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用身体自尊量表,对内蒙古高校蒙古族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蒙古族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得分情况为:男生高于女生;体育专业的学生高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运动年限6年及以上的学生高于运动年限5年及以下的学生.体育锻炼有助于蒙古族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形成,从事运动项目时间越长越有助于身体自尊的发展.蒙古族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与其生活环境带给身体的锻炼存在正向联系.  相似文献   

2.
王景贤 《科技信息》2010,(21):I0009-I0010
通过对12000名大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的统计分析,然后以身体自尊与整体自尊2个量表为研究工具,对其中412名体质特殊群体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科学锻炼(运动处方),可以有效的提高体质弱势群体(肥胖人群)的身体自尊、整体自尊水平,同时其各项体能水平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研究结果可以再次证明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同步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有无体育锻炼参与习惯与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来看,大学生的抑郁水平和身体自尊水平具有性别差异。男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身体自尊水平,较低的抑郁水平;(2)大学生抑郁水平与身体自尊水平具有高度负相关,身体自尊水平可能是体育锻炼影响大学生抑郁水平的心理中介变量;(3)有锻炼习惯的男女大学生比没有锻炼习惯的大学生具有较低的抑郁水平和较高的身体自尊水平,其中女生比男生的差异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学校体育锻炼中,不同锻炼情境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以及通过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其预测指标在不同锻炼情境下的变化规律,来进一步验证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压力相关的心理因素。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和《体育锻炼感觉量表》(Exercise-InducedFeeling Inventory)对参加实验的160名大学生心理压力及体育锻炼感觉进行测量,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感觉等心理效益有良好的作用,而在任务目标气氛下的效果更佳;2)两种不同体育锻炼情境,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心理压力水平,而且在任务目标气氛的锻炼情境中效果更好;3)持续不同时间的身体锻炼对体育锻炼感觉和心理压力各维度影响不同,锻炼12周对体育锻炼感觉和心理压力的积极效果优于6周。结论:中等强度下"不同锻炼情境"体育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压力各维度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5.
以210名60~70岁的单身老人为研究对象,研究体育锻炼对单身老人身体自尊、生活满意感和心境的影响.研究发现,集体锻炼、中等负荷锻炼和积极锻炼组的老人身体自尊、生活满意感和心境比不锻炼、单人锻炼、低负荷和高负荷锻炼组别要好.  相似文献   

6.
范祖荣 《咸宁学院学报》2012,32(2):111-111,117
以身体自尊量表为研究工具,采用集体课外锻炼和自行课外锻炼的分组方式,对30名体育后进生进行为期10周的身体锻炼实验,实验前后进行量表测试,旨在考察两种不同课外锻炼方式对大学体育后进生的影响,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实验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形式的课外锻炼能不同程度提高大学体育后进生的身体自尊水平,且篮球运动的锻炼方式对大学体育后进生影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与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初中学生在自尊水平、目标取向、久坐行为时间与体质健康指标的差异性,为开发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方案和心理辅导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200名中学男生为研究对象(100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100名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借助罗森博格的自尊量表及杜达和怀特海德完成的目标取向量表,对学生的久坐行为和身体素质进行测量.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积极锻炼组与不积极锻炼组学生在自尊(t=9.43,p0.05)、目标取向(t=6.85,p0.05)、自我取向(t=1.80,p0.05)、平时久坐(t=18.50,p0.05)、周末久坐(t=21.47,p0.05)、肌肉力量(t=5.19,p0.05)、肌肉耐力(t=7.03,p0.05)、心肺功能(t=3.50,p0.05)、柔韧(t=4.10,p0.05)、体质量(t=3.93,p0.05)方面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有更高的自尊表现与目标取向,不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表现出较低的自尊和较高的目标取向水平,其久坐时间明显较长,体质健康水平指标也低于积极参与锻炼的中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对于促进学生自尊水平、目标取向和改善体质健康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肥胖女大学生是高校里面比较特殊的群体,科学的体育锻炼对于她们尤为重要.通过抽样测定其经过10周有氧健美操锻炼后身体自尊和心境状态的变化,研究有氧健美操锻炼对肥胖女大学生身体自尊与心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有规律的有氧健美操锻炼能有效地提高或改善肥胖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降低其心境状态中的消极因素,提高积极因素,对她们的心理健康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6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中活动时间、锻炼强度、活动频率和锻炼运动量在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素质和PSPP中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身体自我价值感受和身体吸引等维度上没有存在显著差异。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运用锻炼态度量表,对内蒙古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内蒙古大学生锻炼态度各分量表的得分较高,锻炼态度较为积极,但每周锻炼的次数和每次锻炼时的强度偏低,锻炼实际较差,二者形成较大反差;有无体育课程的教学引导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形成有较大影响.从强化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优化体育课程结构、改善校园体育锻炼环境等方面,提出改变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锻炼实际之间差距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大学生精神压力过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关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12.
体育锻炼与学生体质的增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锻炼对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的作用日益突出,就4项体育锻炼的原则(频率、强度、时间和类型)和方法以有学生体育锻炼的特点等方面阐述了增强学生体质的体育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研究体育课程设置的改革对如何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及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体育锻炼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成年居民体育锻炼人群与非体育锻炼人群之间的血压差异.在山西省人群中随机征集21-60岁健康的男女性样本1642个,对他们的体育锻炼状况进行询问,用标准方法测量样本的血压.应用协方差分析在校正其他因素的影响后分别比较男女性中体育锻炼组与非体育锻炼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男女性体育锻炼组与非体育锻炼组的SBP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男性体育锻炼组与非体育锻炼组的DBP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女性体育锻炼组与非体育锻炼组的DBP存在显著差异(P〈0.05).体育锻炼是影响血压的有效指标,进行体育锻炼可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相似文献   

15.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 ,而且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简述了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 ,并提出在锻炼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鼓励人们参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6.
职业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体育教学,向职业学校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使其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手段,充分调动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实效性,逐步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这既是职业学校体育的基本内涵,也是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个体需要。从目前来看,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还存在一定问题,亟需改革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分析法等,研究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发现部分大学生不重视体育锻炼,不重视体育锻炼是部分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原因.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应改善体育教学,增强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增加体育锻炼知识,引导积极投身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教学要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注重对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在体育课程和教材内容上要以终身健身为主要内容,重视全民健身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高校体育教学与全民健身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生既是四化建设的专门人材,也是群体活动的骨干和指导力量,让终身体育渗透到学生思想中,对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