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目的 比较甲基苯丙胺在成瘾与戒断后给药致死大鼠体内的分布情况.方法 建立动物模型获得所需检材,经酸化水解后用环己烷提取,利用GC-MS全扫描定性分析,选择离子扫描定量分析.结果 甲基苯丙胺在成瘾组脾、肺、眼中的含量明显低于戒断组;成瘾组心、肝、肾、脑、肌肉、睾丸中含量略高于戒断组;成瘾组肝中含量最高,戒断组脾中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传统名贵傣药龙血竭中有效成分龙血素B在大鼠体内重要组织的分布情况,同时探讨长期模拟失重效应对龙血素B分布的潜在影响.将SD大鼠分为正常重力组和模拟失重效应组,采用21 d大鼠尾悬吊方法模拟长期失重效应,单次灌胃给予大鼠25 mg/kg龙血素B,于给药1 h后收集心、肝、脾、肺、肾、胃、肠、脑、睾丸和骨骼肌10种组织,采用HPLC-MS/MS方法测定各组织中龙血素B质量分数.在正常重力组中,龙血素B在肝、胃分布较多,其次是肾、肠、心、脾、骨骼肌和肺,脑中最少.与正常重力组相比,模拟失重效应组大鼠肝中龙血素B的质量分数显著升高47.7%(p<0.05),脑中质量分数上升5.4倍(p<0.05);在肠和肾中质量分数显著下降52.7%和22.0%(p<0.05);在大鼠胃、心、肺、脾、睾丸和骨骼肌中质量分数无显著变化.龙血素B的分布具有明显组织特异性,长期模拟失重效应显著改变龙血素B在大鼠肝、肠、脑、肾等重要组织的分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藤黄酸纳米囊(NGA-NC)在小鼠体内的肝靶向性.方法:HPLC法测定NGA-NC试验组与新藤黄酸(NGA)对照组小鼠心、肝、脾、肺、肾及血浆中NGA的含量,比较两组小鼠体内药物分布特点,进行靶向评价.结果:NGA-NC试验组与NGA对照组比较,在肝脏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NGA-NC组能显著增加NGA在肝脏的分布.结论:NGA-NC能增加NGA的肝靶向性.  相似文献   

4.
褪黑激素在黄鳝体内分布与生殖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处于不同性腺发育阶段的黄鳝,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了脑、眼、小肠、肝、肾、脾、心、皮肤和肌肉等组织以及血清中褪黑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褪黑激素在黄鳝体内的多数组织中存在(皮肤和肌肉除外),其含量顺序为:眼>全脑>血清>肝>小肠>肾>脾>心.黄鳝脑内,以下丘脑和垂体的褪黑激素水平最高,嗅叶、视盖与小脑居中,端脑及延髓最低.黄鳝体内各组织中褪黑激素水平皆显示出生殖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采用HPLC法测定自制水杨酸-氯霉素普鲁兰糖涂膜剂中氯霉素含量,对涂膜剂中氯霉素进行体内外透皮释放行为研究.选取昆明种小鼠鼠皮,用立式扩散池评价涂膜剂中氯霉素体外释放行为.自制涂膜剂中氯霉素体外释放缓慢,释放过程可用Higuchi方程模拟.选用新西兰兔背敷涂膜剂,测定兔体内氯霉素的药-时曲线,并考察超声促透效果.兔体内药-时曲线显示,氯霉素血药质量浓度1h达峰,峰值1.24μg/mL;超声处理兔表皮后涂敷涂膜剂,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大于未经超声处理组.自制涂膜剂缓慢释放氯霉素,可用于局部治疗,超声处理兔表皮可促进氯霉素的透皮吸收.水-氯普鲁兰糖涂膜剂中氯霉素体内外释放具有相关性,体外释放度可预测体内药物吸收情况.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一种以咖啡酸为内标的HPLC方法以检测小鼠各组织中双咖酚酸的浓度,研究双咖酚酸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组织分布状况.将健康小鼠按25 mg·kg-1的剂量腹腔注射给药后,收集不同时间点的含药血浆及心、肝、脾、肺、肾,检测双咖酚酸在各组织中的分布,并利用DAS2.1.1软件拟合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实验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羟地吗啉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体内组织分布.方法:大鼠单剂量静脉注射给药,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组织中羟地吗啉的浓度.