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原始思维作为人类曾长期运用的思维方式,已成为一种思维定势,遗留在现代思维形式中,并且强烈体现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本文以《老子》、《庄子》为文本,论证了原始思维对它们的影响,考察了原始思维的象征性、具体性、直觉性等是如何积淀在古典文学作品的发展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2.
<正>在很多科幻电影中,智能机器人似乎是个永恒不变的话题。从《人工智能》中被输入情感程序的机器男孩大卫,到《Her》中男主人公爱上了他的智能操作系统,再到《超验骇客》中逐渐无法被控制的"超验"机器人开始威胁人类安危,电影题材中到处充满了智能机器人的身影,人们对机器人的想象已经融入了从生活到生命的方方面面。人与机器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机器人是否会取代人类的存在?机器人真的能像人类一样去思考吗?27日下午,  相似文献   

3.
在朱熹哲学中,有许多固定的思维模式,在朱熹的道德学说的结构体系中,所经常运用的,则是体用这一思维模式。什么是体?什么是用?体用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朱熹论述得很详明。他说: “体是这个道理,用是他用处。如耳聪目视,自然如此,是理也;开眼看物,着耳听声,便是用。”(《朱子语类》卷6) “此身是体,动作处便是用。天是体,‘万物资始,处便是用。地是体,‘万物资生’处便是用。”(《朱子语类》卷6)  相似文献   

4.
人类是如何起源 ?又是如何走出非洲 ?这是人类学的“哥德巴赫猜想”。美国中青年学者 ,人类学家路卡·卡瓦利 斯福扎门下工作过的哈佛大学博士斯宾塞·韦尔斯 (Spencerwells) ,在进入英国牛津大学人类遗传学研究中心工作后 ,撰写的《出非洲记》 ,用DNA引领我们走向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从撒哈拉沙漠到西伯利亚 ,从中东到澳大利亚 ,一路破译人类的基因密码。他为我们画出了人类祖先波澜壮阔的长征图 :走出非洲 ,迁徙到世界各地 ,并在迁徙的过程中不断征服自然、繁衍生息、创造语言和文化。该书告诉我们人类为什么会有体形、外貌、肤色的区别 …  相似文献   

5.
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来解读劳伦斯的《虹》、《恋爱中的女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小说,并得出结论:劳伦斯是一位具有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他强调自然与女性的亲密关系;控诉资本主义父权社会对自然和女性的压迫;解构人类—自然、文明—自然、男人—女人、精神—肉体、理智—情感等传统文化中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建构理想的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6.
引爆点     
<正>为什么有些观念、产品能突然流行?如何引发流行潮?《引爆点》一书精彩诠释了种种奇特现象,将彻底颠覆人们对于产品营销和创意传播的传统目光。《格拉德威尔经典系列·引爆点:如何引发流行(新版)》是《纽约客》怪才格拉德威尔的一部才华横溢之作。他以社会上突如其来的流行潮为切入点,从全新角度探索了控制科学和营销模式。他认为,思想、行为、信息及产品常会像传染病爆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是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徐迟(1914~1996)的百年诞辰。1978年1月,他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了轰动一时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称赞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方面的研究工作"是人类思维的花朵","是空谷幽兰、高寒杜鹃、老林中的人参、冰山上的雪莲、绝顶上的灵芝、抽象思维的牡丹"。  相似文献   

8.
达洲先生于《世界知识》今年第19期发表的《High-tech,高科技乎?高技术乎?》一文,似有可商榷之处。不错,科学与技术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按照《现代汉语词典》,技术是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和知识,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另一解释是:合乎科学的。那么科技呢?词典的解释是“科学技术”,应怎样理解呢?是  相似文献   

9.
一个绝妙创意如何产生?一种符合市场思维的产品概念如何形成?一张设计草图,如何蜕变为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商品?结合理性与感性的工业设计师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掀起一波又一波造型与机能的宁静革命!要使这一切合理而顺利的发生,设计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0.
自从英国美学史家奥斯本(H·Osborne)的《论灵感》一文在《英国美学杂志》1977年夏季号发表后,引起了我国美学和文艺理论工作者的重视:有的同志认为,灵感是一种很可珍贵的精神状态,它不仅存在于艺术创造活动中,也存在于其他思维领域,对它的作用与力量不可忽视或低估:有的同志则认为,虽然灵感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所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但在艺术创造活动中过分强调灵感的作用,有害无益。但究竟什么是“灵感”?它的本质和它所赖以产生的基础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缺乏明确而科学的规定性。为了把灵感问题的探讨引向深入,我想借鉴一下历史这面镜  相似文献   

11.
一、灵感是客观存在的灵感是人类在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对这种奇妙的心理现象的思考和追求由来已久,但在我国曾一度被列为禁区,甚至否定它的存在,认为灵感只是主观臆想而加以批判,1980年7月钱学森在《关于形象思维问题的一封信》中明确指出“灵感”在创造性思维中是不同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思维形式。1981年他两次提议,把灵感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并列,并指出“我们掌握了灵感学,人的创造能力将普遍地极大提高,有利于提高创造性的效率。”爱因斯坦依据自己的科学创造实践得出结论:“我相信直觉和灵感”,他一再强调在科学创造过程中,从科学观察和实验到一种新颖见解的脱颖而  相似文献   

