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云南罗平布依族代代传唱的婚恋歌谣数量多、内客丰富 ,是研究罗平布依族婚姻习俗的珍贵资料。它不仅反映了该民族早期的“兄妹婚配”血缘婚姻形式 ,还反映了流传至今的“不落夫家”奇异婚俗 ,以及以歌传情等独特的婚恋嫁娶过程  相似文献   

2.
云南罗平鲁布革乡木纳村语言兼用现象表明,罗平布依族语言演变具有多重动因。语言接触是罗平布依族当代语言兼用的主要原因,当代社会的急剧变迁导致民族间的广泛接触,加快了布依族语言向民汉双语演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不落夫家”是过去布依族婚俗的一个特征,曾经对布依族婚姻的构成、家庭的最终建立产生重要影响,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不完全是一种落后习俗,具有人们没有认识到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建立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布依族男女之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由此引发了婚姻习俗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对布依族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人口素质的提高以及促进各民族间的融合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处贵州省兴义市巴结镇的南龙古寨,是黔西南州境内保存最完好的布依族古寨之一。它的生态环境独特,人口稀少,民风古朴,保持着传统的婚姻习俗。对古寨的调查,是研究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婚姻属于一种意识形态,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制度、传统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婚姻状况的发展变化也从侧面反映出以上几个因素的演变。通过对布依族妇女解放前与解放后特别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婚姻状况进行比较,可以看到布依族地区近年来取得的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7.
婚恋习俗、家庭结构和功能集中体现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同时,婚姻、家庭状况也不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罗平多依村布依族传统的婚姻、家庭状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变迁。导致变迁的主要原因为:法律法规;旅游开发;外来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北盘江两岸,自古就居住着布依族,在与汉民族等各民族的长期共同生活、交往中,创造了灿烂的布依族审美文化。布依族以"和"为美、关注生态的审美文化,承载和激发了使生命充满美好与欢乐的审美情感,表现出天人亲和的自然哲学、生命哲学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这有助于当代社会"人性分裂"的温暖与弥合,有助于审美文化的自然宁静与整体美丽,也有助于布依族审美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被称为“当代婚姻第一写手”的王海鸽在她的“婚姻三部曲”写出了当代女性在婚姻中遭受挫折和痛苦,作家站在女性的立场,对当代婚姻中所残存的“夫荣妻贵”与“门当户对”做出了理性的分析,在爱情至上的今天,王海鸽明确表明“爱情不是婚姻的一切”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当下婚恋小说的反写,而正是这种“反写”为女性如何成为婚姻的舵手指明了道路,本文主要从王海鸽“婚姻三部曲”入手,探讨女性在婚姻中失去自我的原因,发掘作品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民族植物学文献分析法并结合野外调查,对贵州省布依族药用植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布依族使用的植物药共539种,其基源植物共有252种,隶属97科、230属.根据吴征镒科属分布区类型分析,贵州布依族药用种子植物有14种分区类型,其中以泛热带和北温带分布类型为主;药用植物生活习性分析表明,布依族药用植物主要以草本为主,乔木和藤本占比较大,表明贵州布依族生活环境更偏热带的特点;药用部位分析表明,贵州布依族主要利用植物的根.此外,贵州布依族药用植物还使用了其他民族未使用的一些外来物种,如鬼针草(Bidens pilosa)等.  相似文献   

11.
文章遴选贵州世居少数民族布依族的婚俗习惯与法律调整现实,以新中国婚姻家庭法制建设为时代背景,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部分婚俗习惯得以在法律中留存的理论根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少数民族婚姻立法的发展与走向是法学思维理性反思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2000多年前句町国时代壮族先民婚姻形态的考证,对桂滇边驮娘江流域30万壮族人中当前仍盛行的女娶男嫁婚姻展开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通过对壮族男娶女嫁婚姻起源的探索,以及对20世纪上半叶仍普遍存在的壮族女子走婚制(即不落夫家)的论述,来描绘壮族婚姻的千年变迁,勾勒出20世纪初壮族社会中三种婚姻形态并存的历史画面,并试图通过描绘壮族婚姻的千年变迁,衬托出人类婚姻史的模糊轮廓。  相似文献   

13.
渝西婚恋文化中的精华性思想可以概括为"向往婚姻自由,强调情义无价,主张互敬互爱,提倡少生优育"四句话,而这些,渝西方言谚语都有所承载,都在那些四言、五言和七言的"顺口溜"中映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4.
无效婚姻制度是中国修订后的新《婚姻法》增设的一项制度 ,是对我国婚姻立法的重大发展。但是 ,这一制度在立法上仍然存在着不少的缺陷 ,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现代契约的精神来自罗马法,而婚姻本身确实具有契约的外观和某些属性。从法律上看,婚姻可视为平等的异性主体之间就共同生活缔结契约而形成的法律关系。当今我国社会,离婚率不断攀升,且关键问题之一便是财产分割,故婚姻中妇女的财产权益保护已成为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本文从契约婚姻的视角,对婚姻中妇女财产权益的保护进行探讨,通过反思《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有关规定,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与对策,为婚姻关系中妇女财产权益的法律保护提供一种理论上的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陆小曼这位活跃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知识女性婚姻的个案描述,探讨了可能影响女性婚姻观念的因素。指出女性婚姻不幸的症结在于她们错误的婚姻观念。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这一时期,彝族婚姻成立实质要件和婚姻终止制度的变迁,并表明由于经济基础、政权建设和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等原因,传统的彝族婚姻法文化虽然有所变化,但在这场特殊时期的拉锯战中与国家法律相违背的部分还未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8.
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岩帅镇班奈村佤族的同姓婚、交错婚和堆砌婚进行研究,阐释了班奈佤族对这三种婚姻形式产生忌讳的根源,分析了为"犯忌"者举行的"求恕"仪式以及由此类婚姻形式所引起的亲属称谓调整在维系班奈佤族社会正常运行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婚姻法律事关家庭伦理和社会善良风俗,并非能简单适用法不禁止即自由的私法原则。诸如公公与儿媳、岳母与女婿间的直系姻亲婚姻有违人伦道德,侵害公序良俗,引发法制体系内部规范的冲突,在比较法上亦多被禁止,应为无效婚姻。我国《婚姻法》第10条第二款未对该类婚姻效力作出规定,直系姻亲间婚姻仍不时见诸报端,实属法律之漏洞,应在后续修法中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20.
通过陆小曼这位活跃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知识女性婚姻的个案描述,探讨了可能影响女性婚姻观念的因素。指出女性婚姻不幸的症结在于她们错误的婚姻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