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工作是用银—碘化银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与S_2O_8~(2-)/2I~-反应体系组成电池,在过硫酸根离子过量的情况下,通过测定电池的电动势监测溶液中碘离子浓度的变化,从而求出反应的比速率常数;并且指出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改变反应温度可求得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同时证明了溶液中离子强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对红格钒钛磁铁矿基础特性研究基础上,探讨了其球团氧化过程物相的存在形式和转变过程,并通过热分析法研究了红格矿非等温氧化动力学.结果表明:红格钒钛磁铁矿属于高铬型钒钛磁铁矿,Cr_2O_3的质量分数为1.48%,连晶强度为625 N;主要物相组成为磁铁矿、钛磁铁矿、钒磁铁矿、铬铁矿;温度低于300℃时其氧化速率缓慢;球团氧化过程有价组元物相迁移变化历程为:Fe_3O_4→Fe_2O_3;Fe_2VO_4→(Cr_(0.15)V_(0.85))_2O_3;Fe_(2.75)Ti_(0.25)O_4→FeTiO_3→Fe_9TiO_(15);FeCr_2O_4→(Fe_(0.6)Cr_(0.4))_2O_4,Fe_(0.7)Cr_(1.3)O_3,(Cr_(0.15)V_(0.85))_2O_3.红格矿非等温氧化动力学研究表明:当升温速率为10℃/min时,温度在220~380℃,380~500℃和500~800℃时,反应活化能分别为47.02,14.95和30.36 kJ·mol~(-1).  相似文献   

3.
在Ce(ClO_4)_3—Na_4P_2O_7—(NH_4)_2S_2O_δ—HClO_4体系中,以20W 低压汞灯作光源,利用光助氧化反应,制得了 CeP_2O_7沉淀,并研究了溶液的酸度、光辐射时间、铈(Ⅱ)初始浓度及沉淀剂浓度对沉淀中 Ce(IV)/∑Ce 比值的影响.测定了光助氧化反应级数及固态化合物的组成、热稳定性、红外光谱和(?)(IV)与其它稀土元素的分离因数.  相似文献   

4.
微量银离子可用阳离子交换纤维滤纸由pH4.5 HAc-NaAc缓冲的溶液中选择地富集,重金属离子的干扰可用EDTA掩蔽,S~(2-)、S_2O_3~(2-)和CN-等的影响可预先氧化去除。滤膜用X线荧光光度测定。测量范围为5.0~50.0μg/500ml,检出限为1.0μg/500m1.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利用时钟反应S_2O_8~(2-)+(?)(1%淀粉作指示剂)分析Fe~(3+)、Fe~(2+)离子浓度;H_2O_2+(?)(1%淀粉作指示剂)分析WO_4~(2-)、Cr_2O_7~(2-)、VO_3~-离子浓度;BrO_3~-+(?)(偶氮洋红作指示剂)分析苯酚、α-萘酚浓度,并作出这些离子的工作曲线。  相似文献   

6.
双核铜配合物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Cu2(oxheel)双核铜配合物;研究了它作为过氧化物酶在缓冲溶液中以及在两种不同的表面活性剂胶束中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苯酚的反应;建立了金属配合物催化苯酚氧化的动力学数学模型;讨论了过氧化氢/催化剂摩尔比、体系温度、体系pH和胶束微环境对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对双核铜配合物催化苯酚氧化反应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Cu2(oxheel)双核铜配合物;研究了它作为过氧化物酶在缓冲溶液中以及在两种不同的表面活性剂胶束中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苯酚的反应;建立了金属配合物催化苯酚氧化的动力学数学模型;讨论了过氧化氢/催化剂摩尔比、体系温度、体系pH和胶束微环境对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对双核铜配合物催化苯酚氧化反应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Cu2(oxheel)双核铜配合物;研究了它作为过氧化物酶在缓冲溶液中以及在两种不同的表面活性剂胶束中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苯酚的反应;建立了金属配合物催化苯酚氧化的动力学数学模型;讨论了过氧化氢/催化剂摩尔比、体系温度、体系pH和胶束微环境对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对双核铜配合物催化苯酚氧化反应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的FeF_6~(3-)—S_2O_3~(3-)—Phen体系反应是以Fe~3 ·S_2O_3~(2-)反应为基础,以NaF为配位剂,菲绕琳(以下用Phen表示)为显色剂的一种新的测铜“指示反应”。本文对该反应的反应条件及各种离子的干扰影响进行了系统的探讨,结果指出:在适宜的条件下,本方法对铜(Ⅱ)的可测范围为2—24ug/22ml,主要干扰离子有Co(Ⅱ)、Ce(Ⅳ)及V(Ⅴ)等。测定经事先分离的生物试样中铜的回收率为93—100%。其变异系数小于9.0%。  相似文献   

