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用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常用公式化简逻辑函数,目前尚无一套完整的方法和固定的步骤可循。本文介绍的添项消项法,具有使用公式少、化简步骤单一和化简技巧易于掌握等一系列特点。  相似文献   

2.
纸杯变变变     
《少儿科技》2014,(12):38-38
纸杯可以盛水,还可以成为手工制作的材料,看:纸杯风速计材料纸杯、竹签、泡沫球、塑料吸管、线轴、圆木板、胶带、强力胶、小刀。步骤1.用小刀分别把两只相同的纸杯纵向切成两半,在每半只纸杯上用胶带固定一根竹签,这就是纸杯风速计的叶片。  相似文献   

3.
步骤:1.将一个250毫升可乐瓶(作为水火箭箭身)的瓶底剪去,然后将其套在另一个250毫升可乐瓶(作为水火箭动力舱)的瓶底,并用透明胶将两个可乐瓶固定好。2.用空牛奶盒剪出3个相同的水火箭尾翼,并用双面胶将3个尾翼等分固定在水火箭动力舱的底部。3.将广告纸卷成一个直径与水火箭箭身直径相同的漏斗,然后用透明胶粘贴固定在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阐述了基于塔形分解的图像融合的原理和步骤,然后针对实时嵌入式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称为固定权的融合规则,该方法具有简单,可行,便于调节的特点.接着,通过Hatlab仿真和交叉熵的客观评价方法证明了固定权新融合规则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在DSP平台下,用基于固定权新融合规则的算法实现了两幅大小为240x320的可见光和红外光图像的实时图像融合.  相似文献   

5.
以洋葱表皮细胞为材料,探究其经卡诺氏液固定后进行细胞骨架制片观察时,1%Triton X-100抽提非骨架蛋白的最佳时间,并研究洋葱不同表皮细胞及经不同理化因素处理的材料,经卡诺氏液固定后进行细胞骨架制片的步骤及制片效果。结果表明:经卡诺氏液固定后,1%Triton X-100抽提非骨架蛋白内表皮30min较佳,外表皮25min较佳;不同成熟度的鳞片叶细胞骨架形态及稳定性有差异;经紫外线、温度、秋水仙素处理后增加固定步骤再制片对制片观察结果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鉴于经典Canny算法在脑部CT图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在深入分析经典Canny算法执行步骤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边缘检测方法,即用中值滤波与高斯滤波相结合,替代传统Canny算子的单一高斯滤波;用迭代算法自动计算阈值,替代经验固定阈值。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方法比传统方法更具准确性与普适性,减少了边缘错检、漏检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以木本植物中的模式树种杨树和杉木茎段为试验材料,分别用多聚甲醛、丙酮和卡诺固定液,研究了这两个树种的冰冻切片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液氮冷冻法对幼嫩的组织(如组培苗)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多聚甲醛固定液可以较好地保存细胞的形态结构,冰冻切片较完整。丙酮和卡诺固定液加10%蔗糖保护之后效果更好,切片完整且可以进一步用于核酸提取。卡诺氏固定液固定后,杉木和杨树组培苗的蔗糖保护剂适宜质量分数为10%,液氮冷冻时间为50~90 s。脱水步骤可以使冰冻切片更清晰完整。而田间植株木质化程度较高的茎段组织则需要甘油软化辅助处理,即可获得清晰的冰冻切片。  相似文献   

