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评估指标权重设计方法与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一个定量评估方法,其中指标权重设计是一个技术关键和难点。本文研究了指标权重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并对某政府部门人员考核指标权重进行了案例分析。最后,本文针对目前国内评估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对如何更加合理地设计指标权重和应用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一类连续线性随机系统的估计问题 ,研究了与圆形极点指标相容的误差状态方差上界指标的取值范围 ,从而给出直接判定方差上界指标与极点指标相容的一个充分条件。将与极点指标相容的误差方差指标的取值范围、极点指标和相容误差方差指标约束下满意估计的求解 ,化成LMI的可行解问题 ,后者可以借助Matlab LMI处理。用算例对结论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在成长性的研究文献基础上对企业成长性评价的理论依据进行了分析。目前对企业成长性的评价主要使用指标法,对评价指标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在指出现存的指标法分类不妥之处的基础上,对指标法进行了重新的分类和比较,并对各自的特征和应用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SAR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效果客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怀行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5):3456-3461
合成孔径雷达(SAR)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效果的客观评价指标可以对图像融合方法的效果进行客观、定量的分析。研究了SAR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效果的客观评价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了分类。为了对融合效果给出简洁的评价,利用多种融合方法对多组SAR图像和可见光图像进行融合。以实验结果作为依据,对客观评价指标进行了筛选,并利用选取的指标对不同融合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了选取的客观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态应变能的不同损伤指标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工程结构的多损伤识别问题,对基于模态应变能的不同损伤指标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首先,描述了3种损伤指标,即模态应变能变化指标( MSECI)、模态应变能耗散率指标( MSECRI)和模态应变能基指标( MSEBI);然后借鉴模态应变能耗散率指标的建立原理,通过对刚度矩阵的修正,建立相应的能量等效方程,并提取了一种模态应变能等效指标( MSEEI );最后对4种应变能损伤指标进行了对比研究,并考虑了测量噪声的影响。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模态应变能基指标可以较好地识别结构的损伤位置,模态应变能等效指标则不仅可以有效地识别结构的损伤位置,而且可以较为精确地识别结构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专家的问卷调查获得关于网球教师教学能力情况的原始数据,采用平均值对指标进行筛选,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确定了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以及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油田单井监测指标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油田区块测试指标的特征,根据其特征与统计预测,基于系统模拟原理,将油田区块测试指标作为系统输入,油田开发指标作为系统输出,得到了油田开发指标预测的新方法,并根据这一预测新方法设计了“油田监测指标预测开发指标软件系统”。利用该软件系统对大港油区几个区块进行实例预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研究油田开发动态变化规律及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合肥地铁施工过程中几个典型基坑以及重要掘进区段的风险因素,建立了风险指标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风险指标的权重,通过对各风险指标的研究,确定了各指标风险等级的阀值,在此基础上利用集对分析理论建立了集对分析模型,对风险指标进行了评价并定级。比较集对分析法得出的定级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的结果,两者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对地铁施工的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桩底沉渣厚度超过一定数值后,会影响基桩尤其是端承桩桩端阻力的发挥,进而对承载力可靠度指标和目标可靠度指标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利用全概率计算公式推导出考虑沉渣桩的竖向承载力可靠度指标计算公式,并利用可靠度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给出了计算公式中每个参数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推到出考虑沉渣桩的承载力目标可靠度指标计算公式。通过实例分析了不同沉渣参数(厚度、压缩模量、粘聚力、内摩擦角和泊松比)条件下,竖向承载力可靠度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了沉渣桩出现概率对考虑沉渣桩的承载力可靠度指标和目标可靠度指标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沉渣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沉渣桩的竖向承载力可靠度指标;沉渣厚度和压缩模量对可靠度指标有显著影响,粘聚力、摩擦角和泊松比对可靠度指标影响很小。沉渣桩的出现概率对考虑沉渣桩的承载力可靠度指标和目标可靠度指标有显著影响,尤其当概率值较大时,基础会出现一定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工艺方案选优模糊评价思路和方法,采用该方法对一个回转类零件三种可行工艺方案进行了评价.采用AHP法构造多种工艺方案选优分层评价指标树,并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对定性指标采用语言变量评价,对定量指标进行相应的无量纲化处理.