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在考虑热物性变化的条件下,用计算机模拟了黄瓜片的速冻过程,讨论了介质温度、传热系数和食品厚度对冻结时间的影响,并且与不考虑热物性变化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考虑了热物性变化的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食品物性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考核方法等进行改革,构建一套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拔尖创新性实验的多层次实验项目体系。使其实验类型多样化,完善实验教学内容,以不断提升食品物性学实验教学质量与效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3.
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技术、计算机系统集成技术和单片机技术,改进了食品物性分析仪,设计了食品物性检测系统.根据检测到的弹性力和位移等数据,通过教字分析得到弹性和酥脆度等物性参教;利用基于虚拟仪器的LabSQL数据库访问工具包,实现了对保存检测数据的数据库的查询和修改,进一步扩大了虚拟仪器技术的测试和应用范围.实验表明,设备运行可靠,且测试数据精确.  相似文献   

4.
董庆利 《科技信息》2010,(21):I0020-I0021
食品物性学是食品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经立项成为我校研究生全莫教学课程建设项目。通过本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深化了食品及相关材料的物性教学内容,引入了工程仿真视频软件提高教学质量,充实了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不同杀菌方式对酱牛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别采用微波杀菌、高温杀菌和沸水杀菌方式,并在感官、理化、微生物和食品物性方面对杀菌效果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微波杀菌优于其他两种杀菌方式。  相似文献   

6.
生物组织热物性参数测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生物组织热物性参数测试技术中具有阶段性突破的几种测试方法,并对其进行评述, 在此基础上对生物组织热物性参数测试技术的发展方向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以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毛管压力曲线等分析资料为基础,结合储层物性测井参数解释结果,对哈南油田阿尔善组储层从岩性组成、物性特征、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非均质性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该储层为一套中低孔、中低渗储层,其物性主要受沉积微相、成岩后生作用和构造应力等因素影响,其层内、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均较强。最后综合储层的岩性、物性、成岩后生作用和孔隙结构等特征,对哈南油田阿尔善组储层进行了分类,将其划分为四大类。  相似文献   

8.
食品工程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要加强对食品生产中各个环节的控制。在食品生产的过程中,对于食品的净含量进行的计量工作是对其进行的检验,是食品生产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文章中对于计量技术在食品生产各环节中的应用做出了阐述,并提出了如何更好的发挥监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系统在批评性语篇分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目前鲜有学者将及物性分析应用到庭审语篇当中。以刑事法庭中法庭辩论至被告人最后陈述阶段的10篇文本为语料,从及物性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结果发现,庭审语篇话语的过程类型是与庭审参与者的角色和作用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以取心井的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毛管压力曲线等分析资料为基础 ,结合储层物性测井参数解释结果 ,对辽河油田沈 84块沙三下 ( S4 3 )层段储层从岩性组成、成岩作用、物性特征、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非均质性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 ,认为该储层为一套中 -高孔、中渗储层 ,其物性主要受沉积微相及成岩作用等因素影响 ,具较强的层内、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 .综合储层的岩性、物性、成岩后生作用和孔隙结构等特征 ,对沈 84块沙三下层段储层进行了分类 ,将其划分为 I(好 ) ,II(中等 ) ,III(差 ) ,IV(极差 )四大类 ,区内主要发育 II,III类储层 .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豆皮和豆渣多糖在物化及功能性质上的差别. 对提取的多糖进行分级纯化 ,均分别得到三个多糖纯化组分. 气相和凝胶渗透色谱分析了各组分的物化性质 ,并通过乳化和胆酸结合试验比较了各组分功能性质的差别. 结果表明 ,豆皮多糖是不含蛋白质的酸性多糖 ,平均分子量为45~150kDa ,乳化性质较差 ;豆渣多糖是一种糖蛋白 ,具有优异的乳化性能 ,且其体外胆酸结合能力较高. 说明豆渣多糖是具有良好功能性质的优质水溶性多糖 ,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  相似文献   

12.
大豆醋浸后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大豆醋浸28d后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醋浸后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醋大豆中的总可溶性蛋白质约为水浸泡大豆的20%,溶到浸泡醋液中的蛋白质约为水浸泡大豆的16%;总氨基酸含量由15.7%下降为13.4%,其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降了1.38%,非必需氨基酸下降了0.92%。  相似文献   

13.
挤压加工对豆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和豆渣物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豆渣粉为原料,通过优化挤压加工条件,提高豆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的含量并改善豆渣物性.通过单因素实验,豆渣挤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160,℃,物料水分25%,转速100,r/min.优化挤压条件后,豆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与原始豆渣相比从2.6%增加至30.1%.豆渣粉挤压前后的物性实验表明:挤压豆渣在水溶性、膨胀性和乳化性方面与原始豆渣粉相比分别提高10.4%、15.6%和130%.豆渣粉的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结果表明:挤压豆渣粉在200,℃以下结构稳定;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挤压豆渣结构,可以看出其纤维结构有明显的热降解现象.  相似文献   

