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玛纳斯河流域概况玛纳斯河流域位于天山北麓,准葛尔盆地南沿,属于典型的干旱区。玛纳斯河全长324km,流域面积1.98万km2,玛纳斯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54亿m3。沿玛河流域自上而下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生态安全状况的问题,试图从根本上解决该流域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根据生态安全评价因子的选取原则构建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法对玛纳斯河流域绿洲进行生态安全评价,并用聚类分析法对评价结果进行等级划分.结论 认为:经济活动因子和荒漠化因子共同制约着玛纳斯河流域生态安全的发展程度;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生态安全状况可以划分为一级和二级水平表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的生态安全程度相仿;十户滩-安集海盐渍化防治区的盐渍化问题十分严重,应尽快实施有效的应对措施.本研究为玛纳斯河流域的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且对新疆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玛纳斯河流域水文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玛纳斯河是天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河,玛纳斯河流域是自治区重要的粮棉基地和开发区之一,它的开发和利用,在新疆山溪性河流的开发治理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了解玛纳斯河流域的水文特性,对流域内工农业生产和防洪工作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玛纳斯河流域多年水文观测资料,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点出发,分析了玛河流域降水、蒸发、径流、洪水、泥沙和水质等方面的水文特征,分析了各水文要素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玛纳斯河流域生态与环境需水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国内外关于生态和环境需水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界定了玛纳斯河流域生态与环境需水的内涵.结合国内外生态与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和玛纳斯河流域的实际情况,初步探讨了玛纳斯河流域生态和环境需水的研究思路、计算内容和方法,从而为定量评价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玛纳斯河下游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人类活动对干旱区玛纳斯河流域耗水规律的影响,选取玛纳斯河流域下游莫索湾绿洲为研究区域,以1990年、2000年和2007年的TM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计算了景观斑块的转移矩阵,分析了研究区下游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该流域历史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分析了其土地利用变化与水资源分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景观面积最大的是耕地,约占45.08%,其次为沙地和荒地,约占43.14%;各种景观在1990~2007年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草地的缩减最大,其次为林地,而增加最大的是荒地和沙地,其次为耕地。这表明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的变化致使其需水结构在向耗水的方向变化,因此,改善土地利用方式对提高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玛纳斯河是天山北麓最大的一条河流,由于天山的隆升,在天山北麓形成了一系列的褶皱和断层,这一构造格局控制着玛纳斯河地貌的发育和演化.根据野外调查,玛纳斯河流域地貌由南向北横穿流域内的5个地貌带,即山地地貌带,山前褶皱低山丘陵带,串珠状冲积扇带,平原曲流带,玛纳斯河尾闾沙漠、湖泊带.同时玛纳斯河在不同地貌带塑造出了不同的河谷地貌.流域内新构造活动比较显著,表现为近东西向的活动褶皱与活动逆断裂,而且构造对地貌发育有明显控制作用,如山前褶皱丘陵形态为南翼缓,北翼陡,河流阶地发生拱曲和错断变形,冲积扇串珠状发育等.  相似文献   

7.
玛纳斯河流域农业节水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形势,在本流域农业灌溉水利用率已较高的情况下,通过对各灌区用水现状的实际调查,发现仍面临很多问题,如种植结构不合理、节水面积发展不够等,节水仍有很大的潜力,并着重指出灌区目前应急需采取的各种节水的措施,尤其是在传统的节水技术的基础上,运用政策法规及现代科学技术,使玛纳斯河流域农业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玛纳斯河流域的径流与洪水特性,更好地发挥玛纳斯河在工农业生产和防洪工作的重要作用,本文根据玛纳斯河上游肯斯瓦特水文站多年水文观测资料,对玛纳斯河的径流与洪水特征进行了阐述与分析。结果表明,冰川是玛纳斯河流域径流的主要补给源,影响该流域径流年际、年内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和气温,其径流年内分配集中在6~8月,径流过程略滞后于气温和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9.
新疆玛纳斯河灌区是全国主要大型灌区之一,通过对玛纳斯河流域节水措施的分析,提出了玛纳斯河流域的节水潜力主要在灌溉水量的净定额,并且在考虑节水潜力的同时,还应考虑由此产生的其他需水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岚河流域的基本情况,根据岚河流域内雨量站和水文站多年水文资料,从降水、径流、洪水、蒸发、泥沙等方面对岚河流域的水文特性进行了分析,为该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1.
红山嘴电厂是一个梯级型电站,建于玛纳斯河流域,玛纳斯河是一条季节性较强的流域,6月中旬9月上旬是发电量最多的时期,称这个季节为丰水期。  相似文献   

