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智慧城市是建设“智慧地球”、“智慧国”、“智慧省”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对系统、整体地提升浙江省的信息化水平,意义重大而深远. 浙江省副省长毛光烈提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要“一揽子”解决问题.这抓住了问是的牛鼻子.因此,要系统、一揽子地解决问题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我认为,首要的一个问题,是要有一个能总体推进的决策和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赵咏梅  贾巍 《科技信息》2010,(1):149-149,167
近年来,大学生行为偏失现象愈来愈多,其根本原因是人文素养的缺失,人文素养的核心就是“学会做人”——做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因此,应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建设》2012,(7):22-24
“智慧城市”有两个主题词:“智慧”和“城市”.“智慧”是建筑在网络信息技术之上的;“城市”则包括“业务”和“内容”.“内容为王”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基本要求.所谓“一个公司运作”,是指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每一个试点项目都要实行公司化运作,组建一个专业运维公司,负责试点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专业公司和网络传输商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才能把试点项目做好.  相似文献   

4.
陈静 《科技智囊》2007,(4):64-64
慧从何处生?佛说,慧从定中来,定以戒为前提。戒、定、慧,是佛法修行的全部,也是获得至高智慧的必由之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获得无上正等正觉、究竟圆满的智慧是个极高的目标。但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见地的人并不难达到,其中的路径是相通的。我们的思想从哪里来?从“凝固的时间”中产生。试想,你在思考一个问题时,你的脑海中浮现的是问题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似很深奥,其实也简单。人是自然的一个产物,而且是个年轻的物种。如果把地球的历史比做一天的二十四小时,那么人类是在这二十四小时的最后几秒钟才诞生的。当然,人类的诞生是大自然的一个伟大创造,人有智慧,能创造工具,能积累文化与科学。但他不是宗教中的“上帝”、“佛祖”和“神仙”。正如人很难完全认识自然一样,人也很难完全认识社会与自己,所以人会做错事,会走弯路,需要不断吸取教训,在经验教训中成长。试问离了自然,我们能做什么,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想什么,说什么?有人可能说依靠科学,科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科学…  相似文献   

6.
当智慧城市的建设如火如荼地在中国大地展开之时,为总结智慧城市发展、建设的成功经验,引导和传播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进理念,智慧城市评估随之应运而生.但这些评估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评估与城市环境、与大众的感受有何关系?目前评估指标体系如何?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城市之间比谁更“智慧”不科学 在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宣传中,广州以“智慧树”的比喻,十分形象地将广州“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包含其中,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广州‘智慧城市’重点是构建一个‘智慧城市’的树型框架,可简单地归纳为:根一基础、干-技术、枝-产业、叶-应用、果-生活.一棵树,它要成长就需要土地、水和阳光、空气等来养育,而不同的土地、水和阳光、空气等环境将决定其所养育的树种的不同,如在东北是松树、西北是杨树、华南是榕树、江南是柳树等等.我们不可能说松树比杨树好、榕树比柳树差,因为这些树种能生长在这些地区,是由于它们已适应了该地区的环境.我们无法脱离环境来对不同种类的树种进行对比、分出好坏,诚如谚语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相似文献   

7.
他是中国科技大学核物理专业的高材生、三项发明专利享有者;他被誉为“中国政府第一新闻发言人”、“中国政府公关总领”、“中国形象大师”;他是学者型官员,常常语出惊人:“人一动物:文明或文化”,“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靠越剧传播,在中国难过黄河;但若换作小提琴协奏曲,世界传播也不在话下”……谈笑问闪烁着理性而智慧的光芒。他和著名的神学家、基督教福音传道者路易·帕罗有过三次对话,帕罗说:“和他这样有智慧的思想家、哲学家的谈话是一种难得的享受。他的谈话促使我思考过去30年当中从来都没有想过的一些问题。”……他就是赵启正。  相似文献   

8.
李雪虹 《甘肃科技》2024,(2):87-90+98
在数字技术广泛运用的今天,“智慧城市”已经变成了一个美好的未来,它为人们描绘出一幅更加智慧、更加方便、更加灵活、可持续的社会生活画面。伴随着智慧图书馆的不断发展,当前以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人性化为核心的技术正在与图书馆的各项工作相融合。“书书相连”“书人相连”“人人相连”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关键。文章重点介绍了在智慧图书馆中实现图书定位和室内定位的方法,通过对比各种室内定位技术,阐述了蓝牙导航技术的优越性,并对其在智慧图书馆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围绕着“毛泽东思想”在英文中如何表达曾有过一些争论。在“文革”时期,大多数人主张译为“MaoTsetung’sThought”。周总理认为不妥,他指出,“毛泽东思想”不是一个人的发明创造,而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领导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译为“MaoTsetungThought”为好。这就是我们现在将毛泽东思想译为“MaoZedong(改为汉语拼音)Thought”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当今的文化有三大系统,即美国文化、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美国文化是当今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国文化保留了原有的特色,但又具有新的时代精神内涵;日本文化则代表中西文化的融合与结合。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伦理(人文)精神,西方文化的核心是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充分发扬人性的崇高,从而造成一个美与善的社会,但“见人不见物”。科学发扬人的智慧与知识,在征服、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使自己得到了肯定。但“见物不见人”。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整合,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元胜 《青年科学》2010,(3):32-32
你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苦苦思索一个问题的答案时,忽然恍然大悟,“灵感”不期而至。这就是人类智慧的火花——顿悟。  相似文献   