14.
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豆异黄酮是以大豆为原料提取制成的植物雌性激素。大量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在防癌抗癌、防治心血管疾病、预防骨质疏松症、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是目前国际上功能性食品成分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报道了国内外对大豆异黄酮的结构、性质及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渗透胁迫下野生大豆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变化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在室内模拟干旱条件,对抗旱性不同的11个野生大豆材料在苗期进行渗透胁迫。在不同胁迫程度下,水分变化、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的积累表现也较突出。这2种渗透物质的积累与一年生野生大豆的生育期有关密切的关系,生育期越晚,积累越多。  相似文献   

16.
 大豆糖蜜是大豆浓缩蛋白生产的副产物,是脱脂豆粕乙醇萃取液经浓缩后形成的一种棕色黏稠的浆状物,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主要有大豆低聚糖、大豆异黄酮等生理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着许多有益的作用。本文运用发酵法消化大豆糖蜜中的单糖和多糖,提高功能性多糖浓度,达到糖原纯化的目的,对1种乳酸菌、4种酵母菌进行筛选试验,筛选出消耗蔗糖最多,同时水苏糖、棉子糖等低聚糖保留率最高的1种酵母菌,即酿酒酵母C。其最佳发酵条件为,糖蜜初始糖浓度9%,初始pH值6.5,接种酿酒酵母C的接种量3%,在30℃的条件下发酵24h。大豆糖蜜发酵液中各糖分的保留率为:蔗糖0%,功能性低聚糖60.90%,果糖和葡萄糖含量24.46%,发酵的重复稳定性高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7.
大豆提供了具有良好营养和理化特性且低成本的蛋白质来源。在大豆加工产业链中,大豆蛋白和大豆肽是非常重要的延伸产品,因在预防和缓解某些疾病方面有不可忽视的利用价值,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以及消费者的关注,其作为重要的优质蛋白质来源在食品工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大豆蛋白及大豆肽的生产工艺、生理活性,同时论述了大豆蛋白的食用安全性及加工特性。分别比较了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肽的现存工艺及新工艺的差异,提出了新工艺的优势和特点,为大豆蛋白和大豆肽的生产加工技术的提高提供了新思路;重点介绍了大豆蛋白及大豆肽的生物活性,包括降血脂、调节免疫力、改善骨质疏松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等,并对新的生物活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大豆蛋白加工特性中良好的凝胶性、乳化性和组织化进行了介绍,特别对于组织化大豆蛋白(人造肉)国内存在的技术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铝对大豆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个大豆品种(浙春3号和华春18)为实验材料,用砂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铝处理后大豆根系分泌物的变化.通过研究铝对大豆电解质外渗率、根系分泌氨基酸和糖的影响,探讨了铝胁迫下植物根系的生理反应.结果表明,在铝胁迫条件下,电解质外渗率和糖类的泌出量随铝离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低浓度铝离子作用下,随铝处理浓度的升高,氨基酸的分泌量也增加:浙春3号,苯丙氨酸和脯氨酸在ρ(Al3 )<20 mg/L时,丝氨酸、缬氨酸\,精氨酸和氨基丙酸在ρ(Al3 )<40 mg/L时,色氨酸和赖氨酸在ρ(Al3 )<60 mg/L时,而酪氨酸和亮氨酸直至ρ(Al3 )为100 mg/L时才达最大值;华春18,丝氨酸和缬氨酸在ρ(Al3 )<20 mg/L时,色氨酸、精氨酸和氨基丙酸在ρ(Al3 )<40 mg/L时,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赖氨酸在ρ(Al3 )<60 mg/L时,亮氨酸在ρ(Al3 )<80 mg/L时,脯氨酸至ρ(Al3 )为100 mg/L时达最大值.当铝处理浓度高于相应浓度时,氨基酸的种类随铝浓度的升高而减少.说明大豆通过改变根系分泌作用而缓解酸铝的毒害.  相似文献   

19.
大豆蛋白是广泛应用的食品加工原料,是人体可摄入的优质氨基酸来源,工业生产中为提高大豆蛋白的加工功能特性,常对其进行修饰改性。然而修饰改性有时会导致氨基酸消化吸收低效化。综述了大豆蛋白的功能特性及营养价值、主要修饰作用及其对氨基酸有效性影响,并对现阶段国内外研究的动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展望,较全面地呈现修饰导致的大豆蛋白氨基酸低效化问题的研究进展,进一步解释蛋白聚合体与氨基酸消化性的关系,为提高大豆蛋白利用率,创新加工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施钙处理对大豆铝毒缓解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水培法,以抗铝毒大豆品种浙春2号、对铝毒敏感大豆品种浙春3号为研究材料,设置不同的铝.处理水平(0、50、150mg·L^-1)和钙处理水平(0、80、160、320mg·L^-1),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钙处理对大豆铝毒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在铝胁迫下,增加钙的供应可减轻铝对植物的毒害,显著削弱铝毒导致的植株生物量、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下降,以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的上升,有效提高植株对铝胁迫的抗逆性.低水平的钙(80mg·L^-1)对低水平的铝处理有较为显著的缓解作用,高水平的铝处理则需高水平的钙(320mg·L^-1)才能达到较显著的缓解作用.2个大豆品种比较而言,钙对浙春2号的铝中毒具有更显著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