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日本部分解禁集体自卫权并积极推进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安倍经济学"效果欠佳、中日领导人实现会见,安倍决定解散众议院提前大选等重大动向的发生,日本的内政外交局势以及各相关政策、中日关系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为密切跟踪并准确研判形势,就中国对日战略提出应有对策,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于2014年12月12日在京召开了"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战略"内部学术研讨会议。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李薇所长致辞,来自中国社科院日本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5月,日本安保相关法案开始被提交国会审议;7月16日,众议院强行表决通过并提交参议院;9月19日,参议院亦强行通过,安倍政权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最后障碍被扫清。期间,来自日本政客、学者、学生等的反对之声不绝于耳,各地抗议游行此起彼伏。在这次安保法案斗争中,几十年来一直被世间视为"不问政事"的学生们,突然崛起成为斗争运动的急先锋,备受日本国内外媒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何晓松 《世界知识》2014,(17):72-72
最近中日关系似乎有些转暖的意味,两国事务层面的互动有所增加。8月9日,在缅甸出席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期间,中日两国外长实现“非正式接触”。两国在此时缓和关系,其时机选择耐人寻味。安倍主动向中国示好,是战术调整还是战略调整,日本国内哪些因素在进行推动,这些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安倍实现了两大政治目标首先,安倍选择在7月份向中国表达改善两国关系的愿望,是因为其在7月1日解禁集体自卫权后,  相似文献   

4.
目前安倍晋三在政治右倾化道路上越行越远,他为获得高支持率而刺激国内经济,为修改和平宪法寻开脱而否认历史、淡化侵略罪行,给解禁日本集体自卫权找借口而反复挑起“钓鱼岛争端”,并且升格扩军,试图让日本成为一个“正常国家”。为寻求国际支持,牵制正在崛起的中国,安倍还不惜做美国走卒、实行“地球仪外交”。安倍的种种右倾化行径充分暴露了他的真实图谋:妄图让日本再次站在世界一线舞台上主宰亚洲,继而称霸世界。安倍内阁的右倾化政策正逐渐使日本走上一条逆时代潮流、远离和平的危险道路。全世界广大和平爱好者应高度警惕,严防日本再次发动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5.
目前安倍晋三在政治右倾化道路上越行越远,他为获得高支持率而刺激国内经济,为修改和平宪法寻开脱而否认历史、淡化侵略罪行,给解禁日本集体自卫权找借口而反复挑起“钓鱼岛争端”,并且升格扩军,试图让日本成为一个“正常国家”.为寻求国际支持,牵制正在崛起的中国,安倍还不惜做美国走卒、实行“地球仪外交”.安倍的种种右倾化行径充分暴露了他的真实图谋:妄图让日本再次站在世界一线舞台上主宰亚洲,继而称霸世界.安倍内阁的右倾化政策正逐渐使日本走上一条逆时代潮流、远离和平的危险道路.全世界广大和平爱好者应高度警惕,严防日本再次发动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6.
康狄 《世界博览》2014,(14):16-19
正在日本释放出战争这个恶魔后,日本政府战后坚持多年的"专守防卫"政策彻底终结。日本此后可以以各种借口对外用兵。近曰,曰本政府通过内阁决议案,决定修改"和平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此举遭到曰本国内民众强烈反对,甚至出现民众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7月15日,日本国会众议院和平安全法制特别委员会不顾朝野反对,强行表决通过了系列新安保法案(包括一个新立法和十个修正法——编者注),次日又在众议院强行表决通过,7月27日法案开始在参议院全体大会进入审议程序。这意味着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只剩下最后一个步骤,届时"和平宪法"将成为一纸空文。新安保法案遭到日本各界强烈反对新安保法案给日本战后长期维持的和平法律架构带来了质变性的巨大  相似文献   

8.
<正>过去的2016年里,日本在"正常化国家"目标指引下,安保领域动作频频,无论能力建设还是手段运用,较以往均有所突破。其中尤为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3月,酝酿多年的新安保法案终于得以生效并开始正式实施,安倍政府在安保领域跨出了具有实质性变革意义的一步。随着该法案的正式实施,行使集体自卫权、海外实施作战等以往的诸多禁忌被逐一打破,对日本对外战略走向以及地区安全格局造成了直接而现实的影响,引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岁末,日本媒体一则报道在其国内和国际政学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报道指出,美军自2000年来,向日本至少12所大学及机构的研究人员提供了超过两亿日元的科研经费,涉及材料、激光等诸多领域。在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美日军事同盟关系强化的背景下,这一信息显得格外敏感,让人不得不对美日在军事技术合作上的发展动向产生强烈关切。美日军事技术合作的"前世今生"  相似文献   

