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读鲁迅的《孤独者》,其实看第一遍的时候并不是太懂,只是隐隐约约对主人公魏连殳有一个浅薄的认识,后来到看了几遍,感触似乎更深了一些。首先,从小说中不同的人物来进行分析。除了主人公魏连殳,他的家乡人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魏连殳回去给祖母送葬时,族人们既紧张而又兴奋,大家都在期待这个吃洋教的异类会做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情,然而出乎意料他们的是魏连殳中规中矩。如果说做了什么不合礼教的事情,族人要去观看,倒也  相似文献   

2.
生来孤独     
施越 《世界博览》2021,(18):18-29
和其他家长不同,尼克的母亲从来不会对他有过多的要求.每当她看到尼克又沉浸在电脑跟前,一声不吭地呆了一天,她还能感到些许安慰.尼克正在他的电脑上构建一个宇宙,他已经画出了第一颗星球:这个星球是地精和神的家园,还有一个拥有3种性别的精灵,它们共同生活在一起.当尼克试图和母亲解释他的杰作时,他选择把头高高扬起,目视天花板,逃...  相似文献   

3.
忍受孤独     
这几年来,“自由撰稿人”似乎成了一个很风光的行当,许多人雄心勃勃加入其中。文化繁荣、资讯发达的北京城成了“自由撰稿人”的集散地。自由撰稿人怎么养活自己?养活自己这个话题有点大  相似文献   

4.
并非孤独     
依稀记得2009年里,我读了两本让我记忆深刻的书,一本是《并非孤独》,另一本是《百年孤独》,两个故事对孤独不同的阐释,伴我走过了病的最严重的时期。众所周知,时光的足迹下所有的记忆无外乎两个结局,渐行渐远或者是越发深刻。  相似文献   

5.
拯救孤独     
邓见发 《奇闻怪事》2009,(12):44-45
不知从何时起自己变得孤独、怪僻,害怕生人、讨厌热闹,特别憎恶那些了解我的人,却不顾我的存在,任意调侃。虽然他们并非有意,但我却总认为他们好象故意与我为难,一步步将我推向生活的边缘。于是我把许多这样的群落,都视为“敌落”,即使他们那么小心翼翼地和我交往,都无法开启我那颗尘封太久的心扉,都无法使渐已成铜绿色的“傲骨”变色;即使能镀上一层白金,也难改变那腐化的内蕴。  相似文献   

6.
正不管他们年轻时活得有多光鲜,晚年都面临着一样的孤寂。我住的楼原来是只卖给老人的,所以住户中90%以上都是老人。他们有的是夫妇,有的是单身。听早先住进来的朋友说,这楼里藏龙卧虎,别看他们现在走路颤颤巍巍,说不定年轻时是位保家卫国的二战英雄,或是奔走于战场救死扶伤的护士。据我先生说,住一楼的那位退休护士,是一位著名冰球运动员的前妻。我楼上那位还熟练掌握了五国语言。帮我们搬家的那位俄国地质  相似文献   

7.
孤单与孤独     
当你一个人坐在家中时,你是怡然自得地松驰精神,享受宁静的生活,还是在家中忙这忙那,把唱机音量加大?或者是疯狂地拨电话,希望找到一些友人外出或是和你在电话中倾诉心声?或者你沉不住气,索性往街  相似文献   

8.
孤独的旗手     
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真是一对天生的专演悲剧的喜剧演员。前些日子,当他们自吹的“世界最大的”第六舰队在地中海搁浅,另一个“世界最大的”第七舰队又在台湾海峡进退维谷的时候,他们忽然发现,跟着他们的破旗呐喊的只有自己的影子和一二个孤魂野鬼。这一惊,非同小可。一向出谋定计的华尔街讼棍杜勒斯赶快“敦促”艾森豪威尔发表电视演说,希望以美国总统先生的“个人威信”挽回国内国外失去了的人心。电视演说是发表了,但是杜勒斯的打算仍旧落空。他没想到,艾森豪威尔的招牌跟他自己的一样的破烂,一样的恶臭。尽管费尽心机为总统先生起草了整篇的演说,“盟国”的支持依然只是想象中的安慰。谁愿意跟杜勒斯从远东的“战  相似文献   

9.
可怕的孤独     
《科技潮》2004,(10):51-51
孤独,井不单纯是独自生活,也不意味着就是独来独往。一个人独处,可能并不感到孤独;而置身于大庭广众之间,未必就没有孤独感产生。事实上,只要你对周围的一切缺乏了解,和你身外的世界无法沟通,你就会体会到孤独的滋味。  相似文献   

