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英 《甘肃科技》2010,26(5):125-126,160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仅确认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原按照利润表下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的永久性差异,应从资产负债表角度考虑,不会产生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既不形成暂时性差异,对企业在未来期间计税没有影响,不产生递延所得税。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供会计考生及会计人员更好地把握暂时性差异在纳税调整与会计核算中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2.
新所得税准则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企业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关键步骤是先确定资产负债表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之外的所有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并根据企业适用的所得说税率计算递延所得税和利润表上的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3.
张荣 《科技信息》2009,(29):I0684-I0684,I0691
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所得税会计;隹则,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等概念,重在规范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确认及计量,在资产及负债存量可靠、完整的基础上,从资产及负债的增减变动导出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金额,体现了资产负债现在我国会计规范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梁丁伟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2):109-109,232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核算。其与以前使用的利润表债务法有何不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侧重于“暂时性差异”,而利润表债务法侧重于“时间性差异”;在核算对象、对收益的理解、对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对递延税款的理解和披露等方面它们均存在着重大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使得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取代利润表债务法后更能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会计信息,更有助于使用者的理解和决策。  相似文献   

5.
学习运用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首先必须理解和掌握暂时性差异(帐面价值和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的属性(应纳税和可抵扣)本文通俗的解释了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实务判定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界定依据,并结合实例详解了所得税,对理解和掌握所得税会计准则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的所得税费用会计主要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其核算虽然较为复杂,不易准确把握,但也有一些规律可循.一般来讲,首先应从“会税差异”人手,将当期产生的暂时性差异计算确认为递延所得税,将会计利润扣除“会税差异”后作为应纳税所得额以计算当期应交的所得税,最后将这两部分所得税相加即为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在此基础上,本论述通过对所得税费用核算原理及其计算方法的深入探究,并结合实例总结归纳所得税费用核算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杨瑞茜 《科技信息》2008,(22):294-294
现行债务法下,关于本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税款的计算方法较为复杂,不被易被初学者理解。其一是判断确认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应核算在"递延税款"科目的借方还是贷方,是调增还是调减本期的所得税费用-二是在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时,对以前各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余额的调整。如何使应试人员和会计工作者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其核算方法是会计界人士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就此问题通过实例计算来尝试一种容易理解判断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所得税会计有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应付税款法下,只要根据应纳税所得额乘以当期所得税税率算出应交所得税,即可进行账务处理;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除计算出应交所得税外,还要确认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额,并断定期影响“递延税款”的方向是在借方还是在贷方,将“递延税款”作为所得税费用的调整,并据以编制分录.  相似文献   

9.
《企业会计制度》中新增加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使得会计制度与税法在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确认与计价、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确认、收入的确认和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等方面的处理存在差异,当企业向税务机关缴纳所得税时,必须将企业的会计所得调整为纳税所得。  相似文献   

10.
李喜梅 《科技资讯》2015,13(3):148+151
《企业会计制度》和税法的差异较大,其根本区别在于确认收益的实现时间和费用的可抵减性方面,财务会计主要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原则核算收益和费用,而所得税会计是按照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结合使用。所得税会计为了保障税收收入,便于征收管理,一般不允许估计收益及费用,要求贯彻税收强制性原则。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二者之间的差异较多,该文概括起来从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从固定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提环境对资产减值的影响、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所得税的影响、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利润表的影响5个方面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在涉及集团内部交易的情况下,特别是当母子公司或子子公司之间内部交易频繁或金额较大可能导致内喜考实现收益金额较大时(如集团内部未实现的总收益达到整个集团总利润的10%以上),所得税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合并报表中,内部未实现收益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交易的抵消所形成的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马杰 《科技信息》2007,(30):276-276,263
所得税会计最早出现于2O世纪初的美国。税法上的"收益"以收付实现为基础确定,会计上的"收益"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确定。两者通常不一致,并形成暂时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为了反映这些差异,所得税会计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最初的应付税款法到现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些方法有自己的特点,相互之间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关于所得税会计中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损益表债务法由“收入/费用观”产生时间性差异。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由“资产/负债观”产生暂时性差异.反映内容更全面.方法更科学。我国将制定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应定位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15.
沈勇 《甘肃科技纵横》2010,39(6):99-100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和企业所得税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相对独立的条件下,根据会计准则确定的会计利润和根据税法确定的应税所得之间差异也日趋扩大,而所得税会计正是研究如何处理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益时的口径和确认时间不同而导致的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本论述通过对所得税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和对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案例分析,得出较为科学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以此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16.
企业财务会计与所得税会计相分离具有很现实的意义,其能够适应全球化的要求,有利于会计核算,贯彻稳健性原则,能适应多元化的投资主体的需要。对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的形成以及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的比较,有利于企业正确地申报纳税和税务部门准确审核。  相似文献   

17.
韩鋆 《科技信息》2011,(25):382-382
计提与发放是两个不同的环节。计提按权责发生制基础确认,发放按收付实现制基础确认。计提与发放在程序、时间和数额等方面均有可能导致差异存在。差异过大出现的非正常情况,有可能是企业转嫁经营风险、递延所得税义务或者规避所得税纳税义务。  相似文献   

18.
对会计确认首次作出权威性定义的当属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它在1984年发表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认为,“确认是将某一项目,作为一项资产、负债、营业收入、费用等等之类正式地记入或列入某一个财务报表的过程,它包括同时用文字和数字描述某一项目,其金额包括在报表总计之中。对于一笔资产或负债,确认不仅要记录该项目的取得或发生,还要记录其后发生的变动,包括从财务报表中予以消除的变动”。  相似文献   

19.
合并报表与所得税处理都是会计实务中较为复杂的业务,特别是非同一控制合并下,无论是吸收合并、控股合并,还是编制调整和抵消分录,都要在合并报表层面重新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我国企业所得税核算转向资产负债观,会对企业所得税的处理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随着企业兼并重组浪潮的不断高涨,合并所得税成为影响企业并购重组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见,研究企业合并层面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对于引导企业的兼并重组、规范有效地处理此类业务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因此就控股合并方式下合并报表中所涉及的所得税处理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0.
我国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准则存在以下问题: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的划分标准不妥;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实;换入固定资产按净值入账值得商榷;确认收益的基础与前提条件不相符合。鉴此,笔建议:按国际上通用的方式,将短期投资划归为货币性资产;用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计量标准来确认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入固定资产近原值减累计折旧;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占公允价值的比例作为涉及补价时同类的非货币交易确认收益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