10.
在 Na_4P_4O_(12)碱性水溶液中,Pr(Ⅲ)可被臭氧氧化,生成棕黄色的 Pr(Ⅳ)—Na_4P_4O_(12)配合物而存在于水溶液中,化学分析和吸收光谱的研究都证明溶液中有镨(Ⅳ)生成,该合物在262nm波长处有一宽带特征吸收峰,摩尔吸光系数ε=1.2×10~3l·mol~(-1)·cm~(-1),Pr(Ⅲ)的氧化受溶液 pH值、温度等条件的影响,实验证明在铈的存在下,用“带同氧化法”可提高 Pr(Ⅲ)的氧化.动力学研究表明 Pr(Ⅳ)在碱性溶液中的还原反应服从拟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还原速率与 pH 值有关  相似文献   

11.
用MAD—SCC—EHMO法计算了3个4核链型M—Fe—S(M=Mo,W)原子簇化合物[Fe_2S_2(MoS_4)_2]~(4-)、[Fe_2S_2(MoS_2O_2)_2]~(4-)和[Fe_2S_2(WS_4)_2]~(4-)的电子结构,根据计算所得的分子轨道能级、轨道特征和Mulliken约化重叠集居等数据,对其成键性质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在簇合物的成簇过程中,由于电子从Fe原子转移到M原子,使得簇合物中M的表观氧化态低于碎片M_2S_2X_2~(2-)中M的表观氧化态,本文还根据Mulliken约化重叠集居和电荷密度变化的分析,给出簇合物电子的离域性顺序([Fe_2S_2(MoS_4)_2]~(4-)>[Fe_2S_2(MOS_2O_2)_2]~(4-)>[Fe_2S_2(WS_4)_2]~(4-))。  相似文献   

12.
综合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噪声(EN)技术和3D显微镜相结合,研究了800合金在酸性模拟缝隙水化学中的腐蚀行为,分析了S_2O_3~(2-)浓度对合金在酸性Cl~-环境下腐蚀过程的影响与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含有Cl~-和S_2O_3~(2-)的酸性溶液中,800合金表面为活性溶解状态,腐蚀速度较快.酸性环境中,极微量的S_2O_3~(2-)对800合金在Cl~-溶液中的腐蚀没有显著影响;随着S_2O_3~(2-)浓度的增加,极化曲线向电位较负方向偏移,相同电位条件下阳极电流密度显著增加,阴极电流略微增大.EN测试结果表明,酸性Cl~-溶液中加入0.075,mol/L S_2O_3~(2-)后噪声电阻降低了约2个数量级,电流标准偏差增加了约2个数量级,这是由于S_2O_3~(2-)的加入加速了合金的阳极溶解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开发用于SO_2气体传感器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对掺杂稀土硫酸盐的Na_2Mo_(0.1)S_(0.9)O_4体系的离子导电性和相关系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在掺有4m/oPr_2(SO_4)_3的体系中,280℃时电导率达到10~(-3)Ω~(-1)cm~(-1);差热分析表明,没有相变发生,成功地将Na_2Mo_(0.1)S_(0.9)O_4的高温快离子导电相稳定到了室温。  相似文献   

