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一些实验结论阐述了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电树枝老化的发展过程,探讨了预防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电树枝化的可能方法  相似文献   

2.
交联聚乙烯(XLPE)电力电缆的电树枝老化威胁其安全运行,为了研究针尖缺陷对电缆绝缘电树枝产生的影响,文中运用ANSYS软件对电缆内部针尖缺陷进行模拟仿真和理论分析,并与现场所测得中压XLPE电缆的耐压强度进行对比,对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并指出了局部电场畸变是引发贯穿性放电通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直流电压下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中电树枝的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材料中直流电树枝的生长速率、形态特征及通道特性,利用树枝化试验及显微观察系统,在针尖半径为5μm、针-板电极间距为2mm、周期性施加的间断直流电压下,对试样进行了分组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电树枝由细单枝逐渐发展为稀疏丛状结构,树枝通道为非导电型;电树枝生长缓慢,生长速率不超过1.0μm/min;树枝长度主要取决于加压周期数及直流电压幅值,电压持续时间在高压下影响增大;针极意外接地情况下,电树枝将瞬间引发或快速生长。理论分析表明,电树枝生长规律可以由文中所建立的非导电树枝模型及等效电路进行合理解释,而空间电荷效应是产生直流接地树现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针对低温电工绝缘的实际应用和低温电老化机理的探讨,通过针尖电极试验,着重研究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特性;并将它与交联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做了对比。结果表明,机械应力下疲劳强度的劣化是低温电树枝化的重要因素。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具有低温性能好。不会开裂,适用于低温电工绝缘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空间电荷与电树枝的引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宏观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有机玻璃介质中无气隙非均匀电场下电树枝引发模型。在恒定电压作用下,电树枝引发是由于介质局部电场强度大于介质固有击穿场强的结果。在交变或脉动电压作用下,介质往往在较低电压下产生电树枝,且存在潜伏期;这是由于多次积累的空间电荷起着重要作用的结果。本文借助电子注入产生树枝实验结果,分析了空间电荷在不同条件下对电树枝引发所起的具体作用。根据这一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电树枝引发实验规律。  相似文献   

6.
杨军 《科技资讯》2011,(19):118-118,120
本文通过一起预试中发现变压器高压套管绝缘试验异常,辅助油化分析并根据套管解体检查验证,确定产生原因是由于密封装置失效引起绝缘受潮,导致套管长期在缺油状况下运行,最终发展为设备缺陷。针对该类缺陷,从生产制造与运行维护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并总结。  相似文献   

7.
黄海云 《广东科技》2009,(18):196-197
无论国内或国外,在配电线路上,现都在广泛应用绝缘导线.可以说,配电网的绝缘化,已是一项成熟的技术.但是,绝缘导线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遭受雷击时,容易发生断线事故;二是导线容易进水产生氧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电厂化学水处理中膜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力系统中水的品质是影响电厂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没有经过净化处理的水含有多种杂质,进入水汽循环系统会使热力设备产生结垢、腐蚀、积盐等,严重影响热力设备的安全运行,并降低运行经济性,增加检修工作量和运行费用.反渗透(RO)技术已在我国许多电厂获得广泛应用,而电除盐(ED1)技术是一种新的膜分离技术,它们同是膜技术,但工作机理不同.本文内容介绍了反渗透+电除盐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解决了传统离子交换处理工艺产生酸碱废液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万淑香 《科技信息》2011,(21):141-141,175
为了确保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电力设备在运行前和运行中要进行交接试验、预防性试验和在线监测。通过这些试验和监测,及早的发现绝缘缺陷,从而进行相应的维护与检修,以保证设备的正常、安全的运行,减少事故发生。预防性试验可以分为两大类:破坏性试验和非破坏性试验。破坏性试验又称绝缘耐压试验,是指在高于设备工作电压下进行的试验。它主要有交流耐压和直流耐压两种试验,旨在揭露危险性大的集中性绝缘缺陷,保证绝缘有一定的富余。需要指出的是,耐压试验可能会对试品产生某些损坏,从而影响绝缘寿命。非破坏性试验又称为绝缘特性试验,是指在较低电压下用其它不会损伤绝缘的方法来测量绝缘的各种特性,从而判断绝缘内部有无缺陷。  相似文献   

10.
马丽 《甘肃科技》2012,28(6):62-64
重点是对电气设备中的110kV高压套管在高电压下进行介损试验研究.通过这些高压试验获取试验数据,并在普通电压下该设备进行试验时所产生的介损数据进行比较.简单分析了在高电压下电气设备内部的绝缘状态的变化情况,窥探、推测电气设备在高电压下运行状态时,其内部的绝缘状态变化,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电气设备内部绝缘缺陷判断准确率,避免发生电气设备内部由于绝缘状态发生变化而导致设备故障.  相似文献   

