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康市为小麦条锈病的重发区域.调查结果表明,耐病性较好和产量较高的有绵阳26、绵阳34、川麦24等品种.药剂拌种和种子包衣能有效推迟秋苗发病时期,减轻发病程度;粉锈宁叶面喷雾对控制小麦条锈病有重要作用,大田防治两次的效果明显优于一次.  相似文献   

2.
为比较粉锈宁、禾果利对小麦条锈病防治效果.进行了此试验。试验表明:粉锈宁防效8.3%、增产率10%,禾果利防效92.4%.增产率18.4%,粉锈宁和禾果利交替使用防效达93.4%、增产率达26.9%.  相似文献   

3.
盆栽接种试验表明:供试三种杀菌剂代森锰锌、粉锈宁、倍得利分别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对小麦根腐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以代森锰锌防效最好,粉锈宁次之。种子纸上发芽法试验结果表明:代森锰锌、粉锈宁、倍得利按上述剂量拌种对种子发芽率均无显著影响;但粉锈宁对种子发芽指数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试验结果表明,12.5%全蚀净悬浮剂20ml/667m2、40ml/667m2拌种处理对小麦全蚀病有良好的防效,对小麦白穗率的防效分别为86.3%、93.2%,小麦增产效果分别为20.3%、25.1%,均明显优于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拌种效果.此外,12.5%全蚀净悬浮剂拌种处理对小麦根系生长有刺激作用,毛细根数量增加,根系加长,鲜重增加.对小麦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5.
凤庆县2002年小麦条锈病发生早、扩展蔓延快、上穗率高、损失程度重,经多点抽样调查分析表明:气候适宜、小麦品种总体抗性差,防治不及时三者是今年小麦锈病流行的主要因素。防治上应淘汰高感品种。加强中后期管理,适期开展药剂防治,控制锈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6.
小麦锈病、白粉病、雪腐病是新疆南北各地常见的病害,研究病害的成因、寻求解决的措施对农业的稳产、农民创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新疆各地常见病害做一些粗略的探讨,寻求预防病害的有效措施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7.
大小麦抽穗扬花期间,正值有利发病的多雨季节,特别是小麦的赤霉病、锈病、叶枯病和大麦的条纹病、白粉病、赤霉病等,今年发生都较普遍,对产量影响较大。为此在麦收之前,我们对不同品种抗病性进行了重点调查,现将情况简介于下:据调查,小麦以拜尼莫62、区—19、苏克希、扬麦1号、桑帕斯粒脱、丰收1号等品种抗锈病较强,郑州3号、丰产3号、早小麦较差;区—19、北京8号、拜尼莫62、丰产3号、扬麦1号、丰收1号抗赤霉病较强,郑州3号、苏克希、矮洛阳较差;拜尼莫62、矮洛阳、早小麦等品种叶  相似文献   

8.
小麦锈病的发生是由于小麦品种与锈菌群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结果,弄清小种消长动态及其致病性特点,对于指导抗锈育种、抗病基因的合理利用及品种的合理部署、达到病害的持久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用含有不同浓度(0、2.55、30.60mmol/L)钾离子的Hoagladn培养液培养的小麦接种叶锈病病原菌,接菌9d后统计接菌叶片上的孢子堆数目,结果表明钾能明显减轻小麦锈病的发生;小麦感染锈病后,叶中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明显升高,用含较高浓度钾离子(30.60mmol/L)的培养液培养的小麦叶片酶活性的增加值显然高于用含较低浓度钾离子(2.55mmol  相似文献   

10.
一种无毒、无公害的生物农药──“多抗炎”,在浙江省农科院微生物所研制成功。这种新型农药对防治瓜果、蔬菜的常见病,如立枯病、白粉病、交霉病、茎枯病、枯萎病的效果达95%左右,对防治大、小麦锈病、水稻纹枯病也有很好的效果,还可以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抗病力。这是一种采用科技讲变而成的高产菌株。经浙江医科院的毒性试验,证明是一种无毒性的产品,可以在瓜果、蔬菜的整个生育期应用。生物农药“多抗灵”  相似文献   