10.
吴怀中 《世界知识》2014,(14):27-29
<正>2014年7月1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修改宪法解释,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并开始着手完善有关自卫队行动范围的法律。按照《联合国宪章》第51条的规定,集体自卫权的定义为"即与本国关系密切的国家遭受其他国家武力攻击时,无论自身是否受到攻击,都有使用武力进行干预和阻止的权利"。7月1日是日本自卫队成立  相似文献   

11.
丁红卫 《世界知识》2014,(16):70-72
<正>6月24日,被称为拥有"三支箭"的"安倍经济学"的第三支箭终于射出:政府正式公布《日本复兴战略》报告,出台了一系列结构改革措施。其中,提出了激发女性创造力的具体数值目标:到2020年社会各个领域的管理层女性比例达到30%以上。为此,安倍向经济界提出要求,希望各上市公司设定自主行动计划,积极起用女性管理人员,并在其年度报告中义务公开女性管理人员的比例。作为配套措施,政府将实施育儿设施扩大计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正在确立以"战略竞争"为基调的对华政策。在此背景下,日本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国,既要与其保持战略方向上的一致,也要维护自身利益,因此陷入"选择的困境"。菅义伟内阁继承安倍内阁的对华政策,推进"自由开放的印太"和"日美澳印"四国战略合作机制建设,也积极参加西方七国集团(G7)机制,视中国为"威胁"。1月28日,菅义伟与拜登通电话,  相似文献   

13.
<正>日本首相安倍2013年以每月至少出访一次的频率访问25个国家、"华丽"地启动了"地球仪外交"后,在2014年第一个月份进一步扩展其"地球仪外交"射程、全力开展"全方位"首脑外交。当我们转动地球仪"俯瞰"安倍倾力推进的"地球仪外交"时,发现安倍"地球仪外交""忽略"了日本的近邻——中国,且安倍足迹遍布中国周边和中国的重要朋友——非洲,这  相似文献   

14.
日本原是“集体自卫权”的主要防范对象,然而历史有时会变魔术般地把国际关系的主体、客体来一个大换位。2001年11月9日、25日日本两次派军舰远赴印度洋,参加美国的反恐军事行动,借用的就是《联合国宪章》的“集体自卫权”,这不知是历史的幽默还是历史的悲衰?  相似文献   

15.
正近几年在谈到日本时,常常听到"安倍经济学"这个词,但实施了几年,日本经济并未因此而走出低谷,反而从近四年来安倍在日本国内执政中的表现看,其玩政治却显得很老到,故有人放出了这样的话:"安倍政治学"要比其自恋的"安倍经济学"有效得多。"安倍政治学"有大小两个范畴:大的指综合性的治国理政方略,实际上就是国家大政治即国家战略规划与设计,基本等同于"安倍路线";小的则是与流行语"安倍经济  相似文献   

16.
"安倍旋风"不抵三股强劲逆风:内阁支持率在20%多的"超低空"徘徊;已占据参议院多数议席的在野党开始发难;安倍内阁内部丑闻连连。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卫》2017年10月刊今年5月3日,《读卖新闻》的采访报道以及所谓"日本会议"系列公开的录像表明,安倍首相的修宪方针已将修宪的"攻势"提升至新的阶段。随着事态的不断扩大,是否要阻止安倍强行修宪的行为,成为摆在每一个日本政坛人士前的难题。然而7月2日的东京都议会选举给了我们答案:针对安倍暴政的不满和愤怒在这次选举中集中爆发,让自民党尝到了历史性大败的苦果。这说明,对于安倍无法容忍、想要替换安倍修宪路线的想法已经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来,日本安倍内阁和自民党丑闻不断。森友学园、加计学园事件相继卷入多位政府高官和党内要人,甚至直指安倍本人。这在日本媒体和社会上引发轩然大波,各方谴责不断,安倍内阁支持率跌至近年最低点。但是,安倍本人却毫无手忙脚乱、左支右绌之状,只是淡然否认所有指控。自民党内也没有出现派阀相互攻讦、借机拉安倍下马的动向,而是保持"一致对外"的立场。这与  相似文献   

19.
<正>外交篇外交是政治的延续。安倍的外交政策与日本国内政治大环境密切关联。如果给安倍外交打分,可能会略高于内政。这是因为,相对而言,民众对内政是有实感证明的,而外交在很多方面更有形式性,甚至可以被外交机构和政府所渲染,安倍就特别擅长制造"剧场效应"。安倍提出"俯瞰地球仪"外交,也有形式和内容两层含义,七年下来,成果逐渐显现,但也在"露怯",民众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  相似文献   

20.
徐梅 《世界知识》2014,(15):72-72
<正>2014年6月24日,安倍政府正式公布《日本复兴战略》报告,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内容涉及雇佣制度、劳动力市场开放、农业改革、降低企业法人税、创建"国家战略特区"等,折射出日本政府的政策意图及日本经济的战略走向。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陷入低迷以来,日本历届政府都将振兴本国经济作为一项重要任务。2012年底,再度出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推出所谓的"安倍经济学",接连射出两支"箭"——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