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英国同时代两个作家狄更斯、爱米莉在他们的小说《双城记》、《呼啸山庄》中提出了爱与死的主题。《双城记》的卡顿和《呼啸山庄》的希思克利夫都因爱而死 ,但是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的生命感觉不同 ,对爱的态度和反应不一样 ,他们因爱而死的价值内涵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2.
狄更斯是维多利亚时期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同时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他一生作品颇丰,其创作内容最重要的特征是宣传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其中以《双城记》最具有代表性.《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揭露了封建贵族的恶行.本文从小说中人物进行分析,从中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3.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14,(18):94-95
<正>狄更斯亲笔签名《双城记》开售英国19世纪文学大师狄更斯亲笔签名和赠言的小说《双城记》近日在伦敦上架出售,标价27.5万英镑。狄更斯在这册送给与其同时代的著名作家乔治·艾略特的珍本上的签名日期为1859年12月,由伦敦市中心专卖珍稀、古籍的彼得·哈林顿书店销售。如果这本书以书商要价售出,那就是迄今为止价格最昂贵的狄更斯作品之一。2009年,佳士得拍卖行在纽约以超过29万美元售出狄更斯小说《圣诞颂歌》付印前的书稿。艾略特1857年发表短篇小说《运气不佳的阿莫斯·巴顿牧师》,狄更斯十分欣赏作品中的"女性笔触",遂将自己的小说《双城记》赠与艾略特表达赞赏之意。  相似文献   

4.
谈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爽 《长春大学学报》2003,13(6):103-105
狄更斯小说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他的多部小说都表现了这一点,其中更以《双城记》为代表。本文详细阐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在《双城记》中的体现并对之加以剖析。指出其进步性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英国19世纪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作为时代道德的扫描仪和良知的打印机,通过持续不断地关注底层和良知的方式为世人构建了一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世界,相反相成了那个伟大的物质世界,赢得了他个人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同时也为英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本文在对狄更斯的缅怀和对《双城记》的再读以及对小说中重点情节再现的基础上,从狄更斯以及《双城记》看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分析了人类文化强大的载体在于"以人为本";打造文化强国的基础在于"正视问题";最终提出了"最好的时代"期待"狄更斯式"的伟大作家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6.
19世纪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是一位人道主义思想者,他的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人性善",表现"人性"是他作品的重要主题,而其代表作《双城记》集中表达了"人性"的异化与"人性"的守望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历来讲究译文的美。依照刘宓庆先生提出的翻译的美学标准,即相对性、时代性、社会性和依附性,审视《双城记》三个流行的译本,主要从耿智和萧立明教授翻译的《双城记》新译本引例,来讨论如何依照翻译的美学标准来实现译文的美。  相似文献   

8.
《双城记》是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一部力作,作者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描写当时的人与人之间的恩怨和仇恨。从作品中作者对善良、正直的赞扬,对复仇者暴力行为的否定,可以感受到作者所具有的人本精神和明确的政治倾向。  相似文献   

9.
论《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城记》是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一部力作,作者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描写当时的人与人之间的恩怨和仇恨。从作品中作者对善良、正直的赞扬,对复仇者暴力行为的否定,可以感受到作者所具有的人本精神和明确的政治倾向。  相似文献   

10.
暴力与革命,革命者与暴徒,这些概念的涵义至今应当被人们文明地分辨开来了。狭隘的功利主义曾主宰过我们的外国文学研究,影响了我们对《双城记》主题丰富内蕴的深刻领悟。历史的发展的确有暴力的紊乱和干扰,革命也绝不是简单的阶级地位的互换。狄更斯《双城记》留给我们的艺术真谛远不至这些。  相似文献   

11.
宋延庆 《科技智囊》2009,(7):I0022-I0027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这是英国小说家、著名记者查理·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开篇之语。  相似文献   

12.
《果园城记》是师陀的代表作,标志着师陀小说创作的成熟.对《果园城记》的研究自作品问世至今也有60余年了,本文以1990年为界对现有的《果园城记》研究成果作一个综述,以利于该项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13.
《果园城记》的接受从最初的一篇文章定基调(唐迪文的一篇《果园城记》的评论文章对其进行了感悟式的阐释),完成了《果园城记》最初的定位工作。但接下来三十多年的沉寂却使得原本可以拓展的期待视野一度被终止,呈现出接受视域真空化的局面,中断了进一步交流和延伸的可能。随着时代语境的变迁和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的评介,文本的重新阐释成为可能,《果园城记》的多元化接受格局迅速打开,许多尚未阐释的空间很快得到填补。但是,新时期《果园城记》的接受并没有充分展示《果园城记》的多向视野,较多受到时代风向标的影响,一些富有启迪意义的创见仅被感悟式的提及缺乏深入交流的可能,致使一些尚待展示的问题自然被搁置。  相似文献   

14.
《双城记》的人物形象塑造及其价值意蕴新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以18世纪末法国革命为背景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书对以侯爵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和德伐石太太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雅各宾派,均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鞭挞,讴歌了卡尔登代人受死的英勇壮举和献身精神。在摆脱了过去长期形成的“文学政治化”的倾向之后研读这部作品,应对该书的价值意蕴和认识功能重新进行认识。  相似文献   

15.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又是最坏的时代;这是黑暗的季节,这又是希望的春天。”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这段经典描述,正是当前IT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天灾不断导致产业“黑天鹅”现象频发;而重量级“大佬”的交袭更替更令业界的未来充满变数,盘点IT界的那些年,那些事,或能为人们判断产业未来走向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6.
《果园城记》作为师陀“最得意的短篇小说集”,对其的研究从最初的一篇文章定基调(唐迪文的一篇《果园城记》的评论文章对其进行了感悟式的阐释),完成了《果园城记》最初的定位工作。但接下来三十多年的沉寂却使得原本可以拓展的期待视野一度被终止,呈现出研究视域真空化的局面,中断了进一步交流和延伸的可能。随着时代语境的变迁和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的评介,文本的重新阐释成为可能,《果园城记》的多向度研究格局迅速打开,许多尚未阐释的空间很快得到填补。  相似文献   

17.
《双城记》是狄更斯后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促使作者精心创作这一故事的动机除了真实反映人民疾苦和谴责贵族的残暴行为外,更旨在宣扬、歌颂自己的宗教情感——基督的仁爱和永生。  相似文献   

18.
老舍的《猫城记》一直以来都是一部有争议的作品。历史上对《猫城记》的评价也多从艺术上、思想上予以否定,现在的研究多着眼于重新评价上。《猫城记》可以说是比较完整地反映了老舍早期的文化批判观念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他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和封建传统文化,并在文化批判的基础上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9.
革命和爱情是人物成长小说中常见的题材,《双城记》和《芙蓉镇》两部看似不相关的小说都涉及到了革命腥风血雨中的爱情故事,主人公的情感历程都透出了作家对特定时代下人们境遇的思考,其中人物的爱情命运的不同与作者爱情观和中西方文化传统中价值观念的差异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20.
对等是翻译理论的一个中心概念。以“除”字为例,通过分析汉语“除”的定义,比较英汉文版的《双城记》语料,及其对比英汉文相关格式,指出英汉互译的原语与目标对等词的选择,不能简单的按照字面意思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