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腔二囊管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中的使用方法。方法:从我科2001年9月到2004年3月收治的所有应用三腔二囊管止血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肝硬化病人中,选取4例,加以分析。结果:B组两例患者在放气后12h内再发出血,后经反复压迫均不能止血,最终死于失血性休克。A组两例止血后2周,好转出院。结论:三腔二囊管压迫的时间、悬挂的重量、压迫同时降门静脉压力药物的应用以及解除压迫后的用药,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也是肝硬化患者的主要死因,病死率高达9.5%,再次出血时高达60%.为寻求简单、安全、有效的保守止血疗法,我们于1995年1月至1996年12月对在本院住院的68例肝硬化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患者分别应用施他宁与传统的三腔管气囊压迫联合垂体后叶素法配对治疗,发现用施他宁治疗组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再次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马绍玲  刘伟红 《甘肃科技》2011,27(16):166-167
探讨了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不同止血治疗的护理方法.将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7例分别采用静脉应用抑酸药物并口服凝血酶(20例)、静脉点滴垂体后叶素并口服凝血酶(42例)、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并管内注入去甲肾上腺素或凝血酶(15例),患者临床止血效果良好.提示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准确扩容、补充血容量至关重要,而精心护理...  相似文献   

4.
探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急诊抢救要点。方法:对21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破均给以垂体后叶素,硝酸甘油,奥曲肽,输血,输液,三腔二囊等压迫止血等治疗。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应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奥曲肽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病死率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介入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伴有脾功能亢进的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18例患者行DSA下经皮肝穿刺、插管进入门脉,用弹簧栓、无水乙醇和明胶海绵栓塞食管胃底静脉,再行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脾动脉行部分脾动脉栓塞.结果 18例病人(致出血的)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及脾动脉插管、栓塞均获成功.16例患者术后得到随访,随访1~16个月.其中2例于1~2周时再呕血,经保守治疗好转,1例术后3周死亡,余13例病情稳定,未再出血.结论双介入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合并脾功能亢进疗效确切,在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18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经垂体后叶素治疗及(或)三腔管压迫止血无效,静脉推注0.1mg善得定,继而以0.05mg/h的剂量静脉持续滴注.结果,善得定的止血率88.8%(16/18),平均止血时间4.5h,2例出血减少,但分别死于严重感染和肝肾综合征.善得定副作用轻微,仅一例有恶心、头痛.  相似文献   

7.
<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临床上最凶险的并发症之一.在内镜下行曲张静脉套扎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及预防再出血的疗法,我科自1997年起对食管静脉曲张的病人进行套扎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8例患者中,男6例,女2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47.5岁,均以上消化道大出血收入院,经内镜证实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用药物及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病情稳定后进行套扎术.2 护理2.1 心理护理病人因长期患病,反复发生消化道出血易产生恐惧、悲观心理,担心套扎不成功再次出血,失去治疗信心,这时应稳定病人情绪,介绍套扎方法和成功病例,消除紧张,建立“既来之,则安之”心理.充分了解病人思想动态,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医患配合密切,从而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随机分类方法,观察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两种方法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EGV)破裂出血疗效及副作用.方法:37例病例分成两组,奥曲肽组19例,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组(以下简称联合用药组)18例.结果:两组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止血成功率:奥曲肽组85.5%,联合用药组85.0%.失败率:奥曲肽组14.5%,联合用药组1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作用:奥曲肽组10.5%,联合用药组27.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方法治疗EGV破裂出血止血成功率基本相似,但联合用药组副作用率明显高于奥曲肽组.  相似文献   