12.
从古希腊哲学到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始终是贯彻西方哲学的崇高理想。近代西方发展起来的“唯人主义”(人道主义)人文传统,由于把世界置于一个以人为原点的坐标系之中——“人类中心主义”,这一文化革命一方面把人最终从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把人的存在同异人的存在推上了对立的两极,针对人之外的智慧生命,人文主义是无能为力的。在人文主义的框架下,建立不起来人与非人以及人与人之外的智慧生命之间的适当关系,虽然非人的智慧生命至今仍未变成现实,但科学的发展却使之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性。在这一意义上,科学和人文是对立的。  相似文献   

13.
田雅秀 《科技信息》2012,(15):355-355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先生说:“教育的目的首先是教会做人,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不仅有谋生技能,能享受物质生活的人,而且同时做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追求智慧和真理的人、一个有创新思维和坚强性格的人、一个不断促进社会和人类自身进步的人。”因此,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中努力探究、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4.
一个在非洲创业的中国企业如何使用中国式智慧适应那里的工作生态?在“五·一”来临之际,且将此文献给所有对工作深有心得的人。  相似文献   

15.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从照片上看,这位前健美先生和环球先生的确是肌肉发达,但没有人对他做过!射线透视或是其它的研究来弄清楚这样一个重要的事实,就是他的大脑中到底有多少‘肌肉’”,“但愿他的大脑跟身体肌肉一样发达”。———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卡斯特罗日前公开“质疑”美国加州新当选州长施瓦辛格是否“大块头有大智慧”。施瓦辛格最近表示,他准备接受包括古巴裔众议员在内的一些美国人的意见,不让加州同古巴做生意,并且也不打算访问古巴。“韩日合并是当时朝鲜人的集体意愿选择的结果,日本绝对没有武装侵略朝鲜。”———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  相似文献   

16.
由“流观”论、“游观”论和“物观”论等构成的中国古代审美“观”论体系包含深刻的生态美学智慧,它不仅有助于我们考察古代中国人的自然观、时空观、生命观特征,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领悟古代中国人在“天—人—地”生存网络中的谛视方式,以及在这一谛视方式主宰下古代中国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安顿自我生命等重要理论问题。这些生态美学智慧中的合理成份,可以为当今艺术生态学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关于“操作”的问题,“操作问题”作为一类智力问题,广泛存在于民间游戏中,他们普遍难度不大.但也有一些难度大的“操作问题”,经常出现在数学竞赛中.一般来说都有取胜的规律,即最佳策略.本题也一样,只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去取石子,首先取石子的人总可以赢得比赛.  相似文献   

18.
民间有句俗语,叫做“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是从一个人孩提时代的种种表现,可以预测长大成人后的行为品性。三岁起就可以预测成年,听来似乎有点夸张。但一种民问说法流传这样长的时间,这种民间经验的积累是否也包含着一些朴素的人生智慧呢?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人的因素第一”思想有一个形成过程。早年他崇尚“心力”的作用,并把这种主观精神的放大用在战争年代的“人比武器重要”的思想中。后来他设计新社会的蓝图,着重对人的精神改造,追求人性的完美和“纯粹的人”,故而重视榜样的力量,依道德自律来塑造共产主义新人。当他成为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后,他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这个角度高度概括了“人的因素第一”的思想,即把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分配关系以及所有制问题放在第一位。毛泽东“人的因素第一”的思想曾经在战争年代和建设时期起过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科技+智囊     
在当今社会中,无论你在什么领域从事什么工作,唯有一样东西离不开,就是智慧。智慧分大智慧、小智慧,但无论大小,只要我们想在工作中、学习中做出点样子,离开了“智慧”,恐怕是不行的,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生活中需要生活的智慧,工作中更需要工作中的智慧。但把智慧和科技结合起来搞发展,无论是发展国家,还是发展一个组织、企业以及个人,恐怕对于我们还是近几十年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