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双锥药型罩成形的影响因素复杂,其壁厚、上锥角、下锥角以及上锥高度占比4个参数对形成射流的特性、侵彻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正交设计方法分析以上因素对射流特性及侵彻能力的影响。选取双锥药型罩的以上4个参数为正交优化的4个因素,将射流头部速度、速度梯度以及有效长度作为优化时主要的评价指标,对双锥药型罩进行结构方案优化。通过分析双锥药型罩数值仿真优化结果,得到药型罩上锥角为25°、下锥角为55°、壁厚为3.5 mm、上锥占比60%时,其形成的射流具有较好的破甲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聚能装药最佳炸高的设计方法. 通过试验获得34°与40°两种上锥角双锥形药型罩聚能装药在6.0,6.5,7.0,7.5和8.0倍炸高条件下的静破甲深度;同时,进行了同实验工况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在数值模拟方法获得验证后,通过数值模拟获得了不同上锥角下炸高对双锥罩聚能装药破甲深度的影响规律. 利用内插值法建立了含药型罩锥角和炸高变量的双锥药型罩聚能装药静破甲深度计算公式,获得了静破甲深度随上锥角和炸高变化的三维曲面;据此,确立了双锥罩聚能装药的最佳炸高.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与数值仿真结果一致,验证了所提出的双锥罩聚能装药炸高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将垫片性能、螺栓强度和介质压力等设计参数视为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建立了以最大允许泄漏率为设计准则的密封连接可靠性设计方法,该方法可在所要求的可靠度下设计出合理的连接结构,指导密封元件的选用,从而保证密封连接安全可靠。这一工作有可能使现行规范中的密封设计由主要依据连接结构强度的设计方法发展成以密封可靠性和连接强度可靠性为设计准则的“可靠性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法兰连接的密封设计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法兰连接的密封设计中,ASME规范的方法已不适应现代工业的要求,本文详细介绍了由PVRC提出的AB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文中对PVRC推荐的密封设计方法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另一种新的密封设计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垫片材质,密封形式,介质压力,温度,蠕变松弛,紧密性要求等因素,实际应用证明,比较符合工程实际。参考国外资料并结合我国实际,推荐了法兰密封的紧密性等级。  相似文献   

5.
关于透镜式密封的螺栓载荷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采用的透镜式密封螺栓载荷计算公式中的一些问题,着重探讨了摩擦力、不同介质及工作压力等对螺栓载荷的影响,并提出了初步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6.
潘灏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24):140-141,143
介绍了核电密封防护门的技术要求和结构组成,阐述了双道密封结构在核电密封防护门的应用,论述了核电密封防护门的检测方式。  相似文献   

7.
泵用机械密封型号规格繁多,但具有较好的成组性。提出利用Pro/Toolkit的接口函数及开发功能,利用VS 2005平台开发交互窗口,应用ADO技术访问相关数据库,通过Pro/TOOLKIT进行参数检索、修改、再生,实现对设计数据的理论计算与数据访问,完成泵用机械密封结构的参数化设计。  相似文献   

8.
文章就电子结构、电与磁现象的本质等问题进行探究,文中以正、负电子与光子可以互相转化的现象以及电磁波的相关性质等为基础,提出电子是电磁场波旋转结构的假说,且构建电子电磁场波电磁双锥螺旋结构模型.该假说认为,电子的基质是一种沿曲线振动的电磁渡,即一特定频率的γ光子.其电场与磁场在极微尺度空间内旋转振动形成了电磁双锥螺旋结构形式,这种电磁波以光速呈陀螺状超高频旋转形成的锥(台)形结构形式即为电子.按其动态结构特征,文中又称电子为电磁旋振子.新的理论探求电子的结构,分析电磁波与实物粒子同的关系,试用微观机理解释电、磁等现象产生的机理,以结构原理解说电子的电性质与磁性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X"型密封的原理和改进后的"DF"型密封的特点、原理。在"X"型密封的基础上针对密封唇口,密封盖与密封唇口的接触平面的改进,加强了密封的封油作用;另外还增设了水封,增强了密封的封水功能。在密封结构上采取的种种改进措施,提高了密封的使用寿命,取得了更好的密封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在小样本情形下,传统区间估计方法和PTM方法得到的置信区间不具有稳健性.对PTM方法进行改进,对原来的深度函数进行重新定义,得到改进的PTM方法,并且在2种抽样方法下以不同分布将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得到:改进的PTM方法精度较高,在相同置信水平下,置信区间更短,真值覆盖率更大.  相似文献   

