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成语是汉语修辞潜能的重要载体。汉语成语的语义与修辞的密切关系表现在:多数成语的语义构成包括字面义和实质义,有的还包含辞源义,这是成语富有修辞潜能的基础;成语的语义表达方式有直陈式、比喻式和形容式,这充分体现了修辞性;复义成语具有含蓄性,因为其字面义小于整体义,适成了“语义空白”。  相似文献   

2.
成语修辞的文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成语在形式上选择了“四字格“,是选择了汉文化的经典形式,成语修辞的过程也是“四字格“化的过程;在内容上,绝大多数选择经典故事和精彩语句,是汉文化的精华;其修辞手法的运用,实质上也是文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广告语的超强修辞特征。要表现为主观心理上的强烈修辞意识和客观形式上的强烈修辞色彩。广告语强烈修辞意识不仅体现在广告语的创作过程中,而且体现在受众对广告语修辞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上。广告语强烈的修辞色彩表现为:广告语普遍突破了自身的文体限制;广告语具有定位语境和因素语境的双重语境特征;广告语具有“不择手段”和“极言其美”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四字格夸张型数字成语形式上有四种模式——模式一:XOOO;模式二:XXOO、XOXO、XOOX;模式三:XXXO、XOXX;模式四:XXXX。非四字格夸张型数字成语结构更多表现为主谓结构。夸张型数字成语语义具有丧失数字精确义,拥有成语语境规约的修辞义特点。  相似文献   

5.
一则留言 ,或一则新闻 ,以分行形式写出 ,于是便产生了诗味 ,分行形式为何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 ?文章对分行形式的修辞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分行具有“便于朗读”、“凸现节奏关系”、“创造语意空白”、“帮助构筑图像”等四种修辞功能 ;而上述修辞功能表明 ,分行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数词,顾名思义,是“表述数目”的词。人类的生产劳动、科学研究、日常生活,无时无刻不在使用数词。数词,除了表述一种数量概念,在语言交流中,还有修辞意义,或用来比喻,或用来夸张等,使语言表达变得更丰富、更生动、更形象。数词的这种修辞意义,不仅在汉语中随处可见,在英语中也可信手拈来。比如:汉语成语“百里挑一”,英语成语是“onein 8 thousand”。又如:形容人数不多的汉语成语有  相似文献   

7.
汉语成语中数词的译法非常灵活,译者必须了解成语的含义及数词的作用。有些数词在成语中是实义词,具有明确的数量概念,就可直接用数词译出。但汉语成语中大多数数词並不直指其数,而是表多少、顺序、强调或夸张等修辞作用,这样的数词是虚义词,可意译,但译文中要反映出数词的修辞效果。还有些数词在成语中有典故,这类汉语成语最好套译有相似典故且涵义一致的英语成语,以保持语言的风格和色彩,使读者倍感亲切。当然还  相似文献   

8.
论述“指桑骂槐”不仅是一个成语,同时也是一种言语行为。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行为自有其成立的特殊语用条件,也必然呈现出独特的语用魅力;它不但积极参与话语与文本层面的修辞建构,而且还能参与人的精神层面的修辞构拟。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修辞研究与修辞教学中涉及的部分侧面,粗略地谈一点个人的体会,也有质疑与商榷。偏见谬误,在所难免,不揣冒昧,谨就正于同志。一、修辞形式的选择“摆脱不了”思想内容的“纠缠”二、词、句的双向延伸开拓了修辞的研究领域三、修辞活动伴随着心理活动并与审美活动同步四、“模糊”与“准确”的修辞要求是辩证统一的五、修辞的综合性的又一体现  相似文献   

