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 选择我院产科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10年间所有分娩病历8740例,其中剖宫产病历2652例,分析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关系.结果 (1)剖宫产率逐年增加;(2)剖宫产指征中,以社会因素为手术指征的剖宫产率明显增加,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以其它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还较平稳.结论 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不纯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通过孕妇及家属、医务人员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是可以降低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剖宫产率逐年增高的原因,综合分析其手术指征,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剖宫产率。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6 757例产妇,对其分娩方式及其剖宫产手术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由2000年的8.47%上升至2009年的42.37%,在剖宫产指征中,难产与胎儿宫内窘迫居首位原因,其次为社会因素和医源性因素。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加强产时产程监护,合理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选择我院产科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10年间所有分娩病历8740例,其中剖宫产病历2652例,分析剖官产率上升的原因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关系。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增加;(2)剖宫产指征中,以社会因素为手术指征的剖宫产率明显增加,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以其它因素为指征的剖官产率还较平稳。结论剖官产率上升的原因不纯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通过孕妇及家属、医务人员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是可以降低的。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率升高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及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至2005年间住院分娩产妇11921人次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结果:剖宫产率一直呈快速上升趋势。上升原因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医源性原因。过度剖宫产并不降低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死亡率的发生。结论:科学严密的产程监护才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死亡的关键所在。剖宫产应有循证医学指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指征变化。方法选择10年间剖宫产病历2644例,分析刮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指征变化关系。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剖宫产指征变化中,难产因素、胎儿宫内窘迫持续在第1、2位,脐带绕颈、羊水及胎膜问题和臀位等因素比较稳定,社会因素从2002年开始居第3位,并显示逐年增高。结论剖宫产率上升不是纯医学问题,但是通过孕产妇本人、医方及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指征变化.方法 选择10年间剖宫产病历2644例,分析剖官产率上升的原因及指征变化关系.结果 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剖宫产指征变化中,难产因素、胎儿富内窘迫持续在第1、2位,脐带绕颈、羊水及胎膜问题和臀位等因素比较稳定,社会因素从2002年开始居第3位,并显示逐年增高.结论 剖宫产率上升不是纯医学问题,但是通过孕产妇本人、医方及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降低.  相似文献   

7.
我院近7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我院近7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7年来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升高,2000年为29%,2006年为54.30%,增加1.87倍;2000年-2003年剖宫产的指征难产排第一位,而近3年,社会因素占第一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与社会因素有关,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8.
杨慧 《甘肃科技纵横》2010,39(5):197-198
目的:分析近3年来职工医院剖宫产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3年来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仍高于WHO提出的〈15%的目标,职工医院院剖宫产率22.78%。主要剖宫产指征:社会因素、臀位、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瘢痕子宫,新生儿出生时体重控制在2900—3400g之间,剖宫产率最低。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促进医患双方沟通,积极充分试产。控制新生儿出生体重在适当范围可以降低剖宫产率。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麻醉技术和剖宫产技术也不断提高,近年来各城市报道,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而剖宫产并未带来围产儿病死率的下降。通过近3年我院剖宫产指征应用情况分析,旨在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所有病例及相关资料的归纳总结,分析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的原因,找出可能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提高产科保健质量.方法:对2001年至2006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5 405例孕产妇的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 405例孕产妇中有3 210例剖宫产,剖宫产率高达59.39%,剖宫产相关因素中社会因素增长最快,从2001年的3例(占0.4%)增加至2006的126例(占13.88%).2006年剖宫产相关因素中社会因素占首位,胎儿宫内窘迫占第二位,头盆不称占第三位.结论:引起高剖宫产率的社会因素值得重视,降低剖宫产率严格控制社会因素导致的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剖宫产指征在哪些方面增加,应用是否合理.方法 对2003~2006年7月剖宫产467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剖宫产征在各方面大大放宽,社会因素、前次剖宫产为指征的剖宫产率明显升高,社会因素逐年增加成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之一.结论 提高产科医生的技术水平,加强孕产期监护,医患配合的条件下,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剖宫产指征在哪些方面增加,应用是否合理.方法 对2003~2006年7月剖宫产467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剖宫产征在各方面大大放宽,社会因素、前次剖宫产为指征的剖宫产率明显升高,社会因素逐年增加成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之一.结论 提高产科医生的技术水平,加强孕产期监护,医患配合的条件下,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王柳艺  陈虹 《科技信息》2013,(18):137-137
