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研究围绕高校如何正确认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如何应对"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变化,探讨高校如何更好地参与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并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技术创新的模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推动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高校与科研单位要积极面向社会,进入市场,服务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企业如何更好地理解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提升本企业核心技术的水平,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是当前面临且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实施技术创新的模式多种多样,其中建立“官产学研”联合机制,加强政府,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的有效模式之一,也是高校推进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高校在技术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国内争论较多的高校是否能够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观点,即高校可以在企业努力成为而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特定历史时期,暂时充当技术创新的“临时主体”。文章还总结了高校在技术创新中的4个作用,即为技术创新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提供人才支撑、提供服务、高校直接参加技术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4.
谈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2000年全国高校技术创新大会上指出: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高等学校在国家技术创新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对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以及我国即将加入WTO,我国企业界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更为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迫切要求企业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与开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高校作为技术创新的源头,应充分发挥自身在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优势,加强高校技术成果转化,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5.
康敏 《山西科技》2011,(4):12-14
高校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速度在逐年加快。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效应不明显,创新成果产业化效率不高。分析了高校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各种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六安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揭示了六安市大中型企业在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上应重点关注的五个方面问题:研发机构偏少;技术成果转化率偏低;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滞后f企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企业技术进步机制尚不健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树立企业技术创新理念;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的联合协作;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加强企业技术创新队伍建设;营造企业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7.
开展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有效合作是发展经济、建立科技经济密切结合新体制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此次通过对广东省企业技术创新的调查,发现近几年来,广东省企业在与高校、研究院所合作方面有了较大发展,合作模式也趋于多样化,这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校和院所改革,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起了  相似文献   

8.
从高校的角度谈如何提高产学研合作的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都在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意味着高校与企业将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新的互动发展关系,如何处理好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尤其是如何提高产学研合作的效能是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企业竞争力已成为国家竞争力最重要的体现,任何一个强大的国家都有若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而这些企业的竞争力很大程度来自于技术创新。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明确提出“将企业确定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这是中国科技发展思维的重大战略转变。长期以来,高校和科研院所一直扮演着中国技术创新的主体,然而,实践证明,高校、科研院所在技术创新上存在着科研成果远离市场、不具备转化为商品的条件、创新模式效率低等弊端。中国要形成自己强大的国民经济竞争力,必须转变思路。企业具有把科  相似文献   

10.
文章指出建设高校技术创新虚拟实验室和用柔性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实现高校科研与企业生产对接的两大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高校应发挥什么作用,高校如何找准定位、更好地发挥智慧和力量,是政府、学校、社会、企业等共同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但各方的诉求不同,认识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偏差。《中国高校科技》杂志将以“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主题,陆续推出一些政府人员、企业家和大学校长、学者访谈或署名文章,以求从多个视角广泛探索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共同谋划中国特色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2.
运用博弈论相关知识,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双方的信任合作进行了一次性博弈和无限次重复博弈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政府这个外在环境因素,阐述了政府的介入对于企业和高校双方信任博弈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一次性博弈中,企业和高校都会选择“不信任”的帕累托低效均衡解;无限次重复博弈,企业和高校都会选择“信任”的帕累托最优均衡解,双方均走出了一次性博弈时的困境;而政府的介入,对于联盟成员具有非常显著的约束力,会影响博弈双方的策略选择.针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的由于缺乏信任导致的联盟效率低、失败率高、稳定性不足等诸多问题,健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内的信任机制对整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高效运转至关重要.应当从法律基础建设、信用评价体系构建、政府介入等方面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信任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一个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变化,走“科技兴企”的道路,坚持不懈地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不断推陈出新,开发新的产品。而高校和科研院所是企业技术进步的生力军,产学研合作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通过产学研的密切合作,充分运用高校、科研院所在人才、技术信息方面的优势,改变企业存在的科技力量薄弱、技术储备不足、新产品开发缓慢、高新技术产业进程不快的状况,努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培育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区域性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机制的有效性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为市场主导的技术创新活动的动力不足,政府支持的技术创新活动与技术创新主体的目标导向存在差异。要解决区域性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机制有效性问题,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强科研院所技术创新能力和生存能力,以及高校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政府科技计划管理机制与模式。  相似文献   

15.
贺斌 《科技信息》2009,(21):I0122-I0122,I0156
产学研结合是物流企业与科研单位和高校实现共同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重要途径。通过这种结合,企业可加速技术创新的步伐,建立人力资源和物流技术差异化竞争优势,高校和科研单位也可加速科技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  相似文献   

16.
2006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强调,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意味着高校、企业将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新的互动发展模式,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深化校企合作、提高校企合作的绩效,使企业真正从中获益,并保持校企合作的长期性,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7.
郭孝锋  张健  王家 《创新科技》2011,(10):14-16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企业、政府(UIG)合作创新已成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以及国家技术创新体系构成的一大突破性实践,对推进实现高校(或科研机构)、政府、企业三主体协调发展、多方共赢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朱一中 《科技资讯》2009,(10):248-249,251
技术创新环境是由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地方政府等行为主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网络系统。本文以广州为例,探讨了技术创新环境建设中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不同主体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结论认为,技术创新环境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创新的目标能否实现并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取决于各个创新主体能否有效发挥作用,以及它们之间所能达到的协调发展、相互合作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搭建校企互动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企业的兴起和发展,有其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客观原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影响和冲击着高校的改革。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又非常需要高技术的参与。我国企业目前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很难使企业走依靠技术进步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这就为高校发展以科技为依  相似文献   

20.
一、宁波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现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基于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发展需要,由政府引导,高校、科研机构、产业内企业群等共同组成的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