12.
埃里克·简森在《宇宙简史》中告诉我们:周围的一切——空气、陆地、海洋和星星——是如何起源的?物质的有序性、结构、组成来源于哪里?作者将从一种震撼的、包容的视角来向读者介绍宇宙中物体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你会惊奇的发现,原来从夸克、类星到微生物以及人类的精神,所有的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正>近代人类对外星人的幻想从未停止,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真的遇到了外星人,他们很可能是不懂地球上任何一种语言的,那么我们该如何与他们交流呢?近日,在国内上映的一部电影颇受关注,这部电影名叫《降临》,改编自美籍华裔作家姜峯楠(Ted Chiang)的短篇小说《你一生的故事》。影片在结构和叙事方面被认为仍有很多的缺陷,但在国内上映后仍在豆瓣取得了7.8分的好成绩,为什么?因为这部电影首次为人类提出了一个严肃而发人深省的问题,假如遇到了外星人,沟通很可能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弗罗斯特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最有名望、最受人爱戴的诗人。他的诗给人的感觉是浅显易懂,易于理解,但其中却饱含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深沉思考,并融入了诗人对人类困境的深切关怀。他的诗《修墙》正是这一真切关注、深切关怀的代表作。研读分析《修墙》,我们能深刻理解诗人是如何寓深刻于朴素的语言之间,把自然作为一种隐喻来阐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引发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的。摘要:弗罗斯特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最有名望、最受人爱戴的诗人。他的诗给人的感觉是浅显易懂,易于理解,但其中却饱含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深沉思考,并融入了诗人对人类困境的深切关怀。他的诗《修墙》正是这一真切关注、深切关怀的代表作。研读分析《修墙》,我们能深刻理解诗人是如何寓深刻于朴素的语言之间,把自然作为一种隐喻来阐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引发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的。  相似文献   

15.
如何能让电脑也像人脑一样进行思维呢?这是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假如电脑也能够独立地思维,那么,将这种电脑安装在机器人的头部,不就成为一种有独立思考、独立行动能力的电脑人了吗? 目前已经研制成功的形形色色的人工智能电脑,都远远未能达到人类的智能水平。然而,目前美国和英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能够与人类智能相媲美的电脑,完全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研制成功并且投入实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世界》2014,(8):16-16
<正>想提高思维灵活性?来玩《割绳子》游戏吧!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发现,成年人每天玩一小时《割绳子》,能提高大脑的"执行功能"。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s)是大脑对意识和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的各种操作过程,在处理突发状况和日常决策中非常重要。比如说,司机面对突变的交通灯时所作出的决策。这篇研究成果将发表在今年8月的《人类行为中的计算机》(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杂志上。  相似文献   

17.
5月15日,《北京晚报》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被化石贩子玩了,中国科学家戳穿‘古化石’骗局》为题,发了一篇报道,其中提到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的“古盗鸟”化石,是由两种动物化石拼接的。这一骗局是由中国年轻的科学工作者徐星揭开的。一时间王元青、徐星成了新闻人物。不久,中央电视台也对此进行了报道,使“古化石事件”更加热了起来。人们感兴趣的是,素有权威名望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到底是如何被化石贩子玩的?他们又向谁道教?中国科学家是怎么戳穿“古化石”骗局的?这件事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思索?5月16日,我带着上述问题采访了当事人之一的徐星。我原以为搞古化石研究的都是一些老学究,徐星的年轻却着实让我吃了一惊。他热情、率真,我们的谈话一开始便很轻松。他告诉我,他的父母都是江苏人,60年代  相似文献   

18.
哈代在后期的小说创作中构造出一个个严密而有效的隐喻体系,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现代主义质素。他的代表作《还乡》和《德伯家的苔丝》通过多重隐喻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揭示,集中体现了个人命运与人类命运、人类世界和自然世界相互映射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翟玉梅 《前沿科学》2021,15(1):22-26
我们是谁?又从何而来?1871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人类的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中列举了多项证据,说明人类是由已经灭绝的古猿演化而来,自此,人类开启了科学研究人类起源的里程. 历经150年,越来越多的化石被发掘,分子生物学技术也深入发展,探寻人类起源的成果源源不断.国际学界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从远古人类化石中提取...  相似文献   

20.
正地球文明规划局内,新闻发布会正在进行中。"生存还是毁灭?当《地球的N种作死方法》在现实中上演时,我们该如何选择?"局长梅森质问道,"如果地球毁灭势不可挡,我们还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什么?存款和黄金将不具价值,唯有文明最珍贵。这些文明不仅包括人类的各种物质文明,还包括精神文明。两种文明相辅相成,才造就人类特有气质。地球末日来临,制订《文明保存划》刻不容缓,而这正是文明规划局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