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世界博览》2023,(10):12-13
<正>在海洋表面之下,隐藏着纹理清晰、色彩斑斓的珊瑚礁景观。珊瑚礁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有极高的初级生产力,长期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生态关键区。珊瑚礁是海产品的重要产地,是一些工业、新型海洋药物的原料宝库,同时也是潜水观光、休闲娱乐的场所,带给人类丰富的体验,激发人类无尽的想象。正因如此,珊瑚礁对人类社会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维护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复原力也是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保护珊瑚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珊瑚虫是一种微小的海洋腔肠动物,它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地分泌出坚硬的石灰质骨骼。无数微小的珊瑚虫加上其他生物和非生物物质千万年的共同努力,使得这些骨骼逐渐扩大,最终形成了我们所见的珊瑚礁。珊瑚礁是海洋生物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在维持海洋生态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所有的海洋生态系中,有“海底雨林”美誉的珊瑚礁的生物多样性是最丰富的。珊瑚礁在全球海洋中所占面积虽不足0.25%,但超过四分之一的已知海洋鱼类靠珊瑚礁生活,并相互依存。珊瑚礁在保护脆弱的海岸线免于被海浪侵蚀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就好像自然的防波堤一样,约有70%…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2020,(4)
正生活在陆地上的老鼠,只听说它们会偷吃粮食、咬坏家具、传播疾病,怎么会与远在海洋中的珊瑚礁发生联系呢?珊瑚礁吃不能吃,住不能住,对老鼠来说有什么用呢?啮齿动物包含了2 600多种啮齿目和兔形目动物,约占哺乳动物总种数的41%,是其中种数最多的一类,而老鼠则是人们对小型啮齿动物的俗称。珊瑚礁主要分布在地球南、北纬30°之间的海域内,因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又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别看珊瑚礁面积仅占全球海洋面积的0.2%,但其所蕴含的渔业资源养育了世界  相似文献   

4.
我国南海的离岸岛礁以珊瑚礁生境为主。珊瑚礁在提升海洋生态资源和维护我国海洋国土权益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南海珊瑚礁生境和资源严重退化,威胁着渔业资源、海洋环境以及国土安全。现代化的海洋牧场被认为是实现南海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模式。珊瑚礁生境与资源的修复则是热带岛礁型海洋牧场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基于此,本文整理了珊瑚礁生境与资源修复的技术方法,详细介绍了珊瑚礁生境构建框架生物造礁石珊瑚的有性繁殖、断枝培育、底播移植等技术方法以及珊瑚礁其他特色生物资源人工放流技术,并提出了在珊瑚礁生境与资源修复中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珊瑚礁仅占海洋面积的0.2%,但在上面却生活着占海洋生物物种总数1/4的种类。如今,珊瑚礁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导致危机的原因多种多样,海水温度上升使珊瑚发生白化,鬼海星引起的虫害在最近几年尤为突出。2008年是以保护珊瑚礁为目的的“国际珊瑚礁年”。究竟什么是珊瑚?本文将说明为什么珊瑚礁孕育了丰富的生态系统,以及珊瑚礁所面临的危机。  相似文献   

6.
世界珊瑚礁现状和威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鉴于珊瑚礁巨大的价值和面临全球气候变化严峻的威胁,珊瑚礁退化和发展前景一直是珊瑚礁研究的最中心议题。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已经导致珊瑚礁全球性衰退损失40%~50%。1998年全球珊瑚礁严重白化和2015—2017年延时最长全球珊瑚礁白化事件,一再证实全球变暖已经成为珊瑚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威胁,现在扭转导致海洋水温升高的全球变暖的趋势是保护珊瑚礁的唯一希望。由科学家和慈善机构发起的2011年XL Catlin海景调查和2017年50礁倡议成为珊瑚礁管理保护的创新举措。但仍然需要更多的人认识珊瑚礁,热爱珊瑚礁,研究珊瑚礁,保护珊瑚礁。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2020,(4)
正珊瑚礁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生活着众多海洋生物。作为珊瑚的自然天敌,长棘海星捕食珊瑚的行为对珊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而法螺可捕食长棘海星,可保护面临危机的珊瑚。珊瑚从广义上讲是珊瑚虫及其分泌的碳酸钙骨骼的组合体,狭义上讲就是珊瑚虫,是刺胞动物门珊瑚虫纲的一类动物。珊瑚的碳酸钙骨骼不断堆积形成了珊瑚礁,由于颜色多样、形状各异,使珊瑚礁呈现出五彩斑斓、摇曳多变的姿态,把海底营造得美轮美奂,有海洋中的"热带雨林"  相似文献   

