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采伐方式和采伐强度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空间结构的影响,为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四川大茅坪国有林场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两种采伐方式:目标树经营(目标树数量0、100、167、233、300株/hm2)和基于目标树采伐蓄积强度设置相对应的传统抚育间伐(折算为0%、8.6%、16.1%、24.0%、29.2%),将目标树经营和传统抚育间伐中采伐强度为0株/hm2合并记为CK。采用基于Voronoi图的林分结构参数(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开敞度和竞争指数)和空间结构评价指数对林分空间结构进行评价。【结果】两种采伐方式对林分混交度的影响有差别,具体为:目标树经营下,林分混交度呈上升趋势,而传统抚育间伐无显著变化。两种采伐实施后,林分角尺度表现为显著增加的趋势,但林分仍处于均匀分布格局,目标树经营相较于传统抚育经营,林分随机分布比例提升相对较高,林分大小比数无显著变化。两种采伐方式均能提高林分开敞度,且随采伐强度增加呈现出上升趋势,在同一采伐强度下,开敞度值表现...  相似文献   

2.
洪彦军 《甘肃科技》2009,25(5):133-135
选择人工油松、华山松林分为近自然森林经营模式试验对象,开展人工林近自然森林经营模式试验的研究;探索适合小陇山林区近自然森林经营模式,并对人工林的培育和管理及试验成效进行分析,认为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前提下,开展人工林近自然森林经营,可以在人工林的培育和管理中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加勒比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中的发展类型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海南加勒比松人工林存在的立地条件衰退、生物多样性降低和林分稳定性变差等问题,运用近自然经营中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加勒比松人工林进行相应的森林发展类型设计,通过相应的经营作业实现加勒比松林多效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带状间隔皆伐是森林主伐利用的一种方式。由于这种采伐方式能充分发挥林墙的保护作用,有利于采伐带的天然更新和更新幼树的生长,因此带状间隔皆伐是人工林尤其是落叶松人工林的主要采伐方式。但是,在生产经营中,普遍存在着采伐宽度难以确定的问题。如果宽度设置不当会直接影响天然更新的效果和更新幼树的生长。为解决这一问题,黑河市林科所于1988年进行了落叶松人工林带状间隔皆伐试验,经过几年的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于嫩江县四十里河林场14林进的11小班内,试验面积75亩。试验林生长良好,林龄28年,…  相似文献   

5.
西南桦人工林植物多样性与相似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南桦人工林多样性与相似性的比较,得出:(1)西双版纳13年生西南桦人工林植物物种多样性得到较好恢复,其中,在山地雨林采伐迹地上经火烧整地后直接营造的西南桦人工林,其灌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均超过山地雨林;(2)西南桦人工林的物种组成和丰富度与更新迹地的原生植被及次生裸地状况密切相关;(3)利用先锋树种采用近自然的人工林经营方式可加速林分向地带性植被演替的进程;(4)适时地开展西南桦人工林抚育间伐将有利于促进西南桦的生长和人工林多样性的维持。  相似文献   

6.
人工林采伐作业物质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合理确定森林生态采伐作业方式,将物质 流的分析方法应用到人工林采伐作业系统中。在国内外物质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物质流;依据伐区木材生产工艺,绘制了木材生 产作业物质流程图;根据人工林生产作业的特点,提出了定点观察法分析人工林生产作业物质流,并且提供了可参考的分析指标。人工林物质流分 析的方法和指标可用于指导在伐区生产采用清洁化技术,研究林区物质减量化模式及进行人工林采伐系统生命周期评价。  相似文献   