取大鼠血浆0.2 m L,用10%HCl O4沉降蛋白,加乙酸乙酯提取,取有机相氮气吹干后,残留物溶解后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为Waters C_(18)柱(150 mm×4.6 mm ID,5μm),流动相为甲醇-0.5%磷酸水(87∶13);流速为1.0 m L·min~(-1);于不同时间点取血或组织样品,测定血浆或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羟地吗啉在大鼠体内的消除半衰期仅为(5.28±1.39)min.AUC与剂量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性,提示羟地吗啉在大鼠体内的处置属于线性动力学.羟地吗啉静注给药,主要分布于肝、肺、脾、肾、胃、肠和心脏.结论:静注给药后,羟地吗啉迅速从大鼠体内消除,并可在体内广泛分布和代谢.  相似文献   

8.
鳜鱼和鲢鱼不同组织微管蛋白表达差异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Western-blotting和酶联免疫反应技术(ELISA),对三种微管蛋白(α,β,γ-tubulin)在鳜、鲢两种鱼的脑、心、脾、肾四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鳜鱼α-tubulin的表达在心、脑、脾、肾中逐渐减弱;β-tubulin含量的递减顺序为脑、心、肾、脾;而脾、肾、脑、心中γ-tubulin的表达量依次减小.鲢鱼中三种微管蛋白的表达依次为:肾、脑、心、脾(α-tubulin);肾、脾、心、脑(β-tubulin),肾、脾、脑、心(γ-tubulin).两种鱼之间不同组织中的三种微管蛋白在量上的差异也较为明显.研究结果说明微管蛋白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种属和组织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可能与其组织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注射用头孢他美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特点,将1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6组,分别静脉注射50、100、1 000 mg·kg~(-1)头孢他美钠,于不同时间点采血,分离血清;另将36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静脉注射100 mg·kg~(-1)头孢他美钠,于不同时间点取各组织制成匀浆.采用HPLC法测定血清及各组织中头孢他美的浓度,用3p97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头孢他美在SD大鼠血清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符合二室模型,低、中、高剂量下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为(66.70±21.59)、(216.90±43.22)和(1 972.70±125.54)μg·m L-1,t1/2β为(1.49±0.20)、(1.36±0.20)和(1.27±0.16)h,AUC(0~12)为(139.05±27.93)、(293.01±65.55)和(2 627.32±134.92)μg·h·m L~(-1);静脉注射头孢他美钠1 h时大鼠组织中头孢他美浓度最高,此时头孢他美在各组织中的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肾、肝、肺、胃、心、骨骼肌、脾、小肠、脂肪、脑、卵巢和睾丸.结果表明,静脉注射头孢他美在大鼠血清和部分组织中浓度较高,无蓄积.  相似文献   

10.
尖吻蝮蛇凝血酶是从尖吻蝮蛇蛇毒中分离纯化得到的一种类凝血酶,是本团队研发的止血一类新药。采用125Ⅰ-标记的放射性同位素法和三氯醋酸沉淀结合放射性检测法研究尖吻蝮蛇凝血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的AUC值与剂量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8和0.999 0;肝、脾、心在给药后5 min药物含量最高,其他绝大部分组织在给药后30 min药物含量最高,以后逐渐降低;在各时间点,肝组织含药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此外,尖吻蝮蛇凝血酶排泄较完全,主要由尿排泄。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一种用液相色谱法测定双酚A物料中苯酚和高沸点物含量的方法.样品用乙腈溶解,经稀释后注入液相色谱仪中,以C18柱,乙腈/甲醇/水流动相梯度洗脱进行分离,紫外光度检测器检测,校正归一法定量.  相似文献   

12.
