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费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基于精神需要的消费行为,关注的不再是物品的实用价值,而是物品的符号象征意义。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以及对终极价值与终极意义的追问。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社会进步的反映。然而,消费也容易被贪婪的欲望所掌控,占有欲、财富欲、权力欲等驱使着人们近乎疯狂地膜拜物品所承载的社会意义。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就是符号消费异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不但要实现人民的物质富足,也要实现人民的精神富有。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为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前提条件。人民的精神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既可能以个体的精神面貌呈现,也可能表现为社会的文明状态,甚至还表现为国家层面的价值体系。如果说中国式现代化在路径上可以有人的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和国家的现代化,那么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应该从以上三个方面发力,以促进“物”的全面丰富与“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荷尔德林说过:人诗意地栖居大地。生存于天地间的生物数不胜数,然而只有人才能活出精彩, 活出诗意。生存不等于生活。生存是生活的前提,而生活是生存的升华。从某种意义上讲,懂得生存者并不一定懂得生活。人类在与大自然的生存斗争中创造了文明,凝聚了宝贵的精神文化,从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当生存对人的威胁进一步降低时,人们开始探索什么是生活,应该怎样生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是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现代化”观念包含因果性和抽象普遍性两个基本假定。前者提供进化论框架的时间结构 ,后者则提供它的空间结构。理性精神最终结构成了邓小平现代化观念的精神内核 ,它为人们真正理解现代化观念的逻辑实质提供了一把合适的钥匙。经济的工业化和市场化 ,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社会生活的世俗化 ,文化的科学化 ,构成了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中理性精神这一内核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从个体接受主体的角度,本文讨论了精神消费的本质、功能及与精神生产的关系问题。指出精神消费由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求所决定,构成了人的精神素质的提高和自我完善化的重要途径,而一个社会人们精神消费的具体实现及其结构;则与这个社会的精神生产及其既有型态存在着某种内在的逻辑关联性。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弘扬集体主义精神金荣昌,冯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辽阔的大地上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它日益唤醒着劳动者的主体意识,调动了生产者、经营者奋进、开拓、竞争、进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然而问题也...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现代化”观念包含因果性和抽象普通性两个基本假定,前者提供进化论框架的时间结构、后者则提供它的空间结构。理性精神最终结构成了邓小平现代化观念的精神内核,它为人们真正理解现代化观念的逻辑实质提供了一种合适的钥匙,经济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社会生活的世俗化,文化的科学化,构成了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中理性精神这一内核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8.
观赏性竞技运动的精神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这一“预制”性的社会现实中,各种事物(包括精神的、物质的)的产生、发展及其消费都会随着社会文化的变化发展而其价值选择会有所不同。在现代社会这种快节奏的变换发展过程中,人们频繁地消费被制造出来的各种“产品”。在这些产品价值不断更替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就是人们对竞技运动消费的热情不是随着商品的繁荣和消费对象的多元化而出现衰落或消费力度减退的趋势,而是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对于这一现象,正是本论文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理性分析表明:虽然竞技运动的发展在促进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人们在观赏竞技运动时需要的和认可的在很大程度上不是这些社会功能性的价值,而主要从个体情感出发,去体验、寻求竞技运动精神价值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9.
塞林格以及他笔下的霍尔顿之所以在西方引起巨大的社会效应,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一种潮流的产生点是根源于人们身边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思维,强迫人们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创造性冲动,这种冲动形成之后,却又开始改造人们身边的环境,改造人们被局限的认知视野.在当时的美国社会,霍尔顿的叛逆精神就是这种深刻的社会背景下的产物,同时又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10.
优秀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是内在联系的,培育现代民族精神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把优秀文化传统与新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将其转化为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被人们认同的价值观念和自觉践行的行为准则;二是将优秀文化传统与现代社会的公民意识对接,培养人们现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观念。  相似文献   

11.
魏文轩 《科技资讯》2007,(5):140-140
本文将人类的奉献需要界定为人们为维护社会、集体利益或他人利益,自觉地让渡、舍弃自身利益等高尚品格的需要。具体论述了奉献需要与人类理想、社会经济、人本管理、以德治国和社会文明建设的关系,指出通过加强人们的道德修养,逐步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提升人类的奉献需要,为实施以德治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是讨论Munby在"交际大纲设计"一书中所提出的需要分析模型。尽管一直以来,这个模型都受到各方面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的批评,但作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也发觉这个模型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点。作者认为,虽然在大部分情况下,这个模型是不合实际的。但是,从作者本身的教学经验出发,它还是有着自己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这个模型可以在教师设计教学大纲时,作为参考甚至是大纲的社会语言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张燕 《工程与建设》2007,21(2):137-138
针对近20年来中国城市建设在快速发展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启示人们应从城市的根源出发,以人为核心,注重城市文化培育,重视城市管理,创建人民真正需要的现代化城市.  相似文献   

14.
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四川汶川的8.0级大地震,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害.数万人瞬间被夺去生命,数百万人瞬间无家可归.为了支援地震灾区,大家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人出人,爱心涌动.在中华民族的这次大灾难面前,我们变得更加团结、更加凝聚,中华民族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伟大民族精神凝成了无比可贵的抗震救灾精神.  相似文献   

15.
罗敷,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美丽而勇敢的女性形象流传千古。人们总是注意她的不畏强暴、机智灵活的方面,而很少去分析这个形象的内涵。本文主旨在于通过罗敷形象的历史形成以及后来的社会流变,揭示这个形象在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的产生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以期在罗敷形象的研究中,找到一个突破性进展的阶梯。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理念是对社会范围内基于资源有限性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这个理念的提出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组成社会细胞的企业都是适用的,现代营销理念被证明是能够引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现代营销观念与和谐社会理念的之间的统一更加验证了和谐社会这一目标的科学性依据,本文通过论述这两个理念的一致性,并试图通过和谐社会理念指导营销的发展,来深化对和谐社会构建理念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我们正面临着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迎接21世纪挑战的历史性任务。在实现这个伟大历史任务的进程中,教育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教育  相似文献   

18.
<正>人类的发展历程是一部部艰辛的创新史诗。从远古到现代,在思维创造价值的深邃哲学脉络中,我们的祖先于平凡之中将观念、理念一步步嬗变。从西方到东土,在强烈的责任感和一腔热血中,我们的先哲不断打破思维的模式和迷局,从局部变化到整体骤变,在波澜壮阔的丹心汇聚下,隆隆的社会进步车轮昂然前  相似文献   

19.
方鸣亮 《科技资讯》2014,(9):226-226
现代社会工业化发展水平愈来愈高,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而现代社会的各种火灾事故也频繁被报道,因此社会对防火防灾的安全防护措施和设备也重点关注,尤其是现代人们的生活环境很容易引起火灾,一旦发生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危害重大,因此,人们在做好相关防护措施的同时,也要加强提高灭火救援能力。文章就围绕这一话题进行思考并展开论述,希望能起到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骡子是驴与马交配所生的杂种,寿命长,体力大,多用做力畜,不能生殖。“杂种”这个词语,我看着有点刺眼,觉得还是换作“动物”这个词语要好一些,好歹也是一条命。况且骡子在我们还不算久远的年代里,为人们的生产运输立下了汗“骡”功劳。不过,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被现代化的生产运输工具抛在人们的视线之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