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非线性粘弹性材料的一个瞬时弹性本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非线性粘弹性本构理论中的弹性回复对应原理,得到了一个简单的适用于非线性粘弹性材料的瞬时弹性本构关系.结合实例分析, 验证了由该瞬时弹性本构所表征的非线性粘弹性本构关系能对非线性粘弹性材料的力学行为进行合理描述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是混凝土,本文对其本构关系模型的研究现状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评述,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阐述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非线弹性正交异性本构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混凝土多轴应力下强度、变形和破坏形态的大量试验研究,建立了非线弹性正交异性本构模型。根据试验规律,建议了拉应力指标α以划分混凝土的破坏形态,并分别给定适宜的等效单轴应力—应变关系;定义了合理的应力水平指标β;给定拉、压应力状态泊松比值的不同变化规律和公式。本构模型与试验曲线比较,无论是应力—应变曲线的形状和绝对值,以及不同应力比下的峰值应变变化规律都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从混凝土结构材料的弹塑性变形与热应力交互作用角度,研究了材料在高温下应变率与流动定律,粘塑性与塑性加载函数,加卸载准则,得出了一种新的高温混凝土非线性多轴热力学本的构模型。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量试验,测得了混凝土在常温20 ℃及200~600 ℃高温后的应力-应变关系.论述了Jones-Nelson-Morgan模型的构成原理及其参数的确定方法,利用这个模型,结合混凝土在常温的单轴试验结果,建立了混凝土的非线性本构模型.该模型的特点是材料的力学性能只为应变能的函数,使材料模型可以方便地解决考虑多因素影响的复杂问题.考虑温度因素的影响,将模型推广应用于高温后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分析,获得了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6.
多孔硅橡胶的超弹性本构关系及其有限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可压的泡沫硅橡胶材料,基于应变能密度函数的可解耦为相对独立的等容形形和体积变形两部分,提出了泡沫硅橡胶材料的应变能密度函数,给出材料的本构关系,并根据虚功原理,利用完全的Lagrange格式进行有限元分析,推导了有限变形的增量形式,获得了有限变形下的非线性有限元列式,编制了刚度矩阵的计算模式,它可以推广并用于任意的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的可压超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9  
结合破坏力学和统计力学的思想,研究了基于损伤随机演化观点的混凝土本构关系和混凝土受拉损伤发展随机演化规律。根据混凝土微细观材料破坏的声发射试验,确定了混凝土微单元破坏应变的随机分布特征。通过对混凝土受拉试件细观物理机制抽分析,揭示了混凝土轴心受拉应力-应变关系中的应力跌落现象,并建立了跌落后的应力表达式。  相似文献   

8.
三向受压混凝土的三维本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一个三向受压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模型。基于亚弹性正交异性理论,采用Ottosen的破坏准则,把Darwin和Pecknold的等效单轴应变概念进一步推广到三维非线性增量应力—应变关系中。模型的特点是:它建立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所有的参数均建立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只需输入少数的材料参数便可确定本构模型,因此便于在实际工程分析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高温下钢筋与混凝土本构关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研究沥青混合料非线性粘弹性关系,采用简单性能试验机(SPT)在不同温度(5、25、45℃)和荷载作用频率(0.5、1、5、10、25 Hz)下的测定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和相位角。通过对比Burgers模型与建立的分数导数模型对试验结果的拟合,表明分数导数模型较以往的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试验曲线,拟合参数具有实际物理意义,能够用于描述沥青混合料的动态粘弹性性能。  相似文献   

11.
考虑应变率效应的混凝土动力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损伤能释放率阀值的Perzyna粘性规则化,将作者提出的混凝土静力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进行了动力推广,并将二者统一为一类基于能量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给出了建议模型的基本公式以及在不同应变率作用下混凝土材料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建议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混凝土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各种典型非线性行为,包括动力作用下的应变率效应.  相似文献   