水中痕量Cr(Ⅵ)的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建立了测定水中痕量Cr(Ⅵ)的二苯基碳酰二肼(DPC)-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将含Cr(Ⅵ)水样注入到H2SO4溶液和DPC溶液的混合流中,在λmax=540nm处对反应形成的紫红色Cr(Ⅱ,Ⅲ)-二苯基偶氮碳酰肼蝥合物进行分光光度检测.线性范围为0.03~1.60mg/LCr(Ⅵ),检测限为0.014mg/L,测定频率为100次/h.本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用本法测定工业废水中痕量Cr(Ⅵ),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比较生产场地变更前后森林脑炎灭活疫苗对新西兰白兔肌肉的刺激性和豚鼠的全身过敏反应,评估生产场地变更后森林脑炎灭活疫苗的动物安全性。方法采用两个生产场地各3 批森林脑炎灭活疫苗,其对新西兰白兔肌肉刺激试验进行对比分析,将12 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 只,雌雄各半。两个生产场地均设佐剂对照组和森脑疫苗试验组,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法。分别于左、右侧股四头肌肌内注射佐剂和森脑疫苗。临床观察至第3 天解剖。大体剖检、常规病理制片、病理组织学检查及显微摄影记录。全身过敏试验取豚鼠6只,每只腹腔注射0. 5 mL,间日一次,连续3 次,每日观察每只豚鼠的行为和特征。首次致敏和激发前称量每只豚鼠的体质量,然后分成两组,每组3 只,分别在第一次注射后第14 日及第21 日静脉注射供试品1 mL,观察30 min。结果注射森脑疫苗后,有与佐剂对照组相似的肌肉刺激性损伤。生产场地变更前后,注射森脑疫苗局部肌肉组织的病理改变未见明显差异。结论生产场地变更后森脑疫苗与生产场地变更前森脑疫苗效力相同,具有可靠的动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离子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分析方法。样品经超声提取后,以3.6 mmol/L Na_2CO_3溶液为流动相,经Metrosep A supp7-250阴离子交换分析柱,于210 nm处进行紫外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025~0.20 mg/L(亚硝酸盐)、0.10~2.0 mg/L(硝酸盐)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在0.999以上。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检出限分别为0.004 5 mg/L和0.017 2 mg/L,检测下限分别为0.018 mg/L和0.068 mg/L,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1.3%~87.3%和98.3%~103.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实验表明,该方法简便、灵敏,可用于测定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一种高效毛细管电泳方法,用于缬沙坦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同时分析:以30mmol/L磷酸钠缓冲液(pH=7.47)作为电解质溶液,检测波长237nm,分离电压15kV,高度差进样10s.同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缬沙坦在0.050 4~0.504 0mg/mL内线性良好(r=0.999 8,n=6),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3%和1.3%(n=6),回收率为98.98%~99.79%;苯磺酸氨氯地平在0.050 4~0.504 0mg/mL内线性良好(r=0.999 6,n=6),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RSD为0.6%和1.4%(n=6),回收率为98.22%~99.46%.通过上述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缬沙坦和苯磺酸氨氯地平在15.0min内分离良好,分离度(R=29.8).此方法快速,灵敏,实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通过比较实验兔和猫对组胺标准品的降压反应,探讨实验兔应用于药品降压物质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取普通级的新西兰兔、日本大耳白兔、青紫蓝兔和猫各 6 只,雌雄各半,经戊巴比妥钠麻醉后通过静脉分别注射 0. 