12.
传统井身结构设计过程中用以确定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所采用的各类设计系数均采用经验或统计估算的方法,且在全井段各设计系数取值相同。对原有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确定准则中的部分公式和系数进行改进和修正,并提出一种修正设计系数的井身结构设计方法,新方法中各类设计系数将根据实际井条件精细计算,避免过度浪费安全窗口空间,使井身结构设计结果更为合理高效。以西非深水区块B-1井为例进行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不同井段、不同井眼尺寸对各类设计系数具有明显影响,尺寸差距越大,设计系数的差异性也越大,其对井身结构设计结果的影响也越大。  相似文献   

13.
贺静  董傲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5):174-177,182
用于计算声子晶体Euler梁弯曲振动能带结构的传递矩阵法有如下缺点:待定参数无实际物理意义、传递矩阵的计算较为繁琐以及连续性条件的应用不直接等。为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引入Krylov函数将待定参数转化为梁端位移、转角、弯矩和剪力4个具有明确意义的参数,使处理原胞内及原胞间不同材料梁连接位置的变形和受力连续条件直接化;并由此推导了形式较为简单的传递矩阵及相应的能带结构计算方法,并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确适用于计算声子晶体Euler梁的弯曲振动能带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及其在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遗传算法的二进制编码和实数编码的机理分析,结合2种编码的优点,从工程结构优化实际问题出发,提出了一种可以任意控制离散度的改进实数编码遗传算法.该算法利用实际工程结构问题中对尺寸设计变量精度要求的放松,在编码过程中加上"隐约束",缩小了搜索空间,减少了结构重分析次数,提高了收敛速度.该算法的优点是可以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任意选择变量的精度.实例计算表明,该算法对复杂结构的优化设计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改进型无网格伽辽金法(IEFG)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一种改进的移动最小二乘(IMLS)近似,该近似比现有的移动最小二乘(MLS)近似有更高的计算效率和精度,且不会导致系统方程产生病态.IMLS近似与无网格伽辽金法(EFG)相结合构成了一种改进型无网格伽辽金法(IEFG),该方法可以容易推广到求解非线性问题以及非均匀介质的力学问题.文章给出了2个计算实例,计算结果证明,该方法是一种收敛快、精度高、简便有效的通用方法,在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复杂环境模型参数识别的性能和效率,提出了改进单纯形法(IMSM)。该方法融合了随机全局搜索和单纯形法局部快速搜索两类算法的不同搜索机制,具有很强的广度搜索和深度搜索能力。以基于随机介质理论的抽水地面沉降时空耦合预测模型的参数识别为例,将IMSM算法应用于该模型中4个参数的优化识别。计算结果表明:无论在有扰动还是在没扰动条件下IMSM算法都能高效可靠地搜索到抽水地表沉降预计模型参数的全局最优解,说明此方法应用于复杂环境模型参数识别是可行的,同时,通过不同算法的比较也说明了IMSM算法在搜索性能和效率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减震控制技术与抗震设计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减震控制技术与设计方法等方面的设计研究最新进展;详细的论述减震控制技术与应用、抗震设计和结构设计要求、层间位移限值等设计问题;并指出超高层建筑结构中一些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在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研究领域中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模糊综合评判的一种改进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已有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隶属度加权平均偏差法的改进方法。该方法能在权重信息确定或不确定的情况下得出正确的结果,避免模糊综合评判中的不合理现象,实例分析也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高层隔震结构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高层隔震结构设计中,为能较准确地选择隔震支座,尝试将地震作用减少至1/3~1/2输入原高层抗震结构中,将计算所得结构底部竖向反力作为隔震支座选择的依据.为方便设计人员掌握,将基于Etabs有限元软件,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12章及相关规程为参考,以一实例讲述高层隔震结构的设计流程.结果表明,此设计方法便捷有效.  相似文献   

20.
 针对工业机器人伺服系统结构和控制分离设计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结构-控制耦合的集成设计方法。以结构重量、跟踪精度和控制能量指标为目标函数,以稳定和快速跟踪性能指标为约束,同时考虑结构与控制的耦合,采用分步迭代策略消减误差,以实现工业机器人工作在最佳状态的目标。以两关节机器人设计为例进行MTALAB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应用基于结构-控制耦合的集成方法设计,伺服系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在时间调整、超调量消除、阶跃动态响应能力等方面均优于分离设计,使机器人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