12.
混凝土内时损伤本构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内时理论和损伤力学建立了混凝土内时损伤本构模型。该模型的特点是:混凝土的弹塑性特性由内时理论描述,而微裂缝由损伤力学来描述。前者使本构模型摆脱了一般弹塑性模型中的屈服面的概念,从而简化了非线性计算过程;后者使微裂缝引起的软化、休积膨胀等效应都可由损伤变量来考虑,从而既反映了混凝土的本质特性,又使模型的参数和基本方程大大减少。应用本文建议的本构模型于各种实例分析中,所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三维非正交弥散裂缝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应变分解法,将开裂后的混凝土应变分解成裂缝面的应变与完好混凝土应变两部分,裂缝面上混凝土法向刚度取单轴受拉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的下降段刚度,并保留裂缝面的剪切刚度,并保留裂缝面的剪切刚度以考虑骨料咬合与销栓作用,完好混凝土本构关系采用弹塑性本构模型,推导了混凝土三维非正交弥散裂缝模型的模型的基本公式,算例表明,该模型可用于混凝土结构的开裂分析,且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4.
基于车辆地面力学沙漠沙结构性本构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沙漠土壤的三轴试验资料,将岩土力学研究中描述土结构性的定量参数(应变综合结构势)引入土的强度变形特性分析. 根据该参数对同一围压下不同含水率沙的应力-应变曲线具有较好的归一化作用,用类似邓肯-张模型的处理方法构造沙漠沙结构性本构模型,并提出获得模型参数的试验方法. 试验与仿真结果表明该结构模型能较好反映不同含水率下沙漠沙的应力-应变关系.   相似文献   

15.
假定卸载曲线和重加载曲线在法向的起始刚度由前一次加载曲线和卸载曲线决定,从而完全确定岩体节理循环加载本构方程.对模型参数的不同取值,将已有的不同模型统一起来,通过卸载曲线渐近线内移的方式来反映滞回特性.将改进的节理弹性非线性法向变形本构模型拓展到循环加、卸载条件下,考虑节理面几何特性、充填物特性及岩石类型的复杂性,在将节理变形的非线性程度定量化描述的同时,修正以往模型对曲线形式做出硬性假定的方式.新模型的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从混凝土结构材料的弹塑性变形与热应力交互作用角度,研究了材料在高温下应变率与流动定律、粘塑性与塑性加载函数、加卸载准则,得出了一种新的高温混凝土非线性多轴热力学本构模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冻融后煤矸石混凝土的单轴受压试验,研究了冻融循环次数和煤矸石取代率对煤矸石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冻融作用下煤矸石混凝土峰值应力、峰值应变的退化规律,并拟合应力-应变曲线,提出了煤矸石混凝土冻融损伤单轴受压本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煤矸石混凝土峰值应力逐渐降低,峰值应变和极限应变逐渐增加,应力-应变曲线趋于扁平,受压早期压实效应尤为明显,弹性模量迅速降低,应力-应变曲线前端部分出现下凹。此本构关系精度较好,对煤矸石混凝土的推广应用和进一步改性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理论上和实际应用上评述了土体本构模型中的弹性本构模型、弹塑性本构模型及流变本构模型的建立、应用范围和局限性,认为:目前的土体本构模型,便于计算的,过于简化而不实用,而符合实际的,参数较难测定且复杂,难于推广;当前,还没有一种能全面、正确地表述任何加载条件下的各类土体本构特征的本构模型,有必要进一步发展准确实用的土体本构理论。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的一种内时本构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连续介质的不可逆热力学原理,提出混凝土的一种内时本构模型,利用破坏准则形成本构方程.本模型对具有不同f~0的混凝土都成立,只需个别确定模型中的材料参数;对混凝土的一些重要性能,如非线性性质、应变软化性质和剪胀性质,都能得到描述.本文分析结果表明,内时理论适用于混凝土一类材料.  相似文献   

20.
为较好描述损伤状态下沥青混合料的黏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明确动态循环荷载对其损伤本构关系的影响,利用经典黏弹塑性流变理论,在Burgers黏弹性模型上串联一个黏塑性元件,并根据损伤力学应变等效原理,建立了一个能体现动态循环荷载作用特点及能考虑加载频率影响的沥青混合料黏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同时进行间接拉伸疲劳试验,研究加载频率、环境温度、应力水平、沥青用量及沥青种类对混合料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并标定模型参数、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建模型不仅能较好描述沥青混合料在动态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损伤本构关系,还能体现加载频率、环境温度及荷载水平等因素对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模型参数意义明确、规律性强,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