经集结确定决策人对各方案的模糊评价指标,用乐观指标法对模糊评价指标进行排序,从而确定最优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指标现状,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指标系统,对一些重要指标的意义及内涵进行了阐述,举例说明了指标的生成流程及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国内对学术型、专业型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形成了比较一致的认识,通过构建多样化评价指标,运用数理分析等实证方法进行了评价,但目前缺乏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分析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依据相关原则,构建了人才培养的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42个观测点,并对指标选取依据给予了说明,确立了指标权重的赋值方法及TOPSIS评价方法,以展开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立井施工作业方式的分类,以及各施工作业方式在具体条件下的可行性研究,确定出了评定立井施工作业方式的指标,对定量指标给出了计算公式,对定性指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多目标决策。最后根据多目标决策的综合指标,确定最优施工作业方案.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图书馆文献招标采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文献招标采购评标指标库的设想,把中文图书招标采购的评价指标分为资格指标、竞争指标、参考指标三大类,并对所有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图书馆图书招标采购提供了比较科学的、可操作的评标办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结果的分析,总结出可用于作物抗寒性鉴定的各种指标。作物抗寒性鉴定指标包括了形态指标、生理指标、生化指标、理化指标和生态指标共五类,其中绝大部分指标可作为作物抗寒性鉴定指标,少数指标由于研究结果不一致或报道极少,其准确性尚难以确定,应用时应注意选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AHP法对期刊的营销竞争力进行评价,首先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四个二级指标和十二个三级指标,然后通过专家咨询法对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得到每个指标的权重。最后,本文以S期刊为例,运用前文的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结合调查得到的数据给其营销竞争力打分,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李红梅 《科技资讯》2015,13(1):209-211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课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多方面都有非常深刻的影响。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建立了数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数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要求;应用信息技术的障碍;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每个一级指标又包括6-7个二级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数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质量评估指标的分析结构模型,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进行了一致性检验,各级指标都具有满意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关于班主任胜任能力的研究有很多,但绝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定性的角度开展工作,文章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分析法,建立了高校班主任胜任力数学模型。首先,分析了影响班主任胜任力的因素,结合实际情况,得到了影响高校班主任胜任力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并对这些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衡量。其次,通过等级评分,得到了相应的评分矩阵。最后,借助模糊数学的相关原理,综合考虑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权重和三级指标权重,对三级评分矩阵进行分析,得到二级评分矩阵和一级评分矩阵。通过实例分析,对某班主任胜任力进行了分析,最后的得分是84.81分。评估结果符合该班主任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为英语口语流利性的实证性定量研究,首先确定了口语流利性的理论定义,操作定义以及测量指标,然后从定量的角度对口语流利性的发展进行了描述。定量分析包括时间性指标,正确性指标和表达性指标三大类九小项指标。结果表明,三类指标和口语流利度的相关性都较高,其中系数最高为正确性指标和表达性指标的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为了避免突出的漏报,提高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工作的有效性与准确率,在系统分析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敏感指标以及各影响因素对突出的影响程度基础上,以显德汪矿为例提出了基于钻屑量S,Δh2和K1等3种预测指标的综合指标K值,并建立了综合指标的计算公式,实现了对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各项指标的综合考虑。基于该指标对显德汪矿进行了突出预测并确定了临界值。根据所确定的临界值,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证明所选取的临界值符合要求。在此基础上对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指标临界值的确定方法进行了推广,建立了具有普遍使用性的矿井瓦斯突出综合预测指标及其临界值确定方法,并提出将该综合预测指标与各单项预测指标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