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光未然与冼星海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最成功的一对创作伙伴。光未然的诗激发了冼星海音乐创作上的灵感、激情,使其达到极致;冼星海给光未然的诗插上了翅膀,使之享誉世界。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因《黄河大合唱》光耀乐坛、永垂史册。人民的诗人光未然亦作为时代的代言人,民族精神的揄扬者,而流芳百世。 相似文献
2.
《黄河大合唱》以中国民族音乐为基点,从音乐共享这一基本立场出发,采取诗朗诵与音乐并重的艺术形式、多种歌唱形式的综合运用、借鉴西洋作曲法所创造出来的新的民族音乐语言的运用,使《黄河大合唱》的音乐艺术从形式到内容均有极大的突破和创新,“是中国大型声乐作品所达到的第一高度”。 相似文献
3.
德国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在音乐艺术发展的进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他对人类音乐艺术的贡献无人替代,他是人类音乐历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我们通过分析他的作品,了解他的人生,感受他留给我们的艺术享受和生活感悟。 相似文献
5.
马世之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2):1-3
唐虞之世,禹在覃怀治水,将黄河沿主河道向东北一直疏导到漳河那里,然后向东注入大海。洪水控制体系在此建立起来,加上农业经济比较发达,并出现龙山文化城址,标志着黄河流域的覃怀地区已经进入文明时代。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从时代背景、曲式分析、演唱技巧和演唱感情等四个方面,对《黄河怨》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音乐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李萌萌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2011,(1):176-178
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是我们探析文学与音乐关系的一个范本,小说的四个部分恰似一部标题交响乐的四个乐章,使用音乐法则逐步深入地描绘了鄂温克人的家园被侵占的悲剧,演奏出以"家园何在"为主题的苍凉乐音。从人与自然的微小冲突到猎民与侵略者的斗争再到山内文明与山外文明的对抗,乐曲中不协和的和弦越来越多,最终鄂温克人被迫离开家园,这引导每一个现代人反思文明的进程,我们该如何解决人类与自然、现代文明与古老传统、独立坚守与妥协适应之间的矛盾?《额尔古纳河右岸》成功地运用交响乐结构道出了一个沉重的世界性话题。 相似文献
9.
10.
<正>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来,她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铸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她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积淀,也是五千年辉煌历史的传承。黄河是源远流长的河、博大浑厚的河、深邃久远的河。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m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 相似文献
11.
<正>"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家喻户晓,李白、白居易等诗人都曾为其写诗作赋,称其为"龙鱼",黄河鲤鱼在中原文化中具有吉祥、如意之意,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期盼和向往。所以,来到中原、走近黄河,在品味中国古老文化的同时,也会品味美食,席上一 相似文献
12.
女高音独唱曲《黄河怨》出自《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是一首演唱级别较高、演唱难度较大的曲目。作者冼星海将女主人公悲痛的情感赋予了流畅而凝重的音乐,使该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均做到了高度的艺术统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笔者从曲式结构方面将其划分为三个段落,并将作品的内在情感与自身的实际演唱经验相集合,从演唱情绪和演唱技术两个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音乐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针对黄河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于黄河事业发展的现状,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旨在倡导。种两者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绍《神州大地(2)——江河万古流》在教参中配有其中第二课时音乐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和歌曲《长江之歌》的课堂实录,是由厦门市的一位音乐教师讲授的。为了让同学们了解一下外面的学生如何上课、外面的老师如何讲课,我决定这一课时就让他们通过课堂实录跟光盘上的同学一起学习。 相似文献
19.
刘大伟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27(6)
《暴风雨奏鸣曲》(作品第31号之二)是贝多芬重要的钢琴奏鸣曲之一。在西方音乐发展史的宏观背景下,将《暴风雨奏鸣曲》的创作背景作为出发点,结合音乐本体研究和人文学科等诸多因素,可以为探索贝多芬音乐作品中显现出来的音乐特质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刘大伟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11)
《暴风雨奏鸣曲》(作品第31号之二)是贝多芬重要的钢琴奏鸣曲之一。在西方音乐发展史的宏观背景下,将《暴风雨奏鸣曲》的创作背景作为出发点,结合音乐本体研究和人文学科等诸多因素,可以为探索贝多芬音乐作品中显现出来的音乐特质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