12.
河流碳输出过程构成全球碳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基于一个完整水文年的月周期性采样分析,讨论了五华河径流中悬浮颗粒有机质(POM)的性质及其来源,估算了流域有机质的输出通量。结果表明:五华河径流中颗粒有机碳(POC)和颗粒有机氮(PO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77 mg/L和0.12 mg/L,其中汛期含量高于枯水期;五华河河流总悬浮颗粒物(TSS)、POC、PON含量以及河流颗粒有机质C/N比与流量的关系揭示五华河径流中POM主要源自流域土壤有机质的侵蚀,而且在迁移过程中受到水体微生物的分解;五华河流域POC和PON年输出通量分别为430 kg/(km2·a)和70 kg/(km2·a),其中汛期POC和PON输出量分别占全年输出总量的74.23%和76.17%。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玛纳斯河流域降水、径流、蒸发等水文、水资源要素进行分析,进一步认识地表水资源各因素时空变化规律,为进行水资源分析、计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存在逐利、水资源被分割管理,以及缺乏民主参与等问题,提出流域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成立利益相关者参与的民主管理监督机构。  相似文献   

15.
气侯转型对玛纳斯河流域径流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气候转型,根据近50年玛纳斯河上下游气象、水文资料,采用5年滑动平均、模比系数差积曲线、线性趋势等方法,分析了气候转型对玛纳斯河径流的影响。结果显示:玛纳斯河流域50年以来的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气温增长率为0.38℃.10年-1,降水量也呈增长趋势;由于气温、降水增加趋势明显,导致1987年以后玛纳斯河径流呈增长趋势,洪水和洪灾发生的频次增加,这表明玛纳斯河流域气侯的变化已出现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强劲信号,预计玛纳斯河的丰水期可能持续至2050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玛纳斯河流域降水、径流、蒸发等水文、水资源要素进行分析,进一步认识地表水资源各因素时空变化规律,为进行水资源分析、计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存在逐利、水资源被分割管理,以及缺乏民主参与等问题,提出流域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成立利益相关者参与的民主管理监督机构.  相似文献   

18.
侯晓梅 《科技信息》2009,(10):294-294
农八师一四二团位于新疆天山北麓,准葛尔盆地南缘,沙湾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85°24’至86°52’北纬44°26’至44°46’之间,属玛纳斯河流域巴音沟河冲积平原中下部。土地规划总面积为105.2万亩,计划建成25万亩优质棉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9.
近60年玛纳斯河径流变化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玛纳斯河是该流域绿洲生存的命脉,流域上游山区形成的径流是供给中下游平原及绿洲区的重要水源。本文根据玛纳斯河流域上游肯斯瓦特水文站1955-2010年系列径流资料,利用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和小波分析方法对近60年玛河径流年内、年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玛纳斯河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6-8月,在季节分配上,夏季径流量最丰,其次是秋季,冬季径流最小;径流年际变化大,径流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及阶段性,丰枯时期显著,并存在32年、10年左右的主周期;近60年玛纳斯河径流量总体呈增加趋势,而且在1995年发生突变,即从1995年玛纳斯河开始趋于丰水趋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利用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05年四期的遥感影像和数据对玛纳斯河流域草地资源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草地面积减少,覆放度降低、牧草产量下降、种群退化和种类减少的趋势明显,并对流域内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为此,退耕还草,改革草场管理体制、改良建设草地、优化畜群品种结构、加大草地投入是加强草地资源建设,是实现流域生态重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