8.
一般文献对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都采用较固定的方法和步骤,在此通过实例对比,对用T触发器构成的同步计数器的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简便分析方法.该方法物理概念清楚,不求繁琐的状态方程,并从根本上杜绝了再计算可能造成的错误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
对凋亡细胞 TUNEL 染色操作中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凋亡细胞的 TUNEL 染色已在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由于 TUNEL 染色的步骤多,操作精细,影响 DNA 断裂的 因素多,实验结果往往不够准确致使实验失败。总结多年实践经验,拟从组织的取材方式、取材大小、固定剂选择、 组织离体后缺血时间、组织在固定剂内的固定时间以及实验操作中的诸多细节等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
用脲醛胶作植物腊叶标本粘合剂的可行性庞震凌(南阳教育学院)植物腊叶标本基本上是将采集到的压制材料经过消毒、装订、鉴定等步骤制作而成.常规的装订方法有胶着法、纸条固定法和线订法等,胶着法一般采用阿拉伯树胶、桃胶或鱼胶.以后有人改用白乳胶作粘合剂·虽然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微电泳技术研究聚硅酸胶粒表面的电荷情况,考察了聚硅酸溶液的浊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试验了反应时间和水样pH对聚硅酸絮凝效果的影响,借助于透射电镜技术观测了聚硅酸胶粒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聚硅酸胶粒表面带负电荷,聚硅酸溶液的浊度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反应时间影响聚硅酸的絮凝效果。聚硅酸在水样pH为9.50左右时其絮凝效果最佳。聚硅酸胶粒随反应时间的增长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变大,且其形状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侯马市2007—2009年酸雨资料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侯马市酸雨发生频率在50.00%~75.86%之间,12月酸雨频率最高,为100%,3月、9月、10月酸雨频率也较高,达到80%左右;侯马市四季的酸雨强度均为强酸雨程度,而酸雨频率是秋季最高,为76.09%;侯马市在大雨天气时,酸雨出现的几率较高,风速在3.4m/s~5.4m/s时酸雨频率最高,达到73.68%;侯马市在NNE风向下的酸雨频率最高,为15.96%,N风向下的酸雨频率也较高,为13.83%。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酸液体系对深层碳酸盐岩储层进行酸压改造时面临着酸蚀缝长短、导流能力递减快等问题。为实现这类储层的高效改造,对有机酸、胶凝酸等不同的酸液体系获得的有效作用距离及长期导流能力进行实验研究。对比不同酸液体系的酸岩反应动力学方程,可知相较于胶凝酸,有机酸有效作用距离能提高10倍以上,但有机酸在低闭合应力(10 MPa)和高闭合应力(60 MPa)下长期导流能力均低于胶凝酸液体系。为在实现酸蚀裂缝长有效缝长及高导流能力,提出了"有机酸+胶凝酸"注入方式,先用有机酸进行远端刻蚀,再用胶凝酸提高近井导流能力。并对典型井优化,得到施工排量8~10 m~3/min,施工液量850~950 m~3,施工段塞在2~3段能取得较好的酸压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体系,建立精确的叶酸分析检测方法,对促进叶酸的多方面、深层次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介绍了叶酸的分子结构及其主要存在形式,以及常见食品中叶酸的含量。阐述了化学法和酶解法等样品前处理方法,分析表明在测定富含淀粉、蛋白质的豆类、谷物等食品中的叶酸时,更适合采用与淀粉酶、蛋白酶等联合使用的酶解法。综述了微生物法、荧光分析法、液相色谱法等常见叶酸检测方法,指出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可快速测定不同形式的叶酸,且具有高效、精确等特点。探讨了影响叶酸稳定性的因素,以及提高叶酸摄入量和稳定性的措施,认为可通过在主粮作物中添加叶酸、蛋白质胶囊包裹叶酸、促进叶酸与蛋白质结合等方式来提高叶酸的摄入量及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三辛胺对羧酸的络合萃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络合萃取法对于极性有机物稀溶液分离具有高效性和高选择性。用体积分数为20%三辛胺+30%正辛醇+50%煤油混合溶剂对乙酸、乙二酸、丁酸、丁二酸、戊酸、己酸、己二酸、苹果酸,酒石酸和2-溴了酸稀溶液进行了系统的萃取相平衡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溶剂对有机羧酸稀溶液具有相当高的分配系数D。探讨了胺类萃取剂萃取有机羧酸的过程机理。  相似文献   

16.
固体硝酸酸压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酸化技术,借鉴水力压裂微胶囊延迟破胶技术,先将固体硝酸微胶囊化,再用水基液携带固体酸颗粒带入地层裂缝,在裂缝中释放出H+,对地层实现深  相似文献   

17.
以H2SO4,HCl和一水合柠檬酸作酸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纳米TiO2光催化剂。通过XRD,TEM,HR-TEM,Uv-Vis和FT-IR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MB)为目标降解物,对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酸对TiO2的结构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以H2SO4做催化剂时,TiO2颗粒分布均匀,粒径在7~12nm之间,全为锐钛矿相;以HCl作催化剂时,TiO2的粒径约为20nm,全为锐钛矿相;而以一水合柠檬酸作催化剂时,TiO2的粒径较大,约为30nm,且团聚严重,为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的混合相。以H2SO4作催化剂制备的TiO2光催化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用RD—Ⅰ型热导式自动量热器测定了无水草酸、丙二酸、丁二酸、已二酸、酒石酸和二水合草酸在盐酸中的溶解热,并计算了草酸的水合热。实验结果表明,二元羧酸溶于盐酸是一个吸热过程,溶解焓为正值,且随着碳链的增长而增大,但增加的速度减慢,对于碳链相同的二元羧酸,羟基的引入,使得溶解焓减小。  相似文献   

19.
酸化剂对硅酸聚合胶凝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应用乙酸进行硅酸聚合胶凝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硅酸溶液中有乙酸化合物时,硅酸聚合胶凝的时间将延长.其表现为:(1)改变了聚硅酸溶液中的组分浓度,(2)降低了硅酸聚合过程中OH-的影响作用.得出乙酸对硅酸聚合具有阻抑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酸压施工中经过酸岩反应后残留在地层的酸液,破胶后仍能吸附、滞留和堵塞岩石孔隙,对储层造成伤害,影响储层渗流能力,导致单井产能和经济效益降低。为明确大牛地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层残酸伤害的影响,通过配制施工酸液体系,开展了对基质、微裂缝和酸蚀裂缝三种形态的残酸伤害实验,且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分析其伤害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残酸对基质伤害较高,残酸进入基质,以堵塞孔隙形式污染岩心,残酸伤害率30%左右;微裂缝次之,残酸滞留微裂缝表面,且渗透率越大,伤害越小,残酸伤害率为10%~20%;酸蚀裂缝几乎没有受到残酸伤害影响。因此,残酸伤害主要以堵塞伤害为主,吸附伤害较低,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