目的:探讨寻找科学合理的剖宫产手术指征,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及对术后腹部切口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某医院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在妇产科住院行剖宫产分娩的孕妇进行手术指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患者术后的护理分析。结果:剖宫产手术指征中难产比例慢慢下降,社会因素出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手术后对患者切口进行严格护理以及恢复指导,给予精心的护理后均恢复出院。结论:无手术指征的社会因素是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须提高人们对剖宫产的认识,合理使用剖宫产,正确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术后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和观察,从而提高患者对术后手术切口恢复情况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分析高台县人民医院近3年以来的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变化。首先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从2015年1月起到2017年12月止,到医院分娩的3008例产妇的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其次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7年1月起到2017年12月期间,到医院首次产检时,显示其无任何问题的1178例孕妇,统计在首次产检和35周后生产的分娩意愿的变动率。通过回顾性研究发现,2015年医院剖宫产率为25.90%,2016年为23.62%,2017年为28.52%。通过前瞻性研究发现,孕妇在35周后正式生产时选择剖宫产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首次产检,其中35周后为28.52%,首次产检为23.09%,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了剖宫产指征扩大化,致使医院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畸形妊娠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4 515例住院分娩产妇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其中65例(0.44%)子宫畸形妊娠患者分娩方式及围产结局。结果:子宫畸形妊娠孕妇的胎位异常、胎膜早破、早产的发生率分别为44.61%、38.46%、43.07%,剖宫产率(73.8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子宫畸形妊娠患者妊娠为妊娠高危因素,应提高产前诊断率,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以减少母婴的不良结局,提高围产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李社梅 《甘肃科技》2014,30(19):130-131
探讨基层医院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和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选择2010年01月~2012年01月白龙江林业管理局中心医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共1800例(阴道分娩1480例,剖宫产320例),回顾性分析剖宫产率的变化及相关因素。结果?2010年01月~2012年01月的剖宫产率逐步上升,平均剖宫产率为21.25%。主要指征依次为社会因素98例(其中珍贵儿46例,包括试管婴儿20例,不孕后再孕26例,高龄初产30例,恐惧疼痛22例,)30.62%;瘢痕子宫65例(其中一次剖宫产史38例,二次剖宫产史10例,子宫肌瘤剔除史17例)20.31%;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51例(其中合并症26例,并发症25例)15.93%,其他因素32例(羊水过少14例,过期妊娠10例,脐带绕颈2周3例,绕颈3周5例)10%;臀位28例8.75%;难产19例(巨大儿9例,持续性枕横位5例,骨盆狭窄3例,持续性枕后位2例)5.93%;胎儿窘迫27例,2.18%。社会因素、瘢痕子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是基层医院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恰当掌握剖宫产指征,控制因社会因素,提高产前检查质量等因素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我院2年来剖宫产的指征和并发症,说明剖宫产率上升原因主要仍是临床上许多难产因素造成的,加上近年围产期工作开展较多,及时发现一些非难产因素增加了剖宫产率。剖宫产虽能迅速和较安全的结束分娩挽救母婴生命,但剖宫产术中出血,术后感染会给产妇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7.
1080例剖宫产指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控制剖宫产率的相关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至1998年13月1080例剖宫病例,了解该院剖宫产主要指征及成因。结果:3年中该院主要剖宫指征及其剖宫产率为:臂位90.91%,剖宫产史75%,胎儿宫内窘迫56.03%,头位难产21.12%。结论:控制剖宫产率应该做到产前检查需尽量改善高危因素,增加产时综合监控能力,正确处理产程,客观分析发生分娩并发症的可能性,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进一步控制剖宫产率上升,探讨手术指征的合理性,提高母子生存质量。方法:对1999年1月-2004年底在该院行剖宫产术孕妇337例回顾性分析。结果:六年共住院2489例,剖宫产337例,剖宫产率为13.540%呈上升趋势,从2001年开始明显升高,后四年明显比前两年高(X^2=23.42、P〈0.01),但最高小于18%、六年平均小于14%。六年剖宫产指征由高到低前三位分别为头位机转不良、胎儿宫内窘迫,胎位异常和巨大儿。各年前三位排列不一,主要以这几组及胎膜早破、羊水过少、产前出血妊高征组为主。337例剖宫产术前指征经术中证实273例合适,64例相对合适,其中头位机转不良、胎儿官内窘迫、其他(社会因素、单纯脐带绕颈、胎膜早破等)分别为25,28,11例。结论:剖宫产率控制较好、低于国内水平,剖宫产指征较合理,减少了母子损伤及难产,需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术为产科重要手术。近年来,由于手术的安全性提高,以及其他一些因素,使剖宫产率日趋增高。作者所在医院从1990年的6.7%,到1996年的26.5%,提高了19.8%。本文就217例剖宫产的指征,作一回顾性分析。⒈临床资料1996年全年住院分娩总数819例,剖宫产217例,剖宫产率为26.5%。其中初产妇165例,占76%;经产妇52例,占24%。年龄20~36岁。⒉指征分类,按比例多少排列如下⑴头盆不称:包括骨盆异常,相对性头盆不称74例,占34.1%,其中巨大儿29例。⑵胎位异常34例,占15.7%,其中头位难产…  相似文献   

20.
产后出血1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我院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分娩的149例产后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6.58%,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首要因素,占72.48%,主要危险因素是择期剖宫产率增加,急产和产程偏短的产妇产后出血增加,结论:加强产程观察,要特别注意急产和产程短的产妇产后出血,严格掌握剖宫产时机及指征,尽量减少择期剖宫产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