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旺鸟化石     
现生鸟类非常繁盛,据估计,约有一万五千多种.它们与现生鱼类、哺乳类共同分享着现今世界上的海、陆、空三大领域.可是,化石鸟类却并不那么丰富,它是五大类脊椎动物中化石资料最少的一类.难怪有关鸟类的进化关系知道得最为不详.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在地史时期中,鸟类本身就不兴旺?不见得.学者公认,自从进入新生代(距今约七千万年前)以来,鸟  相似文献   

2.
当今人们对鸟类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对现生鸟类的种类、数量,以及生态习性的探索和了解上,而对于有关鸟类始祖和起源等问题,却每每受限于化石发现的不连续性以及人们对自然认知的有限性上。然而,追求未知世界的天性却常常激发人类探索的激情,特别是当一些珍贵的化石标本被发现后。近些年来,我国出土了的大量鸟类化石,在学术界可以说是继始祖鸟之后又一次震惊世界的发现。始祖鸟鲜为人知的事实如果说人类认识鸟类是从现生鸟开始,那么,谱写鸟类进化历史的关键一环就是发现了始祖鸟。因为在此之前,人们虽然知道鸟的一般特征,但却不能给鸟类下定义…  相似文献   

3.
野生鸡类     
野生鸡类是在自然界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个动物类群,也是拥有众多著名珍稀鸟类和经济鸟类的一个类群。它们大多具有雄健优美的体态、五彩缤纷的艳丽羽毛和丰富多彩的求偶炫耀行为,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野生鸡类一般是指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于鸡形目的鸟类,现生的共有大约275种,分  相似文献   

4.
正A:其实不只是反鸟类在白垩纪末灭绝,原始的今鸟类如黄昏鸟、鱼鸟、燕鸟家族也都灭绝了,只有冠群鸟类存活了下来。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个现象,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释。有的研究认为较为进步的今鸟在生长速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现生的鸟类有的刚出生就能飞行,在一年之内甚至几个月就成熟了。这种世代交替速度很快的短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1993,(2)
鸟类在自然界是最富于魅力的生物类群,它们形形色色,姿态万千.全世界现生鸟类共有27个目、164科、9021种之多,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分为六大块:古北界:包括亚洲、欧洲主要大陆以及撒哈拉大沙漠以北的非洲,共有鸟类64科.新北界:包括北美洲,南至墨西哥北部,共有鸟类58科.东洋界:包括我国南部以及印度、中印半岛、菲律宾、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鸟类种数十分繁盛,共有77科.热带界:包括非洲大部以及马尔加什,共有鸟  相似文献   

6.
(一) 鸵鸟在分类学上属平胸总目。广义地讲它包括非洲和阿拉伯半岛的非洲鸵鸟,南美草原的美洲鸵鸟(又称三趾鸵鸟);产于南太平洋岛屿和大洋洲的鹤鸵和鸸鹋。鸵鸟是鸟类中一个古老的种群。现生非洲的鸵鸟,  相似文献   

7.
正在恐龙演化成现生鸟类的道路上,鱼鸟(Ichthyornis dispar)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这种生活在1亿年前的远古鸟类长得很像有牙齿的海鸟。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团队根据已有的鱼鸟化石复原了其头骨的3D模型,并从中发现了进化的秘密。鱼鸟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鸟  相似文献   

8.
夜行恐龙     
在现生鸟类中,能适应夜间活动的种类并不多.那么,鸟类的祖先——兽脚类恐龙是否也有能适应夜间活动的种类呢?一项于2021年5月6日发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研究人员通过视觉和听觉方面的对比发现,生活在沙漠中的鸟面龙(Shuvuuia)拥有超强的视觉和能与猫头鹰媲美的听觉系统,应该是一种习惯在夜间觅食的...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2017,(5)
正海外漂泊20年后,中华贝贝龙,这件轰动世界的8 600万年前的恐龙胚胎和蛋化石标本,终于回到中国。它的发现,不仅增加了窃蛋龙的新种类,而且为了解窃蛋龙类的个体发育提供了重要线索。窃蛋龙属于兽脚类中、长羽毛的手盗龙类恐龙。它们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构造,比如一些原始的种类(切齿龙和尾羽龙)都有牙齿,尾羽龙的尾部生有与现生鸟类一样的羽毛;而进步的种类头骨高度气腔化、吻短、没有牙齿,可能有角质喙等,这些特征均类似于现生鸟类。因此,窃蛋  相似文献   

