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石河子垦区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即东经84°58'~86°24',北纬43°26'~45°20',是新中国成立后新开垦的绿洲。全垦区面积750.9千公顷,拥有农用地334.2千公顷,其中耕地197.4千公顷,林地27.1千公顷,  相似文献   

2.
<正>2007年1月2日08时到3日12时,北疆地区的石河子垦区出现了一次以降雪、降温为主的天气过程。北疆沿天山一带的石河子垦区大部分地区达  相似文献   

3.
2016年6月15日株洲市区出现了极端强降水,小时雨强达到了72.7 mm,累计降水量达到了213.6 mm。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造成这次强降水的形势场和水汽条件。结果表明:降水前期的前倾槽、低层急流是造成这次强降水突发性的原因,为后期强降水积蓄了较好的水汽条件。当低层辐合系统重叠时,水汽迅速辐合、上升运动发展。  相似文献   

4.
2019年6月4日16至22时,舟曲县局地出现暴雨,降水量为:桥子76.1mm、舟曲县拉尕山53.2mm、舟曲县大峡沟51.2mm.本文从天气学角度对本次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分析,利用总结卫星、雷达资料指标,以期为做好舟曲县暴雨天气预报服务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5.
邓少格  钟中  姚雪峰  张柽柽 《科技信息》2011,(3):I0150-I0150,I0141
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江苏省自动站资料对2009年7月6~7日南京地区的特大暴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发生在"双阻"环流形势下,西太平洋副高西伸、低涡与切变线南压是暴雨产生的重要条件;湿位涡的强度与降水强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可以作为暴雨的判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713雷达资料等,分析了2006年7月2—3日发生在山西南部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北部低并入贝加尔湖低槽,低槽发展引导冷空气南下。为暴雨区提供了触发条件;副热带高压的西伸北抬,导致低空急流的建立、发展与维持,为暴雨区输送了大量的暖湿空气;低空的暖式切变线为暴雨区提供了有利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7.
2009年7月8~9日聊城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风军  刘敏  吕博  徐娟 《科技资讯》2009,(32):108-108
分析聊城市2009年7月8~9日暴雨的高低空环流形势,以及产生暴雨的成因,得出北方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在山东上空交汇是产生此次暴雨的主要原因,并进一步从水汽条件、上升运动和大气稳地度条件分析了产生此次暴雨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08年4月8日开封市的一次降水过程的天气形势、物理量场的演变以及前期气候变化的影响分析,得出结果:这次降雨主要成因是受低槽东移形成的,还与短期大气环流、前期气候的异常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杨珂玲  郑稻根 《科技信息》2009,(22):354-355
7月13日08时生成于台湾东南方洋面上的热带低压,于14日凌晨04时在我省莆田市沿海登陆,受其影响,出现了覆盖漳浦全境的暴雨到大暴雨天气。此次降水来势猛、强度大,是我县今年以来首场最强、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强降水。  相似文献   

10.
利用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1°×1°的6h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08年7月19日和24日威海市两次暴雨过程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高纬度欧亚上空阻塞高压的建立、加强,使得500hPa高度上西风锋区南压,冷空气南下,有利于山东半岛暴雨的加强;造成两次暴雨的天气系统高空为冷涡,低层为切变线或低压;冷空气和暖湿气流在山东半岛附近交汇,使暴雨产生和发展;来自东海-黄海中部的水汽对强降水的维持起重要作用;切变线和低涡暴雨都是低空为散度辐合,高空为散度辐散,但辐合中心高度不同,两类系统的垂直上升运动都到达200hPa,这种配置是暴雨产生的动力条件;山东半岛高能、高湿区的存在是暴雨形成的热力条件。  相似文献   

