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索兰朵是意大利南部一个靠海的小城.如果不是看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推荐的"一生必游之地",也许这个太过陌生、有着意大利语之优雅婉转发音的词汇就永远不会出现在我的记忆中.<国家地理杂志>上的介绍极具诱惑性:意大利的索兰朵有着世界上最美的小岛之一——卡普里,还有最美的海岸——阿玛菲海岸,可谓是欧洲的"人间天堂".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探索》2007,(3):8-9
从2000年开始,来自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名科学家开始了一项为期10年的海洋生物普查,到现在他们已在全球各海域发现了500多种新物种。这些物种的形态与习性千奇百怪,令人们叹为观止2006年12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出了该年度新发现的海洋生物并对其中的6种奇异的海洋生物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卓然 《自然与人》2009,(5):52-55
想了解某地的社会文明程度.就看他们是怎样与动物相处的,也包括他们饲养的猪或牛。是只把动物当作赚钱的工具,还是视它们为有情感、应善待的生灵?  相似文献   

4.
《世界科学》2011,(4):F0004-F0004
根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美国“国家地理新闻”网站不久前刊登了一组最佳太空图片,其中包括土卫五平衡之美、北极光、太阳海啸、猎户座分子云团、黑洞辐射以及“发现”号航天飞机对接空间站等精彩图片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阿里巴巴发现强盗对山门喊:"芝麻芝麻,开门!"门就自己打开.等强盗走开,他光走到石门前喊一句,结果石门大开,里面珍宝无数.  相似文献   

6.
近百年来,国内外广泛流传着一种对小提琴的看法,就是300多年前意大利大师造琴的奥秘失传后,至今再难制作出能与那时相媲美的好琴,似乎那时的奥秘永远消失了。  相似文献   

7.
2006年美国科学家又包揽了理、化、医等诺贝尔奖,再一次显示了它无国匹敌的科学实力。全世界都想问,为什么美国的科学界如此人才辈出,兴旺发达?无缘染指诺贝尔奖而又心怀艳羡的中国人的心里却很清楚,是他们的教育支撑着他们的科学,是他们的文化培育着他们的科学。心里虽然门儿清,但要向人家看齐却谈何容易。看看人家尖子人才的培养,你能真切地感受文化教育的沃土是怎样催生了科学之苗的成长。  相似文献   

8.
齐天大圣孙悟空一路降妖伏魔,全靠金箍棒为武器。在《西游记》中描写“龙宫借宝”,孙悟空见到了“镇海神针”:霞光艳艳,瑞气腾腾,乃是一根铁柱子,两头有金箍,镌有一行字:“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这个宝贝可以随意变化长短粗细,大圣平时使用时,只有一人多高,碗口粗细;还可以继续变细变短,变成一根绣花针,塞在耳朵眼里藏下。这神奇的“如意金箍棒”,让我们利用现代科学知识,认真研究一下其中的秘密,可以得到许多有趣的科学知识呢!“镇海神针”金箍棒龙宫中“镇海神针”金箍棒是什么物质做的?东海龙王介绍:“那是大禹治水时,定江海深…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中,孙悟空遇到黄风怪,那怪有两大法宝:“干热风”和“黄沙”,十分厉害。后来孙悟空得到灵吉菩萨的“定风丹”和“飞龙宝杖”,任由黄风怪吹风扬沙,在狂风中岿然不动,终于战胜了凶恶的黄风怪。这个“定风丹”、“飞龙宝杖”降伏风沙恶魔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的一个愿望:希望能有一种神奇的物质,一种方法,能有效地避免由于狂风造成“沙漠化”的危害。“沙漠化”正威胁着人类!是啊!沙漠化号称地球健康肌肤上的“毒瘤”。它悄无声息地蔓延着,吞噬着肥沃的土地,吞噬着生灵生存的环境。据统计,全世界沙漠总面积为四千八百多万平方千米,…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中描写齐天大圣孙悟空去赴蟠桃会,想偷吃玉液佳肴,便卖弄神通,拔下几根毫毛,放入口中嚼碎喷将出去,喝声:“变!”,即变成一些“瞌睡虫”,奔向负责看守的众力士,钻入鼻中口内,使仙官力士们很快酣然大睡,悟空乘机大吃大喝尽情享受。这神奇的“瞌睡虫”,在书中多次出现,实际上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对睡眠的一种看法。与东方人不同,西方古老的传说是“催眠咒语”,古典神话芭蕾舞剧“睡美人”中,只要巫师或巫婆念一种神秘的“催眠咒语”,整个王宫(包括美丽的公主和她的仆人、卫士以及宠物猫、狗、鸟等)都马上进入深睡之中(题图为“睡美人…  相似文献   