8.
正甲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之一,其中虫黄藻(Symbiodinium)是珊瑚礁中必不可少的共生藻.珊瑚礁丰富的生态系统全部依赖于共生甲藻经光合固碳作用贡献的初级生产力.甲藻在细胞生物学、进化和基因组学上都拥有非常"不寻常"的特性,它虽是单细胞生物,却拥有巨大且差异悬殊的基因组(11亿~2 450亿个碱基对),相当于人类单倍体基因组的1~80倍[1]."千人计划"林森杰教授长期从事甲藻生理生态的  相似文献   

9.
珊瑚礁和珊瑚岛大多数极其密集地分布于南纬23度到北纬23度之间,有的座落于大陆沿岸水域,多数分布于浩瀚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中.然而在同一纬度范围内却有大片的海洋连珊瑚的影子都看不见,而个别海域超过23度仍有珊瑚礁分布.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与珊瑚礁的建造者——珊瑚虫的生活习性密切相关. 珊瑚虫是海洋动物中最为娇气的一类低等的腔肠动物,要求热带海域,水温不低于18℃,不高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2020,(4)
正珊瑚礁常见于赤道两侧,即南、北纬30°之间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全球的造礁石珊瑚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加勒比海两大区系中,分别约占全球珊瑚礁总面积的90%和7.6%。我国的珊瑚已记录有763种,约占全球总种数的30%。珊瑚礁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栖息地、索饵场、产卵场和繁殖场,是热带海洋生物的幸福家园,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  相似文献   

11.
珊瑚礁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珊瑚礁病毒包含珊瑚本身感染的病毒和珊瑚共生生物(如藻类、细菌等)感染的病毒,对于珊瑚礁健康与疾病、生长与死亡起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在维持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生态学功能方面起着潜在作用。由于技术的局限以及关注度较低等原因,有关珊瑚礁病毒的研究较少。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宏转录组和宏基因组逐渐成为研究珊瑚礁病毒多样性及其生态学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归纳,拟为珊瑚礁病毒后续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同时指导我国珊瑚礁的保护以及修复。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2020,(4)
正人们的印象中,珊瑚礁生态系统一直是五彩缤纷、鱼虾潜游的样貌。但是,近年来由于环境变化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全球的珊瑚礁均出现了严重的白化及死亡现象。在这种形势下,珊瑚的种植及修复工作被科学家提上了日程。那么,重建"海底花园"的工作该如何做呢?白色,到处都是白色,入眼满是白色的珊瑚,使水下珊瑚礁区宛如白骨累累的坟场,这就是纪录片《追逐珊瑚》中最令人震撼和痛心的一个镜头。原来,人们印象中色彩艳丽、充满生机、宛若"水下花园"的珊瑚礁也会这样满目苍白、死气沉沉,而这一幕只不过为我们揭开了珊瑚礁所面临危机的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13.
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源,分析了基于选择实验法(choice exper-iment,CE)的海洋资源价值评估的145篇国际期刊论文,以期为CE在海洋资源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珊瑚礁、海滩、海洋生物等海洋资源的保护(或恢复)价值评估方面,特别是这些海洋...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2020,(4)
正在我国南海的珊瑚礁区及其周边海域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中,有一类造型奇特的鱼,引起了海洋生物学家的关注,它们就是长有育儿袋的海龙科鱼类。南海常见的海龙科多达近30种,它们体形多变,雄鱼还是海洋中的"超级奶爸"。我们穿上潜水服,背上气瓶,纵身潜入南海的热带珊瑚"丛林"中,流连于繁荣的海底世界。突然,一个挺着大肚子、竖直游泳的"小怪物"吸引了我们的注意,游近一看,原来是只海马。海马因雄性长有可孵育后代的育儿袋,加上其优美的体态和丰富的色彩,早已是水族圈的"网红"。  相似文献   

