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比较成本理论,构建了比较优势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比较优势的判别方法,运用静态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了山东省的三大产业,得出第二产业为山东省的优势产业,接着又对工业的若干主要部门进行分析,发现工业中的橡胶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为山东省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行业。最后提出了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2.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我国一直都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我国比较优势产业,但是随着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会被贸易条件的不断恶化而抵消,这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增长问题。根据巴格瓦蒂的贫困化增长理论对中国传统产业的贫困化增长问题作出基本的判断。通过模型进行一系列的检验,并提出政策建议:充分利用我国贸易大国的地位,在国际上争取有利的贸易条件;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深化外贸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是由其具有优势的产业发展所决定的。优势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影响区域经济增长,还可以通过产业结构的变更改变整个区域的经济结构。本文对区域优势产业的内涵与选择基准进行了界定,认为“区域优势产业”应包括外生比较优势产业和内生比较优势产业两种层次,选择中应遵循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关联优势和比较优势5大原则。在此基础上,以辽宁为例,利用产业梯度系数分析辽宁的优势产业,认为辽宁的优势工业行业可以整合为石油化工等3大产业链,探讨产业发展中制约科技支撑作用的因素,并从有效发挥政府作用增强科技对辽宁优势产业支撑作用的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济南市经济发展较之省内沿海开放城市差距增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县域经济发展中工业经济发展滞后,制约了全市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因此,要以优势产业为基础,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优势产品为纽带,着力推动特色产业及产业集群发展,进一步提高县域产业集聚力,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从分析县级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入手,阐述县域经济的基本涵义,从8个方面总结出了县域经济的特点,从5个方面分析了县域经济发展在区域经济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指出了县域经济发展要着力解决好6个方面的基本问题:必须夯实农业这个基础、要有明确的发展主题和目标方向、不能搞"小而全"、注重发挥比较优势、要以特色经济为主攻方向、要注重借助"外力"。  相似文献   

6.
《科技潮》2007,(9):54-54
近年来,北京市科委采取多项措施,不断推进区域优势产韭发展。重点支持“一区一品”优势产业发展。使出,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并带动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遍地开花的县域园区经济,多存在入园企业不多,体量不足和小、散、乱的现象,形不成规模优势和集聚效应,造成了大量的土地浪费和财产损失。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治理和整顿,逐步缩减甚至取消县域综合性开发园区,着力发展一批具有专业集群式的县域园区经济。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榆次区立足城郊区位优势,走出了一条具有城郊特色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新路子。该区农技部门的推广重点实现了3个转型,立足资源优势推出了优势产业。拓宽了农业产品销售渠道,但仍存在订单农业不规范及优质不能优价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明 《太原科技》2007,(11):44-45
对山西农业优势产业和产品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叙述了确定山西农业优势产业和产品的基本原则,指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科学、有效、稳步地推进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10.
《科学管理研究》2013,(6):79-82
通过与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的对比,分析了区域优势产业的内涵,并对其区域优势产业特征、表现以及与金融业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农牧业是内蒙古自治区潜在的区域优势产业,据此提出内蒙古自治区村镇银行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迟赵冰 《科技信息》2007,(1):170-170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必须创新发展思路,走特色发展之路。一、县域经济和地方特色的概念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农村为基础,由各种经济成份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再生产过程,反映的是每个县的经济发展状况。县域经济具有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区域界线明确。县域经济具有地方特色,这种地方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要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地方特色,突出优势产业,“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旅)游”。  相似文献   

12.
从我国钢铁行业将面临市场竞争出发,运用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教授的竞争优势理论。分析了电弧炉炼钢在我国的比较优势和发展前景,提出了电弧炉炼钢比较优势分析框架,将电炉钢和转炉钢作为替代品进行比较,得出了电炉炼钢的优势及影响其应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应该灵活地运用比较优势来进行西部地区的产业选择,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西部产业结构提升的切入口,真正地变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太原科技》2011,(8):108-108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三农”、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县域经济为宗旨,以培育发展农村特色优势产业为主线,大力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取得了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15.
根据《省级主体功能区域划分技术规程》中关于交通优势度的计算流程和技术方法,以交通网络密度、交通干线影响度和区位优势度为指标,通过ArcGIS和SPSS等,以宁夏198个城镇为研究对象,对交通优势度进行测算,得到宁夏镇域交通优势度的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宁夏镇域交通优势度的地域空间分布不均,空间差异明显,具有北高南低的区域分异特点.交通优势度比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部的石嘴山市和银川市及其附近县区,中部的吴忠市和中卫市交通优势度次之,南部的固原市交通优势度比较差.加强交通优势度低值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高值区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加强各县域与周边省辖市的经济联系,从而提高交通优势度,将为宁夏区域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6.
《科技潮》2007,(3):37-37
近年来,北京市科委采取多项措施,不断推进区域优势产业发展,重点支持“一区一品”优势产业发展,使得一批独具特色的优质品种脱颖而出,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并带动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7.
加快发展河南县域经济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省必须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县域经济;缩小与先进省份的差距,关键在县域经济;加快中原崛起的步伐,希望在县域经济。促进我省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应做好培育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民营经济,发挥市场导向作用,重视人才培养和激励,重视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比较优势理论是西方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最重要的理论。当代中国理论界在比较优势理论的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应正确认识这一理论,合理地利用这一理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利用比较优势理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实绩,充分证明了该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至于所谓的“比较优势陷阱”,并非难于逾越。落入陷阱可能基于许多原因,而中国避免了落入陷阱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是属于不同范畴的理论,不能对二者作简单的比较。在目前的阶段,中国应继续坚持比较优势发展战略,而不宜再提出竞争优势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横山境内资源富集,区域优势明显,是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资源开发起步迟,县域经济总量小,至今仍是国定贫困县之一。在新形势下,如何紧紧抓住国家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和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难得机遇,自我加压,开拓创新,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后发崛起,后来居上,跨越发展,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建立了中国农产品的静态和动态显示比较优势降税模型。讨论了模型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