10.
法律修辞方法是指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方法,在谋篇布局的基础上,以寻找言说关键词进行说服的思维活动。由于法律修辞方法主要是“把法律作为修辞”以此进行说服,因而法治意识形态的属性比较明显。只要人们在思维过程中“把法律作为修辞”,那么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法律就有了话语权。然而,由于法律修辞方法以说服、信服为目标,因而不能刚性地依据逻辑的推论,或片面地以权力进行压服。法律修辞方法所寻求的,是以形式法治为主,并附之以实质法治的方法;旨在思维的形式和实质两个层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与传统的政治意识形态比较,目前进行的法治意识形态建构,主要是矫正片面的权力思维或实质主义思维的弊端,理顺实质法治与形式法治的关系。在权力政治言辞过剩的情况下,倡导“把法律作为修辞”的说服方法。这对法治意识形态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四字格乃“华文所独”;四字格的修辞美体现在:一、音乐性;二、平稳性,三、简练性。汉语语汇所蕴藏的大量四字成语、熟语,悠久的文化历史对四字格的“预制加工”,以及由非四字格向四字格转化的极大可能性,使汉语四字格具有丰富的修辞特色和长盛不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成语是语言表达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它简单明了 ,寓意深刻 ,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凝练性和重要的使用价值。但由于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的极大差异 ,多数成语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同程度地染上了各民族自己的色彩。本文试图对英汉成语文化内涵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 ,并引入语用学机制对英汉成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一 英汉成语的文化差异1、生活环境的不同带来文化涵义上的差异 地域不同 ,居住在该地的人们对社会和自然现象便有不同的感受。因此 ,一些成语的产生便和该地的地理与自然环境有了密切的联系。英国是航海民族 ,因此很大一部分成语源于航海…  相似文献   

13.
成语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和结晶,色彩词在成语中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一个成语中出现了两个色彩词,色彩的搭配符合单色调和、类似调和、对比调和的色彩理论,特别是三组对比色黑白、黄紫、红绿的搭配,说明在成语中不仅注重色彩的视觉冲击,更注重色彩的文化隐喻。总之,成语中色彩的和谐体现了古人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4.
成语是长期以来人们相沿袭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也是作者经常借以抒写心灵、映现世界的一套特殊的符号系统。运用成语,除了应“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注重表达的形象、鲜明、生动以外,还应在“语吾不惊人死不休”的审  相似文献   

15.
象“文”、“史”、“哲”常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一样,“语”、“修”、“逻”也是经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在实际运用中,语言结构的任何片段,小自字词,大到篇章,能与修辞、逻辑截然分开的事例,恐怕是很难找到的。 但是,尽管凡是有语言的地方都有修辞,修辞却又不等同于语法、逻辑,它们都各有其内在的规律,彼此不容混淆。 人们常说:“逻辑,指的是人们思维的规律,它管的是对不对的问题;语法,指的是语言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与文化、政治的关系密切。语言不仅体现文化、政治,同时也被二者塑造,因此文化和政治通常是语言修辞编码的动因。中国是尊“礼”的“礼仪之邦”,行“礼”必要言“礼”,汉语中包含有许多“礼”字的修辞话语和众多的“礼X”的词语。以佛教词汇中的“礼X”词语和政治话语场中的“礼”字修辞编码行为为例分析它们背后的文化和政治修辞动因。  相似文献   

17.
“一句话”固然可以“百样说”,“一句话”也可以“百样解”。一个意思可以有多样的表达形式;一种语言形式,也可以表达多样的思想内容。这种复杂的情况,是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诸多因素错综复杂而造成的。所以,修辞活动既要受到语言本身规律的制约,又要受到影响语言运用的非语言因素,诸如交往双方的种种关系、思想感情、文化素养、观点倾向、工作职责、道德习尚,以及何故、何求等等的制约。概括地说,修辞活动必然要受到语境(语言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周吉红 《科技信息》2006,(7):114-115
文章通过对比和比较汉英动物成语在比喻意义、比喻形式、感情色彩等方面的差异,揭示中英文化差异及人类思维共性,并试图就以上三种不对等现象提出适合于动物成语翻译的比喻意义对等翻译法。  相似文献   

19.
成语形式简洁,意义精辟,是语言中的精华部分。英语成语和汉语成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般来说,结构都是定型的,不可随意改动;语义是完整的,一般不是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在组织结构上都有并列结构、动宾结构和偏正结构;在语法功能上都可以分成名词性成语、动词性成语、形容词性成语和副词性成语;修辞上多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手法。  相似文献   

20.
成语典故是语言中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语言形式。由于成语典故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天然地与其所承载的文化融为一体,其语言构成和文化内涵具有凝固性、整体性和不可替代性,加上其包容深广,时空跨度大,在给语言表达增添亮丽色彩的同时,也形成了语言翻译的一道特殊障碍。为了扫清英、汉成语典故的翻译障碍,有必要对英、汉成语典故的差异进行分析,揭示其文化内涵,准确理解其传递的文化信息。英语与汉语的成语典故多如牛毛,不胜枚举,在此仅从以下几方面就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成语典故进行分析。一、形式和内容均不对应的英汉成语典故这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