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公路交通施工工程量的日益增加,很多原本难以实施公路建设的土质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软路基公路建设在沿海一带非常多见.为了降低路基沉降,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保证软路基公路质量,采用塑料排水板对软路基进行加固,可以较好的解决以上问题,并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2.
李振宏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1,(7):120-120
塑料板排水法是沿海地区常见软粘土地基处理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仅提高施工期地基稳定性,还减少工程的后期沉降,设计合理能减小堤坝断面,加快工程进度,节省工程投资。本文结合该工程实例。对塑料排水板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塑料排水板处理公路软基深度检测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路建设中,尤其是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大量使用塑料排水板加快软基的固结速度,其相关质最检测措施相应地提到关键的位置上.为了更好地监督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所用塑料排水板进行软基处理的质量,文章针对塑料排水板质量检测困难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种最新设计研制的水下软基处理船.它包括塑料排水板插设、土工布铺设、水上定位、电脑监测记录等方法和装置.适用于多种水下软基处理工程,解决了深水塑料排水板加固软基的方法和设备问题. 相似文献
5.
6.
本文论述了粉喷桩在软基处理过程中桩的支承方式、单桩承载力、土的含水量、置换率、掺入量、复搅转速对桩强度的影响以及粉体计量等。 相似文献
7.
郭小军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1,(21):189-190
近年来,粉喷桩技术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了,不仅可以改变软土地基的性质,同时也可提高地基承载力。本文主要对水利工程中粉喷桩软基处理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几点建议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公路建设工程不仅是我国交通的重要枢纽,也是维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命脉线。伴随着我国公路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规模的日益扩大,难免会遇到对软土路基状况的处理,如施工技术的处理不当,则会成为影响道路工程质量与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结合工程实例,着重探讨了塑料排水板+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软基处理在公路软土地基施工的技术要点,并就处理效果与施工监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9.
在公路的软基处理中,路面结构、地基土上的路堤及地基土的强度和变形的安全和稳定性对公路的投入使用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工程实际,探讨有关公路软基处理中粉喷桩的设计、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给有关工程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牛庆锋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1,(19):90-91
粉喷桩是一种效果显著、应用广泛的软基处理方法,本文通过秦皇岛北戴河新区昌黄连接线(昌黎外环一沿海公路)道路工程粉喷桩处理软基的施工实践,总结粉喷桩应用于软基处理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手段、质量检测方法。通过和其它软基处理方案对比,粉喷桩处理后的软基,克服了涵洞基础沉降,桥头跳车,路基沉降现象,并且快速、经济。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为了满足公路工程建设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发展,砂桩、碎石桩、水泥搅拌桩、CFG桩、真空预压、预应力砼管桩和EPS轻质路基等多种软土处理技术日渐成熟,但深厚层软土的处置,仍然是软土地基处理的一大难点。主要结合嘉安高速公路上采用的粉喷桩对玉门市饮马农场一带软基的处置进行了总结,仅供同类工程设计和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加强加快公路建设、有效的延长公路使用年限、加固地基处理使之最大化的体现为运输事业、交通事业及人民生活的服务是我们每位生产者、管理者最愿意看到、也最想实现的建设目标.本文从公路建设的科学工艺流程、先进生产方式出发简述了粉喷桩在公路软基处理中的科学应用,对桩体质量可能产生的影响因素做了详细分析,提高了粉喷桩的承载力、强度及建设质量,对公路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许国钧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1,(1):69-69
路基软基如果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到道路整体使用寿命,造成公路的提前破坏。本文将从设计的角度出发,详细地介绍采用粉喷桩处理软土地基的施工方法,以便为日后从事类似工程的施工控制时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粉喷桩在软基处理过程中桩的支承方式、单桩承载力、土的含水量、置换率、掺入量、复搅转速对桩强度的影响以及粉体计量等。 相似文献
20.
毛贤军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1,(9):49-50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应根据土质情况合理确定,这样才能将工程质量提高、使工程进度加快、工程成本降低,从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粉喷桩是一种新型的地基加固处理技术,可以缩短施工工期,并且具有无公害、无噪音、不排污、对相邻建筑物无不利影响等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