15.
珊瑚礁素有“海洋热带雨林”的美称。随着世界生态环境的恶化,海底也出现了“沙漠化”现象。珊瑚礁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急需保护。珊瑚是一种海生底栖动物,与海葵、水母等同属腔肠动物门。珊瑚的个体,称为珊瑚虫。珊瑚大多生活在22℃以上的温暖海洋中,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范围与规模的日益扩大,海中瑰宝——珊瑚礁正迅速减少。对珊瑚礁来说,最危险的莫过于沉积物,因为人们在沿海山地上砍伐森林、修建道路,导致大量泥沙岩石堆积到沿海水中,不仅影响珊瑚体内共生藻的光合作用,还直接造成珊瑚窒息死亡。日本琉球群岛进行飞机场和港口的建设时将珊瑚礁掩埋,90%的珊瑚礁消失。此外,人类在农业上大量使用化肥,富含氮、磷的污水排入海洋,使沿海及河口三角洲地带的海水呈富营养化,导致多肉藻类和其它水生植物在珊瑚礁上迅速繁殖蔓延,不仅影响珊瑚对光线的吸收,还破坏了与之共生的藻类之间的平衡关系。再者,人们对鱼类滥捕,鱼类迅速减少,  相似文献   

17.
南海位于印度-太平洋中部,是我国重要领海.近年来,同世界范围内其他大型海洋生态系统一样,南海珊瑚礁也正面临着大规模白化这一问题的困扰,而以渔业为中心的人为海上经济活动所造成的诸多不利影响及其规模的不断变化则成为环境变化因素以外的重要白化诱发因素之一.在分析了南海大型海洋生态区数十年的海捕相关数据并利用MTI(RMTI)分析后发现,珊瑚礁鱼类的捕捞量明显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被捕获珊瑚礁鱼类体长却明显逐年下降,同时MTI(RMTI)也呈下降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渔业扩张会对珊瑚礁白化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8.
如果听到一种来自海洋深处的奇怪噪声,你一定不会联想到海胆。新西兰科学家最近证实,正是这种浑身是刺的海洋生物制造了这种20 ̄30分贝、每天发生两次的"喧嚣"。2008年8月18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刊登了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海洋生物学家Craig Radford和Andrew Jeffs的研究成果:他们在新西兰北部的珊瑚礁地区研究海洋环境噪音时发现,  相似文献   

19.
海草是一类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浅水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一般生活在较柔软的潮下带滨海区域,在全球有广泛分布.海草是海洋中唯一开花的被子植物,在水中完成生活史.成片的海草构成海草床,亦有“海底草原”之称.海草床具有极高的生产力,与红树林和珊瑚礁并称为三大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海草牛态系统的年初级生产力约为500~1000克·碳/平方米,可达到珊瑚礁牛态系统的3倍,全球海草床初级生产力总量约占全球海洋总初级生产力的1.13%.海草床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动值物和微生物资源,是海洋生物产品和滨海渔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地.  相似文献   

20.
文化播报     
《世界知识》2012,(7):70
过度开发破坏普吉岛珊瑚礁据泰国普吉海洋生物中心研究,泰国西南部观光胜地普吉岛因土地过度开发,大量残渣覆盖沿岸的珊瑚礁群,造成海洋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