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2 毫秒
1.
康峰 《科技资讯》2012,(4):227-227
随着高校体育课程的逐步改革,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为了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体育欣赏教学在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不但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也给体育课堂带来了活跃的元素,这些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体育欣赏教学在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校体育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直是教学的主流模式,以教师为中心,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力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体育教育的实效,值得业界予以关注.借助移动终端的便携性、移动网络的便捷性和移动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将高校体育教学的室外性和实践性融入到高校体育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中,探讨了高校体育教育的微课化、社交化、翻转化和混合化,并将情境、场景等纳入研究之中,期望增强教学的匹配化和愉悦化.结果证明: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高校体育教育,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植入新的功能,促进了高校体育教育的生态化演进,实现了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3.
魏曙光 《科技信息》2010,(24):277-278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我国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延伸,是学生获取运动技能、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氛围的产物。本文针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特点,探讨了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我国在全国亿万学生中开展了阳光体育教育活动.以阳光体育教育为导向,积极进行高等体育教育模式创新,是提高阳光体育教育活动绩效的关键,在高等体育教学中开展阳光体育教育活动具有理论和实践可行性.通过分析得出,我国高等体育教育模式中对体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深化、体育教育目标的设置单一、体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性、以及缺乏评价体系的多样性和评价结果的有效利用等现实问题.该文从阳光体育为导向的高校体育教学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创新阳光体育导向的体育教育课内外活动形式、建立阳光体育导向的高校体育教育学生管理体系、开展体育教师阳光体育创新型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对于学生个性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体育教学模式层出不穷.高校俱乐部的教学模式被许多高校所采用,它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一模式改变了以往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体现了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辅导、答疑为主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达到了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个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体育俱乐部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实施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分析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内涵、特点、实施与管理,证明该教学模式的建立,可以从根本上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优化高校体育资源配置,更好地促进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于爱军 《科技资讯》2007,(8):153-154
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思路,从教学模式、课程教材体系、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制度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案,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依据现代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在课程安排、学生参与形式、教学组织形式和考核方法上进行改革,构建适合于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作用,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沿用以运动技术为主的教学体系,既不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也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技能与习惯,因而高校体育应建立健身教育体系.文章阐述了建立健身教育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健身教育体系的立足点,以及改革旧的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模式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0.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一种创新教学组织形式.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等综合研究方法,在排球课垫球技术分组练习时进行了俱乐部式的教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个性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大学公体排球课的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技能教学为主,以教师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极易产生厌学情绪.互动创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新课改的一种尝试,与传统教学模式在师生关系、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功能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尤其在大学公体排球课中的具体应用,能够激发学生体育的兴趣,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发展学生的体育活动能力.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对提高大学公体排球课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彻底落实"以学生为主、健康第一,学一门特长技术、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梁峰 《科技资讯》2014,12(23):173-173
随着“终身体育”越来越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理念和教学目标,快乐教学法中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而且对于推动终身教育至关重要.本文以高校游泳教学为研究对象,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打造游泳教学载体、创新游泳教学模式等方面,就如何应用快乐教学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围绕高校体育教学形式的改革,各种有益的尝试为高校体育教学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突破原有教学模式着手,在确保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有选择地参加小班教学,在一个课堂内形成了多个教学小班,即“一课多制”现象.  相似文献   

14.
郑显豪 《科技信息》2010,(19):I0151-I0152
"快乐体育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符合现代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因此高校在体育教学中应当大力推广这种教学方法,以改变陈旧落后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推介"快乐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从学生心理特征出发,注重实效性和长远性,在教学形式上应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为主体,注意多样性,在考核方法上,应使学生体验到创造感、成就感和乐趣。  相似文献   

15.
俱乐部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与以往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不同,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作用。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推行俱乐部模式,进而将俱乐部模式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不断地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以下主要对高校体育教学推行俱乐部教学模式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视角,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理论研究与思考,提出了新的体育教学模式——“立体式教学”.并利用两年的试验教学和问卷调查,证明“立体式教学”模式能达到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所传授的技术动作的准确理解和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愿望,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以学生为本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照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精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当前高校体育在课程设置、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体育教学改革应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课程体系改革和创新,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学生体育课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体育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模式以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务之急.要上好一堂体育课,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练习之中,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锻炼身体的兴趣,以逐步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这就要求组织者采用形式新颖、使学生有锻炼兴趣的练习方法和组织形式,在规范化教学的前提下,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气.  相似文献   

19.
吴福霞 《科技信息》2010,(30):I0263-I0263
随着我国体育改革的发展,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大学生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兴起,给了体育教学一个新的组织形式和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甘肃省8所高校的俱乐部教学模式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对其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研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该研究旨在促进甘肃省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和改善大学运动技能和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生态体育”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与自然、社会亲密接触,运用适当的体育教学手段,实现对参与者灵肉的双重历练,并通过汲取大自然的精神与力量,获知一定的社会知识与经验,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适应力和生存力.认为“生态体育”教学模式运用到高校体育教学中,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心理健康,增强其环保意识.指出在生态环境窘迫的今天,通过高校课程设置积极引导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走入校园,不失为一种生态教育的积极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