜明地体现出彻底的反封建精神。五四时代作家在创作实践中所形成的坚决批判封建礼教伦常道德,大胆地借鉴和吸收外国作家艺术经验的新文学传统,深刻地影响着后起的一代又一代作家们。戏剧艺术大师曹禺,就是在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曹禺说:“我十三岁就读了鲁迅的《呐喊》。……就给我以深深的感染。”他说,鲁迅的“作品对我说了一辈  相似文献   

17.
"五四新文学潮流"经历了兴起(1917-1927)、发展(1927-1937)和延续(1937-1949)三个阶段,但都统一于"五四新文学潮流"的整体之中,具有"五四新文学潮流"的整体性和发展的阶段性.更加深刻地认识和发扬"五四新文学"传统的革命意义,将深化我们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新文学中,鲁迅是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的先行者和奠基者.他在此类小说中所坚持的创作倾向,对台湾作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台湾作家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不仅在民族灵魂的发现上沟通了与鲁迅和20世纪中国文学的内在联系,而且显现了一种深深的"鲁迅情结".这种"鲁迅情结"既影响了台湾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创作风貌和主题流向,有力表明了两岸文学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又从海峡彼岸文学的角度进一步证明了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学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作为近现代史上最有影响的期刊之一,《新青年》在新文学方面的贡献除了熟知的思想启蒙的能指层面外,其所指的本体层面尚很少进入当下的研究视野。关于注音字母的讨论贯穿了《新青年》的办刊始终,这一过程与新文学相伴生,并对新文学发展有实际的奠基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调研和比较研究方法,考察清末人士容兆伦于1876年在日本出版的自然科学普及读物《博物新编(二编)》刊刻、内容来源等。结果表明,《博物新编(二编)》为补充英国传教士合信(B.Hobson,1816—1873)《博物新编》中未涵盖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而在日本出版的书籍。《博物新编(二编)》可能是满足了当时日本人借助汉译科学书籍学习西方科学的需求。容兆伦其人很可能是中国最早在海外出版科技类书籍之人,而该书则可能是中国人最早编著的普及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