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美国政府关门凸显了美式民主的结症,本文首先回观美式民主的历史贡献,着重从经济与政治互动角度分析民主制度如何推动经济的发展,而又如何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桎梏;其次立足于当下,解剖美国社会政治运动。从经济、制度、文化三个角度探寻美式民主困境的根源;文章最后致力于发现"超越困境"的解决路径,通过批判制度决定论,打破"美式民主迷信",增强中国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2.
米尔斯海默作为进攻性现实主义者,基于"权力—安全最大化"的维护者,为永葆美国霸权,特提出了"离岸制衡战略",而其含有明显的"遏制中国"逻辑。本文从《大国政治的悲剧》说起,从"离岸制衡"的内涵,美国历史上的选择及对中国"遏制"的证伪分析等几个方面,剖析米氏版的"中国威胁论"及"遏制中国论"。  相似文献   

3.
凌小城 《世界博览》2011,(13):60-61
"幸福"实在太主观含糊。而政府以此含糊的概念来行事,将会非常麻烦。前不久,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说,"衡量幸福正在中国流行,突然之间,幸福挂在每一名中国官员的嘴边。"事实的确如此。在中国,政府正在努力地用"幸福"与国际接轨。但舌尖上的幸福总是令人疑窦丛生。美国人曾把"幸福"一词写在《独立宣言》里,相信很多的政治宣言也是如此。但在这份宣言里,美国人也只是说要"追求幸福",而没有承诺要"实现"它。对说不清的事物,轻易做出"承诺".或许是不严谨的。"幸福"被篡改了不独在中国,进入2011年,"幸福"似乎成为全球各国的政治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魏庆平  饶素玉 《科技信息》2009,(18):114-115
英语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以英国早期政治环境对英语教育的影响为例,说明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本文更主要的论述了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和政治、经济环境的关系。中国部分主要讲了中国重要的四个政治时期:晚清"洋务运动"、建国后到文革时期、改革开放后、21世纪初。对英语教育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环境之间关系的深入了解,有利于我国采取正确的英语教育政策,使英语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刁大明 《世界知识》2011,(12):14-16
相比于2010年的波折,2011年的中美关系可谓在"峰回路转"间"柳暗花明"起来。2011年1月,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华;随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4月,美国国会参议院最大规模代表团和国会众议院代表团相继来华;5月,中美第三轮"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华盛顿成功举行,成果颇丰;  相似文献   

6.
张璐 《科技资讯》2012,(8):208+210-208,210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自其爆发以来,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冲击着世界经济、政治以及人们的生活。很多人在这场金融灾难面前不知所措,恐慌的阴霾曾经笼罩着整个世界。面对金融风暴的袭击,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淡定自若、不屈不挠,以其特有的信心和勇气,通过卓有成效的努力,向世界展示了抗击金融风暴的坚定信心,并通过特有的"中国信心"影响了世界。  相似文献   

7.
范庆华  孙哲 《世界知识》2011,(12):21-24
就在本·拉登刚被击毙的数日后,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拉开了序幕,战略与安全对话首次被纳入了对话的内容;而对话刚刚结束,中国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上将又对美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而在世界的另一边,持续了数月的中东政治动荡仍在继续。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事情是否会产生某些联系,美国和中国的相处之道会有变化吗?  相似文献   

8.
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工业都是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动力,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则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与现代化工业高度发达的美国相比,中国目前尚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工业和信息化管理机构的设置、职能及运行机制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借鉴美国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国内社会、政治、经济及信息化发展水平等现实状况,选择适合我国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模式,促进"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建国前后美国对华政策采取"等待尘埃落定"的观望政策。该对华政策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除了不断与中共政权互动调整之外,还受到美国国内社会意识形态、政治力量、公众舆论等多方面的影响与牵制,并最终影响了美中关系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0.
魏源(1794-1857)是中国近代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是中国近代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是反侵略的爱国主义者,被誉为中国近代"改革开放之父"。他著作等身,2004年岳麓书社出版的《魏源全集》,计20册,共1100余万字,其学术理论,涉及到政治、经济、经学、哲学、文献学、文学、史学、  相似文献   

