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生命周期分析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农村住宅碳排放计算模型,同时结合Gabi软件,选取CO2排放量以及酸化潜力、富营养化潜力和人体毒性等环境影响指标,针对北京地区某建成装配式草砖结构农宅与当地普通农宅进行生命周期生态效益评价。结果表明,在50年生命周期内装配式草砖结构农宅碳排放量是普通农宅的33.52%,其中建筑使用阶段装配式草砖结构农宅碳排放量仅为普通农宅的27.04%,同时其造成的综合环境影响也明显降低,为普通农宅的30.99%。因此从生态效益的角度出发,草砖墙体、光伏发电以及空气源热泵等技术在未来农宅的节能设计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对严寒地区农宅节能改造及太阳能利用的研究,可为严寒地区农宅节能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在对新疆石河子农宅现状调研的基础上,选取典型的农宅户型分析了适宜石河子农宅节能改造的技术,针对典型农宅提出了节能改造方案,并运用Energyplus软件对方案进行了能耗分析,结果表明:对农宅围护结构按照一定措施改造后,节能率为55.2%,在围护结构改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被动式太阳房技术进行南墙改造,节能率可增加14.8%。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既有农宅如何将外围护改造与被动式改造相结合,提升农宅太阳能的利用效率,以石河子郊区某既有农宅为例,分析农宅合理的外围护改造方案,研究农宅南墙被动式设计的最佳方案。通过改造前后的室内热环境的实验测试表明:采用提出的外围护结构改造和南墙被动式改造方案,改造后的室内温度相比改造前,提升温度可达10.9℃。供暖初期,农宅改造后的耗煤量降低至改造前的34.86%,被动式供热降低了11.85%的供暖能耗。被动式改造后的农宅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所需维持室内温度的辅助热量大幅降低,为本地区其他农村住宅被动式改造提供了改造方案和运行经验。  相似文献   

4.
刘文君 《科技信息》2013,(3):372-372,338
本文是以鲁西南一处农宅为例,将其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希望构建一套多方面综合性能良好的绿色节能的宜居农村住宅系统。本文针对农村地区传统住宅系统的各种问题,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来改善农宅系统的综合性能:外墙外保温技术、特朗伯太阳能集热墙、草砖提高了农宅的节能蓄热性能;采用软体沼气池实现了农宅系统有机废物的有效利用;庭院温室的构建使得农宅的庭院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同时也在农宅内部构建了包括气体循环和有机物循环的适宜人居的小环境。通过上述措施,构建了一套绿色节能的农村住宅系统。  相似文献   

5.
考察河北省石家庄市城郊农宅、河北装配式农宅生产企业和试点项目,分析支撑体住宅(SAR)理论在装配式农宅建设中的应用潜力.以承重构件、厨卫、管道、交通竖井等4个方面设计支撑体,以外围护构件、空间分隔构件等2个方面设计填充体,以内装集成部品模块、室内空间模块、室外庭院模块等3个方面组构模块族群.通过组建实验性设计模型,构建专业间协调的模数轴线体系,探析以SAR理论为指导的装配式农宅设计手段.研究结果表明:以SAR理论为指导的装配式农宅具有标准化、人性化、可续化和集约化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为了厘清防雨天井对农宅夏季室内舒适度的影响,选取具有较高可比性的典型案例,开展室内外温湿度、风速、照度等指标的实测分析。结果表明:防雨天井能稳定且有效地组织室内的自然通风,但风速较小;防雨天井能有效改善农宅的室内天然采光,但午间偶有轻微眩光;防雨天井特别适宜于东西向布局的农宅,可有效缓解夏季东西晒的不利影响;设置该天井的农宅室内热环境较未设者更舒适;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农宅建设中,恰当地设置防雨天井可有效改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7.
实地测试厦门地区具有代表性农村住宅的夏季室内热环境参数,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受测农宅的室内空气温度变化趋势与室外温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低于室外空气温度,室内空气温度与黑球温度差别小;海拔高度高、建筑密度低的农宅室内空气温度低、热稳定性差,静风状态下的热舒适性较高;混合结构的农宅室内温度比采用传统建材的高,但稳定性更好,建筑材料对农宅室内热环境的舒适性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低能耗生态农宅集成优化采暖技术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阜新地区低能耗生态农宅和传统住宅为研究对象,运用现场实测的方法,从采暖源散热面温度分布、室内热湿环境、室内空气品质及经济性评价等方面对采暖效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集成优化采暖技术在冬季的采暖优势.生态农宅冬季室内环境要明显优于传统住宅,虽然生态农宅初投资增加了18%左右,但每个冬季大约可节省3t的采暖用煤.生态农宅模式符合可持续建筑理念,为东北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石家庄城郊农宅建设与需求的调研,以可支撑体住宅理论为指导,构建SM装配式农宅实验模型.提出"SM装配式农宅=通用控制体系(system)+选填集成模块(module)"的设计公式,并以"模数体系→场地划分体系→建筑定位体系"分3步构建通用控制体系,从"空间、构件、内装"3个角度组建选填集成模块族群,由此求解设计公式,探索SM装配式农宅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石家庄城郊农宅建设与需求调研,以可支撑体住宅理论为指导构建SM装配式农宅实验模型,提出“SM装配式农宅=通用控制体系(System)+ 选填集成模块(Module)”的设计公式,并以“模数体系—→场地划分体系—→建筑定位体系”分三步构建通用控制体系,从“空间、构件、内装”三个角度组建选填集成模块族群,由此求解设计公式,探索SM装配式农宅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源  胡可  丁淳  姚胜  袁景玉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0):8565-8573
为缓解区域供能紧张现状、提升清洁取暖工作成效,基于Rhino-Grasshopper可视化编程平台,以采暖碳排放、采暖季室内热舒适、改造全局成本增量为优化目标,构建河北平原地区"双替代"农宅低碳化改造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结果 表明:"双替代"农宅具有较大的性能优化潜力,低碳化改造后Ⅰ类农宅(燃气壁挂炉)的3项目标性能均优于Ⅱ类农宅(空气源热泵);Ⅰ类农宅最优改造方案为120 mm外墙/180 mm屋面防火蜂巢隔离保温板(EPS)+三玻双中空外窗+无吊顶,该方案可减碳91.6%、室内热舒适改善56.8%、全局成本增量-58739元;Ⅱ类农宅最优改造方案为110 mm外墙/160 mm屋面EPS保温板+三玻双中空外窗+室内无吊顶,该方案可减碳90.6%、室内热舒适改善53.6%、全局成本增量-26571元.  相似文献   

