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汉字“以形示义”的功能和汉民族“据形识义”的文化心理,使得人们总是试图对发展后的字形和字义做出新的诠释,以使其新的形义关系得到统一。然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的“小”部字的大部分形体与原始的构形已经不能吻合,其构形笔意义类大致有五类:其一,表示“细小”义;其二,“十”为“尚”字之构件,在整字构形中“尚”仅作声符的;其三,表示“光明”义的;其四,“小”用作声符的;其五,构形笔意不明的。通过考察分析与“小”部义类不相符的字族,进而探求其义类的成因,得出讹变和楷化以及部首的归并是造成“小”部义类分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探究“经”和“典”字源义上共同据有“崇高”“权威”和历时义的表征文化视界下经典自身的迁移演变。从“经”与“典”美学张力的缘构到“经典”的词源义、历时义的延展自显中,认定指向性、权威性、实践性、边沿性是经典的质性因子。  相似文献   

3.
汉字的形义关系随历史的发展不断疏离,汉字部首应属汉字构形法研究范畴,考虑到大众性、实用性,部首归并应不拘泥于“据义”的传统,完全的据形归部是适应现代化和标准化的需要,也是汉字归部原则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的每次剧烈转型,总是离不开从古今中外的文化传统中汲取养分。面对中国的社会问题和当代教育.我们不得不从中西“轴心时代”,甚至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哲思中“拿来”。“义”德作为中华文化传统的一种重要义理,对于当代的教育,有着极有价值的借鉴意义。“义”的本义和最高义,对现代育人理念的启示是,教育要塑造“顺从”自身“信仰”和“理性”的人。  相似文献   

5.
汉字“以形示义”的功能和汉民族“据形识义”的文化心理,使得人们总是试图对发展后的字形和字义做出新的诠释,以其使新的形义关系得到统一。然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的“一”部字的大部分形体与原始的构已经不能吻合,其构形笔意主要表现为实物之象、自然景貌、行为动作、人体部位、抽象符号等。其构型笔意相当多变,很难按照一个统一的义群去归类,作为一个部首,它仅仅起着检字之作用,在现行汉字体系中,它已失去了“以形示义”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考察一些用于好义的“被”’字句.总结了用于好义的被字句的动词、动词的宾语、介词“被”的宾语及被字句的语言环境的一些特点,还探讨了用于好义的“被”字句变换为“把”字句应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给”在现代汉语中表示的义位较多,其“给予”义是“给”字最基本的意义,也是最早产生的义位。通过对清代有代表性文本《醒世姻缘传》、《红楼梦》、《儒林外史》、《儿女英雄传》、《老残游记》的搜索,对表示“给予”和“使役”义的句型结构进行了分析,指出“使役”义的“给”是由表“给予”义的“给”转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被”字句用于非遭受义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字句表示遭受义,被认为是“传统用法”,“被”字句表非遭受义,则被认为是“近几十年来的突破”。本文考察了“被”字句用于非遭受义的各种情况及其特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词在储备状态下具有泛指义和特指义,但进入具体语境后却只能用其中的一个意义。因此,在成语解词和释义时必须辨明泛指义和特指义。以“节用爱人”“根深柢固”“乌合之众”“画龙点睛”“咬牙切齿”“画蛇添足”为例,说明目前出版的成语词典和综合性词典往往不注意辨别泛指义和特指义,或误以泛指义为特指义,或误以特指义为泛指义,而这些都不利于对词义的正确理解和语义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0.
汉字是音、形、义三者一体的表意系统的文字。汉字音、形结合表义的特征可用公式“(L∧F)→Y”来表示。汉字(L∧F)→Y的特征对语法的影响很大。从微观上看,构字法中的形声义关联对语法的影响尤其是对确定词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宏观上看,汉语从字结构到词结构再到句子结构的认知过程中,采取了Q空间来形成语言结构的等级格式及其间的关系,并形成汉语语句的中国套箱式的分形语法体系。  相似文献   

11.
俄语讲演体是自然形态下的口语和书面语的溶合结构,是相对独立的语言变体。讲演体的修辞倾向性是处于低于与之对应的书面语而高于日常口语的中间位置。讲演语篇中常用排比、层递、设问、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段是为了使讲演更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邹丽 《长沙大学学报》2006,20(1):110-112
众所周知,形合与意合、主观表达法与客观表达法均在英汉文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海恋》原文和译文之对比分析,试从语言本身与民族心理差异的角度论述这两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对比语言学以不同语言间的对比来揭示其异同为己任,为语际翻译尤其是汉英翻译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从语言形式观察,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话题句是汉语句子的典型表达方式。汉语话题句主要有主谓谓语话题句、盒套式话题句、公因话题句三种,分别从《政府工作报告》中选取几例,试析其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形合与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最明显的差异.本文在详细论述了这种差异的基础上就英汉翻译中如何根据这种差异进行结构转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英语是形合型的语言,但不乏意合的形式。状性主语是英语语言里一种意合现象之一。通过对英语状性主语进行了界定,探讨了英语状性主语的类型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英语状性主语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英汉句法差异及其转换翻译浅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脊梁。英汉两民族思维习惯的不同,造就了英汉两种语言句法上的根本差异。这些差异具体表现为形态语和无形态语、树型结构与线型结构、形合与意合、有主句和无主句、人称主语句式与非人称主语句式以及句首重心与句尾重心之间的差异。充分认识这些差异,并在翻译过程中进行相应转换和调整,才能使译自如圆润。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预制语块,即程式化语言在二语习得中的效应优势。研究发现,程式化语言具有很强的语言生成能力,能够加速语言处理的速度,提高语言输出的质量,促进学习者语言输出的流利程度和地道程度。因此,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而言,要想提高自己的二语水平使其达到接近本族语者的流利程度和选词能力,就应进行更多的程式化语言的学习。  相似文献   

18.
词类活用问题是在古代汉语语法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影响很大且迄无定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古代汉语教学语法体系为立足点,结合词类活用理论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系统探讨尚未引起人们重视的古代汉语词组的活用问题,试图为词类活用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作一点初步的探索和补充.  相似文献   

19.
英语中的“形合”和汉语中的“意合”现象是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重要课题。它们与英汉民族的文化特征及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英语民族重理性分析而汉语民族重整体领悟,反映在语言上则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即英语语言注重形式逻辑,语法较严格;汉语语言形散神聚,注重心领神会。  相似文献   

20.
论英语“形合”与汉语“意合”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中的“形合”和汉语中的“意合”现象是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重要课题.它们与英汉民族的文化特征及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英语民族重理性分析而汉语民族重整体领悟,反映在语言上则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即英语语言注重形式逻辑,语法较严格;汉语语言形散神聚,注重心领神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