9.
探讨胃周血管离断联合胃底环扎术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PHT)并消化道出血方面的应用。以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PHT并上消化道出血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来观察手术的效果。结果:本组6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消化道出血停止。术后门静脉高压和压力梯度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1周内死于肾功衰竭者2例,随访中因肝脏衰竭死亡2例,因消化道出血死亡2例;术后2年因出血性胃炎致出现消化道出血3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本组患者术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白蛋白(ALB)水平则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期间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出现切口感染、门静脉血栓各1例。胃周血管离断联合胃底环扎术应用在肝硬化PHT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可以有效地控制出血,因此,在临床治疗的应用和推广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随机分类方法,观察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两种方法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EGV)破裂出血疗效及副作用.方法37例病例分成两组,奥曲肽组19例,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组(以下简称联合用药组)18例.结果两组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止血成功率奥曲肽组85.5%,联合用药组85.0%.失败率奥曲肽组14.5%,联合用药组1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作用奥曲肽组10.5%,联合用药组27.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方法治疗EGV破裂出血止血成功率基本相似,但联合用药组副作用率明显高于奥曲肽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随机分类方法,观察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两种方法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EGV)破裂出血疗效及副作用。方法:37例病例分成两组,奥曲肽组19例,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组(以下简称联合用药组)18例。结果:两组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止血成功率:奥曲肽组85.5%,联合用药组85.0%。失败率:奥曲肽组14.5%,联合用药组1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作用:奥曲肽组10.5%,联合用药组27.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方法治疗EGV破裂出血止血成功率基本相似,但联合用药组副作用率明显高于奥曲肽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与门、脾静脉内径的关系和出血情况.方法 分析9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胃镜检查所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腹部B超所测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比较出血组与非出血组门静脉主干、脾静脉内径及其与食管静脉、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肝硬化出血组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内径均比非出血组增宽(P<0.01).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与门静脉主干内径正相关(rs=0.332,P=0.001),胃底静脉曲张严重程度与门静脉主干内径正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rs=0.184,P=0.073).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与脾静脉内径正相关(rs=0.281,P=0.006),胃底静脉曲张严重程度也与脾静脉内径正相关(rs=0.330,P=0.001).结论 通过腹部B超测量门静脉、脾静脉增宽程度可判断门脉高压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并预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奥曲肽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治疗方案(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进行比较.方法:选用2002年2月至2006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33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奥曲肽25 μg/h剂量组118例,垂体后叶素治疗对照组115例.结果:奥曲肽治疗组24h止血率78.2%,48h止血率84.5%,平均止血时间(12.33±9.23)h.对照组24h止血率31.5%,48h止血率68.7%,平均止血时间(25.02±13.54)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1例出现恶心;对照组18例出现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输血量:奥曲肽组为(247±396)ml,垂体后叶素组为(423±565)ml,两组有差异.结论:奥曲肽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效果良好,再出血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96例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与门、脾静脉内径的关系和出血情况。方法分析9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胃镜检查所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腹部B超所测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比较出血组与非出血组门静脉主干、脾静脉内径及其与食管静脉、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出血组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内径均比非出血组增宽(P〈0.01)。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与门静脉主干内径正相关(rs=0.332,P=0.001),胃底静脉曲张严重程度与门静脉主干内径正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rs=0.184,P=0.073)。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与脾静脉内径正相关(rs=0.281,P=0.006),胃底静脉曲张严重程度也与脾静脉内径正相关(rs=0.330,P=0.001)。结论通过腹部B超测量门静脉、脾静脉增宽程度可判断门脉高压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并预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将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治疗的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1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内镜治疗与食管狭窄的关系,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总结规律,以期对以后的治疗有所帮助。经胃镜或既往胃镜检查明确的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伴或不伴活动性出血的病例,采用套扎、硬化或套扎硬化序贯治疗,2周、3月、半年、1年随访复查及多次内镜治疗。统计食管狭窄发生的时间及狭窄程度等。结果显示术后1年内出现进食后哽咽不适者41人,症状可逐渐消失。出现明显进食困难,且经胃镜检查明确食管狭窄者5人。所以根据患者的镜下病变情况选择合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减少出血、并发症,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病人常见的出血部位,该部位出血的复发率高,死亡率也较高。我科自1997~1998年两年中治疗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人5例,现将我们的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例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既往都有肝硬化病史,其中女2例,男3例,年龄在50~72岁。 2 治疗方法 (1)用止血剂如洛赛克、立止血等;(2)使用垂体后叶素静脉维持;(3)出血量较大的给予输血、支持对症治疗;(4)硝酸甘油舌下含服;(5)  相似文献   

17.
探讨将微生态制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美常安)联合支链氨基酸营养粉(立适康)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将2016年8月到2017年12月期间在武威肿瘤医院肝胆中心就诊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0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在上消化道出血停止后,常规给予普通饮食,加服支链氨基酸营养粉,45g/次,加入170mL温开水口服,2次/d,并给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2粒/次,3次/d口服;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普通饮食。半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氨、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水平。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氨下降(P0.05),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均上升(P0.05)。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后患者辅助应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以及支链氨基酸营养粉,可以促进白蛋白的合成,降低患者血氨含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收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例40例,根据是否应用奥曲肽,将病例分为奥曲肽治疗组(治疗组)和非奥曲肽治疗组(对照组),比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效果明显优于非奥曲肽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以往内科治疗疗效较差 ,近来内科药物及内镜治疗广泛用于临床且简便有效 .综合近年文献 ,综述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药物和内镜治疗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案例分析,为贲门失弛缓症术后食管瘘患者营养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例20岁男性贲门失弛缓症术后食管瘘患者,目标热量按每天每kg体重30 kcal给予,采用肠外肠内营养联合治疗的方式,首先通过中心静脉途径给予“全合一”肠外营养治疗,初步给液量:2 500 ml,热量:1 800 kcal.患者出现巩膜轻度黄染,肝功能检查提示:有肝细胞损害.在临床保肝降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临床额外补充的液体量调整肠外营养液配方,总液体量:2 255~2405 ml,热量:1 584~1 630 kcal.术后14d在内镜下置入双腔管(空肠营养管及胃管),即给予肠内营养治疗,主要使用的肠内营养制剂为百普素、能全素、能全力,根据胃肠道反应及胸腔引流液颜色及引流量调整肠内营养液的用量及剂型.待胸腔引流液减少为10 ml时,拔出引流管,肠内营养液调整至小口呷饮,吞咽无不适,拔出营养管,进食半流质饮食直至普食.结果:患者经过45 d的肠外肠内营养治疗,食管瘘瘘口闭合,体重无明显减轻,各项生化指标正常.结论:发生食管胸膜瘘后应尽早开展肠内肠外营养联合治疗.全肠外营养使用时应根据其成分和特殊营养素的摄人按患者的需求和代谢能力进行计算,对于危重患者热量应适当减少.肠内营养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病情,观察引流液颜色及量,及时调整肠内营养液体量、热量,最终达到治疗量,帮助患者病情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