12.
在对鲁中地区农宅进行实地调研、了解现存住宅类型及围护结构方案的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农宅类型,借助建筑信息模型(BIM)建模软件Revit建立三维模型.利用BIM可持续分析软件Ecotect,分别模拟不同的农宅布局形式及围护结构优化前、后的室内逐月不舒适度和能耗情况.结果表明:从节能角度分析,合院式布局农宅仍然是最佳布局形式;进一步提高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是节能改造的关键,且对屋顶和外窗进行改造的效果明显优于外墙.  相似文献   

13.
针对舒适度研究,当前缺乏从建筑及建筑环境角度进行系统性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农房建设导则等,在“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建设的政策指引下,从建筑设计、建筑室内环境和场地生态与室外物理环境3个方面构建重庆庭院式农宅绿色舒适度评价指标;利用G1序法确定指标的权重,物元可拓模型对庭院式农宅进行舒适度评价,以此确定舒适度等级,最后以重庆市庭院式农宅为例,进行环境性能模拟和现场实测,通过专家打分获取评价结果,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主观舒适度问卷调查对评价体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舒适度评估结果一致,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可行性,为重庆地区庭院式农宅的设计与改造提供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减小由地基传热导致的热损失,提升房间整体热工性,研究寒冷地区农宅地基传热对住宅建筑能耗的影响,优化农宅地基节能改造.方法选择东北地区的农宅进行实验,测试农宅室内外温度和地面下方土壤温度,分析地基的传热过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地基模型的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地基的温度场分布,分析设置不同厚度的保温层的地基传热过程,并对不同方案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得出最优方案.结果寒冷地区农村住宅建筑的地基改造可有效减少建筑能耗,当地基外表面敷设保温层为60 mm的苯板时其保温效果和经济性最好,室内地面和墙角相比于不加保温层温度分别增加0.712℃和3.519℃.结论地基的传热过程对室内热舒适性影响较大,在地基外表面设置保温层可有效提高室内墙角温度和室内地面温度,从而减少农宅建筑能耗.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能源危机的背景下,被动式建筑是当今节能建筑设计发展的主流。本文针对新疆严寒地区气候特征和地域特点,基于被动式技术设计对新疆石河子地区农宅进行节能设计,得到节能农宅的设计方案从而达到节约传统能源的目的。本文提出的节能农宅设计方案主要结合被动式太阳能空调系统的优点,利用被动式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并设置地下室被动地利用地热能;设计方案主要考虑建设场地、住宅平面布局、太阳能光热和地热资源利用以及外窗的被动式设计,提出2种节能农宅被动式设计方案。节能计算结果表明:2种方案的被动式太阳房太阳能贡献率均已超过50%,被动式太阳房节能率均能达到60%以上。这2种设计方案推广应用性强,能为新疆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绿色节能住宅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农村住宅的现状是与村庄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社会活动、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建国以后,由于村庄社会结构的变迁,村民住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近年来,农宅在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应从农民自身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去寻找,作者在文中提出了解决农宅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农宅砌体结构前、后纵墙侧移刚度差别较大,门窗洞口导致前纵墙整体性差,过梁容易引起墙体局部破坏等特点,提出了3项改进措施:在前纵墙两边增设异形构造柱、以贯通过梁取代各个过梁、在窗口下墙体角部容易开裂的部位布置拉筋.以一典型西北农宅砌体结构为例,对比分析了4种构造措施下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表明,增加本文提出的构造措施,能够减少前、后纵墙位移差,减小结构扭转效应;布置贯通过梁后,减少了过梁导致的墙体局部破坏;窗洞下拉筋有效的减小窗下墙体的开裂;新构造措施对结构承受的水平地震力影响不大.研究表明,提出的构造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农宅砌体结构整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小康体育狭义概念内涵,指出我国小康体育的基本特点为:小康体育生活化,小康体育休闲化,小康体育锻炼多样化、科学化,小康体育个性化,小康体育发展具有过渡性,小康体育价值取向多元化,小康体育发展非均衡性,小康体育管理法制化;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严寒地区农村居住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适合于严寒地区气候特点的农村住宅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为主线,通过对农村住宅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出了农村住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宅建筑达到65%节能目标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几十年我国建筑事业发展,阐述小康住宅建设的重要意义,介绍小康住宅目标、内容及目前我国小康住宅工程发展情况,以促进小康住宅建设的推广和对小康住宅建筑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