11.
在科普领域,说到《××简史》,人们最先想到的,恐怕一定是霍金的那本著名的《时间简史》。然而,霍金的那本《时间简史》虽然名声巨大,但同时却又以令人难懂而闻名。因此,笔者曾为其中译本拟出了“阅读霍金,懂与不懂都是收获”的广告语,并颇有流传。其实,之所以说懂与不懂都是收获,那是在让人们多阅读科普作品,并因而增加哪怕些许的对科学的感觉或对科学有所体悟的意义上。阅读一部科普作品,倘若能够多懂一些,显然要比少懂更有收获。就此来说,接力出版社新近推出的由美国作家布莱尔所著的《万物简史》的中译本,就是在让更多的读者以更为通俗…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一个发现的时代.有无数被称为“植物猎人”的探险者在世界各地的森林、山谷、悬崖上攀爬、跋涉,寻找新物种,欧内斯特·威尔逊就是这群物种猎人之一。《国家地理》杂志上的文章以及近年大理、丽江成为著名旅游景点,使得曾为美国《国家地理》工作的约瑟夫·洛克闻名遐迩,  相似文献   

13.
要说蜣螂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但是提到它们的俗名——屎壳郎.就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这些“大自然清道夫”的“臭”名早已名扬天下.在澳大利亚的“业绩”也已深入人心,《昆虫记》中细致入微的“表演”不知吸引了多少人……那么,你们听说过不推粪球的蜣螂么?吃过用蜣螂制成的中药吗?到过北京的“屎壳郎”胡同吗?  相似文献   

14.
“打火机”     
《科学24小时》2009,(1):46-46
你能否把16根火柴棒任意组合,然后捏起其中1根,使全部火柴棒都被提起来?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今天所说的亭子,一般指有顶盖且周围开敞的建筑,往往建造在自然景观或人工园林之中,是观赏风景的佳处。宋代官方刊载建筑制度的《营造法式》中便规定了亭子的规格、材料等细节。明代计成撰写的《园冶》更说明亭“造式无定,自三角、五角、梅花、六角、横圭八角、玉十字,随意合宜则制”。  相似文献   

16.
《科学之友》2008,(6):118-118
美国、意大利等国科学家日前表示,“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最新探测发现,火星地表之下可能比原先认为的要冷得多,也坚硬得多。雷达测绘发现,火星北极极冠由4个分层构成,内含冰、沙、尘埃等物质,层间还被更纯一些的冰分隔。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早期,生物学上迄今为止最大的一项计划在全球开始实施,这就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科学家将人类基因组当作《圣经》,认为只要读懂了《圣经》中的每一个“字母”——每一个基因,也就读懂了“生命天书”,就能描绘出生命本身的蓝图。  相似文献   

18.
<正>去年7月4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宣布,该中心的两个强子对撞实验项目发现了同一种新粒子,它的许多特征与科学家寻找多年的希格斯玻色子一致。如今,CERN发布公告称,最新的数据分析显示,这一种新粒子越来越像希格斯玻色子。科学家分析了比去年的研究多2.5倍的数据,来计算新粒子的量子特性以及它与其他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但CERN表示,  相似文献   

19.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www.na.ture.com.22日报道,位于地下1400米的意大利格兰萨索(GranSasso)国家实验室的欧佩拉装置(Opera),接收了来自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中微子束。两地相距约730公里.研究者发现,  相似文献   

20.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的传世名作,一般认为此作品完成于1503年。但不知为什么这幅画并没有交给模特主人,而由达·芬奇长年带在身旁。后来达·芬奇到了法国,法国国王弗兰西斯一世为蒙娜丽莎倾倒,几经周折,国王花3万枚金币(一说是1.2万法国古金币)把《蒙娜丽莎》买到了手。但又不知为什么,这位国王将此画一直挂在自己的专用浴室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