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废名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形成了以儒为主,佛道为补的人格精神结构。儒道佛思想影响他对人生状态的感知和对人生意义的慧悟;造成他既厌世又恋世的奇特入生观;导致了他为摆脱生存困境而设定的诗意生命理想与现世精神的矛盾;同时也是他作品平和冲淡中央杂着哀愁的风格的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泰戈尔被人们称为“人类的儿童”,其作品洋溢着对人类生存的关爱之心声、表现着人类与自然和谐之主题,其和平是最主要的表现内容。作为诗人的泰戈尔,更关注现世人类的生存环境,于是在他的不少作品里,作者用想象、联想与  相似文献   

3.
关于《圣经》中先知的身份研究,历代学者众说纷纭.给予先知“文学家”的头衔,我们可以看到先知书与文学艺术的相似之处.先知书在特殊的体裁、超凡的修辞技巧上显示出来的诗人气质,并且体现了犹太人在塑造未来场景时所显现的对现世认知的思维方式和热情、正义的犹太精神.  相似文献   

4.
希尼是一个毕生致力于"铸造一个民族尚未诞生的良心"的爱尔兰诗人,他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精神上与叶芝相通。他的文化精神和内心痛苦与他的天主教信仰密切相关,他坚信宗教的道德劝诫会使人"做得更好",他的诗就是一种祈祷。  相似文献   

5.
杜甫富有儒家传统的人文关怀精神,这不仅集中表现在他的忠君恋阙、仁民爱物思想中,也鲜明地反映在他对乱世亲人的关爱与牵挂上。纵观杜甫创作的一千四百余首诗歌,诗人想望家乡、牵挂弟妹、照顾妻子、抚育子女,可谓是万虑丛集,操碎柔肠。解读杜甫诗歌,诗人堪称怀乡恋土的赤子、棠棣相依的贤兄、百结柔肠的良夫、舐犊情深的慈父。杜甫描述人伦亲情的诗歌,十分真切地反映了诗人的儒家仁爱情怀和宗亲观念。  相似文献   

6.
杜甫是我国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关心社稷百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杜甫的这种精神,在他的诗歌中有集中的反映。文章以杜甫的一生轨迹为线索,以他的诗歌为内容,论述杜甫胸怀天下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华兹华斯,湖畔派诗人的领袖,其独特的儿童观与自然观既是他的思想观念与诗学体系的核心,更是一种精神存在。自然在诗人眼中是神性、理性与人性的结合,而他关注自然的目的就在于拯救人类。儿童乃成人之父,灵魂先于人出生这些思想是其童年复归思想的核心,其实质包蕴着深邃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表现了被社会异化的人类对属于人类的那种最纯洁、最美好的灵性的呼唤。  相似文献   

8.
诗人陶渊明不满现实和黑暗的官场,追求身心的闲旷,归隐田园,回归自然,他亲事耕作,寄情山水,找到自己精神的真正归宿,满怀着喜悦的心情享受着他的归隐生活。然而由于自身刚直绝俗,离开只是对现实的愤慨,他以归隐来对抗社会现实,是一种被欣喜掩盖着的悲凉。  相似文献   

9.
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的时间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和长诗是诗人面对世人的宏大叙事,是诗人关注社会历史的审美创造,那么,十四行诗是诗人的独自私语,是诗人生命意识的真实显现。在154首十四行诗中,诗人表达出了他对时间的独特体验与思考,既刻划了时间对爱和美的无情消蚀,也表现了诗人企图超越时间暴政的种种选择,并在对时间的哲思中铸就了他的诗学观点。  相似文献   

10.
唐代边塞诗作充盈着强烈的悲剧精神。一方面,悲剧精神是诗人对自我、社会生存困境的自觉意识,以及随之产生的悲悯情怀;另一方面,悲剧精神是诗人面对苦难的生命历程激发出来的悲壮气概。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40年代是穆旦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也是穆旦研究的第一个阶段。从40年代初期到40年代中后期,穆旦作为学院派青年诗人受到老一代诗人的重视,同时得到具有学院背景的青年批评家的积极评价。本阶段穆旦研究的意义在于:在世界现代诗歌传统的背景上以比较文学、文学社会学和文学心理学等方法对穆旦及其诗歌作品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和评估,对穆旦的出现做出了及时的和积极的反应。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的优秀表穆旦,其创作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的意识,他的诗作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矛盾,充分体现着诗情与哲理的完善结合。  相似文献   

13.
穆旦和钱钟书作为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两位巨擘,其作品分别集中在诗歌领域和小说领域。看似毫无关联的两位作家,却在其代表作《诗八首》和《围城》中表现出了一定的相近性。这种相近性主要表现在作品的内在涵义和艺术表现方面,尤其是对感情的认识和对人生真正价值的剖析,无不体现出一定的时代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九叶诗人”穆旦因其创作实绩深厚而成为中国诗坛上一颗最亮丽的星宿。近年来诗界对他进行了严肃、认真、虔诚的研究 ,从多方面考察了他的诗歌艺术。穆旦生命中的独特的品质由他生命的高蹈意志和生命的悲剧意识构成 ,正是这两者共同演绎了诗人丰富而痛苦的一生 ,以及形成了他那独具个性的诗歌品质。  相似文献   

15.
被李欧梵称为"直接向茅盾的作品挑战"的穆时英的长篇小说《中国一九三一》的一部分佚文的发现,对理解穆时英的创作以及30年代的文学秩序都有重要意义。它说明了穆时英的创作与左翼文学之间所构成的既追随又抗拒的关系,同时也说明了中国文坛与世界文坛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6.
咸水歌是昼民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昼民表达情感和表现精神世界的重要方式;它记录和烛照着昼民的历史命运及生产生活。结合田野调查浅析咸水歌的社会功能和审美价值,并探讨北海外沙咸水歌的传承困境。  相似文献   

17.
秦牧是我国当代文坛公认的风格独树一帜的著名散文家。他的散文如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不仅思想观念鲜明,哲理性、知识性强,而且在文体上独具特色,体现在其选材、构思、叙述方式、语言风格等诸多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学习榜样。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钱穆潜心研究清代学术史的力作,也是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之一。钱穆与梁启超在有关清代学术等问题评论上有明显的不同,因此针对梁启超论述清代学术的观点而发难是钱穆写作此书的主要缘由。此外,钱穆写作时正是卢沟桥事变的前夕,受国难忧患的激励,钱穆在书中以天下为己任,提倡民族精神,表现了钱穆在民族危机时刻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9.
于丹教授分别于2006年国庆节和2007年春节期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论语》心得和《庄子》心得,引起轰动,使广大电视观众也因此更加关注中国古代思想家和古代经典著作,这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继承和发展。根据她的讲座整理出版的《于丹(论语)心得》和《于丹〈庄子〉心得》畅销一时,创造了出版业的奇迹。但是无庸讳言,两部书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后书尤甚。对《于丹〈庄子〉心得》正文中在学术与语言的规范方面存在的多种瑕疵,加以辨析补正,强调学术与语言的规范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20.
著名诗人杨牧,其诗歌对中国当代诗坛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究其根本,是他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核质,这种精神核质涵盖在创作对象、创作态度、创作方式等方面.今天,中国诗歌处于文学的边缘状态,重新审视杨牧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核质与内涵,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