11.
2009年2月11日新疆石河子寒潮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9年2月11~13日石河子各地普降小到中雪,安集海至石河子市沿线及以南地方累计大-暴雪,48小时气温下降7.8~15.7℃,出现了寒潮天气过程。这次天气欧亚范围内环流经向度较大,里、咸海北部的乌拉尔脊一直伸到极地新地岛附近,由于乌拉尔山高压脊是一个长脊稳定、不断南下的过程,西西伯利亚低涡与南支槽汇合,从而造成这次寒潮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卫星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7年7月4日~5日淮河极端暴雨事件的成因和维持机制。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持续地面低压,高空高压的形势,大环境流场为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背景场,200hPa的南亚高压一直持续在淮何流域,500hPa副高将低压推进维持在安徽,河南,江苏三省,低层水汽通道为淮何暴雨提供丰富的水汽条件,本文重点讨论在某一时刻的降水极值中心出现前后的各种中尺度影响,并运用卫星分析了对流运动及水汽条件。从中尺度方面考虑了此次暴雨的落区及落下时间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周振湘  童以鹏  江帆 《科技信息》2009,(31):I0383-I0384
利用天气图实时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多普勒雷达图等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场诊断、雷达回波强度和速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次暴雨过程是在高空低槽缓慢东移、冷空气扩散南下、中低层切变缓慢南压、低空西南急流稳定维持条件下,充沛的水汽条件、不稳定的能量的连续释放,较长时间的系统维持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环流背景、多普勒雷达、卫星红外云图以及常规物理量要素等资料,对2013年6月26~29日永修县持续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2006年7月21日,信阳地区出现了一场区域性暴雨。此次过程是由中低层低涡切变线和地面弱冷空气共同影响造成的。本文通过其低空平均水汽通量和高低空涡度场分析得出三点认识:(1)暴雨区处在水汽输送带中心,高层处负涡度区,低层处正涡度区,正涡度中心位于信阳上空,大气处于位势不稳定状态中。(2)由于槽前西南急流的输送,暴雨临近出现了超常的增湿增能现象。(3)在有利的环流形势制约作用下,使系统完成了能量转换机制,支持了强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16.
周丽蓉 《科技资讯》2010,(27):252-252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中尺度站资料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2010年4月10日对流性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了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特征,产生暴雨的水汽条件和动力触发机制,给出了产生暴雨的对流云团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这次暴雨是由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线、低空急流和地面低压的共同影响产生的。低层强盛的西南气流建立起水汽通道,把水汽源源不断地向暴雨区输送。低层较强的西北气流和强盛的暖湿气流相汇合,垂直涡度增大,辐合上升运动增强。地面冷锋前生成中尺度低压,加强了辐合上升运动。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相配合,有利于上升运动发展和维持。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天气图、雨量、大风等气象观测资料、江西WebGIS雷达拼图等平台资料,对2022年4月25日江西中北部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强雷电、146站次的8级以上大风(极大风速达29.6 m/s)是此次强对流过程主要的天气实况;“上干下湿”、低层辐合线、高空低槽、高层辐散、强盛的低空西南急流、超低空西南急流、地面气旋是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45~55 dBz带状强回波主要造成短时强降水,强回波带的走向与回波单体的移动方向较为一致,回波强度达55 dBz,并持续,是导致50 mm/h以上的极端强降水的主要回波特征;在环境条件、地理条件优越时,45 dBz以上的带状强回波所经之处,容易导致雷暴大风,而组合STI移动信息对于带状强回波未来1 h的移动趋势有明显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用对低纬度地区的对流性降水有较好监测能力的热带测雨卫星(TRMM)微波成像仪的85.5?GHz资料,和GMS逐时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1 998-07-20~25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省附近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活动,并对其发生的环境条件进行了客观分析诊断,还考察了GMS卫星红外云图云顶黑体温度(TBB)分布与湖北07-20 ~22日暴雨落区及雨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次暴雨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暴雨落区及雨峰与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的初期有较好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常规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卫星云图和多勒雷达资料,对2009年7月19-20日我市出现的大部地区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深入分析,更好地研判台风的活动和演变对梧州产生强降水天气的影响,为今后台风暴雨预报积累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1998年7月20—25日湖北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对低纬度地区的对流性降水有较好监测能力的热带测雨卫星(TRMM)微波成像仪的85.5GHz资料,和GMS逐时红外卫星3去图资料,分析了1998-07-20-25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省附近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活动,并对其发生的环境条件进行了客观分析诊断,还考察了GMS卫星红外3云图云顶黑体温度(TBB)分布与湖北07-20-22日暴雨落区及雨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次暴雨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暴雨落区及雨峰与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的初期有较好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