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剖宫产率升高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及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至2005年间住院分娩产妇11921人次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结果:剖宫产率一直呈快速上升趋势。上升原因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医源性原因。过度剖宫产并不降低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死亡率的发生。结论:科学严密的产程监护才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死亡的关键所在。剖宫产应有循证医学指征。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选择我院产科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10年间所有分娩病历8740例,其中剖宫产病历2652例,分析剖官产率上升的原因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关系。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增加;(2)剖宫产指征中,以社会因素为手术指征的剖宫产率明显增加,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以其它因素为指征的剖官产率还较平稳。结论剖官产率上升的原因不纯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通过孕妇及家属、医务人员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是可以降低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 选择我院产科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10年间所有分娩病历8740例,其中剖宫产病历2652例,分析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关系.结果 (1)剖宫产率逐年增加;(2)剖宫产指征中,以社会因素为手术指征的剖宫产率明显增加,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以其它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还较平稳.结论 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不纯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通过孕妇及家属、医务人员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是可以降低的. 相似文献
6.
我院近7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荣琴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7(2):25-26
目的:总结我院近7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7年来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升高,2000年为29%,2006年为54.30%,增加1.87倍;2000年-2003年剖宫产的指征难产排第一位,而近3年,社会因素占第一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与社会因素有关,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西藏自治区的藏民们“索瓦门朗式”陪伴分娩在住院分娩中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08年12月常规住院分娩的368例产妇,对照组为同期西藏隆子县人民医院实验组住院分娩人数312例。实验组在产前、产中、产后均由其家中最信任的人给其“索瓦门朗式”即“祈祷”,并在产程中配合产科医生给予的精神、心理上的引导和护理。结果对照组剖宫产168例,实验组剖宫产4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索瓦门朗式”分娩容易使产妇建立起自然分娩的信心,战胜焦虑、恐惧、痛苦而起到自然分娩、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9.
田丽花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11(3):55-57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剖宫产率逐年增高的原因,综合分析其手术指征,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剖宫产率。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6 757例产妇,对其分娩方式及其剖宫产手术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由2000年的8.47%上升至2009年的42.37%,在剖宫产指征中,难产与胎儿宫内窘迫居首位原因,其次为社会因素和医源性因素。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加强产时产程监护,合理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分析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探讨护理措施。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7月宕昌县中医院93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产后出血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异常、软产道损伤,宫缩乏力与胎盘因素为主要原因,宫缩乏力与胎盘因素两组患者平均出血量显著多于其他因素;其中3例出现出血性休克,13例出现贫血,所有患者行护理措施后均抢救成功。强化产前检查,并根据患者自身特点正确评估产后出血量,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促进患者产妇顺利分娩。 相似文献
11.
分析高台县人民医院近3年以来的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变化。首先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从2015年1月起到2017年12月止,到医院分娩的3008例产妇的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其次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7年1月起到2017年12月期间,到医院首次产检时,显示其无任何问题的1178例孕妇,统计在首次产检和35周后生产的分娩意愿的变动率。通过回顾性研究发现,2015年医院剖宫产率为25.90%,2016年为23.62%,2017年为28.52%。通过前瞻性研究发现,孕妇在35周后正式生产时选择剖宫产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首次产检,其中35周后为28.52%,首次产检为23.09%,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了剖宫产指征扩大化,致使医院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李慧英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6(12):31-32
目的:通过对所有病例及相关资料的归纳总结,分析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的原因,找出可能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提高产科保健质量.方法:对2001年至2006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5 405例孕产妇的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 405例孕产妇中有3 210例剖宫产,剖宫产率高达59.39%,剖宫产相关因素中社会因素增长最快,从2001年的3例(占0.4%)增加至2006的126例(占13.88%).2006年剖宫产相关因素中社会因素占首位,胎儿宫内窘迫占第二位,头盆不称占第三位.结论:引起高剖宫产率的社会因素值得重视,降低剖宫产率严格控制社会因素导致的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3.
14.
15.
地质因素、技术因素和工艺因素的综合作用促进了南腊铅锌矿钻探施工中的钻孔弯曲。通过对产生钻孔弯曲的条件、原因和预防措施分析,在该矿区的施工中,我们主要采用了技术和工艺措施来减少钻孔弯曲。通过这些措施,我们顺利地解决了该矿区钻孔弯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与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探讨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以2005年1月至12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3732例,作为观察对象,将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定义为产后出血,采用容积法 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量。结果在3732例分娩数中,符合产后出血的有156例,占4.18%,高于国内报道的2~3%,分析原因分别为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等。结论加强孕前宣传及孕期管理,提高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助产技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同时提倡早接触、早吸吮,对于降低产后出血及孕产妇死亡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与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探讨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以2005年1月至12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3732例,作为观察对象,将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定义为产后出血[1],采用容积法+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量.结果在3732例分娩数中,符合产后出血的有156例,占4.18%,高于国内报道的2~3%[1],分析原因分别为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等.结论加强孕前宣传及孕期管理,提高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助产技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同时提倡早接触、早吸吮,对于降低产后出血及孕产妇死亡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与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探讨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以2005年1月至12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3732例,作为观察对象,将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定义为产后出血[1],采用容积法+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量.结果在3732例分娩数中,符合产后出血的有156例,占4.18%,高于国内报道的2~3%[1],分析原因分别为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等.结论加强孕前宣传及孕期管理,提高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助产技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同时提倡早接触、早吸吮,对于降低产后出血及孕产妇死亡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屈波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08,(14):71-71
路面平整度是衡量高等级公路使用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通过西(安)合(肥)西部大通道陕西境商州至陕豫界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实践,对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借鉴不同国家的产科优势技术,达到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率。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在中国江西吉安妇幼保健院和突尼斯西迪-布吉德省立医院分娩的5848例孕37-41±6周的产妇分娩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吉安妇保初产妇占82.51%,西迪医院初产妇占35.70%,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产科环境截然不同。在两国产妇对分娩方式的选择上,吉安妇保的产妇拥有知情权,西迪医院10%的产妇拥有知情权;剖宫产技术被广泛使用,剖宫产率均高于WHO的标准。不包括会阴切开缝合术的阴道助产技术实施情况为,吉安妇保为3.10%(25/807),西迪医院为17.01%(581/3415),两家医院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分娩产次和宽松的医疗环境,以及熟练的阴道助产技术.是保证阴道分娩成功的关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