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新风     
《上海信息化》2016,(4):91-93
上海张江与阿里创客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6年3月2日,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举行了"阿里云创客+"基地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此举意味张江园区将与阿里巴巴系展开全面合作,充分对接各自的创新创业资源,共同打造优质高效的众创服务平台。同时,阿里巴巴亦将通过"阿里云创客+"基地,正式发力上海众创领域,加入到助推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大军中来。"阿里云创客+"基地是由阿里巴巴集团全资子公司阿里云计算公司在张江园区设立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是阿里巴巴集团在上海地区旗舰的创新创业孵化载  相似文献   

2.
<正>在上海建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因为上海有着非常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科技基础。"科创22条"关注什么?关注"科创22条"就必须要从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说起,"科创22条"是落实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具体举措,那么何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就对上海提出了三个"牢牢把握"的要求——要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  相似文献   

3.
<正>"科技创新中心"其实涵盖内容和领域非常广泛,有时甚至无从下手。"科技创新"说来容易,但当上海真正要着手建设科创中心的时候,我们突然发觉,"创新"、"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中心"其实涵盖的内容和领域非常广泛,有时甚至无从下手。这里不妨让我们借鉴一下国外学界对科技创新的理解,从中领悟上海建设科创中  相似文献   

4.
<正>严格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上海自贸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软实力。本文基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上海自贸区知识产权的保护现状和瓶颈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当前,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科技创新中心"),离不开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保障,离不开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2015年5月27日,上海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创客风潮"正在迅速兴起,这不仅激发了无数人的激情梦想,也表明我们迎来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崭新时代,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是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举措和核心任务,是时代赋予上海的光荣与动力。本期封面故事里,我们将详细了解上海建设张江综合性  相似文献   

6.
正4月15日下午,以"绿色技术的创新与合作"为主题的"上海(长三角)——欧洲创新技术合作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由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绿色技术银行管理中心和BGTA国际加速器共同主办。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谢文澜出席会议并致辞,欧洲绿色协议欧洲气候协定大使崔勇镇在线参会并做主旨报告。来自长三角地区及相关省市的60余位代表现场出席,来自芬兰环境部、欧洲天使基金联盟等境外代表在线参会。本次大会旨在集聚中欧新一轮的创新资源,  相似文献   

7.
<正>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是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举措和核心任务。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集中力量把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好"的指示精神,2016年上海认真落实国家批复的建设方案,加快推进支柱性项目与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了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落户上海和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是深入推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年,上海的科技工作根据"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紧贴了特大型城市发展脉络,而围绕上海的科技工作,市科委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突显出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引领和保障作用。2016年4月12日,国务院批复印发了《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方案》(国发[2016]23号),授权上海试点10项、  相似文献   

9.
科改进行时     
<正>如今,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已进入深化推进阶段,为进一步推动上海市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近期上海科技改革工作"再下一城"——《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上海科改‘25条’")正式出台。此次,上海科改"25条"提出了六个方面、25项重要改革任务和举措,具体包  相似文献   

10.
正在科创中心建设的带动下,上海创业、创新的环境正日趋优化,氛围更加浓厚。一言以蔽之——上海创新创业,渐成风云。说创新,道创业,一论及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就必然要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上海如火如荼地展开。在科创中心建设的带动下,上海创业、创新的环境正日趋优化,氛围更加浓厚,用一句话概括之——上海创新创业,渐成风云。"老资格"的创新服务机构焕发了新动能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以下简称"杨创")成立于1997年,近20年来,积极探索"公益性"和"功利性"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坚持不懈地秉承创新发展的理念,经过二次创业和经  相似文献   

11.
<正>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是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举措和核心任务。2016年2月,上海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获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批复同意。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集中力量把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好"的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批复的建设方案,加快推进一批重大科技  相似文献   

12.
<正>上海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上交会无疑成为推进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平台。为期三天的第三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于近日落下帷幕,本届上交会"创新驱动发展,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技术贸易"的主题可谓令人印象深刻。技术展示、项目对接、交易服务和论坛活动四大板块也给予了参展商充分的展示交流空间,从真正意义上搭建了技术交易平台。从大背景来看,上海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本届上交会无疑成为推进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平台。一是分享全球巨大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经过五年多砥砺奋进,上海迎来了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的"交卷"之年,也是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迈进决胜年。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上海共有52项牵头或合作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国获奖总数的16.9%。在连续4年保持获奖比例超过15%的同时,上海科技创新的"高度"和"难度"有了新突破,科创策源能力持续提升。这张"成绩单"无疑是上海向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不断迈进的生动注脚。  相似文献   

14.
<正>5月15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表彰为上海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会后,以"万众创新——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主题的2019年上海科技节正式启动。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出席会议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指示要求,瞄准"全球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重要策源地"的目标,激活关键力量、盘活平台载体、带活产业发展、搞活创新生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努力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众创空间已经成为上海创业圈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发展众创空间,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引入市场机制,上海市主要从三方面构建集聚资源的平台,增强创新服务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一是围绕创新创业办"大赛",创新上海创新创业大赛组织机制,新设上海国际创客大赛;使大赛成为各类创新主体与服务机构集聚、分享、互动的大平台;二是围绕创业孵化搭"联盟",成立国内首家区域性众创空间自组织——上海众创空间联盟,推动社会行业自治。三是围绕技术转移建"中心",推动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形成集聚全球技术转移服务资源的技术转移大市场。  相似文献   

16.
<正>从"科技资源上网"到"用上科技资源",近年来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的思路正在发生转变。如今,三省一市达成鲜明共识,那就是要通过服务,让企业更便利、更低成本地跨区域使用科技资源。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上,为更加有效地促进上海研发资源为长三角地区提供创新服务,研发平台探索上海创新服务提供模式,以"科技创新券政策"为抓手,积极推动长三角创新政策互通和创新服务对接,发挥上海科创中心的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国际上有关"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并无完全统一、权威的评价。本文基于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汇集了国际上三套各有评价侧重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尝试对全球创新中心城市的基本格局以及上海的现状定位、选择路径予以分析,以期为"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张江科学城将成为上海"十四五"重要的增长极,并对标全球顶尖的科学城、科学中心,为推动上海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张江,已成为上海科技创新一大代名词。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上海正全力强化"四大功能",其中之一便是: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突出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突出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提高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度和显示度,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上取得一批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9.
华东视界     
《华东科技》2023,(12):6-7
<正>上海市SHANG HAI 1.科技创新中心“双百强”报告显示:上海位列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一方阵近日,《全球科技创新中心100强(2023)》《中国科技创新中心100强(2023)》在2023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展论坛发布,“双百强报告”显示:上海保持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一方阵,位列全球第十;从中国100强报告来看,上海综合排名位于全国第二,在产业变革驱动维度,上海位居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20.
文化播报     
《世界知识》2022,(9):76-77
<正>清华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举办“俄乌冲突对欧盟及中欧关系影响”线上学术研讨会4月9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举办“俄乌冲突对欧盟及中欧关系的影响”线上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与会专家和代表有:清华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郑燕康、清华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理事会副主席史志钦教授、清华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利华教授、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及研究员田德文、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及研究员刘作奎、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张敏、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孔田平、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中国人民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及欧亚研究中心研究员孟虹、中国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晓光、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朔教授、上海大学特聘教授江时学与希腊拉斯卡瑞德斯基金会驻华代表葛凤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