05 ~ 5. 0 μg / kg(实验兔) 、0. 05 ~ 1. 0 μg / kg( 猫) 的组胺标准品溶液以及 0. 5 mL / kg 和 1. 0 mL / kg 的生脉注射液。 首先通过比较 3 种实验兔对组胺标准品降压反应的敏感性、重现性和血压稳定性等指标,再比较实验兔和猫对组胺灵敏度 试 验 结 果 与 《 中 国 药 典》 要 求 的 符 合 性 及 其 对 组 胺 标 准 品 与 生 脉 注 射 液 降 压 反 应 的 差 异 性。结果 3 种实验兔对组胺标准品降压反应的敏感性和重现性均比较一致,品种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实验过程中新西兰兔血压较为稳定且操作方便;与猫相比较,实验兔对组胺降压反应极不敏感,其降压反应值约为猫的 1 / 8,且其灵敏度试验结果不符合药典的要求,但对生 脉 注 射 液 却 和 猫 一 样 具 有 明 显 的 降 压 反 应,降 压 值 约 为 猫 2 / 3。结论 实验兔对组胺物质的降压反应不敏感,暂时无法用于降压物质检查,但对生脉注射液仍较敏感,说明组胺对动物的降压作用具有明显的动物种属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输血感染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兔模型,了解HEV全血输注传播的可能性,并观察感染后的指标动态.方法 以兔HEV接种4只SPF兔,经腹腔静脉窦采集抗凝血,然后立即以约10 mL/kg经耳缘静脉注射输血方式分别给予正常SPF受体兔5只,每周监测受体兔粪便和血清抗原、抗体和核酸,...  相似文献   

18.
将银杏叶提取物经酸水解得到其中黄酮甙元槲皮素、山萘酚和异鼠李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YWG-C18柱,甲醇:水(含04%磷酸)为流动相,UV360nm检测,以槲皮素为对照品计算出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黄酮甙含量。槲皮素浓度在001~02mg/ml之间,浓度与峰面积呈直线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2,回收率为974%,相对标准偏差161%。该方法简便、准确,易于银杏叶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采用改进型振动球磨机制备超细铜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维平 《江西科学》2000,18(1):24-27
实验研究中,以粗颗粒铜粉为试样,采用改进型振动球磨机对其进行超细粉碎研究。实验进行之前,对振动球磨机的结构及特点作了简要分析。按正交表L8(2^7)安排了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确定了制备金属超细铜粉的最佳球磨时间、球磨介质和球料比,并确定了各因素对球磨过程的影响程度。根据回归分析原理,由最佳条件下实验结果的回归分析,确定了振动球磨制备金属超细铜粉的粒度特性方程式。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利用免疫损伤结合高脂饲料方法建立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 AS) 斑块形成模型,探讨影响其斑块形 成的相关因素。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0 只。免疫损伤和高脂饲料组兔经耳缘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 BSA) 生理 盐水溶液( 250mg / kg) 并喂食高脂饲料,7d 后再次经耳缘静脉注射同等剂量的BSA。另设单纯喂养高脂饲料的AS 模型组和普通饲料喂食的正常兔组,72 d 后取血测定动物的血脂指标、炎症因子、血管活性物质、血小板聚集黏附 及血管内皮功能等指标,分析上述测定指标和兔主动脉斑块形成及病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72 d 后,免疫损伤 结合高脂饲料组和单纯高脂饲料的两组经病理观察主动脉均有斑块形成,其前者的血脂水平、血清炎症因子白介 素- 6( IL - 6) 、白介素- 8( IL - 8) 、高敏C - 反应蛋白( hs-CRP) 含量均比单纯高脂饲料组显著增高( P < 0. 05,P <0. 01) 。经Pearson 相关系数统计处理,上述指标和免疫损伤加高脂饲料致斑块的形成具有正相关性,和HDL-C( r = - 0. 58) 、NO( r = - 0. 26) 等指标具有负相关性。结论免疫损伤结合高脂饲料导致兔AS 斑块形成和血脂水 平、炎症因子、血小板聚集及血管活性物质等经典指标的异常有显著相关性,具有评价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