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六安市位于大别山脉北麓,其境内植被覆盖率高,人口稀疏,气温变化受城市化影响很小。利用六安市(皖西)6个气象站1958~2012年逐日平均、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分析气温变化的趋势、突变特征,以及夏季最高气温、冬季最低气温的概率分布与变化。结果表明,年均最低气温对年均温升高的贡献大于年均最高气温,并导致年均日较差呈减小趋势。年均气温、年均最高气温除夏季外,其余各季为升温趋势。四季平均最低气温的升高趋势中,冬季升温幅度最大。夏季日较差的减小趋势在各季中最突出。年均气温、年均最高、最低气温20世纪60~80年代为相对冷期,90年代以来持续升温。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的暖突变早于其他季节,年均温、年均最高气温的增暖突变发生在1997年,年均最低气温先于两者在1988年发生暖突变。夏季最高气温、冬季最低气温发生突变前后,概率分布均发生明显变化。冬季极端气温(事件)的敏感率比夏季大,夏季最高气温超过33.5℃,冬季最低气温低于0℃的概率受标准差的影响大于均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根据果洛州气象台1970~2006年定时、逐日、月、年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地区年内各月及年际气温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果洛地区年内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或8月初,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或2月初。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气温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冬季变暖趋势最明显,致使气温年较差逐渐减小。进入21世纪后夜间气温升温幅度大于白天气温升温幅度,气温日较差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咸阳10个气象站1960—2012年53a的气温资料,分析了咸阳区域温度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咸阳气温变化在空间分布上呈非均一性;最高、最低气温在时间变化上为非对称性增长;最高气温在1994年前后存在明显突变点,最低气温在1973年和1997年前后存在两个突变点;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在时间变化上具有对称性;年日较差变化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选用湖北省77个代表站1960-2003年逐日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湖北省气温的年、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地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湖北省近44年气温呈上升趋势,至2003年气温上升了0.5℃,增温速率约为0.12℃/10a,和近50年来的全球平均增温速率相当.20世纪90年代升温最剧烈.春季、秋季和冬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冬季增温最明显,而夏季气温却呈下降趋势.夏季平均日最高气温也呈下降趋势,冬季平均日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显著.气温变化不同的地区差异较大,西部地区变化趋势不明显,有微弱的下降趋势,而中东部地区则有较明显的升温趋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海岛站与附近城市站1972—2012年气温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最小二乘法,研究年际与季节气温变化趋势,分析城市化对气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站和海岛站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分别为0.29和0.2℃·(10a)-1,表明城市化加速了年平均气温升高;年均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增温趋势均为城市站大于海岛站,且平均最低气温增温趋势高于最高气温,呈现明显的非对称性;季节变化中,秋季和冬季的增温趋势较大.城市化效应对平均最低气温的影响较对平均最高气温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利用海口市近52年四季及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及极端最高最低气温资料,研究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个季节(春季除外)和年平均气温都存在显著的增加趋势,其中冬季和年平均气温增温趋势非常显著;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显著,增温主要发生在夜间,无论平均最低气温还是极端最低气温都存在显著的增加趋势,白天气温变化趋势都不显著;DTR都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各个季节(冬季除外)及年气温突变性增温主要发生在夜间,且在前期夏季白天气温发生跃变性降温。  相似文献   

7.
利用1961~2006年喀什气象站月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以及平均气温资料,研究其长期变化趋势和年际变化,得出平均气温具有增暖趋势,90年代增暖最强,特别是最低气温增暖明显;而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1961~2006年喀什气候观象台月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风沙日数资料,研究其长期变化趋势和年际变化,得出:气温具有增暖趋势,90年代增暖最强,特别是最低气温增暖明显;而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风沙和大风日数都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近60年西安市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西安市近60年极端温度事件的变化特征以及极端温度指数与气温的关系。选取1951—2010年西安市逐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以及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世界气象组织(WMO)公布的极端温度指数,利用Mann-Kendall(M-K)方法进行极端气温事件分析。认为近60年来,西安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增温尤为明显;3种气温的变化趋势除夏季平均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外,各季节均为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与极端气温指数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暖夜日数和暖昼日数呈上升趋势,而霜冻日数、冷夜指数和冷昼日数呈下降趋势,冷夜指数减小、暖夜指数增大的幅度远大于冷昼日数减少的幅度,夜间气温的上升对增暖的贡献更大;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并伴有突变发生,西安市气温升高主要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  相似文献   

10.
利用贵州南部12个站51年气温观测资料,研究这个地区冬季气温的长期变化,其中包括用线性趋势分析了冬季气温的变化趋势和特征,以及利用小波周期分析方法研究了冬季气温的周期变化.结果表明:51年来,贵州南部冬季平均气温、12月气温、2月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均呈现升温的趋势,其中2月增温趋势达到0.46℃/10 a,平均最低气温达到0.23℃/10 a,两者升温显著;1月气温呈现下降的趋势,趋势率为-0.13℃/10 a,平均最高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呈现弱的降温趋势.贵州南部冬季气温和冬季各月气温存在年际振荡和年代际振荡.  相似文献   