14.
首次制备了S_2O_8~(2-)/ZrO_2固体超强酸,确证室温下它对正丁烷的反应活性比S_2O_4~(2-)/ZrO_2固体超强酸更强,对ZrO2有促进作用的非卤素阴离子中,S_2O_8~(2-)是最有效的.它的最佳焙烧温度是600℃,比S_2O_4~(2-)/ZrO_2体系低50℃,且于35℃时,正了烷在S_2O_8~(2-)/ZrO_2体系上反应20h的转化率为50.4%,而相同条件下的S_2O_4~(2-)/ZrO_2体系上仅为36.7%。由于S_2O_8~(2-)/ZrO_2(600℃)的△σS=o=52cm-1,S_2O_8~(2-)/ZrO_2固体超强酸对正丁烷的强活性是因为它有比S_2O_4~(2-)/ZrO_2固体起强酸更强的酸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在水溶液中,甲基过氧化氢(M.H.P.)在2537(?)的紫外光作用下的分解动力学行为.M.H.P.浓度在1.33×10~(-2)至1.80×10~(-4)摩尔/升区域,分解动力学服从一级加3/2级反应规律.主要产物为甲醛、甲醇、甲酸及微量H_2O_2和氧气.M.H.P.分解速率受丙烯醇、甲醛所阻化,受H_2O_2所加速。对分解机理进行了讨论,认为可能是自由基诱导分解链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6.
以对乙酰氨基酚(APAP)为研究对象,采用UVC为光源,K_2S_2O_8为氧化剂,探究其光催化降解可行性,并考察了不同氧化剂用量、APAP底物初始浓度、光照强度、pH值等单因素对APAP降解动力学影响.研究结果说明APAP在水体系下的光催化降解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模型,其降解一级动力学速率常数为0.1420 min~(-1);随着底物初始浓度增加,APAP光降解速率减小;随着氧化剂K_2S_2O_8浓度增加,APAP光降解速率增大;随着光照强度增强,APAP光降解速率越大;随着pH值的增加,降解速率越小,故APAP最佳降解条件为酸性条件.最后,活性物种的测定实验表明,随着乙醇用量增加APAP降解速率明显受到抑制,而叔丁醇对降解速率没有太大影响,因此在UVC/K_2S_2O_8体系中硫酸根自由基对APAP的降解起到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鉴于某些化学反应的瞬时性以及反应体系的复杂性,在进行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时,由于测试手段的限制而存在一定的困难。早在1931年P.Pascal等人只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对IO_4~-与I~-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其后,意大利的A.Indlli等人用Na_2S_2O_3滴定法用大量的实验数据说明H~+离子参加了反应,并论证了该反应速度与溶液的pH有关。然而,由于所采用的方法中S_2O_3~(2-)与IO_4~-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因而这一方法的准确程度值得探讨。近年来离子选择性电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研究这些复杂的瞬时性提供了新的有力工具。最近Marquls等人用碘离子选择性电极  相似文献   

18.
以Hummers法制备二维氧化石墨烯,并通过原位合成Fe_3O_4赋予氧化石墨烯以磁性,得到具有良好铜离子吸附效率和高磁性的磁性氧化石墨烯材料.以NH_3·H_2O-NH_4Cl缓冲溶液替代碱液,克服了传统制备方法中由于体系pH值持续降低导致产品性能下降的缺陷.透射电镜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二维片层结构.磁学及吸附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强磁性和优异的Cu~(2+)吸附性能.吸附动力学表明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属于基于化学吸附机理控制速率的吸附方式.  相似文献   

19.
硫代硫酸根中硫元素的氧化数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硫代硫酸根中疏元素的氧化数问题,多数无机化学书籍中写到,硫元素的平均氧化数为+2,根据硫代硫酸根的结构[(O_3S→S)~(2-)],中心硫原子的氧化数为+6,配位硫原子的氧化数为-2。后一种说法值得讨论。1 从理论和实验数据论证S_2O_3~(2-)根中硫元素的氧化数 根据氧化数定义和规定,单质中元素的氧化数为零。如斜方硫和单斜硫,都由S_8环状分子组成的。在这个环状分子中,每个硫原子以SP~3杂化轨道与另外两个硫原子形成共价单键相联结,硫元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有机合成反应路径提供有利的依据,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在298.2~313.2 K的碱性介质中二过碘酸合铜(Ⅲ)(DPC)酸根配离子氧化1,3-丙二胺(PDA)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对氧化剂DPC是一级,对还原剂PDA的表观反应级数(nap),1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