11.
作者发现添加有机化合物的聚合物在高埸强下,出现了电导的剧增现象,把这一特性用于极不均匀电埸中,导出一种埸致电导的树枝抑制机理.本文着重指出,加入添加剂的聚合物树枝化性能的改善仅决定于电导率——埸强曲线的变化率.用A、B、C三种添加剂将聚乙烯改性,树枝起始电压竟提高2至4倍之多.测量证明,添加剂的树枝抑制机理是符合本文的理论的.  相似文献   

12.
电捕焦油器在焦化运行中起着净化煤气中焦油等杂质的作用。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电捕焦油器电晕极和沉淀极会附着沉淀焦油、萘等杂质,造成电捕阻力大、运行参数波动时,通常采用蒸汽进行清扫不但工作量大、清扫时间长、清扫效果差,而且还容易发生危险。该文阐述了针对蒸汽清扫电捕焦油器的缺点和产生的问题,采用一种节能减损、简单易操作、效果明显、安全环保的氨水代替蒸汽清扫方法。该方法具有工作量小、环保无污染、能耗低、耗时短、效果佳、安全稳定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3.
张旭波 《广东科技》2013,(20):98-99
在变电站发生的各类事故中,绝缘故障占有较大的比例,局部放电已逐渐成为引起绝缘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带来影响。主要阐述了变电站设备局部放电的产生原因,研究了几种不同的局部放电的监测及定位方法,结果表明UHF监测法具有有效监测范围大、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具有较广的应用前景。另外基于不同特点的监测方法.采用声电联合监测方法监测变电站局部放电.在不影响设备运行的条件下.可以对设备状况连续或定时进行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在电气工程中,设备绝缘试验是保证装置内电气设备正常运行,及时发现电气设备由于制造、运输过程中碰撞、振动等原因而造成绝缘性能劣化潜伏性故障的重要手段。通过电气试验可了解电气设备的绝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更换电气设备,保证装置电气设备正常投电运行。  相似文献   

15.
在井下低压电网供电系统中,存在漏电电流问题,这种漏电电流的存在与井下低压电网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供电方式有关。三相电对地呈绝缘状态,存在三相对地绝缘电阻Ra、Rb、Rc。由于供电线路中使用大量电缆,存在三相对地分布电容Ca、Cb、Cc。由于存在绝缘电阻和分布电容,使三相电形成电阻性和电容性负载,产生了IR和IC电流。这些电流的大小与绝缘电阻和分布电容值大小有直接关系。为了确保矿井和人身安全,必须充分认识井下漏电电流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水力发电机组在运行中将不可避免地产生轴电压,当绝缘垫因油污、损坏或老化等原因失去作用时可能危及机组安全,因此对发电机轴绝缘实时在线监测非常有必要,当前轴电压/电流/绝缘测量基本为单一测量,这给测量值真实性判断带来麻烦,本文着重于绝缘测量中测点的选择与建立一套综合测量装置,我们可以通过对三个值的运行曲线建立机组的运行检修经验,从而对机组安全运行建立可靠的数据分析基础。文章介绍了2×200MW机组轴绝缘、轴电压、轴电流在线监测系统,讨论了该系统的整定、异常工况分析及结合轴电流进行事故诊断系统,并给出了系统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聚乙烯电树枝扩展进行了研究,提出树枝扩展和树枝引发是两种不同的性能,根据大量试验结果,对树枝扩展规律提出了三个阶段的见解,并对树枝生长率dL/dt、树枝长度L与放电量Q的关系得出了符合试验规律的数学推导.  相似文献   

18.
架空地线的绝缘化改造不仅能提高供电可靠性,还可以减少供电事故的发生。从架空地线直流融冰需要考虑的因素出发,分析了架空地线在进行绝缘化改造时应注意的问题,研究了架空地线融冰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促进电网系统运行更加稳定、高效。  相似文献   

19.
黄志忠 《广东科技》2007,(12X):85-86
主要通过在预防性试验中,对电压互感器绝缘性能下降产生的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了解决电压互感器绝缘性能下降的处理方法及在处理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就电压互感器在运行中常见故障产生的原因和故障处理措施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电压互感器事故处理的办法,在变电运行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SBR/LDPE(丁苯橡胶/低密度聚乙烯)和HDPE/LDPE(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聚合物共混体系电树枝抑制机理.试验结果指出,聚合物形态变化的物理共混(物理方法)提高聚合物共混体系电树枝起始电压(改善LDPE耐树枝特性)是基于共混体系耐麦克斯威尔应力特性的提高导致树枝诱导期的增加和延缓或终止电树枝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