11.
对驻波型热声制冷机的回热器进行了理论研究,通过对绝热情况下回热器内系统能流的分析,得到了以回热器位置和结构参数为变量并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出回热器时均温度差△Tm的解析表达式.将所得解析表达式与实验结果、线性化结果进行比较,表明了结果的准确性.运用所得结果对板叠式回热器在声场中的位置、板叠厚度和板叠间距进行优化,得到了回热器最优位置xs=f-1 (△Tm),最优板叠间距2y0/δκ=3.3~3.4,最优板叠厚度为2l/δκ=0.7.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北方季风区121个地表气象观测站2000-2013年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及MODIS遥感8天平均总初级生产量数据(MOD17A2), 分别建立了14年内8天累积平均、最低、最高气温和降雨量与累积总初级生产量的线性气候相关模型。基于模型所得区间的阈值和参数, 计算区域模式RSM本底时期10年(1996-2005年)及未来 10年(2041-2050年)两种排放情景RCP4.5和RCP8.5下, 森林、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量累积开始日期、累积时期、累积结束日期及累积速率变化, 分析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对总初级生产量累积的影响, 并综合评价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量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 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对总初级生产量的模拟精度高于最高气温和降雨量; 总初级生产量累积开始和结束日期对4 类气候因子的变化均较敏感, 而累积时期和累积速率仅对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的变化较敏感; 未来气候变化将延长累积时期, 增加累积速率, 并提高总初级生产量。  相似文献   

13.
高能球磨纳米镍粉制备块体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了纳米晶Ni粉末,对纳米晶粉末进行预压烧结,获得纳米晶镍块体材料.采用显微分析方法研究了纳米晶粉末和块体材料的显微组织结构.试验结果表明,高能球磨所得镍粉平均晶粒尺寸为10 nm;预压烧结块体的平均晶粒尺寸在100 nm以下;块体相对致密度在烧结温度为0.6Tm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4.
利用山东地区17个气象站1961 ~2011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法、Mann-Kendall法、累积距平法等方法,分析了山东地区近50年的气温变化特征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961 ~2011年山东地区各气象站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现增温趋势,平均增温速率分别为0.22℃/10a、0.17℃/10a和0.33℃/10a,年平均最低温度的上升幅度大于年平均最高温度的上升幅度,山东地区气候变暖主要体现在年最低温度的升高上.近50年来山东地区气温变化过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而不是单调递增.山东地区增温主要发生在最近的20余年内,各气象站点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发生增温性突变.山东地区气候变暖的区域差异比较明显,龙口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增温最明显;年平均最高气温增温最为明显的是日照地区;龙口地区年平均最低气温增温趋势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采用Gleeble-3500热循环模拟试验机研究了PQ700热轧高强钢铸坯表面温度为800~1200益时温度波动对第二相粒子析出的影响,并利用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计算PQ700连铸过程中第二相粒子的析出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大于1050益时,由温度波动引起的析出物尺寸变化明显;温度小于900益时,由温度波动引起的析出物数量变化明显;Nb的含量变化对析出相( Nb,Ti) C摩尔分数影响较大;Ti的含量变化对析出相Ti( C,N)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江河源区近40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长江、黄河源区从1961—2001年的年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分析得出:江河源区近40年来年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口最低气温随时间均呈增温态势;日最低气温的增温比日最高气温的增温更显著:20世纪90年代以米气温明显偏高;但也有新的特点:一月份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和日平均气温进人90年代不但没有变暖反而足降低的;80年代后期年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发生了显著的变暖突变。  相似文献   

17.
Effects of vegetation height and density on soil temperature variat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eduction in vegetation cover caused by human activities has a great impact on soil temperature. It is important to assess how soil temperature responds to reduction of vegetation height and density. In this paper we first report the trends of mean annual soil surface and air temperatures recorded at the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near the Ecological Research Station for Grassland Farming (ERSGF) from 1961 to 2007, then we setup an experiment using reed (Phragmites australis) stalks with different heights and densities to simulate effects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height and density on soil and air temperatures. The warming rates of the mean annual soil and air temperatures were 0.043 and 0.041C a 1 , respectively. Changes of soil temperature were characterized by both increased mean annual maximum and minimum soil temperatures. At the experimental site, mean daily temperature, mean daily maximum soil and air temperatur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contrast, mean daily minimum soil temperatu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le mean daily minimum air temperatu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the height and density of reed stalks reduced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Mean diurnal soil temperature ranges were smaller than mean diurnal air temperature ranges. 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at the importance of vegetation cover on soil and air temperatures.  相似文献   

18.
Flexible polyurethane (PU) foams with different load-ing mass fraction (0%-2.0%) of fumed silica were synthesized by free-rising foaming method. The addition of 1.4% fumed silica makes the cells diffuse more uniform in the PU foam and the temperature of degradation occurring with a maximum weight loss rate is about 7℃ higher than that of pure PU foam. Most signifi-cantly,the sound absorption peaks of the filled PU foams shift to the low frequency region (from 997 Hz to 711 Hz) with increasing fumed silica content (0%-2.0%). The average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s of filled PU foams increase except the content of 0.35% fumed silica.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flexible PU foams filled with fumed silica have excellent sound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in low-frequency regions.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亚地区不同经纬度的5个湖泊气象站(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的顺序排列分别为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阿拉湖、斋桑泊)的20世纪中后期及21世纪初的实测逐日气温资料,采用距平分析法、5年滑动平均法、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Mann-Kendall秩次相关分析检验法以及相关的水文统计方法,对这个区域的气温特征、变化趋势及趋势显著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5个站点中,年均气温存在不同程度的上升现象,并且纬度越高,年均气温升高趋势越显著;整个区域的气温呈上升趋势;增温过程主要发生在冬季,年最低气温升温显著,年最高气温也呈上升趋势,但是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