11.
萎锈灵是一种可代替有机锡、汞等剧毒农药的优良种子处理剂,同时,亦可在田间作喷洒使用。浙江慈溪农药厂和上海市农药研究所自一九七一年起开始协作,研究试制萎锈灵,通过四年多大田药效试验证明,萎锈灵处理种子防治高粱丝黑穗病、麦类散黑穗病、谷子粒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和喷洒防治小麦锈病、梨锈病等,都具有较高的防效,同时,用药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各地的小麦纹枯病逐年加重,锈病重新抬头,白粉病发病面积扩大,赤霉病在不少地方流行,麦蚜发生量加大,这“四病一虫”已成为小麦增产的严重障碍。因此,要夺取小麦丰收,就要把握关键时机,加强有效防治。 纹枯病。掌握分蘖末期株率达5%,拔节期病株率达20~30%时,亩用5%井岗霉素150毫升,或用井岗霉素高浓度粉剂25克兑水70~100公斤喷施茎杆基部,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3.
用取代酮腙与异硫氰酸酯反应合成了11个新型含三唑基的亚胺基硫脲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生物活性测定显示部分化合物对小麦锈病的抑制活性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王琳 《甘肃科技纵横》2003,32(3):55-55,63
为研究特殊年份小麦条锈病在我县的流行规律,准确估计产量损失,选择特殊年份有代表性的乡镇,每乡镇选五决地,每决地采用多点取样方式,分株记载病情,测定千粒重,并对测定数据系统整理分析,初步整理出了陇西县不同区域小麦奈锈病发生程度与小麦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用鲁麦1号小麦作对照,通过分期播种的方法,对小麦新品种“54368”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显示,54368小麦需要的热量条件少于鲁麦1号,生育期比鲁麦1号短2天左右,抗蚜虫能力比鲁麦1号略差,抗锈病能力与鲁麦1号相当,丰产性能明显优于鲁麦1号。  相似文献   

16.
用鲁麦1号小麦作对照,通过分期播种的方法,对小麦新品种"54368"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显示,54368小麦需要的热量条件少于鲁麦1号,生育期比鲁麦1号短2天左右,抗蚜虫能力比鲁麦1号略差,抗锈病能力与鲁麦1号相当,丰产性能明显优于鲁麦1号.  相似文献   

17.
刘霞  陈卓 《遵义科技》2007,35(1):37-40
贵州道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50%硫.酮悬浮剂进行防治小麦锈病田间药效登记试验,贵州省植保站安排在湄潭县进行实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豇豆锈病是由担子菌亚门锈病目豇豆属单胞锈菌(Uromyces vignae Barcl)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是世界范围内豇豆的主要病害之一。豇豆锈病主要侵染豇豆叶片,严重时叶柄和种荚也会出现感病表型。豇豆锈病会引起豇豆减产并影响豇豆品质,对豇豆的生产影响较大。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豇豆锈病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病原菌生物学特征、病害流行、抗病资源鉴定与育种、抗病生理生化机制及抗锈病分子遗传学分析等,对今后豇豆锈病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农田镉(Cd)污染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通过室内盆栽实验和野外田间实验相结合,研究了不同钝化剂对小麦根部与籽粒中Cd富集量的影响,同时采用野外实验考察了2013年至2016年四年收获期内钝化剂的持久性.结果表明:盆栽实验中,施加固定剂后对土壤中Cd均有不同程度的钝化作用.田间实验中,刚施加固定剂后的第一季小麦中,各组固定剂均使小麦根和仔粒中Cd浓度有较为显著的降低,这和盆栽实验中结果基本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剂在土壤中对重金属的钝化作用逐渐降低,各处理组中钝化持久性效果最好的是钙镁磷肥及其配施石灰组和磷矿石配施石灰组,并且这三种钝化剂处理方式的有效性一直持续到2015年的第三季小麦.当时间持续到2016年第四季小麦时,各钝化剂处理组相对于空白对照之间已经没有显著性的差异.综上,在钝化修复农田土壤Cd污染时,可以优先选择钙镁磷肥配施石灰的钝化剂,同时需要跟踪监测钝化效果,必要情况下需要复施以确保固定剂的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20.
小麦的高产和抗倒伏是相互制约的。文章利用力学原理建立力学模型,从而推倒出小麦茎秆在无风情况下的临界穗重和有风情况下小麦茎秆的临界风力、穗重、茎秆长度和弹性模量的关系。为育种专家在不同地区培育不同形态、不同产量的小麦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