11.
关于美国政坛舆论背景的特性,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最先使用了"揭丑"一词来概括,不过在现实政治中,光明正大的"揭丑"活动几乎从一开始就堕落为党派间的"抹黑"行径,而在马克·吐温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竞选州长》中,世人更是看到了美式民主制度下党派恶斗的生动表现。然而,当这种"抹黑"的舆论背景被置于现代代议制民主框架之中后,它对于政治秩序的破坏性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抑制,而且在保障公民权利、提高公民对公共领域的关注度方面,还具有一定的建设性功用。  相似文献   

12.
《世界博览》2009,(22):11-11
普遍认为政策上整齐划一是中国国内政治运动的一大特色。但美国尼克松中心中国问题研究部主任,霍普金斯高等国际研究院中国研究教授,大卫·M·兰普顿却试图表明,即便在"大跃进"(1958~1960年)这样非常激进的时期,中国国内的政策也是多种多样的,至少在国民健康领域是这样。在大跃进期间,  相似文献   

13.
美国《纽约时报》10月9日的一篇文章说,在美国的中期竞选中,中国继续扮演美国经济衰败的"替罪羊"角色。当然,这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却再次被美国政客利用。对美国经济日益下滑感到焦虑的美国民众,会全盘接受这种言论,对中国产生更深的敌意吗?美国民众真的会相信政客的言论——中国抢了他们的工作机会吗?  相似文献   

14.
正中美关系正在进入新的阶段。美国对华政策的目标转向全面应对中国崛起对美国的挑战。相应地,中国对美国的政策也应该有新的思路。目前来看,中国对美国的认识还受到某些惯性思维的影响。一些人相信中美之间的冲突是必然的,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美国是横亘在中国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道路上绕不过去的巨大障碍。另一些人认为美国政治就是金钱政治,唯商业利益是图,因而谁当美国总统都得和中国搞好关系。中国靠经济合作就能走遍天下,和平崛  相似文献   

15.
一个美国商人的"中国烦恼"印度、越南欲取代中国成"世界工厂""对于一个劳动力依然极度过剩的国家,珠江三角洲等中国经济增长引擎地区在春节后出现严重用工荒的报道让人很有些难以理解。"《华尔街日报》对此浓墨重笔地惊呼道。  相似文献   

16.
裴琼  郝成淼 《科技信息》2010,(12):I0157-I0158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解读《典型美国佬》,"美国梦"作为美国文化的重要部分,本质上是一种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它掩盖了美国社会中社会经济存在严重不公的事实,当失去了初始的道德约束,"美国梦"已逐渐发展成为极端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的践行。  相似文献   

17.
尽管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但是我们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当下中国经济成果的取得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由此产生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以及越来越大的国际舆论压力。"节能减排"政策方针正是基于我国面临的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因素、环境因素、国际政治因素而制定,是一项长期坚定不移执行的国策。  相似文献   

18.
《华东科技》2014,(12):9-9
德国《经济新闻报》11月16日文章,中国今年研究和开发的投入将首次超越欧盟28个成员国。5年后,中国还有望超越目前领先的科技大国美国。这意味着,中国复制欧洲和美国技术的时代终于结束了。早在2012年,中国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几乎与欧盟持平,当年中国投入2570亿美元,欧盟是2820亿美元。中国经济正形成与欧洲类似的"密集研发"趋势,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已接近工业发达国家。这是经合组织上周公布的名为《科学、技术和工业展望》报告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法家主张"定分明法"而重君,黄老道家主张"道生法"而重民,秦汉间政治流变的过程说明了立法当以民为本。但是法家法治的工具理性在国家治理模式中有优越性,汉初道、法合流,是中国古代社会"王霸杂之"治理模式实践性的开始。  相似文献   

20.
价值观教育是美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美国以一套行之有效的价值观教育体系成功解决了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多元文化社会的整合的难题,积累了许多价值观教育经验和教训,赢得了"民族熔炉"的美誉。面临着同样问题的中国也应当借鉴该国的价值观教育有益经验,为实现国民的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和强国强民强魂奠定坚实基础。总结美国价值观教育的特点,有利于提高我国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