7.
桉树人工林是世界人工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木材供给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桉树人工林,使全球桉树人工林的面积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近15年来全球桉树人工林面积年平均增长110万hm~2。面对可利用林地资源的限制、立地条件的制约、气候变化的胁迫、社会对林产品需求的变化,以及社会舆论博弈的影响,世界桉树人工林必将在营林制度、经营策略和经营途径方面发生深刻变化和重大调整。营林制度上由短周期纯林连作的林分经营转变为短中长周期循环混交轮作的景观经营,经营策略上从注重桉树造林面积扩张转变为人工林单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全面提升,经营途径上更加重视多目标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将成为未来桉树人工林发展的主流趋势。然而,在由单一的木材经营转变为多目标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过程中,桉树人工林仍将保持以木材生产为主导功能的发展格局,这是桉树人工林的比较优势和特点决定的。但有效权衡和协同桉树木材生产主导功能与其他生态服务功能是今后经营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我国人工林建设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非常脆弱.为提高人工林整个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本文认为我国应该对现有低质低产人工林进行改造;对新造人工林按照近自然经营的模式与理念来科学规划、管理.  相似文献   

9.
张荣瑛 《科技信息》2010,(23):J0116-J0116,J0050
本文主要分析我国林业生态系统破坏对水土保持的影响,以此基础上提出必需发展森林的生态经营管理,恢复林业生态,走持续发展之路。继而从天然林保护、次生林经营、荒山荒地造林、陡坡退耕还林四个方面讨论了保护和恢复天然林生态系统的方法。从造林地的清理和整地、林种和树种的选择、造林密度和造林方法、幼林的抚育管理、森林的采伐五个方面讨论了转变和改善人工林经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石棉县云南松人工林经营密度管理表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省石析县云南松人工林立木胸径与冠幅关系、高径生长过程的研究,探讨其理论密度、理论蓄积和适宜经营密度,编制了经营密度管理表,可供云南松人工林经营参考。  相似文献   

11.
唐明生 《海峡科学》2006,(6):120-122
以近年我国的水旱灾害的发生情况为依据,论述了水土流失的根源在于森林生态系统遭破坏,提出必需发展森林的生态经营管理,恢复生态森林,走持续发展之路.继而从天然林保护、次生林经营、荒山荒地造林、陡坡退耕还林四个方面讨论了保护和恢复天然林生态系统的方法.从造林地的清理和整地、林种和树种的选择、造林密度和造林方法、幼林的抚育管理、森林的采伐五个方面讨论了转变和改善人工林经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桉树工业人工林的生态问题与可持续经营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阐述工业人工林的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桉树工业人工林发展中出现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原因,认为可以通过提高桉树工业人工林林分的稳定性,减少林地养分流失,保持和提高林分土壤肥力,保护和恢复林地植被,提高工业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强化桉树工业人工林的管理法规和产品认证制度等措施,实现桉树工业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经营措施对桉树(Eucalyptus)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为桉树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4种不同经营措施试验(即,处理A:人工清理林地、人工除草抚育、施基肥;处理B:火烧清理林地、化学除草抚育、施基肥和追肥;处理C:人工清理林地、人工除草抚育、施基肥和追肥;对照(CK):桉树采伐迹地形成的灌草坡),比较研究不同经营措施对桉树人工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除处理B外,其它处理林地的木本植物丰富度及其优势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指数与造林前相比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P0.05),其草本植物的优势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指数也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P0.05),但种类丰富度则呈逐年下降趋势;处理B的木本植物香农威纳(Shannon-Wiener)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sw)显著低于处理A、C和CK,而生态优势度指数(C)则相反(P0.05);处理A、C的草本香农威纳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sw)显著高于CK和B处理,而生态优势度指数(C)则显著低于CK和B处理(P0.05),A与C处理之间和B与CK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工清理林地、人工除草抚育、施基肥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小,而火烧清理林地、化学除草抚育和频繁施肥等经营活动将显著降低桉树人工林下的植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生态学界近来争论的热点之一。笔者简要介绍了现有关于生物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功能有关抽样效应、生态位互补、保险效应、冗余机制、基因-环境互作、边际效应及中性理论等作用机制,以及现有的关于生产力和多样性之间关系的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现状和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的关系,重点讨论了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地清理、造林密度、间伐、林农复合经营、轮伐期长短等经营措施对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林分结构的构建和调控,任何左右林分结构的经营措施都有可能对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因此,从生物多样性维护及生态功能发挥的角度看,决定应该营造什么样的人工林以及该采取怎样的经营措施是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和长期立地生产力维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采伐对森林景观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伐既是影响森林景观结构特征的关键因子,又是森林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通过控制采伐格局能构造理想的、可持续利用的、和谐的森林景观格局.采伐格局与森林景观的关系始终受到林学家和景观生态学家的特别关注.从采伐对森林景观影响的研究方法入手,总结了国内外在景观尺度上研究森林采伐影响的现状,针对国内外采伐对森林景观影响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我国今后森林采伐对森林景观影响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雨林区采伐迹地鸡毛松(Dacrycarpus imbricatusBl.)人工林与原始林以及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林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毛松人工林的土壤经过长期的恢复发育,其毛管孔隙、土壤含水率、容积湿度和容重等较原始林高;与皆伐迹地天然更新林比,其土壤容重减少,毛管孔隙、含水率和持水量有较大增加,土壤物理性能得到改善,保持了涵养水源等系统服务能力;与原始林比较,土壤有机质、P这两个关键肥力因子未得到完全恢复,N、K和交换性盐基总量得到保持,Ca和Mg有较大幅度增加,pH值和离子交换量有较大的提高,酸缓冲能力增强;鸡毛松林土壤恢复发育存在空间差异,阴坡土壤的物理性质相对较接近原始林,阳坡土壤的养分元素含量和离子交换量存在较大优势;不同层次土壤的容重、含水率、持水量、总孔隙度、大部分土壤养分元素和交换性离子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原始林的相同,但阴坡表层含水率高,通气性差,土壤P素向深层淋溶.由此认为,在热带雨林区采伐迹地适地种植鸡毛松人工林,只要经营得当,对林地土壤理化环境不会造成大的影响,群落生态系统功能会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科技》2008,7(27):102-102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博士研究生陈先刚及其导师张小全研究员、张一平研究员等研究了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林的碳汇潜力。通过收集云南省2000--2007年各类退耕还林面积和树种数据,设定了2008--2010年间的4种年度造林与采伐情景,根据云南省森林资源清查中的人工林生长数据,拟合出各造林树种的经验生长曲线,  相似文献   