10.
孤独的淇淇     
哈啰,大家好,我是一只白鳍豚,名叫淇淇。 我来自长江,现在在武汉的一个水族馆生活。这几年来,我一直都很孤独,多么希望有个同类伙伴能陪我一起玩耍啊。  相似文献   

11.
提起作家吴若增,不少人总觉得他有些怪。关于他,常流传着一些故事,于是引起人们的兴趣。我是七八年前在天津市文艺界的一次会议初识吴若增的。那一天他的着装看来就特殊,似乎证明了他的怪。美式工装裤、休闲式的皮鞋,背了一个黑帆布书包。肥大的工作服式的风衣敞开着。露出里面红得扎眼的毛衣,这不洋不土的装束与他的满脸大胡子怎么也难以谐调,却又仿佛相得益彰。这就是吴若增,你不得不承认他身上透着只属于他自己的气质和个性。  相似文献   

12.
虎的孤独     
胡序知 《大自然》2010,(6):74-75
虎是人们最熟悉的动物之一。它的头大而圆,虎视眈眈,相貌堂堂,加之额上那"王"字形斑纹,俨然一副兽中王者之相。  相似文献   

13.
作为社会矛盾激烈冲突表现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群体性事件的突发性和复杂性,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制约因素。因此,如何有效预防群体性突发事件已成为当前社会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概念、特征、产生的原因及处置对策进行初步探析,以期为今后处置这方面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苏耀丽  朱丽艳 《科技信息》2010,(33):287-287
《百年孤独》中布恩地亚家族成员的总体精神特征是孤独。本文通过对孤独的浅析,探讨它与爱情的内在关联,试图解释布恩地亚家族的百年孤独历史.并解释了这样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只有走向团结、复活真爱、建立沟通,才能打破这种孤独。这是作家对拉丁美洲的呼唤,也是《百年孤独》对世界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不断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随其规模以及影响的扩大引发了国内社会乃至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日益成为困扰我们的严重社会问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障碍。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前提是对事件的原因分析,而其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群体性事件主要涉及到公民群体、针对对象是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以及在其中起作用的第三方因素。因此,我们从参与的相关体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许多年前,我曾读过《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一书,书中一段话至今记忆犹新:"非洲高原,黎明。空气凉爽清新得似乎能够触摸到,它使你产生错觉:仿佛你不是在陆地上而是在黑黝黝的深水里沿着海底行进。"当读到女主人公不得不孑然一身离开那片曾经带给她痛苦、爱和勇气的土地时,我不禁流下了眼泪,完全理解了卡伦·布利克森在非洲高原所经历的震撼和孤独。  相似文献   

17.
郭亮余 《科技信息》2012,(18):201-20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整个世界弥漫着不安的氛围,1946年存在主义小说家卡缪写的小说《异乡人》,还有培根的创作《绘画,1946》及贾科梅蒂在1948年创作的雕塑《在雨中行走的男子》、《城市广场》,虽然运用了不同的媒材,却同样传达了20世纪中后期人物描写的普遍主题永远的异乡人这种漂泊流离的形态,不可否认地分别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所有人类至善至美的价值观被严重挑战,人们内心孤独无助背离了原本的信仰。其中在这种不安氛围时代贾科梅蒂的的雕塑最具代表性,令人感到一种强烈的孤独感,令人困惑生命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我觉得人生一切都是虚幻,真真实实的只有你说的‘凄切的孤单’,倒是我们人类从生到死味觉得到的唯一的一道实味。”——《北国微音》“我是一个孤独的人。一个人从母胎里生下来,仍复不得不一个人回到泥土里。我的旅途上的同伴,终究是寻不着的了。”——《胃病》“在这茫茫的人海中,我只觉得身在浩荡的沙漠里。”——《落日》在中国现代作家中,象这样以满纸的“凄切孤单”直陈于读者面前的,除了郁达夫恐怕没有第二人了。从他发表处女作《沉沦》开始,孤凄的哀音便贯穿了郁达夫的整个创作。不仅在小说中,就是在他的散文、杂感、日记里,也随处可见“苦闷”、“孤独”的字眼。以至有人讥讽他是“故意在自己身上造些血脓糜烂的创伤来吸引过路人的同情。”然而,在阅读了郁达夫的著作,了解了他的生平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郁达夫所发出的孤凄之音并非无病呻吟,而是他整个生活道路和社会环境影响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20.
正并不是所有鸟都会飞翔,也不是所有花都在夏天盛放,世界正是因多元与个性而丰富多彩。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听得懂对方的表达却不善言辞、沉默寡言,居住在属于自己的孤独星球,闪烁着异于常人的光辉。每年愚人节后的那天(4月2日)就是世界自闭症关注日,或许是自闭者讽刺他人看不穿,而且原本很多自闭症患者都有着过人的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