10.
自从人类成了地球的主宰,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便变得狭窄起来,而首先受到伤害的是野生动物。经过对大自然的野蛮破坏、对野生动物的残酷杀戳,人类有了前所未有的孤独感:当这个世界只剩下我时,我还存在么?是的——地球上不应该光有人按照动物分类系统,现生兽类共有21目131科4000余种;现生鸟类共有28目156科9000余种,每一个种都有各自的起源和独特的遗传性状,在自然界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和生态位置。动物地理学家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常,科学家是根据生态习性、类型、体色等特征,给现生鸟类命名的;而给古鸟类命名,则多是根据其产地或研究者、发现人的名称和姓氏。所以,人们常常可以从名称上就能了解某种鸟类的身份信息。但对于“反鸟”而言,却全然不是这样不仅一般人如此,就是从事专业研究的人,恐怕也得认真研究一番,才明白这个名称的含义。这就是我撰写此文的原因。实际上,“反鸟”一词已使用了20多年。1981年,英国的鸟类学家沃克(W alker C.A.)研究了一批发现于阿根廷萨尔塔(Salta)省伊不瑞特(E lbret)地区的白垩纪晚期的鸟类骨骼化石。后来,他将这些骨骼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这是泰戈尔诗集中的名句.当你仰望苍穹的时候,是否也会对着那片蔚蓝冥思苦想?亿万年前的空中,有哪些鸟儿曾振翅高飞?它们长什么模样?以什么为食?本文将带领大家走近辽西热河生物群,解读古鸟类化石这本无字史书. 在现生脊椎动物中,鸟类是仅次于鱼类的第二大类群,约有10000多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鸟类大多身披色彩斑斓的羽毛,拥有悦耳的叫声,并且善于飞行,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罕见的辽西热河古鸟化石 目前已知最原始的鸟是始祖鸟,发现于德国索伦霍芬地区上侏罗统地层中(距今约1.5亿年).从化石来看,始祖鸟同时具有鸟类和爬行动物的骨骼特征,因此被视为支持达尔文生物演化论的重要依据之一.这一观点得到普遍接受,同时也引发了关于鸟类起源与演化的激烈讨论.  相似文献   

13.
科学触角     
正恐龙会伸舌头吗?在《侏罗纪世界》等电影中,恐龙们追逐汽车、摧毁建筑,几乎无所不能。但一项于2018年6月20日发表在PLOS One上的最新研究却发现,有一件事它们做不了,那就是伸出舌头。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和中国中科院的研究团队通过对比现生鸟类、鳄鱼以及  相似文献   

14.
曾刚 《大自然》2009,(6):28-31
对祖裔关系的误解前面提到,现生两栖类和羊膜卵类实际上都是古代两栖类的后裔,但前者因与祖先较为相似,被看做“祖先类群”;后者离祖先较远,被看做“后裔类群”。可以看出,被称作“祖先类群”的现生两栖类实际上是古代两栖类这一“真正祖先”的现生代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位于中国云南省东部的早寒武世澄江化石库保存的软躯体构造的叶足动物化石进行系统研究,探究叶足动物这一灭绝类群与现生有爪类的亲缘关系.方法 将叶足动物化石与现生有爪类进行形态对比分析,详细讨论它们之间可能的近裔特征,从生物演化角度系统探究两者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 叶足动物与现生有爪类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结论 现生有爪类极有可能是叶足动物演化过程中的一个侧支.  相似文献   

16.
在亿万年前的中生代,地球上有许多长着纤长脖子的恐龙.它们的脖子到底有多长,为什么会这么长?长脖子具有哪些解剖学特征?本文作者将为我们揭开这些恐龙脖子长的秘密. 长长的脖子在许多现生动物类群中很常见,如陆地上体形最大的鸟类——鸵鸟的脖子长度可达1米,成年雄性长颈鹿的脖子长度可达2.4米.它们为什么会长这么长的脖子呢?澳大...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1999,(3)
由李建军主编的《走进自然博物馆》已经出版。该书采用问答的方式,从生命的足迹、恐龙世界、现生无脊椎动物、昆虫世界、水生生物世界、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王国、哺乳动物、人之由来、绿色的家园这11个方面,总共提出551个问题,启发引导读者思考。例如:什么是寒武纪大爆发?什么是生物的大绝灭?在什么地方能找到恐龙化石?南极洲发现过恐龙吗?动物界中最大的家族是哪一类?中国有多少种昆虫?青蛙会飞吗?鹦鹉为什么能“说话”?……全书内容深入浅出,特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混形黔鳄(Qianosuchus mixtus)新标本的观察和测量,对其海生适应性进行再研究。按照非鸟类四足动物的海生适应性的5个阶段(M1~M5),将混形黔鳄的测量数据与其他类群进行对比,判断混形黔鳄处于对海洋生活适应的M2-3阶段,尚不能将其归为真正的海生动物。对新标本形态的观察表明,虽然混形黔鳄的四肢未显示适应海生的形态特征变化,但在身体的总体形态结构和尾部特征上表现出明显适应波动式或半波动式游泳的变化,说明其可能具有与现生鳄类和海鬣蜥相似的适应海生生活的演化趋势。与现生鳄类等类群相比较显示,即使混形黔鳄发育特化的尾部,也无法进行快速或长距离的游泳。综合上述信息,结合盘县动物群四足动物的习性,推测混形黔鳄可能生活于存在岛屿的台内盆地,混形黔鳄等较高营养层级捕食者具有复杂的生态。  相似文献   

19.
以东洞庭湖介形类现生种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野外生态调查,获取该生物定量生态信息,以此为该湖水体污染程度监测与评价奠定必要基础,同时丰富我国介形类现生种生境数据.本研究共发现东洞庭湖介形类现生种4属4种,它们为比利时舍氏玻璃介(相似种) Schellencandona cf. belgica、豆形豆形玻璃介Fabaefo...  相似文献   

20.
科技要闻     
发现迄今最早真双子叶被子植物化石沈阳师范大学孙革等在中国辽宁凌源早白垩世义县组中部发现迄今最早的真双子叶被子植物大化石——李氏果(Leefructus),时代距今约1.24亿年。这一古老的真双子叶植物非常接近现生的毛茛科,是中国乃至全球迄今最早的与现生被子植物有直接系统演化联系的被子植物化石。本次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