18.
采伐林地土壤养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吉林省东部林区长白山系张广才岭南段西坡针阔混交林、落叶松林、阔叶混交林十几a来采伐林地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定位及不定位和室内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采伐林地土壤养分有明显的差异.有机质、全氮、水解氮质量分数:择伐林地及保留带高于皆伐林地,针阔混交林、落叶松人工林高于阔叶混交林;速效钾质量分数:皆伐林地高于择伐林地及保留带;速效磷质量分数:针阔混交林变化无规律,阔叶混交林、落叶松人工林择伐林地高于皆伐林地;pH:针阔混交林、落叶松人工林皆伐林地比择伐林地及保留带高,水解酸低,阔叶混交林则相反;枯落层厚度:保留带、择伐林地高于皆伐林地.同一林分,随着采伐后时间推移,速效磷、速效钾逐渐降低;有机质质量分数:择伐林地和皆伐林地逐年降低,皆伐林地比择伐林地降低快些,当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又逐年增加;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pH逐渐升高,水解酸逐渐降低,落叶松人工林水解酸逐渐升高,pH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9.
森林采伐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措施,也是连接森林经营与社会需求的重要一环。建立并实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通过控制森林年采伐量来达到逐年增加森林资源的存量,从而最终实现森林永续利用、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路平 《广东科技》2016,(12):37-39
南方人工林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南方人工林是华南地区大气、生物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保障。广东生态公益林中人工林占74%,当前广东的人工林存在着种类单一、结构简单、抗逆性差,以及地力衰退、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低,质量差等突出问题,华南植物园获奖项目组提出了建立人工林经营大型实验平台、评价人工林传统经营管理措施、研发人工林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及开展优良树种和优化模式示范推广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